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杂宝藏经白话 慈童女缘第七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杂宝藏经白话 慈童女缘第七

 

  摘要:佛告诉众比丘说:“对自己的父母稍微作些供养,(就能)获得无量福报;稍微作些违逆的事,(就会)获得无量罪业。”诸比丘向佛陀问道:“世尊,罪福的果报,这件事是怎么样的呢?”

  佛陀就说出了自己的前身慈童女的故事,我们应当这样学习,应殷勤尽心奉养父母。

  慈童女缘第七

  【白话】

  过去佛陀在王舍城时,告诉众比丘说:“对自己的父母稍微作些供养,(就能)获得无量福报;稍微作些违逆的事,(就会)获得无量罪业。”诸比丘向佛陀问道:“世尊!罪福的果报,这件事是怎么样的呢?”

  佛陀说道:“我在过去久远世时,波罗奈国有位长者的儿子,名叫慈童女,他的父亲早年亡故,钱财也用完了,就靠力气卖柴(挣钱)。(开始他)每日仅得两个钱,用来奉养他的母亲。 (售卖)方法渐好,每日可得四个钱,用来奉养母亲;于是又渐渐地显明,每日得八个钱,用来奉养母亲;渐渐被大家所亲近信赖,远近的人都找他(买柴),获利变得更多,每日十六个钱,(同样用来)供给母亲。

  “众人见他聪明又有福德,就劝他说道:‘你父亲在世时,经常入海采宝。你现在为何不入海呢?’听这话后,便问母亲说:‘我父亲在世时,一直从事什么职业?’母亲说:‘你父亲在世时,入海取宝。’儿子便对母亲说:‘我父亲如果应当入海采宝,我现在为什么不再入海呢?’母亲见儿子慈仁孝顺,以为不可能去,便开玩笑地对他说:‘你也可以去啊。’得到母亲这句话,以为已经定下来了,便答应同伴,准备入海去。准备妥帖以后,辞别母亲将要出海。母亲立即阻止说:‘我只有你这么一个儿子,应当给我养老送终,怎么能放你入海呢?’儿子回答母亲道:‘原先您如果不允许,我不敢打定主意。母亲您既然已经允许我了,怎能又要阻拦呢?自己期望以此身建立信用(,守信)而死。答应他人已经定下来了,不能再停留了。’母亲见儿子主意很正,上前抱住儿子的脚哭泣,这样说道:‘不给我养老送终,怎能得以离去呢?’儿子心意已决,自己(用力)拉(母亲的)手挣出双脚,(以致)弄断了母亲几十根头发。母亲害怕儿子得到(不孝)之罪报,(只好)立刻放手让儿子远去。儿子和其他商人一起,于是进入大海,到达宝岛,掘取了很多珍宝,和众同伴一起,就启程返回。

  “当时有二条道路,一条水路。一条陆路。众人都说从陆路回去,便走陆路。当时那个(所经之)国的国法规定:盗贼来打劫,如果抓到商主,所有商人的财物,都归盗贼;没抓到商主,虽然抢得财物,商主回来(索取),(则)全部归还所劫财物。因为这个原因,这个慈童女,每天都离开营地在别处住宿,商人们早上,(再)来迎接他(归队)。有一夜刮起大风,商人们仓促起身,忘记了没去迎接(他);商主(慈童女)在后面,就没有同伴,不认识途径。看见有一座山,便向山上走,远远看见一座城池,呈红青琉璃色,饥渴疲倦,就快步向这个城走去。当时在城中,有四个玉女手里各执一如意宝珠,载歌载舞,共同前来迎接商主,一起生活了四万岁中,享受了极大的快乐。如此自然而然,产生了厌离心,便想舍弃而去。众玉女说:‘阎浮提人,真是反复无常,你我一起生活已经四万岁了,怎么转瞬间就舍弃我们而去呢?’(商主)不顾她们的规劝,便又向前而去。又来到了颇梨城,有八个玉女,手里持着八颗如意宝珠,也以乐舞相迎,又生活八万岁,享受了极大欢乐。久而久之滋生了厌恶心,又舍离远去。来到了白银城,有十六个玉女,手擎十六颗如意宝珠,像以前一样来迎接,生活了十六万岁,享受了极大的快乐,亦再舍离而去。来到了黄金城,有三十二个玉女,手持三十二颗如意宝珠,同样像以前一样来迎接,又生活了三十二万岁,享受了极大的快乐,又要舍离而去。诸位玉女劝说:‘你前后所住的,常常得到好地方,自此已后,再没有好去处了,不如就常住在这儿。’商主听到这样的话后,自己心想:‘这些玉女因为恋慕我,所以故意这么说,如果再往前去必有(更)好的地方。’即便舍离而去。

