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十届普寿寺座谈开示(如瑞法师)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十届普寿寺座谈开示(如瑞法师)

   2002年7月25日中午于普寿寺法堂

  明海法师:我们朝拜五台山的活动,在台怀镇这是最后一个题目,请我们所在的普寿寺住持如瑞法师给我们作开示,先请大家合掌一起唱《三宝歌》。

  我们第十届生活禅夏令营的全体老师、法师、各位营员有机会来朝拜佛教圣地五台山,因缘非常殊胜。昨天晚上,我们一起爬上了黛螺顶,向大智文殊师利菩萨供养了我们的心灯。各位女营员昨晚在这里住,今天上午在这里吃了斋饭,这里的法师专门与女营员进行了交流与座谈,我相信女营员一定会有很多感慨、收益的。我们所在的普寿寺,十几年前也是一片废墟,现在大家可以看到,这里已是一个道风严整、清净庄严、住持正法的优秀道场。正所谓平地涌楼台,白手建僧团。从我个人而言,从昨晚到现在的短暂时间,已经在这里得到了很多收获,心里升起了很大的欢喜心,赞叹心和惭愧心。我们在五台山还有点时间,我们要恭请本寺住持如瑞法师,给我们全体营员作一次开示,大家合掌念“阿弥陀佛”!有请如瑞法师。

  如瑞法师:首先顶礼各位法师。

  明海法师:顶礼三宝一拜,阿弥陀佛!请各位法师、讲课老师来前面就座,请如瑞法师一定中间就座讲法。

  如瑞法师:

  各位老师、全体营员,大家中午好!

  首先感恩文殊师利菩萨的慈光摄受、甘露遍洒,使我们有如此的因缘在这里相聚,也感谢柏林寺大和尚悲心摄受,为大家安排了此次智慧之旅;同时非常感谢在座诸位法师、各位老师,能给后学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开始是说和营员们随便谈谈,进来以后看到有这么多的法师,所以我感到很惭愧,实在不知道在法师面前说什么好,但既然法师让讲,作为女众不敢不说,恭敬不如从命。

  我想从大家来到普寿寺说起,如果大家觉得这里还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希望与欣慰,首先应感谢已故的上通下愿老法师。有的营员已看过老法师的纪念堂,这位老法师不论我们见过还是没有见过,我想,当你了解了她老人家的事迹,一定会激发起自己住持正法的那颗心。普寿寺发展到今天,主要是受她老人家的大愿大力的感召。我们尽我们的力量一步步走过了11个年头。愿老法师的愿力是什么呢?在佛教百废待兴的1981年,她老人家便提出我们不要着急修大庙,而先来修修我们自身的小庙;如果想要佛法振兴,就要号召全体尼众起来建十方道场。普寿寺的性质是十方尼众共同修学的道场,老法师希望在这里不要分国籍,不要分任何差别,到这里都同一师学,都跟本师释迦牟尼佛学习,如水乳之合,大家共同修学佛法、住持正法。老法师给我们立下了修学三步骤:第一步是学威仪,不辱形象,改毛病,早证菩提;第二步是发心读完大觉书,立愿行尽佛子事;第三步是学有所成,自利利他,修有所证,自度度人。

  第一步是不论我们出家、在家,都要学威仪,不辱形象。就像净慧大和尚教导的,将佛法融入生活当中。在家佛弟子,就要学在家居士的古今榜样,不能有辱在家居士的形象。出家人是人天师表,我们要恭敬顶礼出家人,出家人和在家人是师生关系,出家人要当得起人天之师,要当得起世间之福田,就要具足出家人的种种威仪。从这层意义上讲,戒律很简单,就是让你进入出家人的生活规范当中。我觉得办夏令营是件大快人心的事,优秀的出家人就是从夏令营、从在家居士当中产生出来的。柏林寺的大和尚了不起,柏林寺的各位法师真的个个威仪严整,他们不辞辛劳把大家领到五台山,想使大家得到文殊菩萨的智慧。莲池大师说:“最胜儿,出家好,出家二字人知少”。

  大家今天能有这个因缘、福报,来到三宝之地,真为大家高兴。我们要懂得经典上讲的:“菩萨在家,当愿众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一个人的人生要想过得有意义,要实现自身的价值,就要好好学习佛法,做到“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在《华严经》净行品中,文殊菩萨教导我们:“佛子,菩萨成就身口意业,能得一切胜妙功德”。可见,大和尚与法师们的用心之处就是让我们在夏令营期间通过每天的行住坐卧来体验出家人的生活,体验我们真正的人生,所以太伟大了,太了不起了,我为每一位营员感到无限的荣幸。

