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即心即佛(有马赖底)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即心即佛(有马赖底)

   即心即佛

  (日)有马赖底

  中国禅的茁壮成长始于马祖道一(709——788年)。由六祖慧能在中国大地广泛根植的禅,逐渐大成,日益枝繁叶茂。

  六祖的两大高足之一青原行思门下出现了石头希迁,而南岳怀让门下出现了马祖道一。马祖道一和石头希迁,后来被称为中国禅林双壁。

  大家知道,由石头门下分出了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三宗,马祖门下出现了沩仰宗和临济宗,五宗并进飞跃发展。随后临济宗门下又分出黄龙派、杨岐派,世称五家七宗,日本的临济宗,实际上源于杨岐派法系而传承发展至今。

  石头门下后面再谈,这里先讲一下马祖大师。

  马祖出生在四川省汉州什邡一个制作簸箕的农户,面貌十分怪异。世传幼时学贯九流六学(九个学派、六个学科),后入汉州罗汉寺,从资州(四川)的处寂出家,又从渝州的圆律师秉受具足戒。

  成人后容貌日益魁伟,传说他虎视牛行,舌头奇长,舌尖可以舔到自己的鼻尖。

  后来他听说怀让禅师嗣六祖慧能禅师之法,正在湖南省南岳山中举扬崭新的禅风,便毫不犹疑,立刻奔往南岳,入门后就与众僧一道打坐参禅。

  经侍者禀报,南岳得知一个相貌奇特的青年闯入寺门,立刻来到禅堂。他一眼就看出,这是个大器之材。于是对这个相貌奇异的修行者劈头就问:

  “坐禅有何所图?”

  “图成佛。”

  “是么?”南岳轻轻点了一下头,走到马祖面前拿起一块砖就在石头上磨了起来。马祖见状诧异不解,就问:“磨它作什么?”南岳答:

  “磨砖做镜。”

  “砖怎么磨也做不成镜子呀!”

  “那么坐禅就能成佛吗?”

  这实在是当头一棒。砖磨不成镜,同样,用任何单纯追求形式的坐禅手段,一辈子也不能成佛。

  马祖大吃一惊,站起来问:“那么如何修行才好呢?”南岳说:“这如同牛车一样,若车子不动,你是打牛,还是打车?”

  这段故事称为“南岳磨砖”。南岳彻底继承了六祖慧能“无所得”的坐禅方法,明确地表达了坐禅的真髓,即别无所求,只是一心一意地坐就是了。南岳借磨砖教示马祖,成佛与否是话外之题,并告诫说:“道一,你在磨砖做镜啊!”

  就这样,马祖在南岳门下勤奋修行,不久即获大悟。他以富饶的鱼米之乡——江南为舞台,养精蓄锐,增强实力,使六祖慧能的教义得到了广泛的弘扬。

  马祖以江西(江为长江)为中心,石头以湖南(湖为洞庭湖)为中心布教兴禅,与中央京城的帝都佛教相对。继而,活跃于地方的“江湖”势力成为禅宗主流。

  至今,在日本,“江湖”一词,仍有“一般”,或“民间的”,或“世间”的意思。在禅宗的修行道场中,京都或镰仓的僧堂叫做“本山僧堂”,其他的僧堂称为“江湖僧堂”。另外,譬如诵经的韵调,各本山传统的诵经韵调叫做“本山调”,普通的诵经韵调称为“江湖调”。由江湖这一词语的用法,就可以看到马祖、石头两大巨匠的禅之影响是如何巨大了。

  如上所述,中国禅宗发展成五家七宗,迎来了百花竞放的黄金时代。

  马祖忠实地接受了南岳的传统,反对华而不实,提倡返朴归真之禅,主张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佛性。

  关于这一点,“平常心是道”这句名言,一语道尽了马祖禅的真髓。这句禅门尽人皆知的名言,可以说决定了中国禅的走向,这样说并不过分。马祖曾对弟子们说:“对道(悟)没有必要加以特别计较!只要自己不被污染就行了。如果起了生死之心,拘泥于为了什么,做了什么的话,那就是被污染了。归根结底,总是保持自然平常之心,这就是‘悟道’了。”深受日本从事茶道艺术的所谓“茶人”崇奉的“平常心是道”这句禅话,实在是至理名言。用于装饰茶室的轴画上也常有这句话。这说明陶冶情操、饮茶品茗的场所——茶室,也在为实践、弘扬马祖的教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马祖还说“即心即佛”。心也罢,佛也罢,不是虚无飘渺的,而是实实在在的。马祖所说的心,指的就是人固有之心,自然,质朴之心,日常生活之心,此外毫无任何特殊之心。马祖的学说及其实践方式,日益深入人心,发扬光大。禅在中国获得了飞跃的发展,这是从马祖道一开始的。达摩大师传入中国的佛教是问答禅,使用的是普通的语言。这种形式传到马祖这里,出现了一大转机。

