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藏传佛教造像题材分类及其艺术特征(一)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藏传佛教造像艺术肇始于公元7世纪初,此后一直伴随着藏传佛教的发展而发展。千百年来,它在继承印度密教艺术的基础上,不断融入西藏本土的传统信仰和民族审美情趣,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貌。其中,造像种类繁多、形象复杂多变是最为引人注目的艺术特色。藏传佛教以密教为主要特色,密教在宗教实践中主张“即事而真”的理论,即提倡对具体偶像的相应修行而达到与佛教真理的契合,这一修行旨趣正是影响藏传佛教造像艺术题材众多、造型各异的根本原因。因为按照密教的观点,若要修行,必先造像,所以大量具形的偶像相应出现;而修行者根机不同,修行又有高下之分,需要象征不同等级、不同修法的偶像予以引导,于是又有千姿百态的偶像应运而生;藏传佛教在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先后吸收了印度的、西藏的、蒙古的和中原内地的多种地域和民族的信仰内容和神,这些又为藏传佛教偶像崇拜和形象塑造提供了重要源泉。藏传佛教造像题材众多,数量十分惊人。据《清内务府各作成活计档》记载,清乾隆时宫廷造办处曾按照藏密“六品”(事部、行部、瑜伽部、父续、母续、般若部)的分类要求,为皇宫内苑多处佛堂分别铸造了数以千计的佛像,而且每堂佛像种类、名称都不重复。但我们一般常见的种类约为300至500种。如乾隆时三世章嘉国师主编的《三百佛像集》、二世土观呼图克图撰写的《五百佛像考》所收藏佛就分别是300和500尊。这些造像各有自己的宗教履历、宗教功用和象征其身份和宗教功用的艺术形象。下面笔者将藏传佛教造像归纳为7大类,并对各类造像的宗教内涵、功用及其形象特征分别进行介绍。
  1、最具写实意义的祖师像
  祖师是藏传佛教尊奉的在修学和弘法上有杰出成就的高僧大德,藏传佛教习惯称之为“喇嘛”,意为“上师”。藏传佛教认为祖师上与诸佛菩萨智慧融通,下能为学道之人授法与应证,所以对祖师格外尊崇,列在“三皈依”之前,奉为四皈依之首,由是而形成了藏传佛教祖师崇拜的奇特现象。
  历史上,藏传佛教崇奉的祖师很多,有显教的,有密教的;有外国的,有中国的;有在家身份的,有出家身份的;有不同教派的;有不同法系的。其中,外国主要指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等国家和地区,而中国则包括西藏、青海、内蒙古、四川、云南、甘肃等地。但是不论来自什么国家和地区,什么教派和法系的祖师,它们都可纳入藏传佛教历史上形成的五大教派(宁玛派、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中。其中,有些祖师由多个教派共同尊奉,如印度的六严二圣,而大多数祖师为某一教派单独奉祀,如八思巴、噶玛拔希、宗喀巴就分别为萨迦派、噶举派和格鲁派崇奉的祖师。
  祖师像一般仿祖师生时面貌塑造,虽然它没有佛菩萨那样有量度和相好的严格规定,但也要根据祖师生前的相貌、宗教生活习俗和宗教功用来进行塑造,这样就使不同身份的祖师像各个具有自己的形象特征和标志。如图〓和图〓的两尊祖师像,它们头戴班智达帽,深目高鼻,身着袒右肩袈裟,两手作出乖张的辩经姿势,一看便是印度“六严二圣”中的两位祖师。而图〓和图〓也是两位印度祖师像,它们头挽发髻,身饰璎珞,盘腿戏坐,其中一位两手分别还拿着骷髅碗和鱼,它们的形象不仅与上面两尊完全不同,而且还有些恐怖而令人不解。它们是两位金刚乘祖师像,分别为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中著名的费卢波和帝洛巴大师,其形象特征正体现了金刚乘学人苦修生活的本来面目。再如图〓的米拉日巴像和图〓的宗喀巴大师像。前者头饰螺发,面容削瘦,身着俗装,右手放在右耳旁,它反映了这位大师在山岩苦修的真实面貌,同时还反映了该祖师以唱道歌传法的独特的弘法方式。后者头戴桃形尖帽,身着袈裟,两手在胸前结说法印,左右肩分别有经和剑的配置,也分别反映了宗喀巴大师真实的生活面貌和特有的宗教功用。如此实例不胜枚举。
  祖师像虽然在形象上千差万别,但是它们也都有共同的规律可循。通过对大量的祖师像实物对比分析,我们发现相同地域、教派或身份的祖师像在头冠、服饰、装饰等方面表现出一致的风范。如在服饰上,印度显教祖师像一般都是着袒右肩袈裟,保持释迦牟尼佛在世时的原始风貌;而西藏祖师像(出家身份)一般都是内穿无袖孔背心(僧坎),外着披单和袈裟的形式。在装饰方面,在家身份的祖师像一般头部盘发或披发,挂璎珞,戴耳环,佩钏镯,极富装饰性;而出家身份的祖师像一般除穿戴本派标志的袈裟和帽子,没有其它饰物。其中,头饰作为教派的标志在各教派上表现得尤为普遍和突出。如印度显教祖师都戴尖顶班智达帽;印度密乘祖师都盘发或披发;西藏宁玛派祖师戴红色莲花帽〓,或盘发和披发;噶当派祖师戴印度形式的班智达帽或披发;萨迦派祖师戴俄尔帽或圆顶有耳的风帽〓。噶举派祖师头饰较为复杂,早期的玛尔巴和米拉日巴受印度密教影响都是戴发修行。此派后来分为四大派八小派,其中四大派之一的噶玛噶举派因实际创始人噶玛拨希曾受大蒙古国宪宗皇帝赐与金边黑帽一顶,此派祖师都戴类似皇帝所赐的金边黑帽,这个教派也因此俗称“黑帽派”〓。格鲁派的祖师像头饰较好辨识,一般都是戴黄色桃形尖帽。格鲁派从明朝至今一直十分兴盛,所以遗存下来的祖师像也最多。以上只是就大体而言,另外各教派祖师像的头饰还有季节的不同,学位的区别,宗教等级的变化,要将它完全搞清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祖师像除了带有共同、普遍的特征外,也有显示各自宗教功用的独特的艺术特征,这就是它们的手印和执物。这是确定一尊具体祖师像身份的最主要的地方。所谓手印,就是两手所结的各种印契(各种姿势),执物就是手中拿的各种法器、法物。但是,由于祖师像手印变化少,所执法物不多,特别是很多祖师像的手印和执物雷同,所以祖师像的身份辨识起来较为困难。除了一些著名的、造型上有特色的祖师像,如莲花生、米拉日巴、宗喀巴、三世章嘉等祖师像较易辨识外,而大部分祖师像的身份根据手印不易确定。近几年,笔者在各地博物馆收藏的大量金铜质地的藏传佛教造像中,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许多藏传祖师像上习惯铭刻藏文题款。题款的内容或为祖师法名及其功德,或为造像功德主名姓,或为吉祥颂等。如图〓的萨班像其莲座正面下沿就铭刻“顶礼萨迦·贡噶坚赞”藏文一行。这一现象无疑将为大量祖师像身份的确定提供了极大方便。
  活佛〓活佛是藏传佛教中的高级僧侣,藏语称“朱古”或“朱必古”,蒙古语称“呼图克图”,意为化身佛、肉身佛。佛教宣称众生灵魂不灭,无始以来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和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六道中轮回不息,同时又宣称一切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佛性),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藏传佛教中的活佛就是根据佛教灵魂不灭和众生本具佛性的理论建立的。
  活佛是宗教政权的象征。活佛转世制度始于13世纪噶玛噶举派的噶玛拔希。噶玛拔希注重戒律,禁止僧侣娶妻生子,为使教派中的宗教权力稳固过渡和连续不断,〖TPT11,+45mm。70mm,ZS#〗〖TS(〗〖JZ〗〖HT5”SS〗五世达赖觐见顺治皇帝〖TS)〗他率先创立了活佛转世制度。后来,格鲁派(俗称黄教)兴起,吸取了噶玛拔希严禁僧侣娶妻的教规,同时,为解决宗教领袖的继承问题,也将转世制度引进本派,始于三世达赖锁南嘉措。
  格鲁派认选灵童有一套完整的程序:
  第一,打卦占卜,察看征兆。前世活佛圆寂前,有的会留下遗嘱或一些征兆,告诉人们他将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地方转世。如果是这样,就可以照着临终遗嘱或征兆去寻访。但如果没有遗嘱和任何征兆,那就要打卦占卜,请神灵指点方向。一般是主持认选的僧官到拉萨郊外的神湖“拉木措湖”观湖。湖面会显现各种景象和画面,给人以某种暗示。据说,在寻找九世班禅转世灵童时,湖中出现了一个画面:一支老虎睡在扎什伦布寺寺前台阶上。十世班禅罗桑确吉坚赞刚好出生于虎年(1938年)。
  第二,寻访灵童。按照卦辞和各种征兆提供的线索,四方寻访灵童。如此寻找有时上会找到一个,有时会找到三、四个,甚至更多。
  第三,辨认器物。将前世活佛常用的器物,如茶具、衣物、法器、经书等,与这些物品形状完全相同的器物放在一起,让灵童辨认,根据辨认的情况确定候选灵童。一般也不止一人。
  第四,降神占卜。上面程序完成后,请各大寺院护法神降神,询问哪一个人是前世活佛的转世。如果护法神的答复同辨认器物的结果相同,这孩子就可以确定为真正的转世灵童。活佛的灵童认选程序一般至此结束,然后就是择定吉日,举行坐床大典。
  由于转世灵童的认选常常被西藏上层集团操纵,所以清朝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开始规定用“金瓶掣签”的办法来选定在理藩院注册的大活佛的转世。金瓶掣签的办法是:达赖或班禅等大活佛圆寂后,由西藏地方政府协同三大寺共同选出灵童若干。接着将这些灵童的名字写在象牙签上,投入清朝特制的“金奔巴瓶”中。金瓶共有两个,一个在拉萨大昭寺,一个在北京雍和宫。最后,在择定的良辰吉日,在大昭寺或雍和宫释迦牟尼佛像前,举行掣签仪式:清朝驻藏大臣和西藏僧俗上层人物在场,由一名主事喇嘛从金瓶中抽出一签。这支签上所写灵童就是前世活佛的真正继承人。当然,这一制度主要用于清朝理藩院注册的大活佛转世。
  历史上,西藏、蒙古藏传佛教的传播区域内产生的大小活佛很多,但以四位最著名,他们是:达赖喇嘛、班禅喇嘛、章嘉呼图克图、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
  (一)龙树
  〖TPF94,+70mm。45mm,ZX#〗〖TS(〗〖JZ〗〖HT5”SS〗龙树〖TS)〗龙树是梵语“那伽阿周陀那”的意译,又译作“龙猛”、“龙胜”。因其为印度大乘佛教创始人,所以又称“龙树菩萨”。
  据《龙树菩萨传》和《付法藏因缘传》等书记载,他出生于公元3世纪时的南印度,属于婆罗门种姓。他自幼学习吠陀圣典,青年时便成了著名的婆罗门教学者。后皈依佛教,成为精通三藏的大师。一次,他入雪山佛塔,遇一老比丘授以大乘经典,遂对大乘佛教产生浓厚兴趣。后来他又四处寻求大乘经典,传说寻到了龙宫,大龙菩萨授给他“方等深奥经典,无上妙法”,此后便极力弘扬,使大乘佛教传播全印度。公元六、七世纪时印度大乘佛教两大系统之一的中观学派便是绍述龙树思想的学派。后世依中观思想纷纷形成的学说、宗派皆奉他为祖师爷,密宗便是其中之一。
  龙树被密宗奉为祖师,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密宗的教理思想中采用了不少大乘中观的学说思想。其二,密宗经典宣称,龙树曾在南天竺的黑峰山铁塔中由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亲授密宗教义,并受灌顶。
  龙树形象十分特殊,较易识别。他头顶有肉髻,是智慧的象征,头部周围有龙头,7个或9个不定,身披袈裟,两手结说法印,游戏坐姿,身旁有滤水壶,有时置有经书。在西藏寺庙,龙树常和圣天、无著、世亲、陈那、法称、功德光、释迦光一起供奉。这一组神像称为“六严二圣”。
  提婆
  提婆是龙树菩萨的大弟子。提婆为梵语音译,意译为“天”或“圣天”。提婆事迹主要见于鸠摩罗什为他所作传记,玄奘《西域记》也有记载。他是狮子国人,为婆罗门种姓。龙树在南萨罗国弘法时,他听说后便前往与之辨证,几番论辨后被龙树理论折服,便皈依了龙树。此后他积极协助龙树弘扬大重中观思想,还多次代龙树与外道斗法。如他曾代龙树去摩揭陀国的波吒厘子城,战胜了该诚国王支持的外道,重新树立了佛教的威德。一次他在朱木那河与恒河汇流处的钵罗耶伽国(阿拉哈巴德)与婆罗门外道展开的辨论在印度佛教史上有很大的影响。在这次论争中,他以“天”是“我”,“我”是“汝”,“汝”是“狗”的观点,说明追乐求实,实不可得的空观道理。基于这一理论,他坚决反对婆罗门教的偶像崇拜,主张“以威灵感人,智德伏物”。由于提婆积极反对婆罗门教外道,他后来被婆罗门弟子杀害,他的佛学著作有《百论》和《十二门论》等。提婆的形象没有特别之处,头戴班智达帽,身着印度式袈裟,双手结印。
  无著
  无著,生卒年均不详,约为5世纪人,印度瑜伽学派的创始人。据真谛法师所撰《婆薮盘兵法师传》记载,他出生在北天竺富娄沙富罗(今巴基斯坦白沙瓦西北),即贵霜王朝时犍陀罗的首都。属婆罗门种姓,父亲是国师。从小乘“一切有部“出家,后以神通力往兜率天问道弥勒菩萨,悟得大乘境界。后来弥勒也于夜间下阎浮提,放大光明,为信众诵出《瑜伽师地论》,成为瑜伽学派的根本经典。之后,无著一边修“日光三摩提”,一边著书单释弥勒菩萨的瑜伽学说,使瑜伽学派很快播扬开来,无著因此被后世推为瑜伽学派的真正创始人。“瑜伽”是梵语音译,意译“相应”,意思是按照一定的理论方法去亲身实践修炼,具体地讲“瑜伽”就是“止观”或称为“禅定”,通过“止”和“观”的相应才能发生般若智慧,瑜伽是瑜伽学派特别强调的修行方法,无著所修“日光三摩提”就是这一方法的重要体现。
  世亲
  世亲是无著的弟弟,又叫天亲。他与兄无著同时从一切有部出家。无著转学大乘后他仍执着地弘传小乘。他以阿国为弘传基地,该国正勤王对他十分敬重和支持,曾令太子新日从他受戒,王妃也从他出家。新日王登基后,对他更加宠遇有加,赐予甚丰。世亲用王宝供养曾在富娄沙、宾和阿各建一寺。他弘扬小乘的主要著作是《阿毗达磨俱舍论》。此论是吸取经部学说,立有部新义,破宾毗婆沙师有部旧文的重要论著。世亲改学大乘正是与此论有关。他的证著问世后,立即遭到无著的批评,世亲因此幡然醒悟,从其见遍学大乘。无著死后,世亲成为弘扬合瑜伽学派的主要继承者和弘传人,著述甚丰,有《释摄大乘论》等。80岁终于阿国。
  (二)莲花生
  〖TPF95,+70mm。45mm,ZX#〗〖TS(〗〖JZ〗〖HT5”SS〗莲花生愤怒像〖TS)〗莲花生是藏传佛教初兴时入藏弘法的一位印度密教大师。他出生于古印度乌长国(今巴基斯坦),其父为印度密教金刚乘创始人因陀罗部底,因精通显密教典,751年由静命大师请到西藏传法。在藏王赤松德赞的崇拜和扶持下,他大力弘传密法,创建桑耶寺,降伏苯教,培养僧才,传说从他得大成就者包括藏王在内有25人,功勋卓著。由于他弘法有功,西藏人民将他和堪布静命、赤松德赞合尊为“师君三尊”。后来宁玛派门徒将他奉为“释迦牟尼第二”。
  莲花生大师传播的密法是印度金刚乘密教,自成一体,后世依此建立的宁玛派尊莲花生为鼻祖。由于本派僧侣习惯着红衣、戴红帽,因此又俗称红教。宁玛派的思想学说一直为此后藏密各派继承和吸收,莲花生大师也因此受到藏地各派普遍敬奉。藏蒙各寺庙普遍供奉他的神像。莲花生的形象常见的是双腿结跏趺坐,头戴红色带边沿的帽子。左手拿骷髅碗,置于双膝上,右手持金刚杵置胸前,左手腕还夹有一根人骷〖HT4”,7SS〗骨〖KG-*7〗卢〖HT4”SS〗杖。嘴角有两绺上翘的胡须,表情威严沉静,有印度人特征。全身衣着几乎都是红色的。另外,他还有愤怒、双身等形象,据说有八、九种。〖LM〗(三)费卢波
  费卢波是印度密教史上八十四大成就者之一。据印度金刚座师的弟子无畏施祥所著《八十四大成就者传记》记载,他出生于印度东部的热扎德哇帕拉地方,后在南印度索玛邬热达哇城一个寺庙出家并受灌顶。他在该寺修行十二年,于十二年中专修金刚亥母经达十万零一百零二遍,最后于梦中受空行母加持而得成就。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而大多是关于他的非凡法力和神通,史书对其记载不少。如他将莲花瓣抛入水中,花瓣竟然逆水而上;他一弹指,成群的鸽子翱翔天空;他截断恒河流水;他与大自在天斗法,使之皈依佛门,还有降伏众魔女和外道等事例。而最有影响的他显示神通的事例是与卖酒女打赌而定住太阳。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一次,费卢波游行到达迦梨达城一家酒馆,他请求卖酒女施舍他一碗酒和一碟饭。作为施舍的条件,卖酒女要他定住太阳,分开一天的三个时辰。结果费卢波施展瑜伽法术,定住了太阳,从而获得了酒肴。这个故事在印度和西藏佛教里留下了十分广泛的影响,在藏传佛教里,费卢波的艺术形象就是根据这个故事而塑造的。