  《大智度论》里有首偈子:“孔雀虽有色满身,不如鸿鹄能远飞;在家虽有宝贵利,不如出家功德深”。所以,对出家的每位法师,让我们珍惜出家的人生,知道实在是来之不易,我们能出家是由于我们过去栽培了很深厚的善根。我有时走在街上,觉得自己作为一名出家人是很骄傲的。有时人讲“看,出家人”!我说出家人就是出家人。有一位居士看我们出家人从楼梯上下来的时候,她在底下一下子看楞了,她告诉我:“哎呀!这是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飘飘然,仙风道骨般地从楼梯上走下来。”所以我真的要告诉大家出家很好!出家,真好!每个人不管你的因缘具足与否,都发愿出家吧,今生来不及,下一生直至未来,直至成佛都要出家!

  既然我们希望有很多优秀的青年来出家,就面临着一个僧团应怎样建立的问题。要建立六合的僧团,让我们出家人进入出家的规范,那就要有戒律的摄受,所以要学威仪,不辱形象。学威仪落实到我们生活当中,就是要改变不良的习惯。大家都知道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语言,话说久了就会变成一种行为,行为做多了就会变成一个习惯,习惯成自然。学佛学什么?就是要学佛的言,学佛的行,就是要来觉悟我们的人生,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理。佛陀在菩提树下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然后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达到的,只是由于我们的妄想、分别与执著而不能证得。这些妄想,分别与执著来自于我们不良的思想,和不良思想所导致的不良行为,所以学佛就是要改变我们不良的行为。从根本上讲是要改变我们的思想,也就是改毛病,改变不良的习惯,而养成好的习惯。人者仁也,作一个人要有慈爱之心,学佛首要改变的是自私的心态,要转私为公。夏令营奉献人生的宗旨也是告诉我们,如果大家都起来奉献人生,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祥和、美好。

  第二步是发心读完大觉书。文殊菩萨告诉我们,智慧首先来自三藏十二部,要通过法师、老师们的开导,通过闻、思、修,把智慧用在生活当中,学以致用,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这样才能变成真正的智慧。愿老法师讲要参学,要注意在学的当中,脚踏实地去做。她老人家说:“你们要问我对弟子的要求是什么?我只要求你们板板正正做一个出家人”。大家都知道弘一律师,弘一律师并没有做惊天动地的事业,但一提起他,我们为什么都会生起敬仰呢?就像他的弟子说:“他是一个像样的人,拿出家人讲,他是一个像样的出家人”。这就是说学与修不可以脱离,我们不但要听佛之言,而且要效佛之行。

  第三步是要真正利益众生,必须学有所成,修有所证,这是老法师对我们的第三步要求。刚才提到这个道场是根据老法师的理念建立起来的六合僧团,为的就是接引广大的信众。我想如果老法师今天能坐在这里,能看到有这么多的年轻人来学佛的话,她老人家一定会笑得合不拢嘴的。老法师在世时告诉我们:“21世纪的佛教,你们考虑了没有?怎样接引年轻人?”我们还在考虑之中,而柏林寺已经在默默地做这项工作,所以当听到夏令营要来这里,我们全体同学为之兴奋,并做了各种准备,很想目睹法师们的风采,目睹夏令营同学们的风采。你们今天来了,真的给这里带来了生机,也带来了希望,我希望你们不出家就作一位优秀的居士,要出家就作一位优秀的出家人。大家在这里所看到的过堂、上殿等一切,包括上午和大家的座谈,都是在落实老法师的理念。老法师建这个道场,建立这个僧团,目的是接引我们在家人,要让未信的人信仰佛法,让已信的人增长信心。以上是老法师给我们立下的修学三步骤。

  愿老法师也常讲五台山是个好地方,大家起码会感到五台山能给人一种清凉,在五台山修行办道是很相应的。我要详细告诉大家一首歌曲,是我们现在正准备开发推出的《五台山歌》,歌词是这样写的:

  “高山万仞,五台罗列,文殊古道场。多少凌宫,多少梵宇,供养大法王。佛经万卷,大玉轴,满架尽琳琅。高僧头陀,水边林下,都是福田乡。还有那层峦叠障,涌起千般样。多少奇花异草,有色又有香。拍手哈哈,不知几生修得住清凉。稽首文殊,不知心底几时得清凉。”

