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佛法与内观系列:身念住念观法 第一篇 理论 7-1-5 五、毗婆奢那(内观)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佛法与内观系列:身念住念观法 第一篇 理论 7-1-5 五、毗婆奢那(内观)

 

  五、毗婆奢那(内观)

  壹、什么是内观?

  毗婆奢那(内观)是唯一能引导修行者灭苦的修法。而灭苦是佛法的最终目标,所以修行者应该要了解什么是毗婆奢那修法:

  1)毗婆奢那是一种了知身心是无常、苦、无我(非男、非女)的智慧(般若)。其他的智慧是无法了知三法印的-只有这种实相般若才能了知三法印。《清净道论》提到这是一种殊胜的「超凡智慧」。

  2)毗婆奢那的所缘是当下的身心,如果你观照身心之外的事物,就无法证得实相。

  3)毗婆奢那的作用是断除六根对六尘所生的烦恼,因此我们修行必须在当下观照六根,因为烦恼是由此处而生。

  4)毗婆奢那的利益是断除颠倒妄想;亦即妄执身心为常、乐、我、净的邪见。

  5)毗婆奢那修法是以《大念住经》中的四组念住(身、受、心、法)为所缘。

  以下是有助于修毗婆奢那的法:

  1.六组毗婆奢那慧地(VipassanaBhumi)(基本知识)(bhumi是「地方」或「生存的面」之意,这里是指各种不同型态的知识的基础。)

  2.十六阶智。

  3.七清净。

  毗婆奢那慧地是修毗婆奢那时,为了生起实相般若我们所必须观照的所缘,这六组慧地是:

  (a)五蕴。(b)十二处。(c)十八界。(d)二十二根。(e)四圣谛。(f)十二缘起。

  以上这些,简而言之,只是身心而已,因此修毗婆奢那的人只要观照身心即可。身心(实相)是生起实相般若时所见到的所缘,而以实相般若照见身心(实相)时即能明白真理。此真理即是认知身心是无常、苦、无我的真理,而照见身心三法印的智慧称为实相般若,实相般若可以断除烦恼。

  毗婆奢那慧地是理论而且是非常深广的实相。修行者必须研究慧地直到他完全了解为止,这样在他修的时候才知道要如何观照身心。例如,他必须知道根界的所缘(图2-1)或四种姿势。如果他不懂理论就不晓得如何观照身心,他就不能正确地修毗婆奢那。而且理论是修行成就的助缘,因为理论实修和结果是互为因缘,不能单独运作的。

  毗婆奢那是要体证所有存在的生命都具足三种特性:无常、苦、无我的自然法则(亦称为有情的三指标)。如果不了解这个自然法则,就称为无明-对自然法则的无知。这种对自然法则无知的人便还在生死轮回而不能灭苦。经典对无明的定义是没有体证四圣谛。如果不了解自然法则的人,就无法体证四圣谛,也就是无明。

  贰、三种修行的智慧(不同于世间的智慧)

  1)闻慧*(文字般若):是修行前由理论认知或听经闻法、讨论所得的认知。

  2)思慧*(观照般若):是修行时的认知,就像我们目前做的。

  *技术上而言,闻慧(闻所成慧)是指经由听闻理论而悟道。思慧(思所成慧)是指没有人教,而自己知道,只有佛陀才有思慧。但此修法,我们用了解理论来代表闻慧,而用正确的理论修行来表示思慧。

  3)修慧(实相般若):是由实相般若而认知唯有色心二法,而且色心二法是无常、苦、无我的。

  (正确的理论可以引导正确的修行,而正确的修行可以引发修慧或称为实相般若。)

  毗婆奢那修法不同于奢摩他修法。如果修行者不知道这一点而将两者混为一谈的话,修行就无法引发实相般若而灭苦。修奢摩

  他是善法,但奢摩他只能导致平静而仍在生死轮回之中。(见1.9节,奢摩他与毗婆奢那的差别)

  参、定

  定意即专注或专注的结果,近来的理念中,有些老师喜欢「不散乱」这种较为广泛的定义。定对修毗婆奢那是有用的,但只限定于剎那定的范围。

  有三种基本形式的定:

  1)剎那定-瞬间定。

  2)近行定-深的专注,接近安止定的程度。

  3)安止定-心能长时间保持在一个所缘上不动。

  要注意以上只有剎那定(瞬间定)对毗婆奢那修法是必要的。

  修毗婆奢那时,我们必须用到剎那定的原因是因为剎那定还是维持在六根之中。改变所缘时,例如:从坐的色身变到心在听(从意根到耳根),剎那定可以跟着改变。所以剎那定是可以引发实相般若的基本工具。就是以这种变换所缘的方式才能使修行者见到不断生灭的心。

  见到心的无常变化时,这种无常意谓着心是无法控制而因此是苦和无我的。近行定只是专注于单一所缘的方式,因此它是无法用来观照不断生灭的心的。要体证心的无常是要用智慧去体证而非只靠禅定。

 
 
 
前五篇文章

佛法与内观系列:身念住念观法 第一篇 理论 7-1-6

基础佛学常识100问:十、阿阇梨是什么意思?

基础佛学常识100问:十三、什么是无神教?

佛法与内观系列:身念住念观法 第一篇 理论 7-1-7

佛法与内观系列:身念住念观法 第一篇 理论 7-1-8

 

后五篇文章

佛法与内观系列:身念住念观法 第一篇 理论 7-1-4

基础佛学常识100问:十二、什么是多神教?

佛法与内观系列:身念住念观法 第一篇 理论 7-1-3

基础佛学常识100问:十一、什么是一神教?

佛法与内观系列:观呼吸与观四界 二、如何培养四界观 1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