  就是说,马祖在使用语言的同时,还使用手足,使用日常的各种道具,用以实践和发展问答禅的妙道。

  有这样一则故事。

  马祖有一个弟子名邓隐峰。他虽行为古怪,但确实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修行者。一天,隐峰拉车走路,马祖把腿伸到路中间,隐峰说“请把腿收回去。”马祖回答说:“伸出去的东西缩不回来。”隐峰又说:“向前走就不能后退。”于是把车从马祖腿上轧了过去。

  回到法堂后,马祖手执大斧对众僧说:“拉车从老僧腿上轧过去的人,你走出来!”隐峰走到马祖面前伸出了脖颈。马祖见状,放下大斧,退回住房。为了接引示教,马祖以自己的腿作教材,教导了勇往直前参禅求道的隐峰。

  马祖门下的杰出弟子,有后来制定禅宗最早的法规《百丈清规》的百丈怀海,以及西堂智藏、南泉普愿、盐官斋安、大梅法常、归宗智常等,此外还有著名的庞居士、灵照女,及猎人出身的石巩等,实可谓人才济济。

  首先,看一看《马祖语录》开头所说的“即心即佛”。

  大梅法常久随马祖参学,尚未大悟。某日,大梅参问:“如何是佛?”马祖答曰:“即心即佛。”

  据说法常当下大悟。其后,这个“如何是佛”成为修行者参禅问道的标准语言。“佛是什么?”这个单纯的疑问,是参禅问道者即使到了未来永劫也必须穷其究竟的课题。

  对此,马祖就是一句话:“除了心另外无佛。”后世,撰著了传世名著《无门关》的无门慧开禅师说:“提问佛法是什么,就好像手持盗品,而说‘我不是强盗’一样。”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后,法常在大梅山深处隐居了一生。后来马祖大力倡导“非心非佛”之说,他听说之后说:“我只管即心即佛。”马祖闻此首肯:“梅子熟了。”对他大为赞扬。

  石巩原是猎手,某日逐鹿来到马祖庵前,遇见了马祖就问:“没见到鹿吗?”

  马祖避而不答,反问:“你是谁?”

  “猎人。”

  马祖又问:“你会射箭么?”

  “猎人当然会射箭。”

  “那么你一箭能射几只鹿?”

  “一箭保证射一只。”

  “看来还不能说你会射箭。”

  “那么你说能射多少只?”

  石巩面带怒气地问,马祖说:“一箭射一群。”

  石巩惊讶地问:“生物皆有命,一箭射一群岂不太不慈悲?”

  马祖闻言道:“原来你居然也知道这个道理,那为什么不射你自己?”

  猎人一时默然不语,而后正身端坐,答道:“自己不能射自己。”随即落发皈依马祖。

  某日,石巩正在喂牛时,马祖来了。

  “做什么呢?”

  “牛要离道时,把它拉回来,拉回以后再喂。”

  马祖听后称赞说:“你是喂牛的名人啊!”这是把牛比作自身,看做是佛性而加以喂养。

  所以马祖规戒说:“你是真正的牧牛人。”

  在江南农村里,牛是不可或缺的动物。现在中国的南方到处仍然可以看到牛。所以在参禅问答中常常提到牛,而“十牛图”等绘画就成了解说佛法大意的好教材。

  石巩离开马祖住庵后,凡有修行者来访,便经常用弓箭对准其胸膛,大喊:“看箭。”但是却没有一个人能理解其意,这样过了三十年。一天,来了个名为三平的和尚,石巩照例张弓大喊:“看箭”,三平对箭用力挺胸说:“这是活人箭,还是杀人箭。”石巩松开弓弹了三下弓弦。

  三平听了弦音,顿时大悟。石巩说:“我三十年来张弓架箭,今天才射得你这半个痴圣人。”说着把弓箭折了,然后接待了他。

  这个故事是超越语言,用弓做道具来参禅问道的典型。马祖提倡的“平常心”、“即佛即心”的佛教,不单是抽象的说教,归根结底是眼下、面前实实在在的日常生活实践。

  某日,身为在家居士,长年坚持参禅问道的庞居士来到马祖这里,问道:

  “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

  马祖说:“待你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你道。”

  居士闻言豁然大悟,作颂曰 :“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

  庞居士名庞蕴,湖南省衡阳人,字道玄,以制作竹篓为生。最初随石头参禅问道颇得禅法大意,相当自信。而后到名闻遐迩的马祖处,发问:“不与一切法做伴侣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居士自己对所谓摆脱一切束缚达到自由无碍境地的真实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实际上是很了解的,他是想要借机表示,我已经达到自由无碍的境地了。这是不言而喻的吧?

