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则慧法师:在家律讲课记录·2001年12月23日(则慧法师)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则慧法师:在家律讲课记录·2001年12月23日(则慧法师) 

   阿弥陀佛!各位菩萨好!顶礼十方常住佛法僧

  果菁: 法师好!上周您给弟子们开示《瑜伽菩萨戒》的四十三轻戒中的1、不供三宝戒;请您继续为弟子们开示授课!

  好的,下面咱们就接着来,第一条

  果菁: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有其大欲而无喜足,于诸利养及以恭敬生着不舍,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1.悭心不供三宝戒。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日日中,若于如来、或为如来造制多所;若于正法、或为正法造经卷所,谓诸菩萨素?缆藏、摩?理迦;若于僧伽、谓十方界已入大地诸菩萨众:若不以其或少或多诸供养具而为供养,下至以身一拜礼敬,下至以语一四句颂赞佛法僧真实功德,下至以心一清净信随随念三宝真实功德,空度日夜,是名有犯有所违越。若不恭敬懒惰懈怠而违犯者,是染违犯。若误失念而违犯者,非染违犯。无违犯者,谓心狂乱。若已证入净意乐地,常无违犯;由得清净意乐菩萨,譬如已得证净?刍,恒时法尔于佛法僧以胜供具承事供养。

  三宝为一切佛法的根本,理应敬事,故列为轻戒之首。

  作为受过菩萨戒的人,不管是在家,只要没有破戒、没有犯戒、精神正常者都要恭敬供养三宝

  而有些还没受菩萨戒的,不要以为自己还不是菩萨,还没受戒就可以犯,不能这么想的

  因为虽然现在还没受,将来一定会受的,因为将来要成佛,还没有不受菩萨戒的佛呢!

  那么,菩萨要怎么做到供养三宝呢?

  就是在每一天的二十四小时中,对于佛、法、僧的三宝应当随分随力恭敬供养,至少也要做到少少的供养

  除了以香花灯果等种种饮食供养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要注意到自己身口意三业的清净供养

  所以供养不一定要香花灯果等,这些物质上的东西,他的意义是非常广泛的。比如身、口、意三业都可以供养的

  而这也是最重要的

  比如从身业讲,礼拜就是身业供养,至少在一日一夜中,要做到向三宝各顶礼一拜,不可以简省总的拜一拜三宝,那就太贪便宜了

  或者以口业赞叹供养,至少要有一首偈颂来赞叹佛宝,法宝、和僧宝也一样,这是口业供养最起码的范围

  大家平时有用口业赞叹供养三宝的吗?有哪些?

  蒙卫芝: 经常观想佛的功德,念佛,

  永箐: 天上天下无如佛!

  用偈颂赞佛,平时大家比较熟悉的比如:“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就是最好的赞佛偈颂,可以遍赞十方世界诸佛

  至于拜佛、经等是属于身业供养了

  而赞叹法宝的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赞叹僧宝的偈颂,平常人少用,甚至都不知道

  有一首赞僧宝的偈颂也很有意思:“僧宝清净不思议,身披如来福田衣,堪作人天功德主,坚持戒行学无为”

  平时,大家只会礼拜,很少赞叹,甚至不会赞叹。

  而礼拜,比如做早课,或诵经的时候,开始拜三拜,结束拜三拜,这三拜是什么意义,有的人还糊里糊涂的

  这三拜,一拜佛宝,二拜法宝,三拜僧宝,是表示菩萨戒中,最起码对三宝的礼拜供养

  谛闲大师的开示中,教人拜三拜时是这样的,第一拜拜佛宝时,心里默念:“一心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第二拜拜法宝,心里念:“一心顶礼华严、法华等诸大乘经,及十方三世一切尊法”

  第三拜拜僧宝心里念:“一心顶礼文殊、普贤等诸大菩萨,及十方三世一切贤圣僧”

  法师的这种观法特别的好

  所以我们在礼拜,或起心动念时能好好观想,当时心清净,就是一念清净心,也是意业清净供养,同时在礼拜时,三业都做到清净

  在普贤十大愿中,第一礼敬诸佛;第三称赞如来;第三广修供养。。。。

  十大愿,甚至整个《普贤行愿品》,大家都很熟悉,但不一定有真正好好做,这是只“解”不“行”的缺点

  所以此中还讲到“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按照佛所说,我们如法的修行,就是最好的供养三宝

  而按照菩萨戒所说,每天都要对三宝恭敬礼拜赞叹,这种供养的功德,超过财供养千万亿倍,这就是法供养

  这段文看起来虽然很简单,但是意义却是非常的大,所以特意拿出来讲,是想和大家共勉、共受益,我想这比谈玄说妙更有助益一些吧!!

