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生气(贝弗丽)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生气(贝弗丽)

   生气

  贝弗丽

  在永固法师的「人间学院」课堂中,有一回,师父开示谈及佛教的轮回概念。佛教中的轮回之说,在时间上有「前世」、「今生」、与「来世」等三世轮回;而就空间而言,则有「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与「地狱道」之分。师父分别对各六道的特色做了简单的描述。六道中,单见字面,便可约略想象其道中境况,唯独「阿修罗道」,因是梵文音译,若未经阐释,实难一窥其奥;因此,当师父在描述「阿修罗道」的情境时,我特别竖耳恭听,深恐漏闻一语。

  有别于畜生道、恶鬼道与地狱道等三恶道;阿修罗道和天道、人道一样,都是有福之道;所不同的是,阿修罗道中,生众皆为有福无德之人,是以,也非吾人应该「发愿」往生之处。该道中,男众高大英挺,却个个骁勇好鬪;女众妖冶美艳,却个个善嫉好妒。因此,师父笑言,在人际间,若见易怒好生气的人,我们便要揣想他们在前世乃为阿修罗道生众,或者担虑他们来世便要往阿修罗道去。

  闻言,我不觉省察起自己是否也常常「恰北北」,有阿修罗的影子;也不觉想起今生经历过的人,暗忖哪个「大雷公」、「母老虎」,谁最有阿修罗样。想着想着,不觉失笑;我虽身处人道,怎么处处尽见阿修罗呢?

  日前读过一则报导,报导中指出,董氏基金会曾对大台北地区民众做过一项「怒气」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台北地区有一成半的人每天会生气,而有高达六成半的人每周至少生气一次。由这项调查结果看来,生气,还真可说是「人之常情」。不生气的人,不是天生个性好,就是后天修养好。再则,很多人都知道,生气是第二情绪(Secondary Emotion),生气背后的不如意的因素,才是真正造成生气的主因;因此,据理而推,对不会生气的人而言,或许是因为生活太安适得意了,找不到生气的理由。然而,话又说回来,有人明明生活顺心如意,却还是老爱鸡蛋里挑骨头,爱生气呢?我想,这就是个人上辈子带来的习性的问题了。

  此外,人们生气的形态也因个性不同而互异;其气焰波及所伤害层面之深广度也因而有别。有人生起气来像雷电;这种生气的方式,最自私,因为身边的人受殃最烈。有的人生起气来像泡泡,胸郁气结,闷声不响;这种生气的方式,最自虐,久而久之,身体的病痛便显现了。

  然而,不管生气的形态如何,生气究竟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情绪。生气不但有中医理论上「伤肝」之虑,更有影响生活品质、破坏人际关系之虞。更重要的是,生气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可能把问题搅得更糟糕。

  既然生气是如此百害而无一利,我们要如何管理好生气的情绪呢?我想,坊间足供参考的资料多如牛毛,贵在自己是否愿意身体力行,增长EQ,彻底改善自己的习性。

  生气,有时真如西谚所言,是「拿别人的错来惩罚自己」;然而,有时,生气其实是自我意识过于膨胀的显现;心中只有我,烦恼比人多;所求不得,气就上来了。而既然人生在世,生气难免,如何把气生得少破坏多建设,的确是值人深思的课题。

  大师在《 星云法语 》中曾解释「生气的艺术」,他说:「作战前,要有作战的战术谋略;人事管理,也有领导管理的妙方;事不如己意,也要有生气的艺术,如此才能在应对进退中,不被心浮气躁的情绪左右;用智慧化解剑拔拿张的气氛,才是待人处事高明处。」

  至于,如何让生气艺术化,大师所提供的方法是:第一、呼吸调慢几拍,第二、自我暂且放下,第三、是非不必论断,第四、念头细细观照。

  下回气上来了,不妨套套这几招来管理一下自己生气的情绪。挺管用的哟~

  -- 佛光世纪纽泽西版3月号

 
 
 
前五篇文章

佛教“依正不二”与“自他不二”的环境伦理观(龚晓康)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说话 (贝弗丽)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也谈EQ-情绪管理(常文)

佛法依正不二论的现代意义(陈兵)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放下 放下 放下(许丽蕙)

 

后五篇文章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诚信是最好的公关(贝弗丽)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佛教对「临终关怀」有些什么见解与做法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生活中的『三宝』

依正不二与和谐生态的唯心智慧(王春华)

佛教依正不二思想的生态实践智慧(王春华)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