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傅味琴:学佛开导(1~9)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傅味琴:学佛开导(1~9)

 

  定学开导(1)

  傅味琴讲于崇教寺 2006.8.17

  学佛实际上是学佛的法,

  惰性上加上邪见,是修行不能成就的根本原因

  提要:

  ·学佛实际上是学佛的法,惰性上加上邪见,是修行不能成就的根本原因

  ·魔王波旬进入法里,破坏了佛法的圆满,又把邪道附在佛法上,使佛弟

  子贪五欲享受,就与魔相应

  ·佛弟子跟魔道外道亲近握手,成了大杂烩,是给自己设置了修行障碍

  ·乱七八糟的大杂烩修行人,在佛门里是不可能成就的

  ·自己的畏难心理和把佛法架空,造成了末法众生的钝根

  学佛实际上是学佛的法,惰性上加上邪见,

  是修行不能成就的根本原因

  我们今天开讲定学。定学是戒、定、慧三学之一。我们都是学佛的人,将来都要成佛。学佛实际上是学法,成佛一定要依照法的教导去成,度众生也是以法去度众生。我们学佛、学法、度众生都不能离开圆满,不圆满就叫片面,末法时期为什么修行成就极其困难,证果的人极为稀少?因为众生烦恼重、我执重,他不喜欢圆满,只喜欢简单、方便。由于众生的惰性加上种种的邪见,硬把简单方便说成圆满,这就是末法时期的众生不能成就的根本原因。

  魔王波旬进入法里,破坏了佛法的圆满,

  又把邪道附在佛法上,使佛弟子贪五欲享受,与魔相应

  为什么会出现末法?因为佛涅槃以后,魔王波旬进入法里,化现比丘相,破坏佛法。戒也不让你圆满,定也不让你圆满,慧也不让你圆满,整个戒定慧也不让你圆满,师徒关系也不让你圆满,什么都不让你圆满,还把他们的知见加到佛法的知见里去,进行演变。说它没有佛法嘛也有一点,说是正法嘛又不大像,说是邪法嘛,他又附在佛法上,这就叫“附佛外道”——是附在佛门里边的外道。因为喜欢五欲,所以就靠拢了魔道,魔就特别提倡五欲享受,物以类聚嘛。所以修行人如果贪五欲,肯定会得魔加持,因为跟魔相应。

  佛弟子跟魔道外道亲近握手,成了大杂烩,是给自己设置了修行障碍

  修行就是修一个观念转变,众生的观念都是颠倒的,把颠倒的再颠倒过来,就是修行。觉悟要从正中求,而不能从颠倒中求,颠倒的知见是倒见,不可能出觉悟的。外道也称自己觉悟了,他觉悟的是外道知见,而不是佛之知见。说起来这么复杂,修起来很简单,你只要完全照佛的教导去做,你就不会走错路。众生在修行路上种种的障碍、证果成道非常困难,这是众生自己搞出来的,因为他不肯改正自己的颠倒,他要跟魔道外道握手亲近,他认为这样也好,那样也好,大杂烩更好,这是自己给自己设置了障碍。

  乱七八糟的大杂烩修行人,在佛门里是不可能成就的

  大杂烩就是乱七八糟什么都有。从前听说有个大气功师,他拜的师父可多了,这种功法、那种功法,有的还会讲宇宙语。什么叫宇宙语?就是乱七八糟由你讲,反正谁也听不懂。还会看三世因果、五世因果,乃至看到八世因果。有人也想学,我就告诉他:你耳朵凑过来,我教你,几秒钟就学会了:你胡说八道就是了。因为这种事没办法证明,都是吹出来的。

  前几年碰到一个老修行,他跟我提过,他很想看看《安士全书》。我对这本书名字很熟,后来偶然在仓库里翻到了。一翻,有皇帝的话、道教的话、儒教的话、做什么事情有多少功德……这就是大杂烩。你们要知道什么叫大杂烩,可以去看看《安士全书》。(笑声)这样子修行还有什么希望?路子走错了,你能到目的地吗?

  自己的畏难心理和把佛法架空,造成了末法众生的钝根

  有些人听到圆满的佛法就害怕:佛法很广很深,像我这样的钝根学得会吗?你学都没学怎么知道你学不会?说“我听过,听不懂啊”。你到我这儿来听,就听得懂。例如“如是我闻”,意思是我听到佛这么说过,这不就懂了吗?可是有人偏要把“如”字说成“法尔如是”,“如如不动”,本来四个字不懂,又增加了几个不懂。想表示自己法说得高,却使听的人听不懂。自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那样也太随便了。所以把佛法架空,把修行架空,是人自己搞出来的。

  定学开导(2)

  傅味琴讲于崇教寺 2006.8.17

  末法众生修行,证果成道稀有难得,是因为

  戒定慧都不具足了,却又要把片面说成圆满

  提要:

  ·贪简单方便,哪会有稳当?懒惰的人都把希望寄托给天老爷

  ·末法众生修行,证果成道稀有难得,是因为戒定慧都不具足了,却又要把片

  面说成圆满

  ·要戒成就,定成就,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知见成就,才能证得法身

  ·在佛门宣扬“定命论”是邪见,不是法不起作用,而是人不起作用

  ·没有正法,没有智慧,你抗拒得了魔吗了

  贪简单方便,哪会有稳当?