  这首《五台山歌》前半部分是赞叹三宝的。这次来五台,法师没有安排大家朝完每一座山,是给大家一个想头,也正好满我们的愿,希望大家以后还多来。就像这首歌所形容的,五台山这些平台就像高山万仞,当你站在台顶时,会感到五台罗列,好比密教所说的坛场一样。五台山道场确实很古老,佛在《华严经》中讲,东北方有处叫清凉山,文殊菩萨在对着万名弟子讲经。在菩萨眼里,五台山是金色的世界,金色界指的就是五台山,可能在我们眼里看到的只是山、土和树,这只是个人的境界不同。在五台山,很多寺庙建在树丛中,红墙黄瓦犹如梵天般的宫殿,我们用这庄严的殿宇和美妙的梵乐来供养大法王。以前,在五台山点缀的寺庙有300多处,好似星罗棋布,文革后只剩下30多处,我们要用心好好护持。

  “佛经万卷,大玉轴,满架尽琳琅。”大家在柏林寺一定看过很多宝藏,像藏经楼及流通处里满书架上的经书与法典,是浩如烟海,且保存的十分工整,这是对法宝的赞叹。

  接着是对僧宝的赞叹,我记得刚上山的时候,五台山还没对外开放,街上是没什么宾馆的,看到穿大衣服的是显教道场的,穿红衣服或黄衣服的是密教道场的。这些出家人星星点点到处可见,也有高僧头陀,水边林下。出家人是我们的福田,我们见到出家人去恭敬礼拜,一定会增福无量,正如经典所说:“礼佛一拜,罪灭河沙”。佛、法、僧三宝是我们最大的福田。

  《五台山歌》后半部分是赞美五台山的景色及由此生出的感慨。这次大家没有因缘去朝五台,等以后有机缘一定再去。当我们站在任何一个台顶上,静静地站几分钟,如果是晴天,你放眼望去就会感觉到一座座山真是层峦叠障。再仔细一看,这时云霞翻滚,涌起千般样,这时你会随着自已的妄想发现许多景象,比如当你想到像文殊菩萨时,就会真的觉得是文殊菩萨出来了。当你关注你的脚下,会发现有不少奇花异草。愿老法师告诉我们能叫上名的就有500多种,叫不上名的就更多了。当冬天过去,春天来临的时候,你会发现漫山遍野开着许多小野花。那么小的花都有那么顽强的生命力生活在白雪中间,昂首挺胸迎接春天的到来,作为一个人没有理由不积极向上、创造与进取的。好好观察那小小的山花,我感到世界上的万物都是有用的,更何况我们生为一个人。就像儒家所讲天、地、人三才也,上面是天,下面是地,中间是我,作为一个人就要顶天立地。别人能干的事情,我也应该作得来。过去高僧大德、前圣先贤办得到的事情,我们也应办得到。每一朵小小的迎春花,都会使我生起对人生的信心和对未来的渴望。所以我告诉大家要勇敢地面对人生,要积极、创造与实现我们美好的人生。

  这首五台山歌,我打听到是汉藏佛学院的胡继欧老师作的词,作的非常好,艺术手法也非常好。像我们年纪稍大的人,以前读过不少毛主席的诗词,有首诗写道:“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我会自然联系到层峦叠障,涌起千般样。一想到百舸争流、力争上游的场面,自己的朝气就会油然而生。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我自己就出来回答“我!”所以我觉得让我学佛太好了,尤其出家太好了。然而,我们不要被层峦叠障、奇花异草这些美好的外在景色所迷住,而要回到自己的内心世界。

  我们能来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这不是一生一世的因缘,没有善根福报是来不了的。传说来朝五台,文殊菩萨是要接一千里、送八百里的。就像你们从柏林寺出发时,文殊菩萨派了那么多护法,看得见的像公安警察、护法居士、汽车司机,都在为我们积极忙碌着;看不见的那些护法也在为大家喝采;“我的这些佛子们,都要回到我的怀抱”。所以当你高兴,拍手哈哈时,还不要忘记顶礼文殊菩萨,就像昨晚传灯之后,要顶礼五方文殊。我们来到五台山,文殊菩萨今天就遍洒甘露,我们的身上得到了清凉,我们的心里更应得到清凉。

