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亲佛法师: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第三讲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亲佛法师: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第三讲

 

  7月5日上午 9:00,释亲佛法师在榕桦寺念佛堂向四方信众讲授《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今天是第三讲,现谨呈如下正文: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告弥勒菩萨言。弥勒。是故菩萨。于后末世。五百岁时。欲自无恼。而解脱者。除灭一切。诸业障者。

  这一段经文,是前一段的总结。弥勒菩萨为我们向世尊请教:在末法时期(现代的社会),我们学佛应当要修几种法,才能够保持安稳得度?世尊告诉我们四种法,说完之后又说了四种,总共八法。说完之后又嘱咐弥勒菩萨,说“于后末世,五百岁时”,就是指现前的社会,我们要想自己没有烦恼,而能够得到“解脱”。把烦恼解除,这叫解(四声)除。“脱”是了脱六道生死轮回,这才算是成就。如果不断烦恼,不能够了脱生死轮回,就不算有成就,无论修什么法门,修得再好,也没成就,依旧还要生死轮回。“解脱”这两个字非常重要,可以说是我们现前修学的目标。

  第二、“除灭一切诸业障”。如果你希望消除一切业障,一样是这八种法,可见这八种法非常重要。

  应当舍离。愦闹之处。

  要离开热闹的场所。凡是不好的环境,叫我们身心不能得清净的环境,一定要远离。

  住阿兰若。寂静林中。

  虽然这一句话,似乎是对出家人说的,在家人要想成就,也不能避免。这一句经文,现在怎么讲呢?就是你要选择你住家的地方。

  我们住在什么地方好呢?住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好。‘寂静林中’,这是选择修学的场所,选择我们住家的处所。

  于不应修。而修行者。及诸懒惰。懈怠之属。皆当远离。

  这一句教我们远离恶知识。这一些人、事对我们修行有妨碍的,我们要远离他。与佛教诫相违背的,我们都要远离。

  但自观身。不求他过。

  真正修道之人,常常要反省、检点自己的过失,不要专看别人过失;看别人过失,这是最大的障碍。

  乐于恬默。

  这一句是教我们要安于静修,要知道身心寂静那是真乐。

  勤行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之行。

  ‘般若波罗蜜’就是现在人讲高度的智慧啊!诸佛菩萨的生活就是表现这高度智慧。凡夫的生活没有智慧,只有烦恼。佛在此地教我们要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若欲于彼。诸众生等。深生怜愍。多所饶益。应以无希望心。清净说法。

  “深生怜愍,多所饶益”,“饶”是丰富、丰饶;也就是说最高的利益,最殊胜的利益——帮助他觉悟,不是指别的。帮助他认识大乘佛法,帮助他认识净土,这个利益是无量无边的。

  应该用什么态度呢?“无希望心”把佛法介绍给他。如果说是跟他讲经说法,对他还有期望,就错了。

  复次弥勒。若菩萨以无希望心。行法施时。不著名。闻。利。养。果。报。以饶益事。而为上首。常为众生。广宣正法。

  这是佛教导我们的。“无希望”具体说来,那些事情我们不希望呢?

  第一是“名”,不是为名,也不是为“闻”。“闻”就是今天所讲的知名度,我们不为这个。“利”是利益,“养”是供养,不为这些。

  不为这些,还有人为什么?为果报啊!我这样,将来我会成佛、成菩萨啦!‘成佛’、‘成菩萨’这念头也丢掉,什么都不求,你才有真的成就。

  对众生一定以“饶益”事而为上首,饶益用现在的话说,是最大的利益、最殊胜的利益,是帮助一切众生,以这个为第一。

  常为众生。广宣正法。当得成就。二十种利。

  这二十种利是自然的,不是求的。

  云何名为。二十种利。

  所谓正念成就。

  正念是无念,无念是无邪念,这称之为正念。正念就是佛菩萨之念,与佛法相应。

  智慧具足。

  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染污的心起作用就是烦恼;身心清净,智慧就增长了。

  有坚持力。

  坚持力从那里生的?从智慧生的。他对于一切事理通达明了,毫不迷惑,所以他做事情能够贯彻始终。

  住清净行。

  心清净、口清净、意清净,他的行为清净。

  生觉悟心。

  念念觉而不迷。

  得出世智。

  怎样能够超越六道轮回?怎样修能够超越十法界?他很清楚、很明白。

  不为众魔之所得便。

  用现在的话说,决定不给这些妖魔鬼怪把柄。“那些是妖魔鬼怪的把柄呢?