  懒惰的人都把希望寄托给天老爷

  慢慢就产生投机取巧的思想,又想简单又想方便又想圆满,何乐而不为呢?其实简单方便,哪会有稳当?无论从辩证法,从哲学逻辑都讲不通嘛。譬如自行车两个轮子,小汽车四个轮子,哪个稳当?翻车的都是两个轮子,很少看到小汽车翻车。两个轮子去跟四个轮子撞,是自行车翻车还是小汽车翻车?十轮大卡车,装货好几吨,照样稳稳当当,你两个轮子装一吨的货,轮子都压瘪了。懒汉总说懒汉话,果子总是从勤劳的手里摘下来的,懒惰的人都把希望寄托给天老爷。

  末法众生修行,证果成道稀有难得,

  是因为戒定慧都不具足了,却又要把片面说成圆满

  弄到后来即使有许多人在学佛法,由于先入为主,再加上众生的习气,不要圆满要片面。片面不太好听,干脆就把片面说成圆满。到后来戒定慧也不圆满了,学戒的人不学定,听法的人学慧不持戒,修禅定的人既不要戒也不要慧,这就是中国佛教的特点。比如有人想学禅定,学律的法师就说:你想学禅定啊?我介绍你到傅老师那里去学去。禅宗不主张念经。会讲经说法的人,谁知道他持没持戒,有没有修禅定?可是这些修行人个个自称圆满。

  要戒成就,定成就,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知见成就,才能证得法身

  正确的解说,学戒不学定慧,是戒成就,不是戒定慧的圆满;你光修定不持戒,是邪定,如果持戒又修禅定,也只是戒定成就;你很会讲经说法,不修禅定也不持戒,你只是慧成就,而不是戒定慧圆满。即使你戒定慧具足,你还要经过修持,得到解脱。如果你得不到解脱,你生死了不脱,不能到彼岸,更不能证法身。法身有五种成分,叫五分法身,全要成就:戒成就,定成就,慧成就,然后得到解脱成就,你这条路亲自走过来了,对这条路上的形形色色你明明白白,富有经验,这叫解脱知见成就。这五个都圆满了,你才能证到法身。

  在佛门宣扬“定命论”是邪见,不是法不起作用,而是人不起作用

  佛说过末法时期,修行人证果成道稀有难得,这不是命中注定,没得办法了。有人宣扬“定命论”,那是邪见。不是末法时期的法不起作用了,而是人不起作用了。佛陀涅槃以后,魔王波旬进入了法里,只要他朝你哈口气,你就迷掉了。好比从前我听说,男的碰到狐狸精了,男的就迷掉了。

  没有正法,没有智慧,你抗拒得了魔吗

  你没有法、没有智慧,你抗拒得了魔吗?最近有人来求我,说他身上有鬼,我告诉他:“我不会抓鬼,因为我是佛弟子,不是张天师的弟子,你走错门路了。”那么我怎么见不到鬼?因为我懂法呀,有法才有护法神,没有法,护法神没工作做,全跑光了。所以戒定慧要圆满,戒定慧就是法,不管你是修什么宗,你一定要持戒修禅定,所以释迦佛教导弟子“凡我弟子,非诵即禅,非禅即诵”,至于你不听、不受教,那佛也没有办法。佛不是万能的,谁不听佛的话,佛法就在他身上消灭了,不是法不起作用,是这个人不起作用。

  定学开导(3)

  傅味琴讲于崇教寺 2006.8.17

  不是“以定为友、以慧为主”

  应该是“以戒为师、由定发慧”

  提要:

  ·没有两个佛教,不要把释迦佛的家风改变了

  ·我只弘扬释迦佛的法。要让佛教兴起来,必须按释迦佛的教义来整顿佛教

  ·不是“以定为友、以慧为主”,应该是“以戒为师、由定发慧”

  ·人们竟然会喊出一个没姓没名的佛来

  ·外道竟然教“如来功”,说“无所从来”竟有所去

  没有两个佛教,不要把释迦佛的家风改变了

  在家弟子不能受人供养,要通过劳动来养活自己。出家弟子不准在社会上工作,那么到底干啥呀?说“修庙塑像”,那是居士的事情,出家是内护,居士是外护,应该是居士把庙修好了,把佛像塑好了,请出家人住到庙里去修行。现在据说还有给鬼洗澡的,那也不是出家人的事情,那到底干啥?要么修禅定,要么诵经,就这两件事情。诵也包括听法,思惟、讨论,据说他们原始佛教国家的出家人清早出来托钵,看看钵里的饮食足够一天吃了,你再给他,他也不要了,因为托钵制度规定不能把食物保留到明天。他就回去念经修定,修完定又念经,互相调剂。所以咱们去的出家人看他们怎么这么空了?光是坐禅念经。他们看中国的出家人怎么这么忙了?大和尚忙接送客人、忙坐飞机出国、忙升座、忙开光,小和尚也忙,吹起来敲起来,忙超度死人,佛教变成两个佛教。我们是释迦佛的弟子,应该保留释迦佛的家风,别把释迦佛的家风改变了。释迦佛的教导,你能改吗?

