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九九重阳乐登高--论元杂剧中的重阳风俗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元杂剧写活了节日风俗,为我们存留了当时人的特定生活信息,传递了那个已经逝去时代的特定回音。九九重阳乃是古代文人雅士聚会宴享、登高游玩的节日,它使人在醉心欣赏中迸发出诸多灵思,并获得了身心放松和精神自足。

节日源流

节日风俗的形成过程是一种历史的积淀过程,许多现代流行的节日风俗活动可以说是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活化石。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而每个节日都有其悠久的历史、动人的传说、瑰丽的色彩和独特的情趣。它反映了各民族的生活习惯、文化特点、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是民俗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节日起源于原始崇拜和迷信禁忌,又与农业社会的农时、天文、历法密切相连。我国的节日萌芽于先秦时期,成长于秦汉时期,定型于唐宋时期。到了元代,节日的形式已比较稳定,体系也再没有大的突破,只是节日的形式更活跃、内容更丰富了。元曲中不乏对节日风俗的描摹状写,它将节日中那种种生动的、琐细的、古朴的甚至是怪异的民俗事象活现出来,为我们存留了当时人的特定生活信息,传递了那个已经逝去时代的特定回音。

人们常说“九九重阳”,其实一年中的“重阳日”不止一个,按《易经》一、三、五、七、九为阳数和二、四、六、八、十为阴数的说法,一年中应有五个“重阳”: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这恰恰对应着中国人历来所重的五个节日:春节、上巳节、端午节、乞巧节、重阳节。由于“九”是阳数中最大的数,而其它节日又各有名称,故习惯只称九月九为重阳节。《易经》以九为阳数,农历九月九日恰好日月两阳相重,故名“重阳”,又称“重九”。“九九”又与“久久”同音,所以古人认为这是个吉祥的节日。早在汉代,民间已有过重阳的习俗。三国时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写道:“岁月往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在古代,每到这一节日,人们携带馥香的茱萸,登高游览,饮酒赏菊,以抒旷日之情怀。

南朝梁代吴均所写的《续齐谐记》载:“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 汝家当有灾厄,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景如言。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桓景一家因为听费长房之言而安然无羔。从此,即留下重阳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虽然这一具有浓厚神话色彩的传说不过是无稽之谈,但在天高气爽、气候宜人的秋天,登高远足,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观赏绚丽多姿的菊花倒是一大趣事。

元曲重阳

元曲中不乏对重阳佳节的描写。卢挚《[双调·沉醉东风]重九》云: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无名氏的《[中吕·喜春来]四节》有云:

紫萸荐酒人怀旧,红叶经霜蟹正秋,乐登高眺望醉风流。九月九,莫负少年游。

李文蔚的《同乐院燕青博鱼》杂剧楔子宋江有云:

某喜的是两个节令:清明三月三,重阳九月九。且今正是九月九重阳节令,某放众头领下山,三十日假限,误了一日笞四十,

误了二日杖八十,误了三日处斩。

徐再思[双调·双仙子]《重九》云:

东篱重赋紫萸诗,北海深倾白玉卮。西风了却黄花事,是渊明酒醉时。

郑光祖的《醉思乡王粲登楼》杂剧第三折许达有云:

今日时遇重阳登高节令,下次小的每安排酒果,请仲宣到此,共展登高之兴。聊纾望远之怀。

许达见仲宣(王粲)失意,遂于重阳佳节治酒于溪山风月楼,王粲登高楼而伤悲,勾引起无限乡思之情。许达也为之感染,面对秋景,寄情黄花(菊花),深情劝慰说:

仲宣,你看那一林红叶,三径黄花。一林红叶傲风霜,如乱落火龙鳞。三径黄花擎雨露,似润开金兽眼。登高望远,人人怀故国之悲,抚景伤情,处处洒穷途之泣。老兄,(诗云)暑退金风觉夜长,蝉声不断送秋凉。乐篱满目黄花绽,雁过南楼思故乡。

