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俱舍宗简介:俱舍宗 贰、俱舍宗的经论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俱舍宗简介:俱舍宗 贰、俱舍宗的经论 

   贰、俱舍宗的经论

  一、《俱舍论》

  俱舍宗主要的论典是世亲菩萨依"诸法无我印"所造的《俱舍论》,今略陈其梗概如下:

  (一)名义

  《俱舍论》,全称为《阿毘达磨俱舍论》( Abhidharmakosa-sastra)。阿毘是对;达磨是法;俱舍是藏的意思。所以,《阿毘达磨俱舍论》可译为《对法藏论》。

  "对法"是指对于佛经中所说的言教,如涅槃、四谛等法,加以考察、推论的意思。换句话说,是由各种角度来探讨佛陀言教的一种方法。藏则有包含、依据二义。包含,是说本论可以含摄其它经论要义;依据,是说本论是根据多种经论的思想和理论所创作的。

  (二)内容

  《俱舍论》的内容,在《光记》里说"采六足之纲要,备尽无遗;显八蕴之妙门,如观掌内。故印度学徒号之为聪明论。"

  《俱舍论》的组织极其缜密而不繁杂,全书有三十卷,分为九品:一、界品;二、根品;三、世间品;四、业品;五、随眠品;六、贤圣品;七、智品;八、定品;九、破我品。古来为了记忆方便,作有一偈概括之:"界二根三世间五,业六随三贤圣四,智二定二破我一,是名俱舍三十卷。"前八品是论述自宗要义,最后一品则是阐明一切法无我的道理,兼破他宗之义。前八品又可分为总论和别论二部份,其中界、根二品总论有漏、无漏诸法,是迷悟的总论;其余六品则别论有漏、无漏诸法,为迷悟的别论。

  在总论有漏、无漏法中,初(界品)是论述诸法的"体";后(根品)是论述诸法的"用"。而在别论有漏、无漏法中,初(世间品)以下三品分别论述有漏果、有漏因、有漏缘(相当于四谛中的苦、集二谛);后(圣贤品)以下三品则分别论述无漏果、无漏因、无漏缘(相当于四谛中的灭、道二谛)。

  ┌阐明诸法体…………………界 品

  ┌总论有漏无漏诸法┤

  (明诸法事)│         └阐明诸法用…………………根 品

  ┌述自宗义┤              ┌有漏果……世间品

  │     │         ┌阐明有漏┤有漏因……业 品

  │     └别论有漏无漏诸法┤     └有漏缘……随眠品

  《俱舍论》┤              │     ┌无漏果……贤圣品

  │              └阐明无漏┤无漏因……智 品

  │(明无我理)              └无漏缘……定 品

  └破他宗义………………………………………………………破我品

  (三)三世实有说

  本论根据经证和理证主张"三世实有,法体恒存"。意思是说,一切有为法、无为法,都恒存于过去、未来、现在三世,绝不会有所间断。第一的经证有二,即:

  1.《杂阿含经》卷三云:"若无过去色者,多闻圣弟子无不顾过去色;以有过去色故,多闻圣弟子众不顾过去色。若无未来色者,多闻圣弟子无不欣未来色;以有未来色故,多闻圣弟子不欣未来色。"

  2.《杂阿含经》卷八云:"有二因缘生识。何等为二?谓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如是广说乃至非其境界故。"

  第二的理证也有二点根据,即:

  1.有境理:引"以识起时必有境故"说明心法的生起,必须要有所缘境;而在六识中,意识遍缘三世,因此三世必为实有。

  2.有果理:引"已谢业有当果故"说明没有过去的业,即没有未来的果报,所以过去业为实有。

  如上所说,三世法体是实有的,而三世的名称,由何而来?古来有四种说法:

  1.法救的"类有异"说,主张三世诸法唯有形类的区别,而实质相同。

  2.妙音的"相有异"说,主张诸法行于世时,如果住于过去世时,正与过去相和合,即名过去法;与现在相和合,即名现在法;与未来相和合,即名未来法。

  3.世友的"位有异"说,主张三世是依法的作用位而定,并非本体有差异。即法未作用时,名为未来;正在作用时,即名现在;已作用时,名为过去。

  4.觉天的"待有异"说,主张诸法行于世时,前后相待,而立名有异。如一女人名母名女。

  世亲对此四家之说加以批判,认为世友的说法为最善,即诸法作用未起,名为"未来";正在作用时,名为"现在";作用已灭,名为"过去",并非本体有所不同,而且无论是现在法、未来法、过去法,其本体是存在而不失的。