  而马祖回答说:“等到你能把长江大河的水一口喝完了的时候,我再告诉你。”意思是,你对森罗万象的所有事物都能达到融会贯通的心境时,答案就出来了。但那时候已经不必等待马祖解答了,已经是一个不与万法为侣的人了。听了马祖的话,庞居士才彻底大悟,作个偈说:“十面八方的修行者,同集一处,人人都学无作为境界。这里并非别处,是做佛的道场。现在,心性空了,考试合格就走了。”

  后来,庞居士和丹霞、药山、大同、百灵、大梅、仰山等铮铮禅匠参禅办道,显示了拨群的机锋。

  另外,居士有一个女儿叫灵照,人称灵照女,她除了沿街贩卖父亲制作的菜篮以助生计外,还随父习禅。后来她和父亲、丹霞天然等互斗禅机,机敏非凡。作为一个出色的女性,而名留禅宗史册。这位灵照女还作为绝世美女,以手持菜篮的婀娜身姿屡屡在轴画上登场。

  实际上,表千家第十代传人吸江斋的斋号,就是从马祖和庞居士回答的“一口吸尽西江水”中摘取来的。

  文政八年,表千家第九代传人了了斋没世,翌年,其弟久田皓皓斋之子,即吸江斋作为后嗣,继任“传人”,当时年仅九岁。当年六月,大德寺的松月轩宙宝宗宇写了“吸江”两个大字送给他作斋名,意思是“日后老成之日,能参得马祖这则公案,即可在炉边安然自得了”。表达了他对吸江斋的关怀和期待。

  另外,九世了了斋的别号为“好雪轩”,这也是大德寺的刚堂宗健根据庞居士的公案“好雪片片不落别处”而取的。刚堂的言外之意是期望了了斋仔细参得庞居士的公案。

  传说一个青年儒生,为了应科举,即参加高级官吏的考试,奔向国都长安(西安)。听同宿的一位禅僧说到:“选官,哪如考佛。”这个青年就改变志愿到了马祖那里。

  后来,这个青年从马祖那里转入石头希迁门下,三年后,又回到马祖处,一入门马上就骑在禅堂中一座圣僧塑像的脖颈上。马祖听说后,来到禅堂对他说:“我子天然。”而并没有像常人那样破口斥责。该僧听到此言,立即翻身下来向马祖礼拜道:“谢大师赐法号。”从此,这个僧人即以“天然”为号。后来在南阳的丹霞山构庵而居,号丹霞天然,其门下汇集云水僧多达三百余人。

  丹霞和尚以天然为号游历诸方。一日天寒,到河南省慧林寺投宿,由于天气寒冷而把大殿里的佛像拿出来劈开烧火取暖。寺主知道后如火上干柴,勃然大怒,呵责他道:“为何要烧佛像?”

  丹霞答道:“烧佛像是为了取舍利子。”

  原来,丹霞总是要做出一些出入意外的事情。寺主说:“木佛里哪有什么舍利可取?”丹霞接言道:“既然没有舍利,那就再弄两三尊来烧一烧吧!”据说,寺主听了这句话后,气得眉毛都掉光了。

  丹霞的这个行动是在严厉规劝:单纯追求形式上的偶像崇拜——建寺造像,对佛教毫无益处,真正的佛遍布于现实法界。这个寺主不懂得佛之真谛,迂腐无知而遭惩罚,致使眉毛脱落。

  马祖晚年移锡江西省泐潭的石门山宝丰寺。一天,登石门山漫步林中时,看到一个平坦山洞,他点着锡杖说:“我的老骨头就归到这里。”回庵后突然病重。

  这时一个僧人来问候他:“近日尊体如何?”马祖答道:“日面佛,月面佛。”所谓日面佛即寿达一千八百余年的长寿佛,月面佛是存世一日一夜的短命佛。马祖借日面佛、月面佛而道出了断绝了长短、生灭、去来真相的佛性本来的尊严。这其中的奥秘,大概只有马祖自身晓得。

  马祖于贞元四年(788年)二月一日入寂,世寿八十岁。马祖门下大德俊杰辈出,为后世留下了“面目一新的中国禅”这一遗产。

  摘自《大相国寺》2003年第8期

 
 
 
前五篇文章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圆瑛大师和《楞严经》(妙年)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怀海和尚(黄忏华)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沙子与珍珠(安小悦)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大悲与小悲(林清玄)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雕心(王福强)

 

后五篇文章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略述契理契机(袁树森)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宋代以后的三教一致论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佛教“福慧双修”的启示(张云江)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涅槃是否是终点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常想一二,不思八九(张自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