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净界法师:不要试图改变别人 只能影响别人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净界法师:不要试图改变别人 只能影响别人

 

   1)一个人要改变只有他自己想要改变,所以你的目的就是怎么样?使令他改变,而这个时候你的善巧就很重要。诸位要记住不是你让他改变,你是创造一个色声香味触法,让他自己改变。

  2)在求法的过程当中很重要的一个心态就是善法欲。佛法是你要主动去追求的,你才能得到利益,而不是被动地配合。

  3)在修学佛法的因缘当中,亲近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善知识有方便力,他能够帮助我们破恶生善。而所有的善知识最殊胜的就是佛陀。

  4)修行的性格要带一点钢骨,但不要带钢气。

  5)面对烦恼不要藕断丝连,爱断不断的。

  6)龙树菩萨说,无我智是一个如实的观察。就是说,并不是本来有一个我,佛陀硬生生要我们修观把这个我消灭掉。而是本来就没有我,佛陀只是要我们恢复本来面目而已。这是如实观。

  7)《楞严经》它不对治妄想,它认为对治妄想产生一种对立,不好。你只要保持清楚的觉照,观察你的本性是清净的,何其自性本自清净,根本就没有妄想。

  8)在大乘的修心法门当中,天台宗是去找他的过去,净土宗是找他的未来,这个地方大家要把心地法门抓到。净土宗是既往不究,它不管过去的,但是你未来很重要。

  9)空性是一个生命的总相,不管是快乐,不管是痛苦,它的本质都是无常无我的,都是毕竟空、无我无我所。

  10)我们刚开始学习佛法不会平等,平等你就没办法修学。我们刚开始的时候面对恶念,是要善法来对治的,以善破恶。

  11)一切法是染净和合的,看你用什么因缘来面对,往往危机也就是一个转机。所以这当中就使令整个菩萨的法执慢慢地淡薄,用平等心来面对一切。

  12)一个初学者来到僧团,跟你讲道理也没有用,干什么?拜佛去。拜佛,嘴巴赞叹佛陀,内心观想佛陀。为什么?栽培善根。让你这个明了的心跟三宝关系慢慢地密切,就好像一个木材先把它烘干,总有一天圣道的火就可以把它点燃。

  13)我们对因果的态度,应该是从果报中反省自己的因地,这称为“观果知因”。反省自己今生的果报中,有哪些是满意的,你就可以知道,自己曾经有这样习惯性的善业;有哪些果报是不满意的,这也可以看出自己的心中,有一些是你习惯性的罪业,这些应该要处理修正的。

  14)所以修行的内涵,不是每个人都相同的,佛陀宣说众多的教法,并非要每一个人都去修,而是要针对自己比较弱的部分去补强,若某方面做得很好,就不用再加强。

  15)在修学的方法上,有的经典是属于破坏性的,如《般若经》专门破执,你讲一个东西,它就来破,破到最后就无有少法可得;有的经典则是建设性的,它要你这件事要做,那件事也要做,这是属于有相行。

  16)在灭恶方面,恶法虽有很多,但哪些恶法绝不能触犯,若触犯马上会障道;在生善方面,善法虽也众多,佛陀告诉我们哪些功德一定要先成就,否则将一事无成。佛陀在临命终时,对灭恶生善的内涵已没有时间广说,只能抓住重点宣说,诸位在读本经(《佛遗教经》)时,你将能体会佛陀的彻底悲心……

  17)声闻法对菩萨来说是共学的,声闻法主要是对治三界的见思烦恼,所以对凡夫是比较实际一点,因我们现在经常所起的烦恼都是三界的见思烦恼,所以如果能善加利用声闻法,对我们现前的环境来说特别扼要。

  18)精进与不忘念之间的差别,精进的体性是勇悍,所以偏重在身、口的行动力,如往生咒、大悲咒一天持几百遍,这是精进,对所修的法门能专一相续不断的用功;不忘念则偏重在内心智慧的观照力。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前五篇文章

净界法师:临命终时能否过关 放下因缘观照现前

净界法师:棺材是装死人的 不是装老人的

净界法师: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净界法师:正确听闻的三要素:专心、信心、恭敬心

净界法师:学佛首要认清路头

 

后五篇文章

净界法师:你要生起三种信心,方能往生

净界法师:印祖:以散心念佛,难得往生

净界法师:现在念佛人的通病

净界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情

净界法师:正释四念处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