  费卢波的艺术形象十分常见,有铜铸、有石刻、还有绘画,多出现于元明之际。其中铜铸镀金者尤多,笔者也亲见了不少,大多铸造精细,造型大体一致。其形象特征为:方头大耳,头顶、两腮至下颌、嘴边、双眉都长满了右旋毛发。双目圆鼓,两耳垂环。上身袒露,胸饰璎珞,下身围兽皮,有手钏、臂钏和足钏。身体呈游戏坐势,右腿单盘,左腿支起。右手持一个骷髅碗放在胸前,左手高举,以食指指向天空,表示他正以手定住太阳,头向上仰,双目贯注于左手所指的方向,形象十分生动。铜造像一般只是表现费卢波以手定住太阳的姿态,略显单调了一些。值得一提的是在杭州飞来峰第91龛和云南晋宁县上蒜乡观音山观音洞元代石窟壁画中,不仅刻绘了以手定住太阳的费卢波,其旁还有手捧盘碟的卖酒女、太阳、酒缸等人和物,其情其景完全与史料记载相符。这两处费卢波造像遗存分别雕绘于远离印度和西藏的我国江南和西南地方,人物造型和表现手法分别受到了两地文化的明显影响,从而表现出各自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除此而外,两处造像画面构图完全一致。当然飞来峰91龛因遭破坏残坏较为严重,辨别起来较为困难一些。1999年赖天兵先生撰《杭州飞来峰第91号龛藏传佛教造像考》一文,以史物结合的形式,分别从龛像的内容与性质、龛像与萨迦派之传承和龛像的造型姿势等方面进行分析考证,确定龛像的内容,算是给了人们一个满意和信服的结论。(四)阿底峡
  阿底峡(982—1054),西藏后弘期开始时入藏弘法的印度著名高僧,对西藏佛教在10世纪后重新复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阿底峡出身王族,是今孟加拉国首都达卡附近人。二十九岁出家。出家后先后师事香蒂巴、那洛巴等印度著名大师,成为精通五明的大班智达。其后,先后出任印度十八个寺院的住持。其间他在五十九岁任超岩寺(印度著名寺院)上座时,名震四方,影响最大。
  〖TPF97,+70mm。45mm,YS#〗〖TS(〗〖JZ〗〖HT5”SS〗阿底峡尊者〖TS)〗阿底峡入藏弘法是与当时藏西古格王朝国王意希沃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意希沃是一位奉佛笃深的国王,为了复兴藏地佛教,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是自己的生命,在西藏佛教史上流传着许多佳话。据记载,他为了邀请阿底峡入藏,按照阿底峡提出的要求,到处搜刮黄金,当他搜刮到噶洛国时兵败被俘。后来他的孙子绛曲沃设法以黄金去赎他,可他为法而忘躯,仍坚持要以黄金去请阿底峡,最后被敌国杀害了。
  阿底峡接到古格王朝的邀请后于1040年动身,1041年到达尼泊尔,1042年到达古格。在古格时,他主要住在托林寺。他在古格进行的宗教活动除了讲经和翻译经典外,还为绛曲沃写了一部《菩提道灯论》。这部著作是他针对当时西藏佛教界的弊病而写的,在西藏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阿底峡由此而被后人推尊为“佛尊”。
  阿底峡在古格住了三年,1045年起程准备返回超岩寺。当他行至布让地方,遇到仲敦巴等人,他们是卫藏(指拉萨地区)派出的专门迎请阿底峡的,于是又随仲敦巴等人来到卫藏传法。他曾先后到拉萨,叶巴、盆域、聂塘等地传教收徒,前后近十年,影响甚大。最后于1054年圆寂于拉萨西南的聂塘。阿底峡圆寂后,他的弟子仲敦巴领众修行并继续弘法,1056年在热振地方建起热振寺,作为弘法据点,由此形成噶当派。阿底峡到达卫藏标志着佛教复兴势力由阿里进入卫藏,在西藏佛教史上称作“上路宏法”。阿底峡为后弘期西藏佛教的复兴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藏传佛教噶当派的鼻祖。
  阿底峡形象较好辨认。他面相慈善,身着僧衣,头戴通人冠,双手当胸结说法印,右后方有金顶,左后方有经箧,双足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中央。身后有圆形头光、身光及祥云、远山。
  (五)玛尔巴
  〖TPF98,+70mm。45mm,YS#〗〖TS(〗〖JZ〗〖HT5”SS〗玛尔巴〖TS)〗玛尔巴(1012—1097),本名却吉罗追,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的创始人,藏传佛教史上著名的译经大师。1012年,他出生于前藏南部洛扎曲其普,父名玛巴旺秋俄色,母名杰莫俄色。他在兄妹四人中排行第二。土观《宗派源流》总结其一生佛学成就说:“他初从卓弥学梵文,以后三赴天竺,四赴尼泊尔,参访了班钦那诺巴、麦哲巴、吉译智藏、大成就寂贤等大善知识108人,尽学《集密》、《胜乐》、《喜金刚》、《摩诃摩耶》、《四座》等大瑜伽父续母续之讲解、教授、实修等,悉数翻译流布,依弥勒巴生起大手印的彻底证悟。”
  玛尔巴回藏后以洛扎地方的卓窝垄为据地,授徒传法。他一生没有出家,因此他的艺术形象亦为在家居士形象。其形象特点是头发散披,为此派祖师形象的共同特点。他于1097年圆寂。门下弟子众多,其中著名的有俄敦·却吉多吉、楚敦·旺安、麦敦·村波索南坚赞和米拉日巴,号称“四大柱”。米拉日巴为其最著名的弟子,也是唯一袭掌祖印之人。
  (六)米那日巴
  米那日巴(1040—1123),后藏贡塘人。姓米那,原名退巴嘎,意为闻喜,全名米那闻喜。因他出家后恒修苦行,常穿粗布衣服而得名日巴。日巴就就粗布衣服之意。他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第二代祖师。
  〖TPF99,+70mm。45mm,YS#〗〖TS(〗〖JZ〗〖HT5”SS〗米那日巴〖TS)〗米那日巴走上出家学佛之路相传是为了忏悔他年青时杀人的罪业。他本来生于一个富有之家,因父亲早逝,全部家财被其伯父侵占,他和母亲、妹妹被迫为伯父当牛作马,干各种苦活。米那15岁时,母亲想为他娶亲,向其伯父索要自己家财,他伯父不但不给,还将他们一家三口痛打一顿。米那因此怀恨在心。为了报仇,他去藏绒地方学习苯教巫术。后来他用此巫术杀死了他的伯父及其子媳儿孙等35人。家仇虽然报了,但米那造下杀人的罪业使他不得安宁。为了消除罪业,他投入了佛门。
  当时西藏山南地方有个著名宗教人物,名叫玛尔巴。米那出家后就慕名拜在他的门下,学经修道。玛尔巴看他是个大器,对他进行各种考验,经过6年,终将自己修行成就传授给了他。米那得法后,来到一个深山古洞,继续苦修。据说,他以野菜、野果充饥,赤身裸体,最后全身变成了绿色,骨瘦如柴。他这样修炼了9年,然后下山传教。
  米那传教方式非常特别,是采用歌唱形式。他有一部《道歌集》,是后人收集整理的。这部集子虽然属于佛教内容,但其中描写人和自然景物的比喻、夸张等手法和技巧对后世藏族诗歌有极大影响。米那因此被认为是西藏宗教诗和风景诗的开创人,是伟大的古代藏族诗人。米那用这种形式传道授业,深受藏地人民的欢喜,使无数人闻到了佛法,得到了安乐和幸福。他的名字也因此为藏族人民世代传颂。
  米那重视佛教实践,一生勤于苦修,并得到极大成就,因此藏传佛教各派都视其为修行的榜样而大加崇奉。他的形象很特别,也很好识辨,全身呈白色,衣服也是白的,这是噶举派的特点。此派也因此俗称“白教”。披着长发,上身袒露,游戏坐姿,一副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样子,体现出苦行僧的特征。他的右手放在右耳旁,头略向右偏,好象在思考问题,其实这正是他传教的独特方式。
  (七)仲敦巴
  仲敦巴(1005—1064),全名仲敦·甲哇琼乃,藏语音译,意译“胜生”,是藏传佛教噶当派的创始人。