  我们在世间会有种种烦恼与痛苦,而人生本来是很快乐的,快乐与痛苦在一念之间。我们要用文殊菩萨的智慧宝剑,斩断我们的烦恼。今天上午我还给各位老师谈到,我有时就不会感到那么痛苦,当有人指责咒骂我的时候,我认为并不能骂到我的身上;有时有人赞叹我,我也认为没有沾到我的身上;所以,别人的诽谤、赞叹,它永远沾不到我们身上。相反,如果你觉得痛苦,你正好中人所计,把痛苦带给了自己。所以学文殊菩萨的智慧,就要学会开心的人生,不要被困难吓倒,永远保持一种积极向上、创造与进取的精神。

  我们要向愿老法师学习,她的一生就是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的一生,在她接手建立这个女众道场时,外面的言语等带来的压力也是很大的,但老人家坚持自己的理念不动摇。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讲堂,开始建的时候,也有不少人说建得太大了,有些浪费。但我们坚持认为人有这么多,就需要建这么大。确实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人生观,学佛就是要建立起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以佛陀的谆谆教诲来指导我们的思想与行为。如果一件事,我们觉得是对的,就要一往无前、坚忍不拔地做到底。

  就此,我想以老法师坚忍不拔的精神,和一首《五台山歌》来供养大家,希望帮大家建立起信心。我深信,凡是来过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的,一定会把清凉带回去。最后,让我们好好顶礼文殊师利菩萨,让我们的心地究竟得清凉。

  现场提问

  明海法师:还有20多分钟时间,请大家提问。

  如瑞法师:我不一定能回答得上,但有这么多法师在这里可以帮助我,所以大家尽管提问,请小班的同学作好准备,一会儿把《五台山歌》的意境唱出来,好好供养给各位法师与营员。在座的有些营员有可能是第一次到尼众道场,如果想了解尼众的修学、生活,也可以提出,我尽可能地回答,太深的问题,交给法师回答。

  某营员:请问法师你们这里的培训和一般佛学院有什么不同?你用什么样的理念来管理这个寺院?昨天晚上我们在寺院门口听到一首特别好听的歌曲,请法师告诉我们歌名叫什么?

  如瑞法师:今天上午我和法师及各位老师也谈到过,我也上过佛学院,我感到这里的培训和佛学院有些不同。在上佛学院时,我们对老师是敬而远之。老师在讲台上讲,学员在底下听,老师和学员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办普寿寺的培训班时,我个人的想法是,佛法既然要落实到生活之中,就要搞好与学生的关系。很多国家领导人、法师、居士们来这里,很难找见我,在此我作一解释,不是找不到我,主要是由于我太忙。我一年当中,除了春节休息三、四天,初三就开始讲课,每天最少讲3个小时以上,一般每天还有个座谈会。在开花的季节,我要带着学生去朝山。昨天晚上正好赶上一个班的座谈会,我就带着她们去参加大家的传灯。我们这里座谈的形式是多样的,像朝山、讲故事、谈感想等都可以。

  对寺院管理,我个人的理念很简单,这个庙是国家的,人是十方的,我自己没有一个徒弟在这里。有法师曾经告诫我们要办十方道场,绝对不可以收徒的。所以,从上到下按照丛林僧团的规矩不收徒弟,她们都不是我的徒弟,但我觉得她们来了以后,我就有一份责任。有人替我担心,认为这么大的道场应该收徒弟,我老了以后该怎么办?有人说我很可怜,教了一批,就把她们送走了,自己什么也没得到。我就告诉他们有一首歌;“飘去的是云,留下的是天,天色湛蓝;流来的是水,流去的还是水,一切顺其自然。没有得就没有失的痛苦,要求自己的是奉献。”