  我只弘扬释迦佛的法。要让佛教兴起来,必须按释迦佛的教义来整顿佛教

  原本佛教就是无宗无派,佛教传到中国来,是中国人成立的宗派。可是一代一代相传形成了习惯,你说无宗无派他反而觉得奇怪,甚至会认为既不是这个宗又不是那个派,肯定是外道。把释迦佛的无宗无派说成外道,真使人哭笑不得。所以能海上师说:“一定要问我们是什么宗派,也只能说我们是大般若宗。”其实大般若宗就是无宗无派。我有时说佛弟子应该只有一个宗:释迦宗。全都应该弘扬释迦佛的法,修释迦佛的法,一切照释迦佛的教导去做。当然我这是打比方,千万不要以为我创立一个宗,叫释迦宗。我意思就是说我是释迦佛的弟子,我只弘扬释迦佛的法,而不是弘扬某一个宗派的法。佛弟子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希望佛教兴起来。连社会上的领导都说,佛教是释迦牟尼佛创立的,应该照释迦佛教义来整顿。哪能由你自搞一套。

  不是“以定为友、以慧为主”,应该是“以戒为师、由定发慧”

  释迦佛四十九年的教法归纳起来就是戒学、定学、慧学,戒定慧要圆满。戒定慧都是法,法里有戒定慧,千万不能分开来。海外有人主张“以戒为师、以定为友、以慧为主。”“以戒为师”是佛亲口所说,至于后面两句,好像禅定只能当朋友,慧可以做主人,这个说法不太恰当吧?你要问我怎么说?我只能照佛的说法,以戒生定、由定发慧。别把佛的话改变了!“由定发慧”。好比儿子由妈生出来,假如人家问你,你是谁生的啊?“我是朋友生的”,笑话不笑话了?他之所以这么讲,可能是由于佛弟子长期以来不懂禅定不修禅定的缘故。禅定是每个法门都要学的,这是共同道。可是中国佛门一般人只知道禅宗,不知道禅定。禅宗跟禅定虽然同是禅,可禅宗是一心禅,俗话称祖师禅,禅定是次第禅,是如来讲的经典里的戒定慧三学的定学,人们称为如来禅,又称止观法门。

  人们竟然会喊出一个没姓没名的佛来

  讲到如来,插曲又多了,有人说大雄宝殿里供的是如来佛。如来就是佛,没有一尊佛叫如来佛。比如说释迦牟尼佛可以称释迦牟尼如来,如果出现一个出现又没有姓又没有名的称呼,岂不笑话?“如来佛”这种称呼竟然很普遍啊!大殿里的佛是叫释迦牟尼佛,可别连你爸爸的名字都忘掉了。

  外道竟然教“如来功”,说“无所从来”竟有所去

  从前上海气功协会的秘书长也是信佛的,他给我讲一个笑话:有一次东北来了一个气功师,要气功协会批准他开班。问他教什么功,他说:“我教如来功。”如来还有功?这个秘书长就问他,“什么叫如来?”他不知道,“你不知道,怎么教如来功?”

  从前我在四川讲法,有个比丘尼刚刚出家不久,佛学院不让她进去听法,因为她是女众。她只好在窗口听,越听越喜欢。后来我回到上海,她就打电话给我,“老师,我想再到宁波去一次,希望你派两个女同学陪我走一趟。”我说:“她们都有工作的,你上一次去过宁波了,还要去干什么?”她说“我要去求忏悔。因为我上一次去,这位师父问我是哪里来?我开口就说‘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师父拍桌子训我:‘你这狂徒,你成如来了?’”(笑声)因为《金刚经》里有这句话,“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名如来”,一出家就口说大话!那么我说:“你就写封信去忏悔忏悔就可以了。”

  定学开导(4)

  傅味琴讲于崇教寺 2006.8.17

  “禅”亦称“静虑”,止住妄念靠静,

  排除错误靠虑,虑即观

  提要:

  ·“禅”很难翻译,也就直接称“禅”

  ·禅能断烦恼,故称“烦恼未断能断,是名禅”

  ·“禅”亦称“静虑”,止住妄念靠静,排除错误靠虑,虑即观

  ·止住妄念,纠正错误就能入定,外道的定并非正定

  ·持戒好,却不修定,好比地基打好了不盖楼房,很可惜啊

  ·一切成佛的功德都从定生,佛告弟子,应修安般

  ~禅定是释迦如来教导弟子由修习止观而入定的方法

  ~释迦佛说法四十九年,以法度众生,其法深广,总摄为戒定慧三学

  “禅”很难翻译,也就直接称“禅”