  仲敦巴于1005年出生于藏北念青唐拉沃扎吉莫地方,属羊协氏族。由于生母早逝,与继母不和,他很小的时候便独自一人逃到康区,靠替人干活谋生。他干活的主人多为大喇嘛,所以天长日久便对佛教产生了兴趣。他开始学习佛教知识,白天干活,晚上向喇嘛们请教佛理。由于他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善根深厚,得到了康区一些大喇嘛的格外器重。当时藏西阿里地区请来了印度高僧阿底峡,在藏地已有三年,正要回国。康区喇嘛们得知后,一致向阿底峡推荐他。阿底峡见他根性不凡,求法恳切,遂取消了回国的打算,决定留在西藏,并徙居前藏。从此以后,他就一直跟随着阿底峡。1054年,阿底峡圆寂于聂塘,仲敦巴遂成了阿底峡徒众的首领。1055年他和众师兄们在聂塘为阿底峡举行了一个极为隆重的追悼法会,会后建聂塘寺以作纪念。不久,达木地方的头人们请他到热振地方传法,他率众于1056年抵达那里,第二年在那里建一寺,这就是西藏佛教史上著名的热振寺。从此以后仲敦巴便以热振寺为据点,授徒传法,创宗立教,建立了西藏佛教著名的噶当派。1064年圆寂于此寺。
  仲敦巴一生只受过居士戒,没有出家。所以他的艺术形象也为在家居士形象:头发散披或梳高髻,身着藏式袍服。
  (八)萨班·贡噶坚赞
  萨班·贡噶坚赞(1182—1251)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第四代祖师,也是藏族史上著名的学者、诗人和宗教政治家。
  1182年,萨班出生于后藏款氏家族,原名贝丹顿珠。因自幼从伯父扎巴坚赞“尽学萨迦先祖所传口教精华甚深显密要旨”,故得名贡噶坚赞。
  1204年,他从入藏的克什米尔高僧释迦师利跋陀罗及其弟子数人学习印度大小五明,〖TPF100,+70mm。45mm,ZX#〗〖TS(〗〖JZ〗〖HT5”SS〗萨班·贡噶坚赞〖TS)〗并对此全部达到精通,因而得到“班智达”(即通达大、小五明的学者)的称号。由于他得此尊号,当时藏地僧俗都尊称他“萨班”。
  1216年,萨班接管了萨迦派根本道场萨迦寺的管理权。由于他的学识和影响,这时的萨迦派在西藏已具有极大的势力和影响。
  1244年,萨班受蒙古国邀请,以60余岁高龄,携其侄子八思巴和恰那多吉,到蒙古阔端驻地凉州(今甘肃武威)谈判。面对强大的蒙古军事力量,萨班从维护民族利益,保护藏族人民的生产与生活利益出发,作出了归附蒙古的明智抉择。当时,他写了一封致西藏各地僧俗首领的公开信,即著名的《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此举得到蒙古汗廷的欢迎,使西藏免受了战争创伤。“出师未捷身先死”,1251年西藏尚未正式归顺蒙古,萨班便逝寂于驻锡地凉州幻化寺。他未竟的事业后由其侄子八思巴完成。萨班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的贡献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
  萨班一生著述甚多,其中著名的有三部:即《三律议论》、《正理藏语》和《萨迦格言》。这三部著作以《萨迦格言》最有影响,已有多种译本行世。
  (九)八思巴
  八思巴(1235—1280),藏传佛教萨迦派第五代祖师。他是著名高僧,同时也是一位具有重要影响的宗教政治人物。
  〖TPF101,+70mm。45mm,YX#〗〖TS(〗〖JZ〗〖HT5”SS〗八思巴〖TS)〗八思巴出生于十三世纪初西藏款氏家族,是萨迦派第四祖萨班·贡噶坚赞的侄子。他自幼从伯父学法,7岁时便能诵经数十万言,且能略通其义,所以藏族人称他“八思巴”(即“圣者”之意)。长大后他遍学五明,所学无有不通。15岁时,他的声誉已传播到蒙古汗廷中。
  元朝建立后,八思巴受到元朝统治者极大崇重。1260年忽必烈封他为国师,并授以玉印;1269年又升号帝师。忽必烈曾亲自从他受戒,皇宫贵戚纷纷皈依他,向他顶礼、膜拜。他圆寂后,忽必烈为他辍朝致哀,并亲赐“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佑国如意、大宝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师”谥号。终年46岁。忽必烈还敕令于各地为他建塔、造像,以垂永久。“元兴,崇尚释氏,而帝师之盛尤不可与古昔同语”,从八思巴受到的崇重看,《元史》中的记载确非虚语。
  八思巴还为国家的统一大业作出了巨大贡献。1247年,他年仅13岁时,随伯父参加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凉州会谈。1253年,他作为萨迦派宗主身分又单独与元世祖忽必烈会晤于六盘山。他效伯父之高瞻远瞩,与蒙古汗廷积极合作,终于使西藏免于战祸,顺利地归附了元朝政权,实现了祖国的统一大业。他的这一历史功绩将千古不灭,永留青史。
  (十)噶玛拔希
  噶玛拔希(1204—1283),是藏传佛教噶举派中噶玛噶举派第二世活佛,出生于〖TPF102,+70mm。45mm,YX#〗〖TS(〗〖JZ〗〖HT5”SS〗噶玛拔希〖TS)〗康区哲垄丹却秋地方。史称,他六岁学识字,九岁至十岁时,便阅遍佛教经论,并能领悟其意。后来他在去卫地(即前藏)学法途中遇见贝都松钦巴再传弟子仁波且崩扎巴。仁波且崩扎巴认为他是都松钦巴的转世,并为其灌顶授一切教诫。此后噶玛拔希又相继受沙弥戒和比丘戒,成了一名正式出家僧人。出家后,他先入噶玛丹萨寺,后来到拉萨附近的相卜寺,逐渐有了名望,成为噶玛噶举派著名上师。
  噶玛拔希在历史上的影响并非完全因为他是一派祖师,而与他在元初政治上的影响密切相关。据史料记载,公元1253年,忽必烈南征云南大理,看到噶举派在康区势力较大,派人召他到川西北的绒区色都地方会晤。会晤后忽必烈要他长期随侍左右,他未遵命而前往宁夏、甘肃、内蒙等地说法去了。在今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有他建立的一座褚囊朱必拉康寺。公元1256年,噶玛拔希准备动身返回西藏时,接到宪宗蒙哥召他会晤的诏书,他欣然随使臣到达和林,受到蒙哥和阿里不哥的宠信。蒙哥赐给他金印、白银,还赐给他一顶金边黑色僧帽。这就是噶玛噶举派得名黑帽派的来源。1259年,蒙哥去世,忽必烈于次年即大汗位,不久又战胜了与他争位的阿里不哥。这时他想起了噶玛拔希不愿留侍身边的旧事,又因噶玛拔希有帮助阿里不哥的嫌疑,下令将噶玛拔希逮捕入狱。但最终考虑到他在西藏的影响,又将他释放了,并遵其意愿,让他回到了西藏故庙。由上可见,虽然噶玛拔希在元初的政治斗争中以失败告终,但是他激起的历史波浪是永远不会在历史上消失的。忽必烈对他的压制正反衬出他在当时的巨大影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噶玛噶举派还是西藏佛教史上最早实行活佛转世制度的一个教派。噶玛拔希是第一位转世活佛。
  (十一)唐东杰布
  〖TPF103,+70mm。45mm,YX#〗〖TS(〗〖JZ〗〖HT5”SS〗唐东杰布〖TS)〗唐东杰布(1385—1464),明初西藏佛教噶举派僧人。因他擅长架铁索桥,人称“甲桑朱古”,意为铁桥活佛。他又是藏戏的奠基人。
  相传雅鲁藏布江中游有十几座铁索桥是唐东杰布修建的。这种铁索桥是一种古老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桥梁。它的形式是把铁索凌空悬吊在河的两岸,再在铁索上铺以木板,构成简单的桥面。桥的载重量不大,一次仅可通行两人,或一人带一只羊。在今天看来这种桥并不十分安全,但是在四、五百年前边远的藏区,唐东杰布能够因地制宜地创建这种桥梁,不失为一大发明创造,为当时的藏族人民也提供了极大方便,也充分显示了藏族人民的聪明才智。所以,直到今天藏族的建筑工匠还把唐东杰布奉为祖师。
  唐东杰布也很注重传教和普渡众生。他的传教方式十分独特,一般以歌舞等形式来教化俗民。西藏《云乘王子》作者在其《序言》中说:“昔,我雪域之最盛成就自在唐东杰布赤列尊者,以舞蹈教化俗民,用奇妙之歌音及舞蹈,如伞覆盖所有部民,复以圣洁教化及伟人之传记,扭转人心所向,而仪轨殊妙之‘阿佳拉莫’遂发端焉。”唐东杰布的传教方式后来经过藏族人民的进一步加工和改造成为藏族人民所喜闻乐见的藏戏。
  唐东杰布形象很有特点,白发银须,左手捧人骷〖HT4”,7SS〗骨〖KG-*7〗卢〖HT4”SS〗碗,右手拿铁索。
  (十二)宗喀巴