  二、诸经论

  此宗除了以《俱舍论》为主要论典外,其它所依据的经典有四阿含,论典有七论、《大毘婆沙论》、《阿毘昙心论》、《杂阿毘昙心论》等。四阿含,即:《长阿含》、《中阿含》、《杂阿含》、《增一阿含》等。

  阿含,是梵文 agama 的音译,也译作阿鋡、阿笈摩。 意译为法归、无比法、传教等。意指传承的教说,或结集教说的经典。其中,《长阿含》的经文长广,《中阿含》的长度适中,其它二阿含经文较短。又《杂阿含》结集同类旨趣的经典,《增一阿含》依法数的次第,自一法乃至十一法分类辑成。阿含经含摄的内容丰富,如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缘起、无常、无我、五蕴、四禅等,为初期佛教的基本教义。

  四种《阿含经》的传译如下:

  1.《长阿含经》二十二卷,后秦佛陀耶舍、竺佛念共译。

  2.《中阿含经》六十卷,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

  3.《杂阿含经》五十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

  4.《增一阿含经》五十一卷,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

  七论,是指说一切有部的根本七论,称为一身六足。一身,为《发智论》,异译为《八犍度论》。此论义门完备,法门最广,喻之以身,称为"身论"。六足,是《集异门足论》、《法蕴足论》、《施设足论》、《识身足论》、《品类足论》、《界身足论》。以上六论义门稍狭,称为"足论"。又六论中的前三论造于佛世,后三论则为后代论师的作品。

  1.《集异门足论》 舍利弗造,二十卷。以注释《长阿含经?众集经》的内容为主,解说一法至十法的各种佛教术语,可说是说一切有部《阿含经》的延伸。

  2.《法蕴足论》 大目犍连造,十二卷。此论选取《阿含经》中的二十二种主要教说,逐一加以解释。每种教说的解释均单独成篇,与南传上座部的《分别论》有共

  通之处。

  3.《施设足论》 大迦多衍那造。主要叙述《长阿含经?起世经》的思想,详细论证、分析《阿毘达磨》的宇宙观、世界观,是一切有部中期出现的论着。

  4.《识身足论》 提婆设摩造,十六卷。主要是对心识活动的分析,与上座部的

  《界论》相通。

  5.《界身足论》 世友造,三卷。说明识心与肉身相应具足,应如法修行。论中

  对于"心"及"心的作用",作了详尽的分析。是说一切有部的理论基础,与上座部

  的《发趣论》相通。

  6.《品类足论》 世友造,十八卷。本论条贯义理,收摄一切法,周圆满足而不乱。论中提到的五位、九十八随眠等,是有部独特的理论。

  7.《发智论》 有二汉译本:一是玄奘译的《发智论》二十卷,二是僧伽提婆和竺佛念共译的《八犍度论》八十卷。这两种译本在记述形式和名相概念上,都各有不同。此论在《大智度论》中名《发智经》,在《婆薮盘豆传》中称《发慧论》。其内容主要是将经中所有要义,用种种阿毘达磨形式加以解释,如释义、分别法门、抉择性相及破除异说等。在各种阿毘达磨中,此论最为详细。全书共分为八蕴,即:染、结、智、业、大种、根、定、见等八种及四十四纳息(品),全面阐述说一切有部的基本观点,兼论当时部派佛教之间诤论的各类问题。

  8.《大毘婆沙论》 有部诸论师造,为《发智论》的注释书,广明法义,备列各种异说。为部派佛教教理的集大成者。毘婆沙,梵文 vibhasa,意译为广说、广解。

  内容收集诸论师对说一切有部佛教根本圣典《发智论》的注解,有系统地总结说一切有部的理论主张,并对大众部、法藏部、化地部、饮光部、犊子部、分别说部以及数论、胜论、顺世论、耆那教等观点,进行批驳。

  以上八论,除《施设足论》缺译外,余皆为唐代玄奘大师所译。

 
 
 
前五篇文章

俱舍宗简介:俱舍宗 肆、《俱舍论》对中国佛教各宗影响

俱舍宗简介:俱舍学派

俱舍宗简介:《俱舍论》与俱舍师(方之)

俱舍宗简介:《俱舍论》略史及纲要

俱舍宗简介:《俱舍论》概述(圣严法师)

 

后五篇文章

俱舍宗简介:俱舍宗 壹、俱舍宗的传承与发展

关于《梁皇宝忏》的开示

去除猜疑 学习感恩——宽见法师答居士问

关于“闻法的目的和学佛的方法”的开示

为何我找工作这么难?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