  (慈童女)“远远望见(一座)铁城,心里觉得十分奇怪,而思考说:‘外面虽然是铁,城内想必极好了。’渐渐向前行进,走近铁城,也没有玉女出来相迎,又想:‘这城里非常像有极大的快乐,所以顾不得来迎接我啊。’渐渐前行,就进入了铁城。城门开后,城中有一人头戴着火轮,(看见慈童女便)脱下这个火轮,放在他的头上,立刻就出去了。慈童女问狱卒说:‘我戴这个火轮,什么时候才能脱掉?’(狱卒)答道:‘世间的人,作下善业恶业,就像你所作的:入海采宝,遍历各座城,时间远近如你(经历),然后就会来代你受罪。这个铁轮始终不会堕落在地上。’

  慈童女问道:‘我作了什么福业?又造了什么罪业?’答道:‘你昔日在阎浮提,每天用二个钱,供养你母亲的缘故,(业力感召,)得到了琉璃城,四颗如意宝珠,及四个玉女,在四万岁中,享受快乐。每天用四个钱,供养你母亲的缘故,得到了颇梨城,八颗如意宝珠,及八个玉女,在八万岁中,享受快乐。每日用八个钱,供养你母亲,得到了白银城,十六颗如意宝珠,及十六个玉女,在十六万岁中,享受快乐。每日用十六个钱,供养你母亲,得到了黄金城,三十二颗如意宝珠,及三十二个玉女,在三十二万岁中,享受了极大的快乐。因为扯断你母亲头发的缘故,现在得以戴上这个铁火轮,(这个铁火轮)还从没掉落地上过,(直到)有人代替你,才能得以脱下(它)。’

  慈童女又问道:‘现在这座牢狱中,很有和我一样受罪的吗?’(狱卒)答道:‘百千无量,(多的)没办法计算。’(慈童女)听了这话后,就自已思惟:‘我终不能免难,祈愿使一切应受苦者(的苦受)全部集于我一身吧。’刚产生了这一念头,铁轮就堕落在地上。慈童女对狱卒说:‘你说这个火轮,从没掉下来过。现在为何会堕落呢?’狱卒瞋火忿怒,立即用铁叉击打童女的头部,立刻命终,转生到了兜率陀天。要知道那时的慈童女就是我的前身啊。

  众比丘应当明白,在父母那里稍做一点不善,就获得极大的苦报;稍作供养,就得福无量。应当这样学习,应殷勤尽心奉养父母。

  附原经文:

  慈童女缘第七

  【经文】

  昔佛在王舍城,告诸比丘:“于父母所,少作供养,获福无量;少作不顺,获罪无量。”诸比丘向佛陀问道:“世尊!罪福的果报,这件事是怎么样的呢?”

  佛言:“我于过去久远世时,波罗奈国有长者子,名慈童女,其父早丧,钱财用尽,役力卖薪,日得两钱,奉养者母。方计转胜,日得四钱,以供养于母;遂复渐著,日得八钱,供养于母;转为众人之所体信,远近投趣,获利转多,日十六钱,奉给于母。

  “众人见其聪明福德,而劝之言:‘汝父在时,常入海采宝。汝今何为不入海也?’闻是语已,而白母言:‘我父在时,恒作何业?’母言:‘汝父在时,入海取宝。’便白母言:‘我父若当入海采宝,我今何故不复入海?’母见其子慈仁孝顺,谓不能去,戏语之言:‘汝亦可去。’得母此语,谓呼已定,便许伴侣,欲入海去。庄严既竟,辞母欲去。母即语言:‘我唯一子,当待我死,何由放汝?’儿答母言:‘先若不许,不敢正意。母已许我,那得复遮?望以此身立信而死。许他已定,不复得住。’母见子意正,前抱脚哭,而作是言:‘不待我死,何由得去?’儿便决意,自掣手出脚,绝母数十根发。母畏儿得罪,即放使去。共诸商贾,遂入于海。达到宝渚,多取珍宝,与诸同伴,便还发引。