  就是名、闻、利、养、果、报,你要有这个念头,就被他抓住了,他就能控制你了。

  少于贪欲。无有嗔恚。亦不愚痴。

  这三句就是成就三善根。三善根是无贪、无嗔、无痴。可见得如果要贪著名、闻、利、养、果、报,三善根就没有了。那你天天增长的是贪、嗔、痴啊!上面是指三善根现前啊!

  诸佛世尊之所忆念。

  这是得诸佛护念。为什么呢?与诸佛心心相应,所以感得诸佛的护念。

  非人守护。

  非人是指鬼神,鬼神也保佑你。

  无量诸天。加其威德。

  这一句是指天龙八部护法神,护法神保佑你啊!

  眷属亲友。无能沮坏。

  你一个人修得好,你一家人也都沾光,你的家人眷属都得到你的利益、都享你的福报啊!

  得无所畏。

  多诸快乐。

  这是我们常讲,法喜充满!

  为诸智人之所称叹。

  真正有智慧的人看到你,对你赞叹。

  善能说法。众人敬仰。

  你说的话,虽然是诸佛菩萨或者祖师大德所说的,但是你的心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借著别人的经本,这个自性往外流露,这叫“善说法”。叫听的人能够感动,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不是所谓‘照本宣科’,那一种说法不能令人得利益。佛给我们说出二十条,这是自自然然得到的利益,绝不是有所希求的。

  弥勒。是为菩萨。当得成就。二十种利。不著名闻。利养。果报。行饶益事。而为上首。常为众生。以无希望心。清净说法。

  这一句是一再嘱咐、一再叮咛。佛说了二十种利,后面又给我们说二十种,可见得无希望心为众生说法,功德利益是无量无边啊!

  复次弥勒。若菩萨以无希望心。行法施时。不著名闻。利养。果报。以饶益事。而为上首。常为众生。广宣正法。又能成就。二十种利。

  这二十种利,多半是一些说法之人念念所希求的。求要懂得理论、方法,所谓‘如理如法’。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啊!怎样如理如法呢?不求名闻、利养、果报,这就如理,就如法了。以清净心为众生说法,就是无希望心清净说法。

  云何名为。二十种利。所谓未生辩才。而能得生。

  这是第一个利益。许许多多人都希望得到辩才无碍。辩才无碍从那里来的?佛在此地告诉我们,无碍的辩才是我们自己的性德——本性里头本来具足的。心清净,辩才就恢复了。

  已生辩才。终不忘失。

  你得到的这个辩才不会失掉。

  常勤修习。得陀罗尼。

  “陀罗尼”是梵语,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纲领。无论你修学那一个法门,你很容易把纲领、大纲抓住,你修学的时候,你就很得受用。

  以少功用。善能利益。无量众生。

  不必用很多的时间,也不必用很多的精神,就能够利益许许多多的众生。可见得这就是高度智慧善巧的表现啊!

  以少功用。令诸众生。起增上心。恭敬尊重。

  这个“恭敬、尊重”是对三宝说的。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一分尊重得一分利益。如果没有恭敬、尊重,诸佛菩萨说法再善巧,听的人也得不到利益,所以这一条很重要啊!

  得身口意。清净律仪。

  这是三业清净。

  超过一切。恶道怖畏。

  这是当然之理。因为自己纵然有恶业的种子,这一生当中确确实实把恶的缘断掉了,恶的种子没有缘不会结果。不但三恶道的缘断掉了,六道的缘也断掉了;不仅是六道的缘断掉了,十法界的缘也舍弃掉了,这个人一生当中必定证一真法界。那要怎么做法呢?老实念佛就做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不在十法界里面,往生的人都超越十法界。

  于命终时。心得欢喜。

  一般人命终时是最痛苦的、最忧愁的、最无可奈何的事情。但是修道的人,他晓得命终到那里去了,所以他很欢喜、很快乐——真的脱离苦海了。他要到最极清净、最极殊胜的地方去生活了。