  “禅定是释迦如来教导弟子由修习止观而入定的方法”,“禅”是印度话,翻译成汉文叫静虑。其实“禅”很难翻译,禅的含义太广了,要知道禅有多少含义,可以看看《舍利弗阿毗昙论禅定品》。一般人一听到禅就以为是打坐,哪能这么解说!现在外国有人翻译成“冥思、冥想”那更离谱了。冥是黑暗,坐禅难道是在黑洞洞里想啊?所以翻译不好干脆别翻译了,就直接称“禅”。

  禅能断烦恼,故称“烦恼未断能断,是名禅”

  翻译成静虑还可以,可是静虑不能代表禅的所有的含义。比如有一种含义:烦恼未断能断是名禅。戒也能断烦恼,慧也能断烦恼,可是光靠这两个,你烦恼很难断尽,余下来的烦恼就必须要靠禅的定力去断,所以叫“烦恼未断能断”。对你还没有能力断的烦恼,也使你有能力去断掉,“是名禅”这就是禅。

  “禅”亦称“静虑”,止住妄念靠静,排除错误靠虑,虑即观

  假如照“静虑”来解说呢?静,脑子静一静,别胡思乱想,这就是禅的第一个内容,又叫止,止住妄念。虑呢?好好地思虑思虑,把错误的纠正纠正,肮脏的排除排除。就好比喝水,怕水不干净,罩一个过滤器,把肮脏滤掉。虑是起这个作用,这就是观的作用。修禅要靠止,止住妄念,要靠观,排除错误的东西,所以用静虑还比较合适。

  止住妄念,纠正错误就能入定,外道的定并非正定

  止住妄念、纠正错误的目的就是为了入定。你要入定,必须要修止观。我们佛教修的定要止住妄念,更需要纠正错误,这叫正定,印度话叫“三摩地”。一切外道定都是邪定,所以佛弟子绝对不能学道教的打坐,也不能学民间的气功,更不能学巫婆神汉求鬼上身。

  持戒好,却不修定,好比地基打好了不盖楼房,很可惜啊

  “以戒生定,由定发慧”,从全过程看,戒是为修定打基础的,地基打得牢,你盖起高楼大厦,楼房就稳定,地基不牢,即使盖起高楼大厦,也会偏斜。假如你持戒持得好,基础打得好,却不修禅定,可惜不可惜?好比这个空地上地基都打好了,怎么三年了房子还不盖起来?难免觉得可惜,问啥道理啊?人们说:没钱了。没钱了,房子盖不起来,你没资粮也很难入定。所以持戒持得好,不修禅定,你很吃亏啊。佛说的由戒生定嘛,你怎么不愿意生定呢?

  一切成佛的功德都从定生,佛告弟子,应修安般

  “由定发慧”,你要想得到佛陀这样圆满的智慧,你必须要从禅定中获得。闻思修的慧是后得智,是你后天得到的,成佛要靠禅定中开发的根本智,所以你不修禅定不可能成佛,因为你功德不具足。一切成佛的功德都从禅定中出生,不修定连阿罗汉果都证不到。当年佛在世的时候,一出家,佛就叫你修禅定,首先叫你修安般,安般就是观息。你们看过我们杂志上登的《佛陀的足迹》里有个放牛娃,后来跟佛出家了,一出家,每天跟比丘们至少修一个小时的安般。你们给我盖了个茅棚,我天天在里面修一个小时。我七十七岁了,你们怎么叫来不及呢?只有不修的人来不及呀。从前老和尚个个长寿,因为修禅定。现在的和尚老了有的患老年痴呆症,有的长期昏迷,有的癌症发作,我看跟不修禅定也有关系吧?

  定学开导(5)

  傅味琴讲于崇教寺 2006.8.17

  无量三摩地都摄在修止修观两个法门上,

  方便法门求一心不乱也离不开定

  提要:

  ·无量三摩地都摄在修止修观两个法门上,方便法门求一心不乱也离不开定

  ·世间法不能出离生死,出离法中却包含世间法的利益,破迷才能成觉

  ·世人因迷才会颠倒,福字倒贴就把福颠倒了

  ·六道众生不论醒着睡着都在打妄想,梦就是在妄境中

  无量三摩地都摄在修止修观两个法门上,

  方便法门求一心不乱也离不开定

  经书上说:“声闻、缘觉、菩萨、如来,无量三摩地”,就是各种各样的定,“皆摄止观”,都摄在修止修观两个法门上。有人有种想法:我是念佛的,你讲的禅定跟我没关系,我只要念佛就能往生极乐世界,到了极乐世界我再跟阿弥陀佛修。其实阿弥陀佛教的禅定跟释迦佛教的禅定一模一样,而且说这种话的人不懂法,哪有只要唸就能往生的?《佛说阿弥陀经》讲得很清楚:要一心不乱才能往生。一心不乱就是定,有一个妄念出生就不叫一心不乱。由此可见,方便法门都离不开定。