  因为学菩萨道的人,如果对三宝最起码的供养都不能做到,那就象小孩还没学走路,就学跑马拉松一样

  其实有关于这条戒的道理很多,文字说明就先到此为止了

  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帖到我们的论坛上

  对于所犯,在轻戒中,也有分重染污和轻染污,以上所说的是有意不去做的,过犯就比较重

  比如对三宝一点恭敬心都没有,或因为懒惰懈怠而不去礼拜赞叹等,这就犯了重染污,染污了清净的戒体

  如果有人犯了,必须要向一个清净的菩萨忏悔,要向人忏悔才能重得清净

  如果是因为事情太多,工作太忙而忘记了对三宝的礼敬,所犯的是轻染污,这种只要自己责备自己,以后不要再犯,就可以得清净

  不犯的:只有菩萨道的修为很高,已得净心地的菩萨

  下面是第二条戒,请示戒文

  果菁: 2.贪名利戒。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有其大欲而无喜足,于诸利养及以恭敬生着不舍,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无违犯者,谓为断彼生起乐欲,发勤精进,摄彼对治,虽勤遮遏而为猛利性惑所蔽,数起现行。利养恭敬,珍奇异宝,深生贪着,过分贪求,毫无餍足之心者,犯菩萨戒。或为方便调伏他人,去彼所爱,令发道心;或为烦恼之所迷惑,虽精进勇猛修对治之行,而诸烦恼犹现起者,不名犯戒。

  作为菩萨,不论在家出家,必须要学习“少欲知足”,而如果是“多欲不知足”贪着于五欲之中,就是犯了重染污,要对人忏悔才能清净

  但是世间凡夫,又有谁不爱这“财、色、名、食、睡”,又有几个人能知足,尤其对钱,更是多多益善

  所以学佛的人,懂得佛法了,知道“财、色、名、食、睡”为地狱五条根,如果对世间财物贪心太大,将来难免堕入三恶道

  又世间一切,都苦、空、无常、无我、不净、虚假不实,如幻如化的,能明了这些道理,贪心自会慢慢减少

  慢慢看淡一切,就能少欲知足。而藕益大师对此也有说到:“习所成性,各有偏重,如好财、好色、好名、好食等。菩萨即知生平烦恼习性,何者最为猛利,必当断之”

  这就告诉我们,各人要按自己哪种烦恼最重,就先找最重的,想办法去对治

  不犯此戒的是:在初发心时,虽生起强烈的贪欲烦恼,而深知惭愧,并生起乐欲,希望断除这些贪欲烦恼

  由此而发起勇猛精进的心,并努力地去寻求断除这些贪欲烦恼之对治法门

  虽然已经非常努力地修习对治,但是因为被俱生的贪欲烦恼所覆蔽,对于各种利养及以恭敬,依然经常生起现行,由于这种因缘,说名不犯

  因为薄地凡夫,不可能不犯戒,只有到了二地以上的菩萨才有可能持戒完全清净

  所以我们要对治烦恼,在一时对治不了的情况下,就要常常发心,深生惭愧心,在不断的犯的过程中

  通过不断的忏悔,和修习对治法门来慢慢的减少和去除烦恼,以此慢慢的完善自我,圆满自我

  下面第三条戒:请示戒文

  果菁: 3. 不敬有德同法戒。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见诸耆长,有德可敬同法者来,骄慢所制,怀嫌恨心,怀恚恼心,不起承迎,不推胜座;若有他来语言谈论、庆慰、请问,骄慢所制,怀嫌恨心,怀恚恼心,不称正理发言酬对,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非骄慢制,无嫌恨心,无恚恼心,但由懒惰懈怠忘念无记之心,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无违犯者,谓遭病重;或心狂乱;或自睡眠他生觉想而来亲附、语言谈论、庆慰、请问;或自为他宣说诸法论义决择;或复与余谈论庆慰;或他说法论义决择属耳而听;或有违犯说正法者,为欲将护说法者心;或欲方便调伏彼,出不善处,安立善处。或护僧制;或为将护多有情心而不酬对,皆无违犯。