  昨天晚上,我和大家朝完黛螺顶后,就回寺里和学员们座谈,问问大家有什么感想并作了个总结,后来一起唱了《小居士》等歌曲。

  某营员:我对出家修行比在家修行要好的说法有疑问,请法师予以开示。

  如瑞法师:从理上讲是不要什么形式,出家在家都一样的。《华严经》里讲有位比丘尼就是直接悟入佛心,这是她理上所证,也可以说她成佛了。但从应化的角度讲,释迦牟尼佛是现比丘相的。要出家成道度众生,在世间要让佛法永存,就需要住持三宝,住持就是安住、持续佛法的意思。我们常说法身遍一切处,如果没有相,没有住持三宝的接引,我们靠个人恐怕不会遇到三宝的。所以住持三宝非常重要,通过住持三宝,我们才能证得理体三宝。从理上讲都是平等的,正如“狗子有佛性”,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一定要有这个相,如果没有这个相,谁来弘法?没有出家人,没有住持三宝,正法难以久住。根据个人的情况,不能出家的,就在家作居士,按照居士的法则好好修行;能出家的最好,特别是作大比丘更是好。有首歌唱道:“正法应在金色界,希望在比丘”,作为比丘实在了不起。今天是大家硬碰硬把我安在这里,平常我是不敢的,有比丘在此,我只能在底下,顶完礼后,老老实实听法师们的开导。

  出家有四种,要做到身出家与心出家,可不是容易的。因此,要解脱必须要出家,但出家不一定得解脱;如出家不勤修戒定慧,不息灭贪嗔痴,是不能称为沙门的。如果出家有障缘,也可以心出家,真发菩提心的在家人也算是一种出家。但我们一定要把事和理分清楚,如果没出家而说自己已出家了,让大家礼拜自己,这就破坏了事相。所以说事理是圆融不二的,事不能离开理,理不能离开事。

  某营员:通过十几个小时在寺里的接触,我觉得尼众有些拘泥、约束自己,这样对修学佛法有益吗?佛教是不是重男轻女?为什么尼众要礼拜比丘?

  明海法师:这位女营员是不是想出家,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很关键。

  如瑞法师:佛法不仅讲男女平等,还讲众生平等,佛法讲的是究竟的平等。从事相上讲,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为佛的七众弟子,在七众弟子中,是以比丘为首的,就好像世俗间如果父亲不再带领大家,是首推大哥哥。佛为比丘尼制八敬法,就是有八条让尼众恭敬比丘的戒律,佛制定八敬法的真正意义,是让比丘与比丘尼共同来实行的。

  在家人向出家人、尼众向比丘顶礼的意义很多。太虚大师曾经讲戒律能让世界安稳,就像钟表一样,里面有个大轴,里面所有小轮子转来转去都不离这个大轴,出家人之间有了法的约束,僧团才会清净。相反,如果没有八敬法,可能就会产生比丘靠边站,我比丘尼更行,或者在家人讲自己是老大这样的现象。所以,佛制定八敬法有其深刻的含义,恭敬比丘就像世间人懂得公共道德。当然,受礼的法师一定要规规矩矩,显出威仪,比丘有比丘的戒法。比如比丘不可以单独和女众谈话,女众找比丘必须找个搭伴。

  一句话,实施八敬法,就是让僧团清净、稳固,让在家人对出家人生起信心。大家可以设想,如果一个比丘和一个比丘尼在大街上并肩而走,你们一定会瞪大眼睛,心想在家人男男女女,出家人怎么也会这样,你肯定不接受。所以,佛知道你们会讥讽的,就讲比丘尼好好恭敬比丘,不许到比丘那里去捣乱。

  某营员:虽然在普寿寺停留只有几个小时,但给我心灵的感受是非常震撼的,我从没见过这么整齐、干净的地方。想请法师介绍一下培训班学习教制的情况。

  如瑞法师:普寿寺又有些特殊,没有人给我们约束,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理想办事。在这里是以戒律为学习教制,剃发以后没有受戒叫做行头沙弥尼,受了十戒后叫十戒沙弥尼,在本寺要熟悉两年,两年之后觉得身心没有障碍了才可以受比丘尼戒。一般比丘戒要学五夏,比丘尼戒学六夏,六夏才能完成戒学部的学习。我们这里戒学部的学习是分五大部:有净土部、经教部、广学部、广修部等。居士来这里需要一年的锻炼,二年小众的学习,六年比丘尼的锻炼,然后才可以选择去戒学部。这六年的当中都是共同的,没什么选择,哪怕你是博士后,也要从开头锻炼,这是绝对平等的。不论你是谁送来的,不管你是什么样的身份来出家的,都得有这个过程。我们准备在这里建立三大语系佛教,汉语系已有了,下一步还要发展藏语系及巴利语系,设五大部三大语系的目的是给未来人设立的。在座有来出家的,我们一定会安排好好的,你喜欢天台宗就去天台部学,想学华严就到华严部。

  某营员:尊敬的如瑞法师,昨天晚上当我听到你们学员唱的歌和看到学员端庄地围在你身边的场景,激发起我从未有过的内心感情,我想再听到这种天堂般的歌声。请问法师为什么不收供养的钱?另外,法堂好像具有西方的建筑风格,法师对此是什么样的理念?