  在各处的喇嘛庙里,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尊神像:他头戴桃形尖顶黄帽,身着〖TPF104,+70mm。45mm,ZX#〗〖TS(〗〖JZ〗〖HT5”SS〗宗喀巴大师〖TS)〗藏式袈裟,双手作转法轮印,两手各持一支莲花,花朵开在左右两肩上,左肩花上有经卷,右肩花上有直立宝剑,两腿结跏趺,面带慈容。他就是著名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
  宗喀巴(1357—1419),生于青海湟中。藏语称湟中一带为“宗喀”,故称他宗喀巴。他幼时从噶当派出家,学习显密教法。16岁时赴拉萨,遍学各宗各派。他目睹了当时藏地僧侣戒律废弛、生活放荡,慨然有革新之志,遂以噶当派教义为立法之本,博采众长,创立了新型的教派——格鲁派。因他倡导徒众戴黄帽、着黄衣,以别于其他教派,因此又俗称黄教。宗喀巴创立的黄教从明朝开始,一直受到内地中央统治者崇重和支持,位居藏地诸教派之首,影响至今不衰。
  宗喀巴是黄教创始人,但是他的地位和影响大大超过了他的祖师身份。藏传佛教尊奉他为文殊菩萨化身,他的艺术形象中的“左经右剑”的特征与文殊菩萨标志一样。佛经中的文殊既是当世的菩萨,又是三世诸佛之师,作为文殊化身的宗喀巴显然也是至高无上的尊神。
  宗喀巴的艺术形象多种多样,除常见的戴桃形帽,肩配经剑,手结转法轮印形象外,据说还有八种变化身,有骑狮的、骑象的、骑虎的、还有不戴帽的等等。其艺术形式也十分繁多,有唐卡、绣像、壁画、铜鎏金像等等。
  (十三)达赖活佛
  〖TPF105,+70mm。45mm,ZX#〗〖TS(〗〖JZ〗〖HT5”SS〗三世达赖喇嘛〖TS)〗达赖喇嘛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两大转世活佛系统之一,是由宗喀巴两大弟子之一根敦朱巴转世的。“达赖”是蒙语,意为“大海”。“达赖喇嘛”就是“德智广深如海无所不纳之上师”之意。达赖这一称号始于第三世达赖锁南嘉措。明万历六年(1578年)由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所赐,当时封号是“圣识一切瓦齐尔达赖喇嘛”。前二世因此分别被追认为一世和二世达赖喇嘛。清顺治十年(1653年)清廷册封达赖五世阿旺罗桑嘉措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达赖之称号和地位正式得到内地中央政府的承认。此后,达赖喇嘛转世必须经过内地中央册封,并成为定制。此系活佛至今已传十三世。今天的达赖喇嘛为第十四世,现流亡国外。历史上,达赖喇嘛地位极高,实际上是西藏政治和宗教的领袖。西藏人称:“天上有太阳月亮,地下有达赖班禅。”历史上他常驻锡拉萨红山脚下的布达拉宫。
  达赖喇嘛形象在喇嘛庙里很常见,有画在唐卡上的,有铜鎏金的,形式多样。历世达赖的艺术造型颇多相似之处:戴桃形尖顶帽,着藏式黄色袈裟,结跏趺坐,只是手印和持物不相同,这是辨别具体一位达赖的主要依据。如左手托钵,右手结说法印是一世达赖;左手持法轮,右手持莲花是五世达赖。当然也有特殊情况,这就需要认真研究、比较来确定。
  (十四)班禅活佛
  班禅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两大转世活佛系统之一的封号,是由宗喀巴两大弟子之一克主杰转世的。“班”,是梵语“班智达”的简称,意为“学者”,“禅”,藏语意为“大”,班禅就是“大学者”的意思。“额尔德尼”是满语,意为“珍宝”。班禅这一称号是从第四世罗桑却吉坚赞开始的。清顺治二年(1645年),统治卫藏的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尊罗桑却吉坚赞为“班禅博克多”(“博克多”是蒙语,是对睿智英武之人的尊称),让他主持扎什伦布寺,并划分后藏部分地区由他掌管。罗桑却吉坚赞是第四世班禅,前三世因此而被追认为第一、二、三世班禅。清圣祖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封班禅五世罗桑益西为“班禅额尔德尼”,并赐金册金印,正式确定了班禅的地位和封号。从此,历世班禅都由内地中央政府册封,成为定制。此系活佛至今已传10世。第十世班禅于1989年1月28日圆寂。
  第十一世班禅于1995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在拉萨大昭寺释迦牟尼佛像前通过隆重的历史定制“金瓶掣签”已被认定,是西藏那曲地区嘉黎县六岁男童坚赞诺布。十一月二十九日下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特准经金瓶掣签认定的坚赞诺布继任为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的批复》,并在拉萨历世班禅大师行宫雪林多吉颇章举行了册立大典。十二月八日在班禅母寺日喀则扎什伦布寺为十一世班禅举行了坐床典礼。十一世班禅法名为确吉杰布。
  (十五)章嘉呼图克图
  章嘉活佛是内蒙古地区最大的转世活佛。“活佛”在蒙语里称“呼图克图”,因此一般称章嘉活佛为“章嘉呼图克图”。章嘉一名据说来源于第一世的出生地。第一世章嘉本名札巴悦色,因其出生在青海互助红崖子张家村,由此而得名张家。清康熙时改张家为章嘉。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第二世阿旺罗桑曲旦降生,曾入藏师事五世达赖,后任青海佑宁寺法台和多伦汇宗寺、善因寺札萨克(总管)喇嘛,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受封为“呼图克图”、“灌顶普善广慈大国师”。此系活佛地位从此正式得到确定。此后,历世章嘉转世皆由内地中央政府册封。章嘉活佛至民国共传9世。
  历世章嘉活佛与内地中央政府关系十分密切,尤其从第二世章嘉开始,清朝诸帝对其崇重备致。他除掌管内蒙佛教外,还被任命负责北京和山西的喇嘛教。他常住在北京,北京有他固定的驻锡地嵩祝寺(位置在今沙滩附近)。他与京师的王公贵戚往来甚密,在京师有很大的影响。据《清朝野史大观》里说,章嘉每次外出,都有许多信徒追随观看,妇女们将手绢铺路,让章嘉乘的车子辗过,然后珍藏起来以避灾祸。历史上章嘉的宗教地位虽不及达赖、班禅,但其实际权力和受到清朝政府的崇重则似乎在达赖、班禅之上。
  (十六)哲布尊丹巴活佛
  哲布尊丹巴是喀尔喀蒙古(即外蒙古)地区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最大转世活佛。哲布尊丹巴是藏语音译,汉译为“尊胜”。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四世达赖派觉囊派僧人多罗那他赴漠北传教,被蒙古可汗尊为“哲布尊丹巴”。明崇祯七年多罗那他圆寂于库伦,这时喀尔喀土谢图可汗家正好生了个儿子,遂被认定为多罗那他转世,长大后入藏学法。他先至后藏日喀则拜谒四世班禅,继而往拉萨晋见五世达赖,前后二年。由于哲布尊丹巴为多罗那他的转世,所以在宗派别上属藏传佛教噶举派中的觉囊派。入清以后,因支持噶举派的藏巴汗被推翻,噶举派也随之衰微,代之而起的是清政府支持的格鲁派执掌西藏,这一变化促使喀尔喀蒙古在教派上不得不重新选择。所以当一世哲布尊丹巴准备返归故土时,五世达赖提出让他改宗黄教,他欣然同意了。由此可见,哲布尊丹巴虽由噶举派僧人转世而来,但从一世哲布尊丹巴起便改宗黄教了,此系活佛自然就属于黄教系列。康熙六十一年,一世哲布尊丹巴圆寂时,清廷赐以名号及印册,正式确立了此系活佛的地位。历史上此系活佛共传八世,至第八世哲布尊丹巴(1870—1924)即停止转世。
  二、最具象征意义的密修本尊像
  密修本尊是藏传佛教尊奉的最重要本尊。密教强调修习本尊,提倡通过身、语、意三密与本尊的相应修习而达到“即身成佛”的极至。密教修行的最高层次是无上瑜伽,无上瑜伽修习所依本尊就是密修本尊。