  这条戒障无畏施,内容主要是说:

  在家菩萨见到出家的比丘、比丘尼,即所谓有德、上座;或在家居士的前辈等,应起身承迎、礼拜、问讯

  见到僧宝应顶礼,同伦的在家居士,也要合掌问讯,表示恭敬,否则就是犯了此戒

  所以作为菩萨,不管在家出家,对于自己的同辈、长辈、或有持戒、或戒腊比自己长,或有可信的真实功德者等,都要生起恭敬心

  如果因为慢心、嗔恨等有失恭敬和尊重者,就犯了此戒中的重染污,要向一位清净菩萨忏悔,才能清净

  如果是因为懒得这么做、或不肯去做,或者是糊里糊涂的不用心而没做,或者是忘记、或一时无心的错误而不敬,所犯就比较轻些而不犯的,就如戒文中提出有十种开缘,如果遇到这十种情况,而没有照上面所说的去做,也是不犯的

  那么这条戒的宗旨,其重点就是要所有佛弟子,不论在家出家,彼此之间要互相尊重,非常和合,戒律中有句话叫:“如水乳合”

  如果佛弟子中,都能彼此互相尊重,对长老、大德,都一律恭敬,对平辈的同参道友,互相切磋琢磨,彼此勉励爱护

  对后辈则好好领导,使他们能了解佛法,解行并重。后辈能尊敬长老,长老能爱护后,大家都非常和合融洽

  这样僧团、在家居士、护法等就都能非常圆满而一心向道

  我们也应知道,不论在家出家,都是佛弟子,就是一家人,一个家庭中,有长辈、同辈、后辈

  在佛教的大家庭中,以我们做人的立场,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应如何做,戒文中说得非常的明确

  如果每个人都能如法持戒,又何愁佛法不兴

  因此,我们研究戒文,不要只看犯不犯而已,而是教我们如何做佛子,也就是教我们如何做人,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佛教徒

  下一条戒,请示戒文

  果菁: 4、不应供受衬戒;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他来延请,或往居家,或往余寺,奉施饮食及衣服等诸资生具,?慢所制,怀嫌恨心,怀恚恼心,不至其所,不受所请,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若由懒惰懈怠忘念无记之心,不至其所,不受所请,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无违犯者,或有疾病;或无气力;或心狂乱;或处悬远;或道有怖;或欲方便调彼伏彼,出不善处,安立善处;或余先请,或为无间修诸善法,欲护善品令无暂废;或为引摄未曾有义;或为所闻法义无退,如为所闻法义无退,论义决择当知亦尔;或复知彼怀损恼心,诈来延请;或为护他多嫌恨心;或护僧制不至其所,不受所请,皆无违犯。

  这条戒是“障他施缘”,主要是对出家菩萨讲的,我们这里大多是在家菩萨,所以略知其义就可以了。

  在家菩萨不能接受供养,出家菩萨,不论是比丘、比丘尼都可接受供养

  这条戒主要是说明在家施主,请出家菩萨到他家,或到寺院中供养菩萨,作为菩萨如果以嗔慢心,不去或不接受别人的供养,就是犯了此戒

  此是重染污,要向一位清净的出家菩萨忏悔,才能恢复清净

  不犯的,根据戒文讲有十一种开缘,出家菩萨如果在此十一种情况下,不去,或不接受供养是不犯

  作为在家菩萨,如果发心供养,能明白这些道理,在请供养时,如果有戒文中所讲的十一种情况下,出家菩萨不接受供养,应生欢喜心

  这样对彼此都有利益,所以这条戒虽然不是在家菩萨的戒法,但是学了也会有许多的好处

  这条戒就讲到这吧!下面是自由讨论时间了。

 
 
 
前五篇文章

则慧法师:在家律讲课记录·2001年12月16日(则慧

则慧法师:在家律讲课记录·2001年12月30日(则慧

智中法师:安心之道讲义

智中法师:如何修止观

智中法师:快乐的处方

 

后五篇文章

则慧法师:在家律讲课记录·2001年12月09日(则慧

则慧法师:在家律讲课记录·2001年12月02日(则慧

则慧法师:在家律讲课记录·2001年11月25日(则慧

圣开法师:菩萨不是鬼神

圣开法师:唯有弘扬佛教真理才能破除迷信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