  如瑞法师:关于供养的钱我不收是这样的,在戒律里有一条是出家人不可以蓄钱财的。不能说你供养的就是我的,但实际上可以用手拿一拿。

  关于钱的问题,使我想起小的时候,我在城市里住,有高楼,也有矮小的平房;在街上有坐小汽车的人,也有人出劳力拉大板车,经常是汗流满面。那时我有两个愿望,一个是我将来能当了国家主席就要消除这种不平等,让拉板车的人去坐小车,坐小汽车的人去拉大板车;再一个愿望就是看到有钱的人拿着10元的大票很阔气,而那些穷苦的人用一毛钱买油条都买不起,我一定要帮助穷人。小时候我的家境还比较好,我经常把父母给的钱,把街上很多小朋友,喊起来排队,领他们到杂货铺买些糖块或者烧饼、油条给他们吃。开始有这么一个思想,使我认为钱并不是好东西,钱能引起我憎恨的心理。就像学文学时,老师讲郭沫若拿到第一个月工资时,把钱放在鞋底下使劲地踩,还说:“让你欺负了我这么久”。由于有这些朦胧思想的存在,我出家时还认为出家就像小说所描述的要去深山老林修行,于是就把手表、钱等全部供养了师父,自己什么都不要。至今,我就再没有用过手表和拿过钱。这不是说钱不可以用,只是我的心态,那个时候我不拿钱,是认为自己既然要出家,就什么都不拿。后来慢慢学了戒律,正好佛法也有这条戒律,出家人不可以蓄钱宝。但我们不要不供养,该供养还要供养,因为出家人也要吃饭穿衣,外出弘法没有钱不行。

  我不拿钱的第三个原因,是来到普寿寺以后,开始有些部门的人来让寺里交些费用,我和他们讲寺里不做工商,何处来钱?三宝的钱是专款专用,常住的钱是不能给的,如你们喜欢,我就用佛像和你们结缘。所以后来那些人来要钱,我就只给结缘品,我不给他们钱。因为我从不拿钱,别人也就不好在我身上打主意了。

  在建这个法堂时,大家讨论的意见不少,有建成唐式、明式、清式等等想法。我当时讲最好什么式也不要,反过来什么都可以吸取,也就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建成21世纪风格道场,让后来人看历史翻照片时讲,这是21世纪的寺庙,而不再讲这是一座仿唐、仿清的寺庙。我们究竟给后来人留下什么?我想还是古今中外的结合体,更为现代人用得着,而不是像有些寺院那种黑乎乎、潮湿、阴冷的感觉。有人讲我们的法堂建得太大了,尼众多而又不给一个大的地方,不能让她们到街上流浪吧,出家人不过出家人的生活,这于心不忍。所以说,要恭敬比丘,但法堂要建得大些,以后我们这里修的大殿还要大。

  某营员:请法师讲讲你由小爱变大爱的心路历程。

  如瑞法师:我比较如实地来谈,从小到大不会说谎话,但有些地方可以渲染些,但没有打过妄语。小爱指有情见的爱,也即对有我选择的爱,最常见的小爱一定是父母及兄弟姐妹。我的家有五口人,我比大弟弟大11岁,还有个小弟,我的家庭非常和睦。

  我三岁时,家里把我送回姥姥家,养成了我以后的情操。姥姥家有一条小河,过河后有十几级石头台阶,上去后有五、六户人家,是一处小桥流水、清山碧水一线天的景象。在那样的环境里,我觉得自然很美,除了蓝天、绿水、小河,好像就是我自己。虽然什么都不懂,但站在自然中深深呼吸觉得是非常愉快的。有时出门,姥姥让我和她骑小毛驴,我觉得小毛驴很痛苦,就不再骑它。有时采野花玩,看到小草被折断时里面会有白色的浆液流出来,我就想那会不会是它的血液,那它一定也会疼痛的,以后我也就不随便折弄花木。我见到大自然中的一些东西,一般要想到对方会苦。小时候家里没有什么好吃的,有时给些动物饼干,像小鸡、小狗、小猫等,因我是属鸡的,见到小鸡的饼干我一定不吃。如果说我小时也算有点可爱,那完全是一种自发的。