  “时有二道,一是水道。一是陆道。众人皆言从陆道去,即从陆道。时彼国法,贼来劫夺,若得商主,诸商人物,皆入于贼;不得商主,虽获财物,商主来还,尽归财物。以是之故,是慈童女,恒出营别宿,商人早起,来迎取之。一夜大风,商人卒起,忘不迎取;商主于后,即不得伴,不识途径。见有一山,便往至上,遥见有城,绀琉璃色,饥渴困乏,疾走向之。尔时城中,有四玉女擎四如意宝珠,作倡伎乐,而共来迎,四万岁中,受大快乐。于是自然,厌离心生,便欲舍去。诸玉女言:‘阎浮提人,甚无反复,若我生活,经四万岁,云何一旦舍我而去?’不顾其言,便复前行。见颇梨城,有八玉女,擎八如意珠,亦作伎乐,而来迎之,八万岁中,极大欢乐。生厌恶心,复舍远去。至白银城,有十六玉女,擎十六如意珠,如前来迎,十六万岁,受大快乐,亦复舍去。至黄金城,有三十二玉女,擎三十二如意珠,如前来迎,又三十二万岁,受大快乐,亦欲舍去。诸玉女言:‘汝前后所住,常得好处,自此已去,更无好处,不如即住。’闻是语已,而自念言:‘诸玉女等,恋慕我故,作是语耳,若当前进必有好处。’即便舍去。

  “遥见铁城,心生疑怪,而作念言:‘外虽是铁,内为极好。’渐渐前进,并近于城,亦无玉女来迎之者,复作念言:‘城中甚似极大快乐,是故不及来迎于我。’转转前行,遂入铁城。城门开已中有一人头戴火轮,舍此火轮,着于童女头上,即便出去。慈童女问狱卒言:‘我戴此轮,何时可脱?’答言:‘世间有人,作其罪福,如汝所作,入海采宝,经历诸城,久近如汝,然后当来代汝受罪。此铁轮者,终不堕地。’

  “慈童女问言:‘我作何福?复作何罪?’答言:‘汝昔于阎浮提,日以二钱,供养于母故,得琉璃城,四如意珠,及四玉女,四万岁中,受其快乐。四钱供养母故,得颇梨城,八如意珠,八玉女等,八万岁中,受诸快乐。八钱供养母故,得白银城,十六如意珠,十六玉女,十六万岁,受于快乐。十六钱供养母故,得黄金城,三十二如意珠,三十二玉女,三十二万岁,受大快乐。以绝母发故,今得戴铁火轮,不曾堕地;有人代汝,乃可得脱。’

  “又问言:‘今此狱中,颇有受罪如我比不?’答言:‘百千无量,不可称计。’闻是语已,即自思惟:‘我终不免,愿使一切应受苦者尽集我身。’作是念已,铁轮即堕地。慈童女语狱卒言:‘汝道此轮,不曾有堕。今何以堕?’狱卒瞋忿,即以铁叉打童女头,寻便命终,生兠[同‘兜’]率陀天。欲知尔时慈童女者,即我身是。

  “诸比丘当知,于父母所,少作不善,获大苦报;少作供养,得福无量。当作是学,应勤尽心奉养父母。”

-----------------------------------------------------------------------------------------------------

更多白话佛经大全

-----------------------------------------------------------------------------------------------------

 
 
 
前五篇文章

杂宝藏经白话 莲华夫人缘第八

杂宝藏经白话 鹿女夫人缘第九

杂宝藏经白话 六牙白象因缘第十

杂宝藏经白话 兔自烧身供养大仙缘第十一

杂宝藏经白话 善恶猕猴缘第十二

 

后五篇文章

杂宝藏经白话 佛说往昔母迦旦遮罗缘第六

杂宝藏经白话 佛于忉利天上为母摩耶说法缘第五

杂宝藏经白话 弃老国缘第四

杂宝藏经白话 鹦鹉子供养盲父母缘第三

杂宝藏经白话 王子以肉济父母缘第二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