  在藏传佛教里,具有代表性的密修本尊有大威德金刚、胜乐金刚、密集金刚、欢喜金刚、时轮金刚、马头金刚、金刚橛、大轮金刚手等。这些本尊不象其他神像有非常具体的宗教履历和济世神通,而是代表着不同的宗教理论和修法。有的属于方便父续法门,如密集金刚等;有的属于智慧母续法门,如胜乐金刚、欢喜金刚等;有的属于不二时轮续法门,如时轮金刚等。在藏传佛教五大教派中,除噶当派不重视密修外,其余四派都重密修,都有本尊的供奉和修习。对于这些本尊,各派所奉也各有偏重。如萨迦派偏重喜金刚法门;噶举派重视胜乐金刚法门;格鲁派重视大威德金刚法门。密修本尊在密教修法上的功用和意义直接影响到它们艺术形象的复杂变化。
  密修本尊的形象在藏传佛教各类造像中最为复杂,造型上有单身、双身和多面多手;面相上有善相、怒相和善恶兼具相,另外每尊造像还有颜色上的复杂规定和变化。如图〓的马头金刚像,红发竖立,面相凶忿,三目圆睁,呲牙咧嘴。上身披人皮,下身围虎皮,项挂50人头骨。有6只手,手中各拿不同的法器。拥抱明妃,展左站立,显示出大无畏、大忿怒的姿势。再如图〓的大威德金刚像,它共有34只手,9个头,正面为牛头,16条腿,左右足分别踩着8种人和兽,拥抱明妃“罗浪杂哇”,也是展左足站立。它的形象在藏传佛教造像中是最复杂最恐怖的,每一个见到它的人无不感到震惊!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本尊造像并不是以追求凶忿、复杂的形式为真正目的,而在于象征它们所代表的佛理和修法,在它们身上没有一处特征不具象征意义。如大威德金刚像,它的9面代表九部佛经;二牛角象征佛教真俗二种谛理;34只手加上身语意三业象征佛教修习的三十七道品;16足表示十六空性,可谓处处显示佛理。由此可见,这些密修本尊并不是一般的宗教神,而是密教理论和修法的高度艺术化和拟人化,每一本尊其实就象征了一部完整的修法。密修本尊的这一特点使其成为藏传佛教造像中最具象征意义的造像题材和艺术形式。
  由于密修本尊皆为双身合抱的形式,因此自古以来内地人士都习惯称之为“欢喜佛”,并认为是一种有悖我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淫乐形式。这是一个极其错误的看法。首先从修法上看,这种造像代表的是密教修行的最高层次,最高层次的修行是在断除了烦恼,获得了内心清净的基础上进行的。也就是说修此法者已断除一切烦恼,没有了世俗的男女情感和色欲,其修双身的目的是为了继续修得身体清净,达到即身成佛。密教特别强调先显后密的修习次第也正是为了杜绝那些藉双修之名而行淫乐之实的违律现象。从事相上讲,这种形式的造像表示的是一种理念,一种宗教哲理,父体代表方便,母体代表智慧,方便与智慧合一代表的正是佛教最高的谛理—悲智双运;同时这种双身和忿怒的形式,又表示对世俗的超越,显示佛教法力的伟大。由此可见,双身形式的密宗本尊像是完全没有世俗淫乐形式的思想成分的。
  (一)金刚持
  〖BF〗金刚持是梵语Vajradhara的意译,音译“伐折罗陀罗”。“伐折罗”为“金刚杵”,“陀罗”是执持义,合译即为“持金刚”、“金刚持”,藏语称“恰那多吉”。他是藏密〖TPF106,+70mm。45mm,YS#〗〖TS(〗〖JZ〗〖HT5”SS〗金刚持〖TS)〗噶举派崇奉的本初佛。藏密还宣称他是释迦牟尼佛宣说密法时化现的形象,所以又有“秘密主”之称。他的形象是头戴花冠,全身装饰繁缛,形同菩萨,结跏趺坐,左手拿金刚铃,右手拿金刚杵,两手相交置于胸前。他还有双身形象,拥抱明妃“孙那利菩萨”。
  但是,在喇嘛庙里,这尊佛还有另外一种样子,与菩萨装形象判若两样。为弓步姿势站立,前腿弓,后腿伸。狮子头形,头上长毛竖起。面部有三只眼,龇牙咧嘴。身后披一张虎皮,一串50人头骨串成的大念珠从脖子上直挂在肚脐下,脖子上还缠着一条长蛇。右手拿着金刚杵,高高举起,左手置于胸前。是一尊表现大无畏、大愤怒的佛像。他在蒙语中称“恰格德勒”。
  (二)金刚萨
  〖TPF107,+70mm。45mm,ZX#〗〖TS(〗〖JZ〗〖HT5”SS〗金刚萨〖FJF〗劝〖FJJ〗〖TS)〗〖BFQ〗金刚萨〖FJF〗劝〖FJJ〗是梵语Vajrasattva的音译,又译为金刚持、金刚手、普贤,意为勇猛大士,是藏密中又一位本初佛。藏密宣称,大日如来为第一祖,他是第二祖。他的名号有通有别,通者指一切持金刚杵的尊神。从此意义讲,他与金刚手是同体而异名。别者单指金刚萨〖FJF〗劝〖FJJ〗,意为“普贤”。《大日经疏》解释普贤意义说:“普是遍一切处义,贤是最妙善义,谓菩提心所起愿行及身口意悉皆平等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具备众德,故以为名。”金刚萨〖FJF〗劝〖FJJ〗也是一位菩萨装束的佛,其形象也很好辨别。他头戴五佛冠,背倚月轮,跏趺端坐,身色洁白。右手持五股金刚杵,安放在胸前,表示能摧破一切烦恼;左手执金刚铃按于胯上,表示以清净法音警觉一切有情。他也有双身形象。
  (三)大日如来
  〖TPF108,+70mm。45mm,YX#〗〖TS(〗〖JZ〗〖HT5”SS〗大日如来〖TS)〗大日如来是梵语“摩诃毗卢遮那”(maha-vairocana)的意译。“摩诃”意为“大”,“毗卢遮那”意为“日”,合译即为“大日”。因毗卢遮那又译作“光明遍照”,所以又称“遍照如来”。密宗宣称他是一切万物的法体,集一切众生及诸佛如来心性于一身,万德圆满,光明遍照,如月印山川,一切有情无情咸蒙其光照加惠。密教还认为密宗教法是由他秘密演说的,因而尊他为密教始祖。是密宗崇奉的最主要尊神。
  大日如来的形象常见为比丘形,结跏趺坐,头戴五佛冠或结发髻冠,全身璎珞珠宝严饰,显得华丽高贵。在密宗金刚界和胎藏界他有不同姿势:在金刚界,他表示智大日的意思,称大日智法身,突出特征是两手结智拳印,即右手握左手大拇指置胸前;在胎藏界,他表示理大日的意思,称大日理法身,其突出特征是两手结法界定印,即手掌仰置,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两拇指相触,置于脐下。两种的区别仅在手印上。
  藏密〖TPF109,+70mm。45mm,ZX#〗〖TS(〗〖JZ〗〖HT5”SS〗法身普贤〖TS)〗所奉大日如来常见的形象是四面二臂像。大日如来面相慈悲,神态安祥,身着天衣,缨络珠宝严饰全身,双手置脐下捧千辐轮,双足结跏趺坐。
  (四)法身普贤
  法身普贤,又称普贤王佛、普贤王如来,藏名称“曲古滚都桑波”,是藏传佛教宁玛派崇奉的本初佛。“普”为遍及一切之意,“贤”乃最极妙善,合起来意为此佛众德圆具。据称,此佛与金刚持、金刚萨〖FJF〗劝〖FJJ〗以及显教中的普贤菩萨都是一体的,只因事业有别而有不同名称。他的形象十分特别,为佛的庄严妙好形象,但不穿袈裟,全身裸露,身体呈青色。双身,拥抱一白色明妃,一青一白对比,十分鲜明。其形象在唐卡及壁画中最易见到,因为佛画较容易表现佛象的颜色。
  (五)不动金刚
  不动金刚,梵语称“阿遮罗浪驮”,藏语称“绰沃来伏瓦”。“不动”意为誓愿、决心不动摇。佛经称其誓愿说:“见其身者发菩提心,闻其名者断恶修善,闻其法者得大智慧,知其心者即身成佛。”他是密教大日如来的忿怒身。他的形象汉藏、日本所传略有差异。在藏密中的形象是:身为童子形,右腿弓,左脚跪在莲花座上。头戴五个花瓣冠,表示五佛或五菩萨。脑后有熊熊火焰,是愤怒的象征。三目圆睁,张着大嘴,眉毛胡须都是红色的,状极可畏。全身除腰间围虎皮裙,其余都袒露在外。因衣着少,身上佩饰相对增多,有大耳环、手钏、足钏和长短两条项链,另外在脖子上和头顶各有一条长蛇;尤其是挂在脖子上的一条,色彩斑斓,头和尾弯曲,活灵活现,十分可怕。用蛇作装饰是表示对龙王的降伏。另外蛇在藏密中又代表佛教根本烦恼中的“嗔”烦恼,所以也可以理解为此明王超脱、断除了这类烦恼。他两手持物颇有意思,右手高举宝剑,左手拿一条长索,长索一头系钩,一头系杵,表示他用勾索先将魔鬼勾缚后,再用宝剑将其制伏。他一般没有明妃相伴。
  (六)大威德金刚
  〖BF〗大威德金刚,梵语称“阎曼达嘎”,藏语译为“怖畏金刚”,汉译为大威德明王、牛〖TPF111,+70mm。45mm,YS#〗〖TS(〗〖JZ〗〖HT5”SS〗大威德金刚〖TS)〗头明王,是文殊菩萨降伏死魔而示现的教令轮身。由于他威德极大,能断除诸障,降伏阎罗法王,所以称大威德金刚。由于他的形象是牛首人身,所以又称牛头明王。他是藏密尊奉的主要本尊之一,也是东密、台密尊奉的重要本尊,为“五大明王”之一。他的艺术形象在各地密教所传大体是一致的,只是艺术风格不同而已。
