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本性法师:禅思录 宗教对话与世界和平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本性法师:禅思录 宗教对话与世界和平

 

  文/ 释本性

  2001年,联合国票决设立文明对话年。

  这真的很有远见。

  我总认为,世界的和平建立在和平的世界文明之上。宗教,是世界最早的文明,也是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哲孔汉斯先生曾说:“没有宗教的和平就没有世界的和平。”

  宗教的和平,怎么来?

  许多的宗教,自身就有和平的教义,是和平的宗教。但宗教不等于宗教徒。有的宗教徒曲解了宗教的教义,成为不和平的教徒,宗教的和平被他劫持了。有时,某一宗教与另一宗教之间,在教义的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形成歧见,由于不能找到处理歧见的很好方法,便导致战争,宗教的和平被肢解了。

  消除曲解与歧见的首选方法,应是对话。

  这对话,应包括:同一宗教内部之间的对话,各宗教间的对话,宗教界专业人士之间的对话,宗教界普通信众之间的对话。同一宗教内,由于历史的衍变,形成了不同的宗派,由于地域的差别,形成了不同的体系。就以佛教为例:形成了汉语系佛教、巴利语系佛教、藏语系佛教。于汉语系佛教内,又形成了禅、净土等八个宗。

  各宗教,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

  宗教的对话,有宗教以来,就已经开始。这对话,往往伴随着矛盾、冲突、磨合、协调、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螺旋式上升进程。明显的例子,就是中国的儒释道三教。

  儒释道三教,能够从冲突走向和谐,这给我们非常珍贵的历史经验。尽管,由于主观与客观等等原因,三教史中,不断从碰撞到和谐,又从和谐到碰撞,再从碰撞到和谐,衍进不息。但总是以和平的手段进行着,战争,从未由此发生。这东方文明的历史经验,对西方文明来说,更具特殊的意义。有人说,宗教的对话,只是个理想的美好意愿,并不可行,他的例子是:历史上的十字军东征。认为,十字军东征就是对话破产的结果。我不这么认为。因为,那是政治力介入的恶果,不是宗教本身的问题。

  五大宗教,皆有共同的目标,为了净化人心、净化社会,成就净化了的国土与没有苦难的未来。这共同的终极目标就是五大宗教可以耐心坐下来对话的共同基础。有了这共同的基础,就可以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了。

  因是佛教徒,我特别关注佛教对宗教对话的态度。

  佛陀曾经说:舌头,是有力的武器。他的意思:战争,要用语言进行;要对话,要谈判;要启动思想,不要启动刀枪。落脚点是:要和平,不要暴力。佛陀也是这么做的,比如,对六师外道,他就以论说义理的方式去批驳他们,而不是用暴力,或借政权的暴力去压倒之。

  佛教有著名的根机说,认为众生各有根机。根机不同,度的方法也就不同。要随机逗教,不可一刀切。这就认同了文化多元性的合理性。也就认同各大宗教存在的必然性。

  文化的多元性,文明的多样化,既是存在的事实,又是合理性与必然性的,那么,矛盾与冲突也就不可避免。因此,对话,就更显必须。

  对话的内容方式,不仅仅体现在“语言的对谈”,我们应广义地理解之,凡是相关的交流互动,皆是对话。

  当今世界,宗教及其宗派等,种类繁多,一些有关宗教的矛盾已经引发了地区的不和平。因此,宗教间的对话,尤显急迫。

  能否以一元化的文明主宰世界,免得举行什么对话。探寻中西的历史,这尚未有过。在中国,历史上也有过尝试,但失败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焚书坑儒,想以一元的思想一统天下,使天下归心,成就万世基业,但是他的统治,仅仅15年,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王朝刚进入第二世就被几个农民起义者给毁了。万里长城今犹在,可历史教训,值得三思呀。

-----------------------------------------------------------------------------------------------------------------

更多本性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本性法师:禅思录 人各有其用

本性法师:禅思录 六根的妙用

大安法师:知道自己的念头——念佛

本性法师:禅思录 信仰 事业 职业

本性法师:禅思录 内与外

 

后五篇文章

本性法师:禅思录 人生与工作时间何其短

本性法师:禅思录 过客旅途

本性法师:禅思录 宗教:社会价值观的评判标准

本性法师:禅思录 学佛要从学吃饭开始

本性法师:禅思录 人病人药治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