  我的父母很好,他们的理念是孩子长到18岁就让他们自由选择,好儿女志在四方。现在我出家了,大弟在广东,二弟在北京,各自忙自己的事,一年难得通上几次电话,彼此间主要询问的是诵经修学的情况。我对他们的帮助是希望他们真正认识人生,不要被五欲吞没。我想我的小爱也就这些,好像没有什么特殊的。

  应该说彻底的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种大爱我现在还不能真正做到,但我有种感觉,我自出生那天起就应该属于众生。我现在的愿望还是,如果众生需要我一天,我就活一天;如果众生不需要我,我就回归到大自然。我不要给自己留下什么,不让在普寿寺任何一块匾上立上我的名字,而且我也不想给任何人留下麻烦。我想我的走法最好是能预知时至,如在寺里走还要麻烦人给抬出去;如果能悄悄走到一个地方离去则少麻烦人些;若有真功夫用自己的三昧真火梵化自身就更好了。虽然我们的智慧有限、能力有限,但我们的心可以是无限的,我愿意用自己的所有力量,无私贡献给众生。

  我平常处世的原则是只要你需要,我一定会尽量帮助。在我没有上山时,妈妈给我买了条围巾,有个同学要离开了,我想送她件东西作纪念,她说我的围巾很好看,我当即就把围巾送给了她。小时候,我对死也是比较恐惧的,经常想如果自己的父母去世了,身体那么重,我该如何往外拉他们?对生死问题的思考,如何解决生死问题,是我出家的重要原因。所以,由小爱变大爱的这种心路历程,应该是随着修学佛法的程度不断得以提高的。层次上先从父母开始,连自己父母都不孝顺的人能谈得上慈爱别人吗?不通情达理的人能想到一切众生都有佛性而不去轻视他们吗?因此,我奉劝各位,如果以前在父母跟前没有尽过孝心的,甚至与父母闹过矛盾的,回去以后要好好检讨一下,因为父母生养、教育我们是悲流无尽的。

  总之,小爱应从父母那里建立,第一步要给自己的父母提茶倒水,好言好语。第二要劝化父母学佛,这都是爱的表现。然后扩大到兄弟姐妹、邻居朋友,一直扩大到素不相识的人,直至观照到“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到最后没有分别了。对人这样慈爱,对小猫小狗也这样慈爱,乃至小蚂蚁等也不忍心伤害,对那些看不见的虫子也应具有菩提心:“若于足下丧身形,愿汝即时生净土”,这种大爱是通过我们的修行把她提高和拓展的。

  明海法师:各位营员,按照我们原定的计划还要去参观佛光寺,今天早上于老师给我透露,说有一位特别优秀的风水家讲,普寿寺是五台山宝地中的宝地,我们今天能有幸在这里聆听老法师的法语,去佛光寺就不重要了。我们坐在这里有这么好的时节因缘,如果还想着去这儿去那儿,就好像吴教授那天所讲的:“身在寒元殿,还去找长安”。因此,请大家沉下心来,好好享受在五台山这个清凉世界,聆听更美妙的梵音。如果大家同意我的意见,就进行下一个节目。我不谦虚地来做主持人,先请普寿寺师父们给我们唱昨天晚上营员们听到的,觉得非常好的那首歌。

  普寿寺的法师、行者依次唱《真诚》、《我们小居士》、《五台山歌》。

  众营员:合唱《生活禅曲》。

  明海法师:下面请在座的老师、法师讲几句话,谈谈感受。

  王雷泉教授:各位法师、各位营员,我在好几年以前就听到这么一个故事,在五台山有座普寿寺,有位如瑞法师,据说来人不论官有多大要去见她,永远听到的是一句话:“她不在。”今天上午我就此问题问如瑞法师,她告诉我们主要是自己太忙。但是我从这句话里看到了中国佛教的风骨,就是高扬自己的主动性,这也是我们中国佛教的希望所在。昨晚在传灯法会上,我祝贺净慧大和尚,祝贺柏林寺常住;那么今天在这里,我再加一句,应该祝贺中国的佛教女性。普寿寺给我们带来了中国的希望,使我非常感动、感叹,谢谢大家。

  冯学成老师:我的感觉和大家一样,对如瑞法师10多年前就知道,但今天才有缘相见。这几天和营员们接触,他们问到我曾讲过的庙堂气、山林气、英雄气是怎么回事,现在大家看清楚了吧,如瑞法师就是这三气合一的典范。