  大威德的形象有很多种,常见有2臂、4臂、18臂、34臂等。有单体的,也有双身的。其中,最能代表其修法的是34臂双身形象。这也是其最复杂、最恐怖的一种形象。其特征是:
  〖BFQ〗身体呈青色。有9个头,分三层排列。最下层7个头,居中蓝色,有一对水牛角,象征阎王;左右各3头,颜色各异。第二层1头,为吃人夜叉,名参怖。顶层1头,为文殊本像。每头皆戴骷髅冠,各有3目。有34臂,左右各17臂。中二手抱明妃,明妃叫“罗浪杂娃”,一面二臂。其余手臂伸向两侧,手中拿铃、杵、刀、剑、箭、弓、瓶、索子、钩、戟、伞等器物,表意各不相同,但总体是表现本尊的勇猛、顽强、威力无比的功德。有16条腿,左右各8腿,足下踩人、兽、禽共16种众生。主尊和明妃都是裸体。他的脖子上挂50人骨大念珠。足下有莲花座,莲花上有太阳。背后有火焰。
  他的这些形象特征都有深邃而丰富的佛教含意,9头表示大乘佛教的9部经典;2牛角表示佛教真俗两种谛理;34个手加上身口意三业表示佛教修行的三十七道品(八正道、四智、四精进、四禅定、五根、五力、七菩提分);16足表示十六空;左足踩人兽8物表示8种成就;右足踩8禽表示8种自在;裸体表示脱离尘垢;座下莲花表示脱离轮回;莲花上红日表示心如太阳当空,遍知一切。这些艺术化的佛教内涵共同组成了一部完整的藏秘修法——大威德金刚法。依之修行,便可达到即身成佛。
  (七)密集金刚
  〖TPF112,+70mm。45mm,ZX#〗〖TS(〗〖JZ〗〖HT5”SS〗密集金刚〖TS)〗密集金刚又称密聚金刚,梵名为“库夫雅萨玛迦”,藏名为“桑克”,是藏密格鲁派崇奉的五大本尊之一。此金刚形象为双身。主尊身蓝色,象征佛教最高谛理。有三头,三面颜色各异,居中蓝色,右边白色,左边红色,表示慈悲和息灾降魔两种功德。每面有三只眼,头顶有双金刚,与胜乐金刚相同。头冠由五个花瓣组成,象征五佛或五菩萨。有六只手臂,都持有物,居中右手是金刚杵,左手为金刚铃,象征方法与智慧双成;居上右手持法轮,象征佛法不衰,法轮常转,左手拿宝珠,象征所求成就;居下右手拿匕首,象征割断一切无明,右手执莲花,象征智慧(体性)清净。有两条腿,结双跏趺坐于莲花座上。他拥抱的明妃叫“金刚母”,也是三头六臂,冠戴、配饰、持物、乃至一切细微处与主尊一样。在藏密五大金刚中,他是较简单但最特别(坐势)和最好辨识的一尊金刚。
  (八)时轮金刚
  〖TPF113,+70mm。45mm,ZS#〗〖TS(〗〖JZ〗〖HT5”SS〗时轮金刚〖TS)〗时轮金刚也是藏密尊奉五大本尊之一,藏名叫“唯柯”,意为时轮。据《西藏王臣记》等典籍记载,他来源于古印度北方的“香巴拉国”(极乐世界),约于公元12世纪时传入西藏,成为藏密无上瑜伽修法中所奉重要本尊。按《时轮金刚法》所说,一切众生都在过去、现在、未来“三时”的“迷界”之中,不得解脱,轮回流转,若依此尊修习,控制体内“有生命之风”,以保长寿,并通过“五智”和“禅那(禅定)”合一的相应方法,便可达到即身成佛。他的形象也有多种,有一头的,有多头的,但常见的是四头十二臂双身像。
  四头十二臂形象为:身体呈兰色,并放出五彩光线,是佛体之象征。四头颜色也不同,前后左右依次是蓝、黄、白、红色,分别表示增益、息灾、敬爱、降伏四种事业,也是功德圆满的象征。面各三目,象征洞察一切。每头皆以人骷髅为冠,头顶也有半月和双金刚。共有12支手臂,而每只胳臂上又有两只手,因此总共是24只手。手的颜色也有区别,从手臂看,有四双蓝色,有四双红色,有四双白色。从手指看,每只手的五指从拇指到小指颜色亦各异,依次是黄、白、红、蓝、绿色。每个手指由指尖到手掌也不同,依次为蓝、红、白色。藏密颜色的意义和作用在这尊神像上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和体现。他的24只手中,有两手抱明妃,并持铃杵以表方法与智慧双成,其余手伸向两边,手中各持不同器物,都含有宗教寓意,但主要表现的是主尊的智慧和大愤怒、大无畏之威力。他也是站立姿势,右腿伸,脚下踩红色欲望神;左腿曲,脚下踩白色可怖妖魔。
  他的明妃呈黄色,四面八臂。四面颜色各异,手中持不同器物,伸左腿,曲右腿,与主尊相反。
  〖TPF115,+70mm。45mm,YX#〗〖TS(〗〖JZ〗〖HT5”SS〗欢喜金刚〖TS)〗(九)欢喜金刚
  欢喜金刚又叫钦血金刚,简称“喜金刚”,藏语称“杰巴多杰”,是藏密五大本尊之一。他的形象也是双身的,主尊为8面、16只手、4条腿形象。八面的方位和颜色是:三面在前,居中白色,居左红色,居右蓝色;左右又各有两面,都是黑色;最后一面在顶上,呈灰色。脸的颜色也都有寓意。每个头都戴骷髅冠,脑后有红色火焰,头顶有双金刚,与其他本尊大体一致。不同的是他的嘴张着,露出笑容,是“大乐”(法喜充满)的象征。十六手左右各八支,中二手抱明妃,其余向两边伸展,手中都持髅器。髅器内盛神物,各不相同。右边髅器内神物依次是白象、青鹿、青驴、红牛、灰驼、红人、青狮、赤猫,它们的面都朝向明王;左边髅器内神物依次是黄天地、白水神、红火神、青风神、白日天、青狱帝、黄施财,它们的面都朝外。他的四腿是,前面两腿站立,后面两腿盘起,正面不易看出。站着的两腿是左腿伸开,右腿弯屈,胯下挂有人头,足下踩两个仰卧人,表示降伏邪恶与无明。
  他的明妃叫金刚无我母。身体呈蓝色,一头二臂。面有三眼,五骷髅为冠,黄发上束。右手拿月形刀,表示割断有情,左手捧盛满血的人头骨碗,献给明王。项挂50人头骨,身着虎皮衣。左腿伸,与明王右腿并齐,右腿盘在明王腰部。
  喜金刚的形象也有多种。除上面介绍的外,还有一种五头的,为右腿站,左腿屈的舞立姿势。
  (十)胜乐金刚
  〖TPF114,+70mm。45mm,YX#〗〖TS(〗〖JZ〗〖HT5”SS〗胜乐金刚〖TS)〗胜乐金刚又称上乐金刚,藏语称“登巧”,蒙古语称“德穆钦格”,也是藏密无上瑜伽修法中尊奉的五大本尊之一。
  此尊的形象十分复杂,全身特征都具有象征意义。站立姿势,足下是莲花座,表示出离尘世。莲花上有太阳,象征光明普照、遍知一切。有4头,颜色各异,居中蓝色,左边白色,右边红色,后面黄色,依次表示增益、息灾、敬爱、降伏四种事业和功德。每面3只眼,表示能观照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戴5人头骨冠,表示无常和勇武。头上方有半月,代表“人的幸福”。头顶有双金刚,表示方法与智慧双成。腰围虎皮,象征无畏和勇猛。项挂50人骨串成的念珠,代表佛教全部经典。有12只手,象征克服12种缘起的方法。主臂左手持金刚铃,右手持金刚杵,两手同时抱明妃。其余各手伸向两侧,手中持斧、月形刀、三股戟、骷髅杖(天杖)、金刚索、金刚钩、活人头等物。有两条腿:右腿伸,足下踩玛哈得瓦神。该神匍匐在地,有四手臂,各持法器。左腿曲,足下踩时间符号女。此女仰面躺着,也是四手,手中皆持物。
  他的明妃叫金刚亥母,一面二臂,面呈红色,表示爱慕、热烈之情。有三只眼,戴骷髅冠。两手皆持物,右手拿月形刀,左手拿人头骨碗,碗内盛满血,献与本尊。她的两腿姿势很特别,左腿伸,与主尊右腿并齐,右腿盘在主尊腰间。这也是辨别这一本尊的重要依据。
  另外,胜乐金刚还有24臂形象等。
  (十一)马头金刚
  马头金刚又叫马头观音、马头明王,藏语称“丹真”,蒙语称“达木村”,是藏密中观世音菩萨变现的忿怒形象。他还被奉为畜生道的教主。藏密各派都崇奉他。
  他的形象有多种,有二臂的、六臂的、八臂的、还有身后带翅膀的,但后者主要为早期藏密教派(宁玛、萨迦等派)崇奉。不管是哪种形象,其棕红色身体,项挂50人头骨〖TPF116,+70mm。45mm,YX#〗〖TS(〗〖JZ〗〖HT5”SS〗马头金刚〖TS)〗念珠,腰围虎皮,三只眼,头上绿色小马头等特征则是共同的。其中,最常见的是三头六臂像。
  三头六臂形象顾名思义有3个头、6只手。三头各有所表,居中头向前,面呈红色,象征无限的幸福;左边的是白色,是安祥的表示;右边蓝色,代表愤怒。这三种颜色还表示人死后的三个阶段。每面有三张嘴,代表9种神态。前面的表现愤怒和安静,背景是幸福;后边表示欲望,背景为安静;左边表现安静、欲望,背景是愤怒,因此他又称“九态将军”。
  他的6只手或结印或持物。上右手拿金刚,表示专心一意,左手结恐吓印(拇指按中指和无名指,食指和小指半伸);中右手拿三叉人头骨棒,左手握短枪,象征将军的英武;下右手执匕首,象征智慧锐利,左手执人肚皮做的绳索,表示善恶一切都能消除尽净。