  世间法不能出离生死,

  出离法中却包含世间法的利益,破迷才能成觉

  世间法跟出世间法有时候说法一样,可是性质两样,世间法能使你在世间上改善,出世间法叫你出离生死、到彼岸。世间法不能够出离生死,出离法中却包含世间的利益。咱们赞叹世间上的种种善法,可是世间上行善的人却反对咱们修行、了生死,他们说,“没这回事,这是迷信。”连互相尊重都做不到,我们可没有说他们搞迷信!佛教是讲觉悟,是破除迷信。信佛的人搞迷信是有,那要由他本人负责,释迦佛可没有叫他搞迷信呀。在我们看来,世间上人都是在迷里,我们也是从世间进佛门的,进佛门的目的就是要破除迷,破迷才能成觉。

  世人因迷才会颠倒,福字倒贴就把福颠倒了

  因为迷的关系,世间人样样颠倒,不论什么时代全有迷信,迷信得令人“笑掉大牙”。那些说我们是迷信的人,我们哪儿迷信,他又说不出来,只好说“你信佛就是迷信。”问他佛经看过没有?“佛经我从来不看”,那么你怎么知道?“我听别人说的”,“那他懂佛经吗?”“他也不懂的。反正大家都说迷信”。这些人不懂而信,他们倒在搞迷信了。世俗人福字倒贴表示福来到。来到的“到”跟颠倒的“倒”,是两个字呀,好像福字倒贴,福气就来到了,这不是迷信又是什么?其实福颠倒了就是祸呀。还有电话号,汽车牌号一定要用八,问他为什么?“八就是发”,按照你的道理,你赶快去买奖券,你买8888888,准中头奖,结果你连末奖都不中,你咋说?八是八,发是发,把八当发,这才是二十一世纪的迷信。

  六道众生不论醒着睡着都在打妄想,

  梦就是在妄境中

  如果人不修禅定,种种的妄想杂念止不住。所有的妄想都是世间上的念头,无非是贪瞋痴,如果不通过观去纠正错误,你能觉悟吗?

  世间上都讲究止,都劝人不要胡思乱想。课堂里的学生,两只眼睛傻乎乎的看窗外,肯定在想入非非,世间上也讲止,可是讲得不够,他们不修行,只讲止而不修止,成为一种口头禅。医生劝失眠病人:最好睡觉前一个小时什么也不想。可是妄念仍是止不住啊?我们的妄念不得了啊,也难怪!无始以来,无论做人、天人、阿修罗、畜生,乃至于下了地狱还在打妄想。有人说,“我白天打妄想,晚上睡着了,就不想了。”那你咋做梦啊?众生白天打妄想,晚上做梦还在打妄想,整天在打妄想,所以苦啊。妄想打得太累了,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头发都开始白了,因为用脑不合理。

  定学开导(6)

  傅味琴讲于崇教寺 2006.8.17

  众生都在妄念中受苦

  提要:

  ·众生都在妄念中受苦

  ·世人以玩乐来解除苦,佛弟子修禅定常经行,身体就会好

  ·发精神病是因为没有发的时候已经有精神病的种子了,这个种子就是

  啼笑因缘

  ·财产五家共,无常大鬼吞,佛教破众生迷,是为了让众生觉悟

  ·听了法不认真去悟,没有功夫,怎能打败烦恼的对手

  众生都在妄念中受苦

  我年轻时候去上海玉佛寺听讲经,虚云老和尚的土音重,我只有一句听懂了,所以很难忘:“众生都在妄想中受苦”,你不止住妄念你能了脱苦吗?

  世人以玩乐来解除苦,佛弟子修禅定常经行,身体就会好

  世人以玩乐来解除苦,看电影、卡拉OK、跳跳舞。群众对卡拉OK反映很不好,电台做过一个电话调查,有人打电话诉苦:“我想安静吃顿饭,有人在旁边卡拉OK,听得我实在难受,简直像鬼叫。”有个舞叫迪斯科,一不小心跌死了,家属就要哭。(众笑)说“我要身体好。”那就修禅定,慢慢走走、经行经行。止住妄念,身体就会好。

  发精神病是因为没有发的时候已经有

  精神病的种子了,这个种子就是啼笑因缘

  你真正要止住妄念,只有照佛教的办法。妄念对我们是干扰,受了干扰,日子就不好过了。世间上的因缘就像万花筒,动一动就变一变,全是对我们的干扰,所以修行人赶快要离开世缘。有人就舍不得离开世缘,因为有感情啊。从前有一本小说,名字叫《啼笑因缘》,世间上就是一会笑来一会哭,这种地方你还呆着干什么?你即使今天有本事当明星,受到追星族的崇拜,也不一定是真快乐。从前有个电影明星称金嗓子,电影里开始唱一支歌:“你教我书,你教我画,我报答你的是歌唱”,多富有诗意呀!后来又唱第二支歌:“鸟儿从此不许唱,花儿从此不许开,我不要这个疯狂的世界。”因为她疯了。为什么人会发疯,因为没有疯的时候已经有神经病的种子了,这个种子就是啼笑因缘。

  财产五家共,无常大鬼吞,

  佛教破众生迷,是为了让众生觉悟

  世间上人哪止得住妄念?都是小脑筋特别多,也就是妄念特别多。却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从前有个富翁,一场文化大革命家里的金条全部抄光。说“以后不会搞文化大革命了”,无常大鬼也要把你金条吞光,真是迷啊!佛说财产是“王、贼、水、火、不肖子”五家共有的,许多人虽知道,就是放不下。我的学生中有钱人很多啊,怎么很少来啊,是不是见我专门破迷,看见我就怕,佛教破众生迷,是为了让你觉悟啊!