  于晓非老师:我和如瑞法师认识很久了,这个寺院10年前就像柏林寺一样,是一片残砖断瓦,10年间我们亲眼看到寺院在一天天地变化。我每年都来五台山,来五台山必来普寿寺,因为我每来一次普寿寺,就对中国佛教的未来增加一分信心。

  吴言生博士:通过这大半天在普寿寺的参访,我的感受是非常欢喜赞叹。普寿寺和柏林寺一样,10多年前还是荒草瓦砾,由于如瑞法师的发心,建起了如此规模的殿堂。以前我读《法华经》,对宝塔从地涌出不怎么理解,今天来到这里,我突然感觉对法华经明白了很多。佛陀临终教导以戒为师、以法为师,只要我们按照佛陀的教诲去做,处处都会绽放觉悟之花。因此,我做诗一首回向如瑞法师及普寿寺大众:巍峨普寿寺,平地涌莲台,律法最严整,处处莲花开。

  明良法师:我主要是为云门寺明年也准备开办夏令营活动来参访学习的,第一次来五台山感受很多,谨此作偈一首:巍巍五台山,菩萨示显出,法雨润世间,令众得清凉。

  妙峰法师:夏令营今天是第六天,从柏林寺弘法的精神,我们看到了男众僧团未来的希望。今天行脚到五台山,如瑞法师口若悬河的辩才,显示出她已得到了文殊菩萨的大智慧,她领导这么好的一个女众僧团,不仅是在座所有女众的骄傲,也是整个僧团的骄傲,也使我们看到了女众僧团未来的希望和发展。从柏林寺到普寿寺,从夏令营到五台山,我们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束,希望在座的各位营员,通过这次夏令营活动,也开发出自己内心的智慧,向我们看到的希望一步一步地迈进。

  明海法师:一般情况是我现在要作一个概括,但此时此地我很难用语言来概括我们今天在这里的感受、收获与心情,只能用一个比喻,像刚才走进法堂时,外面浇在我们身上的雨水一样,我们在法堂里感受到了缤纷的法雨。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文殊菩萨的勇猛、无畏与自在的气概;感受到了文殊菩萨的大智慧、大愿力;也感受到如王教授所说的中国佛教希望之所在。所以,在此我代表柏林寺,代表全体夏令营的营员这一行向普寿寺、向如瑞法师表示真诚的感谢!

  这次朝拜五台山,也许最重要的收获就在这里,我们一行这么多人,从昨晚到现在时间虽然不算长,但以这么多人数来说,给常住们增加了很多麻烦,带来很大的打扰,作为我来讲,心里很不安。在此,我衷心祝愿普寿寺海众安和、法务昌隆;祝愿普寿寺在如瑞法师的领导下日益兴旺,如台湾佛光山的两句话:“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常流五大洲”。

  如瑞法师:最应感谢的是诸位法师、老师给我们的鼓励,我们有了第一次这样殊胜的因缘,还希望大家继续给予鞭策与鼓励,希望我们在菩提道上共同努力。有一点小小的心意,供养每位一串六道木念珠和大家结缘,愿文殊菩萨的智慧伴随大家启程,并祝一帆风顺、随缘成就!

  明奘法师:我给大家透露个内幕,柏林寺生活禅夏令营前九届主要为男营员办的,真正为女营员办是从这一届开始的。有了这个开头,以如瑞法师的智慧和普寿寺的气派,或许明年的夏令营会来五台山办。

  如瑞法师:我们从现在就开始天天期盼,欢迎大家明年再来。最后,愿我们今天在此聚会的每一位:生生世世行佛道,所化所遇心吉祥,个个好愿皆如意,一切功德皆具足。阿弥陀佛!

  明海法师:各位营员向上三问讯。

 
 
 
前五篇文章

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十届踏上青云之路(净因法师)

昌臻法师:做人的基础 学佛的捷径

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十届关于人性的思考(济群法师)

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十届闭营式上的讲话(妙峰法师)

昌臻法师:誓愿求往生 不贪福报 临终呈瑞相 启迪后人(

 

后五篇文章

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十届净慧大和尚传灯法会结缘归依开示

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八届生命的安住与回归(宗性法师)

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八届中国佛协张琳副秘书长在开营式上

星云法师:禅话禅画 36.茶饭禅

星云法师:禅话禅画 35.本来面目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