  他有8条腿,右四腿弯曲,象征方法多样化,左边四腿伸着,象征智慧自由。足下踩蛇,他的脖、肘、腕也盘绕着蛇,都表示降伏龙王的意思。
  马头明王也有双身像,他的明妃叫“多罗菩萨”。
  (十二)殊胜黑如迦
  殊胜黑如迦又称“善逝八法行者”,藏语称“德协主巴噶结”。原是西藏苯教崇奉的神[FJF]败[FJ],是苯教“出世三部”和“世间三部”的八大法行护法神。内地唐朝时,印度莲花生大师入藏弘法,战胜苯教后,将他收入佛教,成为宁玛派主要护法神。
  他的形象十分复杂,造型上也都有密教象征意义。身体呈紫红色,象征忿怒。有21个头,分成7层,每层3个头,从下至上由大变小,形成宝塔状。每头皆戴骷髅冠,头上有熊熊火焰。每面颜色各异,正面脸黑色,其余面或红或蓝。共有21只手,中间两手拥抱明妃,其余手中皆持桃形物,上面写有藏文。腰围虎皮,它处皆袒露。项挂50人头骨项链,直垂至地。有8条腿,脚下踩着虎、狮、象、猪等动物及仰卧女魔。身后带有鸟类翅膀,为宁玛派神像标志。
  他的明妃叫“玛摩”,原来也是苯教里一个凶神。她身体呈蓝色,有九头,分三层,头戴骷髅冠,每面三只眼,颜色各不相同。共有18只手,中间左手捧盛血人骨碗送到明王嘴边,右手抱明王脖子,其余手也持桃形物,上面也写有藏文。
  (十三)金刚橛
  〖TPF118,+70mm。45mm,YX#〗〖TS(〗〖JZ〗〖HT5”SS〗金刚橛〖TS)〗金刚橛又叫橛金刚、普巴金刚,藏名叫“普巴多杰”,是藏密金刚萨〖FJF〗劝〖FJJ〗佛的教令轮身(愤怒身)。据说他原来也是西藏苯教崇奉的重要护法神。
  金刚橛形象较多,有单身的,双身的,而以双身像常见。其形象是身体蓝色,有3个头,皆戴骷髅冠。顶有火焰,象征愤怒和威力。三面是正面蓝色,左面红色,右面白色,表示这一明王具有慈悲和降魔息灾的功德。每面三只眼,面目凶恶,龇牙咧嘴。有6只手,4只手伸向两侧,分别执金刚杵和三叉戟,中间两手拥抱明妃,两手心捧一个金刚橛(法器、形似锥子),是这位明王的明显标志,象征佛法象这个金刚橛一样无坚不摧,所向无敌。他的身后有鸟形翅膀,主要为藏密宁玛派和萨迦派崇奉。有4条腿,右边两腿弓,左边两腿伸,足下各踩一裸体人。〖TPF119,+70mm。45mm,ZX#〗〖TS(〗〖JZ〗〖HT5”SS〗大轮金刚手〖TS)〗
  (十四)大轮金刚手
  大轮金刚手是密教胎藏界金刚手院33尊金刚之一,也是藏密尊奉的主要本尊,藏语称“恰多柯钦”。他的形象是三头六臂,站立姿势。头戴骷髅冠,每面颜色不同,有3只眼,三目圆睁,龇牙咧嘴,状极阴森。他的6只手或结印,或持物。上面右手持金刚杵,以标显大日如来的智慧,左手结印。中间两手拥抱明妃。明妃左手捧盛血人骨碗,献给他,右手持金刚杵,与他一致。下面两手握一条长蛇,蛇从他嘴里经过,好象他把蛇咬在嘴里一样,表示他把龙王(泛指异教徒)降伏了。他足下踩着两个仰卧人,一个是婆罗门(Brahma),一个是因陀罗(Indra),都表示佛法的伟大,威力无比,一切外道邪魔都将象这样被踩在脚下。
  三、曼妙多姿的佛母像
  佛母为诸佛菩萨之母,但这个“母”并不是指人,而是喻指佛菩萨的智慧。因为人世间母亲的功德最大,能生儿育女,繁衍后代,所以佛教拿她比喻智慧能生诸佛。如《大品般若经》卷十六载曰:“般若波罗蜜是诸佛母,……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出生诸佛。”可见,佛母像同密修本尊像一样也是密教思想高度拟人化的艺术形式。
  佛母的形象多为寂静形善相,而且都是女性形象。《造像量度经》规定其形象为:“其像作十六岁童女相”,“面形如芝麻”,“衣服庄严同菩萨像”。我们所见到的佛母像也都是女性特征十分明显的形象,宽胸圆乳,细腰软腹,身体多呈三折枝式。佛母像以其曼妙多姿的女性特征不仅丰富了藏传佛教造像艺术形式,同时也极大地增添了藏传佛教艺术的神秘色彩。
  佛母像也是藏传佛教修行所依的一类重要本尊,所以历史上其艺术形象也十分流行。在喇嘛庙中常见的佛母像有绿度母、白度母、尊胜佛母、大白伞盖佛母、大随求佛母、大孔雀佛母、般若佛母、妙音天母等等。这些佛母像除具有共同的女性特征外,也各有显示其自身功德和智慧的特殊姿势和标识,而其形象特征也都具有一定的宗教寓意。图〓的绿度母像和图〓的白度母像是最常见的两尊度母像。据说她们是由观音菩萨的泪珠化现的二十一尊度母中的两位。她们为藏人信奉的历史十分悠久,在吐蕃王朝的松赞干布时便传入藏地,当时松赞干布的两个妃子——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尺尊公主还分别被当时藏族人奉为绿度母和白度母的化身。这两尊度母的装束和手印相近,区别是绿度母右脚下垂踩莲花,白度母双腿盘起。另外白度母的两脚心、两手心和前额上各有一只眼睛,加上本有的双眼,全身共有七只眼,所以人们又俗称之为“七眼母”。这些眼睛象征她能洞察世间一切众生的苦难。在密教里度母也称多罗佛母。同时尊胜佛母、大白伞盖佛母和妙音天母的形象也很常见。如图〓的尊胜佛母像,为三面八臂形式,三面颜色各异,八臂或结印或持物,各有所表,都与增福延寿之功德有关。大白伞盖佛母一般有千手千眼和一面二臂等形象。图〓的一尊为其简单的一种。此尊左手持伞盖(已失),表示她能以佛的净德护佑一切众生,也是其形象的重要标志。妙音天母以能弹奏美妙音乐而得名。在印度和汉地佛教里她皆被当成一般护法神,可是藏传佛教却认为她是文殊菩萨的化身,视作与文殊菩萨同等的地位。其形象一般为一面二臂,两手抱琵琶为其明显标志(图〓)。其它佛母的形象特征由上例子可见一斑。
  〖HS3〗〖HT4,3H〗(一)二十一度母
  度母是“圣救度佛母”的简称,汉地古称“多罗菩萨”、“多罗观音”。在藏密中〖TPF128,+70mm。45mm,ZX#〗〖TS(〗〖JZ〗〖HT5”SS〗绿度母〖TS)〗度母共有21种,称“二十一度母”,都是观音菩萨化现的。她们是:绿救度佛母、救灾难度母、救地灾度母、救火灾度母、救水灾度母、救风灾度母、增福慧度母、救天灾度母、救兵灾度母、救狱难度母、救盗难度母、增威权度母、救魔难度母、救畜难度母、救兽难度母、救毒难度母、伏魔度母、药王度母、长寿度母、宝源度母、如意度母。
  关于二十一度母的来历,《度母本源记》里说,观世音菩萨在无量劫前,已利益救度了无数的众生,可是有一天她用圣眼观察六道,发现众生仍未减少,菩萨顿生忧愁,不忍再看,这时从她双眼中流出泪来,眼泪滴成莲花,先变成绿度母,随即变出红、白等不同身色的化身来,共21尊。这二十一度母出生后,各自对观音说偈立誓,要辅助观音救度众生。从此,观音每天广度无数众生,名播十方佛国。十方诸佛无不赞其圣化,并一齐来为她灌顶,称她“度母”,即“救度一切众生成佛的佛母”。这便是二十一度母的来历。在二十一度母中,最受人崇奉和喇嘛庙里最常见的是绿度母和白度母。
  〖TPF129,+70mm。45mm,YX#〗〖TS(〗〖JZ〗〖HT5”SS〗白度母〖TS)〗绿度母〓〓又称救八难度母,传说她能救8种苦难,即狮难、象难、火难、蛇难、水难、牢狱难、贼难、非人难。因为她全身呈绿色,故俗称绿度母。她的形象是:头戴五佛宝冠,身着天衣,满身挂各种璎珞珠宝。两腿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右腿伸于座下,脚踩一朵莲花,左腿单盘。右手置右膝上,掌心向外,结施愿印,手中还持乌巴拉花;左手置胸前,也拿着乌巴拉花。面目慈祥美丽。
  白度母〓〓因身色洁白而得名。她的形象很好识别,全身衣着装扮与绿度母基本一样,只是姿势略有不同。她两腿盘起,两手置于胸前,各持一朵乌巴拉花,花朵开在两肩上。她最明显的特征是,全身有7只眼,双手双足各1只眼,脸上3只眼,共七只眼,所以又俗称“七眼女”。这些眼象征她能观照一切众生。
  绿度母和白度母在蒙藏地区皆有普遍的信仰。西藏传说唐朝文成公主是绿度母化现的,尼泊尔赤尊公主是白度母转生来的。

 
 
 
前五篇文章

大乘要道密集》与西夏王朝的藏传佛教

清宫旧藏藏传佛教风格瓷器与帝王宗教信仰

藏传佛教与《尸语故事》

明代皇帝崇奉藏传佛教浅析(之一)

明代皇帝崇奉藏传佛教浅析(之二)

 

后五篇文章

藏传佛教在国内外的传播

藏传佛教在国内的传播

藏传佛教的起源

神佛之国——藏传佛教建筑艺术

藏传佛教的历史性变革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