  听了法不认真去悟,没有功夫,

  怎能打败烦恼的对手

  进入佛门只知烧香,不知修行,修行要修出功夫来的。听说从前有个老顽童武功很强,有人也称我老顽童,可是我没有武功。修行人不要武功,但要修出功夫来,要打败烦恼的对手!你没有功夫,空想有什么用啊?我年轻时,雪相法师到上海,给我写了封信,我就去看他,谈话中。雪相法师叫我在讲法的时候,多讲讲功夫上的话。在我想来,佛法我讲给你们听,功夫你们自己修。现在我明白,可能那个时候,雪相法师看到佛门里的人修不出功夫来,所以要我多讲讲。为什么修不出功夫来?他们即使听了法,却不认真去悟,怎么修出功夫来?

  你盲修瞎练也修不出功夫。末法时期的修行人教跟修脱节,教是教理。你们喜欢听法,我是欢迎的,有人说:听傅老师讲法是一种艺术享受,傅老师讲法笑话、故事特别多,天天哈哈笑。当然这也是一种弘法的手段,但是你要真正依教奉行才能出功夫。否则的话,法是法,你是盲修瞎练,你这个功夫太不像样。

  定学开导(7)

  傅味琴讲于崇教寺 2006.8.17

  妄想不断冒出来是因为正观力量太薄弱,

  有人盲修瞎练,仅是自我安慰

  提要:

  ·真功夫的修行人晚上不倒单,白天精神好,一人能扛二棵树

  ·好话做不到,因为没有修法。能放下,心就定,紧张就消失了

  ·妄想不断冒出来是因为正观力量太薄弱,有人盲修瞎练,仅是自我安慰

  ·修止要得到身轻心安的利益,临终心安,才是真功夫

  真功夫的修行人晚上不倒单,

  白天精神好,一人能扛二棵树

  有人确有真功夫。我五四年上五台山,那时能海上师住在广济茅棚,广济茅棚又叫碧山寺。钟楼里有个出家人,怪得很,白天出来,一只大草帽一压,脸都看不见。力气特别大,别人种树两人扛一棵,他一个人扛两棵。据说二十年没睡过觉。我们特地去拜访他,果然如此,钟楼里没有床,他整个晚上敲幽冥钟,那可是真功夫。还有的晚上不倒单,就是人不倒下去,一直用功坐禅到天亮。但有的并非不睡觉,假如你去看他,“呼——”(众笑)人家躺着睡,他坐着睡,因为睡的时间太长,口水都流出来,这是假功夫。修不倒单的人要白天精神饱满,朝气蓬勃,喜欢修苦行,那才是真功夫。所以个人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以及智慧的开发,全离不开禅定。

  好话做不到,因为没有修法。

  能放下,心就定,紧张就消失了

  世间上人尽说好话,即使有道理,有几个人能做到?因为他们没有修法,起不了大作用。比如学生考试,父母总是说:“你不要紧张,不要慌,心要定。”难道这个学生真的能定下去?他还是紧张。如果真能定得住,非但不会忘记,而且还会触类旁通。常有人一进考场就昏倒了,(众笑)有时候紧张得怎么想也想不出来,坐着也没有意思,就交卷吧。刚刚走出考场,“喔哟,想起来了”,因为交了考卷就没你事了,你就放下了,心就定了,定了就想起来了,可你定得太晚了。(众笑)如果想不要定得太晚,那么只有修禅定。修禅定能使你像如来那样随时随刻都在定中,老修行就能泰山压顶,面不改色。

  妄想不断冒出来是因为正观力量太薄弱,

  有人盲修瞎练,仅是自我安慰

  修行就是要修要行啊,在这条路上要走啊,你们自己就是研究的材料。比如你正在打妄想,忽然觉悟了,努力不要想,确实妄想好转了。可要不了几秒钟,它又冒出来了,即使你再努力一下,又给你压下去,可是你心理力量太薄弱,没多久又松掉了,妄想又冒出来了。连修禅定都会打妄想,有人每次都打妄想,干脆先打个痛快,打半小时妄想再开始修定。还有人修禅定时也打妄想,我教循身观,从脚趾到头顶,我报“脚趾”,有个人却想禅定里怎么有“饺子”?众生无始以来的妄想势力很顽强啊,修行哪会这么容易就修得好啊?所以你不照佛的方法修,简直是在盲修瞎练、自我安慰。