  显扬正法。摧伏异论。

  他说法的能力,跟诸佛菩萨几乎相仿佛了。

  一切豪贵。威德。尊严。犹自不能有所窥望。何况下劣少福众生。

  这一句是对他的成就的赞叹。前面是讲富贵,“下劣少福”是讲贫贱。世间富贵贫贱之人,对他莫测高深,这是说他的境界。

  诸根成就。

  无能映蔽。

  他的智慧能力都很明显的表现无遗,没有人能够障碍他。

  具足摄受。殊胜意乐。

  这一句说他的生活的享受,他得到的是圆满的幸福快乐。这个幸福快乐是从内心里面往外透露出来的,不是从外面得的,这才叫殊胜的意乐。

  得奢摩他。毗婆舍那。

  这两句都是梵语,“奢摩他”是止、是定,“毗婆舍那”是观。 “奢摩他”是从一切放下得到定;你能够放下万缘得到定,叫奢摩他。“毗婆舍那”是从看破而得定。都是得定,从放下得定就叫奢摩他,从看破得定就叫做毗婆舍那。

  难行之行。皆得圆满。

  世法有难行之法,出世法也有难行之法,你都能够很顺利、很圆满。为什么呢?因为你有智慧、你有善巧。

  发起精进。普护正法。

  “精进”非常难得,进是进步,永无退转。进步里头要求精,精纯专一而不夹杂,这个就叫精进。“普护正法”就非常重要了,只要是诸佛菩萨所说的一切法,都以真诚心来拥护。

  速疾能超不退转地。

  “速疾”是快速,你能快速的超越、证得不退转地。这一句是专指念佛求生净土。如果不求生净土,要想得不退转地,太难!太难了!唯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即刻就得三不退。

  一切行中。随顺而住。

  这就是得大自在。无论是顺境、是逆境,无论是善道、是恶道,他都能随顺,也就是他都能随缘啊!都能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在恒顺、随喜成就无量功德。

  弥勒。是为菩萨。当得成就。二十种利。不著名闻。利养。果报。行饶益事。而为上首。常为众生。以无希望心。清净说法。

  这一句重复很多遍,重复的遍数愈多,这一句话愈重要。希望我们多听几遍,牢牢的记住,在日常生活当中依教修行。

  佛告弥勒。汝观未来。后五百岁。

  这一句就是指我们现前这个时代。

  有诸菩萨。甚为无智。

  这个“菩萨”都是初发心的菩萨,我们今天遇到佛法了,大家受了三归、五戒、菩萨戒,就是此地讲的菩萨。什么菩萨呢?愚痴菩萨,没有智慧啊!

  行法施时。

  布施里面特别讲法布施;法布施里面第一就是讲经说法,无论是在家菩萨或是出家菩萨都可以。

  若有利养。生欢喜心。

  讲经说法的供养的人很多,恭敬、赞叹的人很多,他很高兴、很欢喜!

  若无利养。不生欢喜。

  如果没有人恭敬、供养,讲经的愿望就降低了,甚至于没有了。

  彼诸菩萨。为人说法。作如是心。

  这是起心动念。起什么心?动什么念呢?

  云何当令。亲友檀越。归属于我。

  这一句话就是现在人讲拉信徒啊!想尽方法,用种种‘方便法’,现在讲手段啊!抓住信徒,不让信徒跑掉,不让供养跑掉。

  复更念言。云何当令。在家出家。诸菩萨等。而于我所。生净信心。恭敬。供养。衣服。饭食。卧具。汤药。

  现在这些统统都折合成钞票了。弘法利生起这个念头,怎么能相应呢?这是现代社会的现象啊!

  如是菩萨。以财利故。为人说法。

  说法的目的是为“财”为“利”。

  若无利养。心生疲厌。

  他就厌倦,不干了!

  弥勒。譬如有人。志乐清净。或为死蛇。死狗。死人等尸。脓血烂坏。系著其颈。是人忧恼。深生厌患。以违逆故。迷闷不安。

  佛在这个地方举一个例子来说:譬如一个人,志乐清净的,没有丝毫污染的,遇到这些事情;死蛇、死狗、死人,这些东西比喻什么呢?比喻前面的名闻、利养、果报。这些东西缠绕在身上,就像死尸、脓血、烂坏系住其颈,没有两样啊!志乐清净的人以此为苦啊!什么人以这个为乐呢?无有智慧愚痴菩萨以此为乐。

  弥勒。当知于后末世。五百岁中。说法之人。亦复如是。于诸一切。无利养处。不顺其心。无有滋味。便生厌倦。弃舍而去。

  这些菩萨们,我们一看就晓得,他的志乐并不清净,他被五欲、六尘、名闻、利养所缠缚,所以得不到名利,他就不干了。

  彼诸法师。作如是念。我于此中。说法无益。何以故。是诸人等。于我所须。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不生忧念。何缘于此。徒自疲劳。