读之不能不让人想起唐代诗人王维那首脍炙人口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元贾仲明的《吕洞宾桃柳升仙梦》杂剧第二折员外陈仲泽云:

时遇秋天九月,重阳节令,请俺众街坊,去郊外秀野园,安排酒果,登高赏玩。

紧接着登高宴会的主人柳春几曲唱词最解重阳风情:

[北中吕粉蝶儿]昨日个秋雨淋漓,舞丹枫萧萧叶坠,听砧声别院凄凄。荡金风,冷玉露,池荷减翠。节令相催,今日个赏重阳登高乐意。[醉春风]你看那北苑柳添黄,东篱菊放蕊。橙黄橘绿蟹初肥,端的美,美。我如今家道兴隆,门安户泰,夫荣妻贵。(旦云)员外,你看那秋色秋光,美景良辰,正好赏玩也呵!(唱)

[南好事近]佳节景相宜,玩赏登高游戏。园林处处,蜀锦落叶纷飞。升平盛世,设华筵庆赏重阳会。好光阴莫得轻抛,想人生百年有几?(末云)真个好景也!兴儿,看众街坊敢待来也。(兴儿云)理会的。(陈员外、李大户上,云)众街坊,咱来到秀野园前也。兴儿报复去,道俺众街坊都来了也。(做报科)(末云)道有请!(做见科)(陈云)柳员外,量俺有何德能,请俺街坊登高?深感厚意。(末云)众高亲,想人生白驹过隙,遇此节令,休要孤负。只是有劳众位,驱驰到此。(陈云)不敢。(末唱)

[北上小楼]众街坊齐来到已,赏重阳秋光佳致。我安排果桌杯盘,品物希奇,水陆俱备。今日笑吟吟,畅开怀,都教沉醉,乐人间洞天福地。(陈云)多蒙款待。(做饮酒科)(旦唱)

[南千秋岁]捧金杯摘取黄花香,散朵朵节令相宜。笑语声喧,笑语声喧,见这仕女佳人相携。登高处,郊原内,我则见管弦声里,胜似春光明媚。端的是三秋美景,还家再整筵席。

无名氏的《鲁智深喜赏黄花峪》杂剧第一折宋江也说道:

俺这梁山,一年喜的是两个节令:清明三月三,重阳九月九。时遇重阳节令,放众兄弟每下山,去赏红叶黄花。三日之后,都要来全,若有违禁某的将令的,必当斩首。

杨景贤的《马丹阳度脱刘行首》杂剧第二折乐探来找妓女刘倩娇到官府应酬佳节:

今日是重阳节令,官府在衙内饮酒,着我唤刘行首。

刘行首是个“吹弹歌舞,吟诗对句,拆白道字,顶真续麻,件件通晓”的官妓,其“官身”极多。所谓“官身”是指旧时官妓的主要任务是供奉内廷、承应官府。承应官府的,逢时遇节,要按规定的色式服装,上官厅参见庆贺。官府里有宾客宴会,也随时叫去使唤,谓之“唤官身”。重阳节官府饮酒,便唤官妓刘行首去陪,这从一个侧面也映出了官妓制度对妇女的迫害。

重阳乃是古代文人雅士聚会宴享、登高游玩的节日,它激发众多人的灵思,留下不少著名篇章。随着人类的进步,消灾避祸的迷信观念逐渐淡化,但赏菊活动还一直保留了下来。金菊绽放千姿百态,不似春光胜似春光,使人醉心欣赏流连忘返。

 
 
 
前五篇文章

重阳节的道教文化源头

登高赏菊插茱萸 诗情画意重阳节

张继禹:入世济世与神仙超越(一)

张继禹:入世济世与神仙超越(二)

张继禹:共话“道一风同”

 

后五篇文章

九九重阳 登高赏菊,勿忘尽孝

中华瑰宝——书法

善生风水

从碗筷细味中华文化

八字算命术解析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