  修止要得到身轻心安的利益,

  临终心安,才是真功夫

  “止,以心一境性得”,要修止,你要全神贯注在一个境上,不能让这个境跑掉,这就是佛教给我们修止的方法。真要修止起作用,你要做到心在一个境上,一点都不动摇,世间上有些人妄想也很少,一种是有修养的人,比较达观,也不大为名为利去想东想西;还有一种人妄想少,因为他想不大出来,比如呆子。修行人要按照修行法则去修,要得到轻安,才算拿到修行的好处。轻安就是身轻心安。真得止,身心都会起变化。身子轻松走路非常轻快,心也安。比如现在我讲法心很安,我不大看钟,就是你们跟我打招呼,“要停了”,也干扰不了我。如果我心不安肯定讲错,你们听法心安不安?有人第一次听法,一会看表,一会东看西看,有人瞪着眼睛心里想,“怎么还在讲!”心不安,就是你修行不到家,没有功夫,一到时候就心不安了。临终一刹那,如果一到时候你心不安咋办喔!快要临终了,病障、业障、冤家全来找你麻烦,你真能心安,才真有功夫。

  定学开导(8)

  傅味琴讲于崇教寺 2006.8.17

  禅定时的专注一境,

  是心智训练准确度的唯一方法

  提要:

  ·毕生唸佛,抄经,只因没有修禅的定力,临终障起尚思吕洞宾

  ·念佛要达到心一境性,才能起以一念止万念的作用,并非靠唸得响,

  也非从音声求

  ·法门要依法而修,得不到定力,就出不了种种功德

  ·在修观上训练专注一境,能同时起到止的作用

  ·禅定时的专注一境,是心智训练准确度的唯一方法

  ·在观境上纠正错误,以及根据安排起的变化,这都是观的作用

  毕生唸佛,抄经,只因没有修禅的定力,

  临终障起尚思吕洞宾

  从前有个老太太,一辈子念佛,书法好,还抄过很长的《华严经》。死之前腿疼得厉害,叫我给她去按摩,大家都鼓励她念佛往生西方。有一天,老太太兴致很好,叫人买了两只面粉做的猴子,插在床头上。据说她临终时候说:我不要去极乐世界,我要到吕洞宾那里去。因为她羡慕八仙过海的美妙。没有平时的功夫,临终一刹那你把握得住吗?你如果真能念到一心不乱,这倒顶事。可是你去统计统计,念了几十年佛的人,有几个能一心不乱啊?要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七日一心不乱,所以不容易的。众生无始以来的妄念,要经过长期的磨练才止得住,你不好好修,能有把握吗?

  念佛要达到心一境性,才能起以一念止

  万念的作用,并非靠唸得响,也非从音声求

  念佛有它殊胜的地方。念佛是以一句佛号为境,起一念止万念的作用,这是修止。你真正做到了这个要求,还要起身心变化,要身轻心安。往生有往生的要求,执持名号,只能一个念头,就是“南无阿弥陀佛”。第二个念头一出来,就不叫一心不乱。年轻时候我听老法师讲《佛说阿弥陀经》,老法师经常讲:念佛要念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心里在转佛的名号,可是没有转佛的名号的相,没有转佛的名号的念,只有明明朗朗的觉,而没有任何的念头,这才是真的功夫,并非靠音声求。现在人说的就不一样了:要唸得响,临终还要有助唸。而且平时唸佛要求也不高,尽讲闲话、起烦恼,这样唸佛白念了。

  法门要依法而修,得不到定力,

  就出不了种种功德

  《佛说阿弥陀经》叫你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是叫你修观。止、观都要修,才能入止观双运的正定。如今难得有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听说从前上海有个老居士讲过,可他只会讲,他自己也不懂得怎么修。还要一本经《佛说无量寿佛经》,里面有两句话,告诉我们,犯五无间罪、谤法,这两种人去不了。五无间罪还可以忏悔,谤法的罪重得不得了,很难忏悔清净。这就是告诉你,有的人去不了的,可是现在人这两句话不提了。反而有人说:“万人念万人去。”“只要唸就能去。”所以无论什么法门,要成就都要依法去修。离经一字就是魔说。无论你修什么法门,不修禅定,就得不到定力,也就出生不了种种功德。

  在修观上训练专注一境,能同时起到止的作用

  咱们修的观里有悬日观,观西方红日,这就是十六观境的第一观。也有观东方初升的太阳,也有观当空的日轮,也有观月轮。如果你把某个观境观的时间拉长一点,心专注在这个观境上,一动不动,这段时间就是既修观又修止。这样训练出来,力量会很大。

  禅定时的专注一境,

  是心智训练准确度的唯一方法

  老鹰通过训练,它飞过来要抓什么都不会错。鹰师怎么训练的?点一支香,训练它专门看这支香,这就是训练它专注一境。古时候射箭的人在一百步以外射箭,能够从杨柳的叶子上穿过,百发百中,也是通过训练专注一境。先吊一只蟑螂,他躺在地上,眼睛就盯住这个蟑螂,看到后来,这个蟑螂在他眼里会大起来。慢慢再换一只苍蝇,再换一只蚊子,训练到后来,再小的目标他也射得准。禅定的功夫也是靠在所观的境上专注一境训练出来的。