  起这个心,动这个念头,与如来的教诲完全相违背。佛教给我们以无希望心清净说法。

  弥勒。是诸法师。自求供养。给侍尊重。摄受同住。及于近住。

  “同住”就是我们本道场里面的,大多数是指出家人;“近住”是我们道场常常往来的信徒。他对于道场里面的大众和一切信徒,总要想方法来拢络,想方法来控制,一切听命于他,就是这个意思。

  不为于法。及利益事。而摄受之。

  他摄受这些众生,不是真正教他佛法、教他觉悟、教他了生死、出三界;他不说这些。

  是诸法师。自求饮食。衣服。卧具。诈现异相。

  “诈”是欺诈。这一句话,我们佛门里头也有一句谚语:‘和尚不作怪,居士不来拜。’这个“诈现异相”就是作怪;想种种方法叫你天天来拜。

  入于王城。国邑。聚落。

  “王城”就是现在所讲的首都,中央政府的所在地。“国邑”是大都市。“聚落”就是村镇,乡村、乡镇。

  而实不为。利益成熟。于诸众生。而行法施。所以者何。

  他们在这些地方弘法利生,但是弘法利生的目的,完全是在名闻、利养,不是真实利益、成熟众生。

  弥勒。我不说言。

  “我”是释迦牟尼佛自称;佛不这样说。

  有希求者。为法施清净。何以故。若心有希求。则法无平等。

  清净法施,法施清净,如果他对众生有希求,那就不是真的,那是冒牌的、是假的,佛不这样说法。诸佛菩萨对世出世间一切法、一切人、一切事,绝没有丝毫求的念头。

  我不说言。贪污心者。能成熟众生。

  心里面有贪、嗔、痴、慢这些烦恼啊!这一句话就是烦恼没断。自己烦恼没断,你怎么能成熟别人,怎么能帮助别人。

  何以故。自未成熟。能成熟他。无有是处。

  “无有是处”,没有这个道理啊!

  弥勒。我不说言。尊重供养。安乐其身。贪著摄受。不净物者。为利益事。

  许许多多出家、在家的同修们,想修积功德,佛经上讲积功累德,大家看到很欢喜,我们要认真去做了。怎么去做呢?如果有这一些事、这一些意念,那就错了。你有没有贪图尊重、供养?有没有贪图享受?  有没有贪图摄受不净之物?

  什么叫“不净之物”?

  这里面包括的范围也很广。我们举一个例子:譬如布施供养,如果用一个手段,叫这一切大众不是甘心情愿的供养——逼迫他来供养的,这个供养就不净。

  何以故。为求自身。安隐丰乐。摄受众会。不能令其安住正信。

  不能令一切众生安住在正信上,他那个信愿都不是真的。

  弥勒。我不说言。矫诈之人。住阿兰若。

  这一句就是现在所谓闭关、住茅篷。

  闭关、住茅篷的目的何在呢?用这种方式欺骗信徒。大家一看某个人曾经闭过关,这一定很不错;所以其目的是要招徕名闻、利养,他自己不是真的修行,也不是为弘法利生。他是矫诈之人!

  薄福德者。而为少欲。

  他自己标榜少欲、标榜知足;为什么呢?他没有福报啊!没有福报怎么能够说少欲呢?没有福报的时候,标榜他少欲。少欲是佛法里面很高超的行法,被他冒用啊!

  贪胜味者。名易满足。

  “胜”是殊胜;“味”就是五欲、六尘。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美其名为“易满足”。易满足也就是知足的意思。

  多求美膳。以为乞食。

  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出家人的生活方式是托钵。

  他乞食到那儿?专门到富贵人家去乞食——贪图美味。诸位从这个意思来引申,凡是贪图名闻、利养、五欲的享受,就不能成为出家人。

  弥勒。我不说言。乞求种种。上妙衣服。谓如是等持粪扫衣。

  “粪扫衣”是世尊教弟子们的,他的用意是教出家人,时时刻刻要警觉自己,这个世间很苦啊!轮回更可怕啊!所以生活简单,衣著都很粗。要想想世尊当年在世僧团的生活。世尊教诲的苦心,无非是教我们在在处处、时时刻刻提高警觉心,绝不能为世间五欲、六尘所迷惑啊!所以佛绝不说,这个乞求种种上的、好的衣服穿在身上,等于粪扫衣。

  弥勒。我不说言。在家出家。无识知者。为离愦闹。

  这是无论在家或是出家菩萨,你的知名度不高,没人认识你,没人知道你,你就标榜你是离愦闹。

  弥勒。我不说言。谄曲之人。值佛兴世。

  心里面不正直、不诚实,这样的人不会遇到佛出世。

  为什么遇不到?他有障碍;“谄曲”就是障碍。

  求他短者。为如理修行。

  佛在前面第一条教我们“不求他过”。‘求他过’就是专门找人家的短处,这样的人,他以为自己是如理修行,其实错了啊!佛没有这种说法。

  多损害者。名戒蕴清净。

  就是持戒清净。持戒清净的人,怎么会干损害别人的事情?凡是存心伤害其他众生,那个戒已经就破了,怎么能说“戒蕴清净”呢?