  在观境上纠正错误,以及根据安排起的变化,这都是观的作用

  假如你心观月亮,由于心力有限,月光成了黄色,圆形成了扁形,或者月亮成了太阳,你感觉到不对,就把它纠正过来,仍然要观成一个圆满的明月。如果发生错误,你还得照观境的安排纠正错误。这种纠正错误,以及从这个观修到那个观,观境的变化,都是观的作用。明天再继续讲下去。

  定学开导(9)

  傅味琴讲于崇教寺 2006.8.18

  定是修行成就的关键,

  而戒是定的基础

  提要:

  ·定是修行成就的关键,而戒是定的基础

  ·要入定,就必须修习止观,不能急于求成,要把握好学修路线,随时纠正

  错误

  ·书写得再好,也不可能全面,因为人的思想和环境常会发生变化

  ·善知识有修行经验,所以善知识的力量不可忽视

  定是修行成就的关键,而戒是定的基础

  禅定是戒定慧三学之一,佛说“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可见定是个关键。修定一定要打好基础,基础要正不能邪,也不能偏,基础正了,盖的房子也正。既然我们修的是正定,那就必须要以戒为基础。在表法上,香表戒、花表定、灯表慧。花表禅定,因为花会开放,先开花,后结果,这是表一切的功德都是从定上开放出来的。如果花开不出来,果子也结不出来。咱们从这里可以明白,没有禅定就什么成就也没有。所以不管你什么法门、修什么宗派、修哪一乘,都要以禅定为关键。

  要入定,就必须修习止观,不能急于求成,

  要把握好学修路线,随时纠正错误

  “禅定是释迦如来教导弟子由修习止观而入定的方法”,要想入定,就必须要修习止观,修就是练习,所以叫修习。在练习过程中,要有耐心,要有毅力,因为每一种成就都要靠长期的训练完成的。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半途而废,急于求成就会欲速则不达,半途而废就会前功尽弃。在练习过程中,我们总会出生这样那样的错误,我们必须不断克服,不断纠正,最后才能得到圆满的成就。今天我们主要还是在学在修,我们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学修路线,要随时检查自己,随时纠正错误。

  书写得再好,也不可能全面,

  因为人的思想和环境常会发生变化

  现在的书很多,但是书是死板板的。即使有个善知识,他的修行经验能在书上表达,也是有范围的,那只是他个人在某一时期的经验。可是他本人在不断地变化,不是上进就是后退,思想要么不断地觉悟,要么一会儿觉来一会儿迷,而他所处的修行环境也在不断变化,环境中的社会风气、修行气氛、同修的人、以及他想度的众生,都在变化。咱们年轻人跟老一代就是两样,思想、生活习惯、连穿的衣服都不同。即使这本书写的挺好,但也不可能全面,因为事物在变化。所以说完全靠看书来指导修行,是不现实的,何况书上也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错误。

  善知识有修行经验,

  所以善知识的力量不可忽视

  假如你去学佛经,佛经不会有错,可是你理解不到里面全面的法义。往往知识分子会凭自己文化,依文解义,看不懂就去查佛学大辞典。佛学大辞典的解释都是经文里摘下来的,一般都是法相的解说,缺乏修行的经验,更缺乏这个时代修行人的经验,所以修行一定要有善知识指导。

  善知识最珍贵的地方就是他有修行经验,能使你修行的知识圆满。哪怕你现在没有遇到这些情况,将来你一旦碰到了,你就会想起这些话就能用得上去。必须要有丰富的经验,你在自己发挥的时候才不会发生有错误。所以善知识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

  为什么许多人喜欢打坐,却一无所得,甚至坐出了毛病?主要他没有善知识的指导,或者指导他的人本身就是盲修瞎练。你跟他学,能学出什么名堂来?这是讲善知识的必要性。

  修行并不是光靠你唸经、拜佛、拨念珠、持咒,或者闭起眼睛打坐就能得到成就。佛教是科学,你不能离开科学态度。佛教就是治众生烦恼病,好比医学道理也不懂,药的用法也不懂,药的性质也不懂,就给自己开方子,要么你出事,要么吃下药没什么作用。

----------------------------------------------------------------------------------------------------------------

更多傅味琴居士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傅味琴:学佛开导(10~19)

傅味琴:学佛开导(20~29)

傅味琴:学佛开导(30~39)

傅味琴:学佛开导(40~49)

傅味琴:学佛开导(50~59)

 

后五篇文章

傅味琴:心里引导——喜(70~75)

傅味琴:心里引导——喜(60~69)

傅味琴:心里引导——喜(50~59)

傅味琴:心里引导——喜(40~49)

海云继梦法师:华严经经首 第六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