  增上慢者。为多闻第一。

  什么叫增上慢呢?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值得骄傲啊!

  弥勒。我不说言。好朋党者。名住律仪。

  “朋党”就是现在讲的帮派。在僧团里面搞小组织,这是破坏律仪,绝对不是住律仪。

  心贡高者。名尊敬法师。

  表面上、礼节上都很周到,心里面贡高、我慢,这不是真的尊敬法师。

  绮语轻弄。为善说法。

  “绮语”是花言巧语;“轻弄”就是常常用开玩笑的口吻讲经说法,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与俗交杂。能于僧众。离诸过失。

  这个佛也不说了。喜欢与俗家人交往的,喜欢交结世俗人的,他能在僧团里面没有过失;这个太难了。为什么呢?染著世俗的习气,妨害大众修行,怎么能说是离诸过失呢!

  弥勒。我不说言。简胜福田。为施不望报。

  什么叫简胜福田?这个“胜”就是好胜,“简”就是简慢、疏慢、轻慢的意思,他布施修福以贡高、我慢的态度。那么可能他是很有钱,寺庙里面随便施舍一点,漫不经心的,没有一点尊重心、恭敬心,这个样子以为是施不望报。这是把施不望报的意思错解了。

  求恩报者。为善摄诸事。

  “摄”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管制;类似我们今天许多道场里面讲的义工;这是“善摄诸事”。他来做这些义工的事,可是他的目的是什么?他求恩报、求果报。求果报,那就不是善摄诸事了。义工,好啊!“无希望心”那就是“善摄诸事”;有希望心就不是了。所以这一些意思,我们都要搞清楚、搞明白。

  求恭敬。利养。为志乐清净。

  “志乐清净”的人,决定没有恭敬、供养这个意念。有这个念头,自己以为自己很清净,全都是错了。

  多妄计者。以为出家。

  “妄”是虚妄,“计”是在计较啊!这不是出家人所应为者。妄计的范围太深太广了!

  弥勒。我不说言。分别彼我。名乐持戒。

  “持戒”的人,决定没有彼我的分别。如果有彼我的分别的人,这种人持戒不能得定,那不是真正持戒人。诸位要晓得,这个戒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慧。真正持戒人,是六祖所谓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啊!你还有彼此、人我这种执著、分别,就错了。

  不尊敬者。名为听法。

  讲经说法的场所,来听的人很多,有一些人虽然来听,佛说他不是听法。为什么呢?他没有听懂佛法的意思。他是来干什么的?他好奇来的,来看看佛教到底讲些什么;甚至于是找麻烦来的。这许多道场里面都有啊!所以讲经说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一个生疏的道场。

  乐著世典。咒诅。言论。以为受法。

  “受法”是传法。喜欢世间的典籍,不是佛经。喜欢咒语,这一类的言论,以为他“受法”,接受如来的大法,这也是错误的,这不是佛说的。

  弥勒。我不说言。于诸空性。无胜解者。能出离生死。

  出离生死的根本理论,就是这两句——于诸空性,一定要生胜解。也就是前面我们讲的,你真看破了、真放下了;行!你能出离生死。你能够放得下,彻底放下,就能超越六道轮回。能将世法、佛法都看破,你能够超越十法界。这种看破放下,就是于诸空性生甚深胜解。

  多执著者。为离诸行。

  “离诸行”,就是讲的放得下。多执著的人,怎么会放下!

 
 
 
前五篇文章

亲佛法师: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第四讲

亲佛法师: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第五讲

亲佛法师: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第六讲

大智度论·四百问答:349.问曰:是菩萨大福德智慧力,

大智度论·四百问答:350.问曰:何以不作人身而为说法

 

后五篇文章

亲佛法师: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第二讲

亲佛法师: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第一讲

亲佛法师:佛七开示 第六讲 念得心中莲花开 阿弥陀佛自

亲佛法师:佛七开示 第五讲 看破、放下、自在念佛

亲佛法师:佛七开示 第四讲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