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天然、剩人和澹归年谱之评介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摘要]天然、剩人、澹归之年谱,香港文史名家汪宗衍、吴天任等早已缉之,世所稀见,人多不知,特作评介,以飨大众。
  [关键词]汪宗衍;吴天任;年谱;评介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近访广州名刹海幢寺,与寺僧谈起其开山祖师阿字无禅师,彼竟茫然不知,继而言及天然函罡和尚,始略知其名,出示《天然和尚年谱》僧言从未见过。故知不仅学界,僧界亦存在文化断层现象。今特将天然、剩人、澹归的四种年谱略作评介,以公诸同好。
  汪宗衍及其《天然和尚年谱》、《明末剩人和尚年谱》
  汪宗衍(1908—1993),字孝博,广东番禺人,中年以后移寓香港,著名学者,文史大家,晚清著名岭南学者汪兆镛(1861-1939)之子。汪宗衍除编有《天然和尚年谱》、《明末剩人和尚年谱》外,,还着有《屈翁山先生年谱》、《顾千里先生年谱》、《张穆年谱》和《陈东塾(澧)先生年谱》等多种学术论著。
  汪宗衍所做年谱,谱主多为明末清初人,尤以明遗民僧俗为多(天然、剩人、顾祖禹、张穆均为明遗民)。汪氏不遗余力地表彰遗民,为其编谱,除了受遗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影响,未尝不是夫子自道。汪氏跟其友人吴天任一样,都是从大陆流寓香港,可算民国遗民,自然对明遗民情有独钟,感同身受,可以说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垒”。
  函罡(1608-1685),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为明末清初岭南高僧。俗姓曾,名起莘,字宅师,广东番禺人。十七岁即补诸生,同里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与之游,纵论世事,以匡济天下为己任。崇祯六年(1633)中举人。十三年,上京应试,舟次南康,入庐山归宗寺,求道独和尚薙发而为僧。十五年,省亲广州,应陈子壮等延请,开法诃林(光孝寺)。明亡,一度避乱西樵。后入番禺雷峰隆兴寺(后易名海云寺)旋转庐山栖贤寺。复历华首、海幢、丹霞别传诸寺主法席,成为岭南明移民的精神领袖。康熙二十四年,圆寂于海云寺,世寿七十八。天然著述除阐述佛学的《楞伽心印》、《首楞严直指》、《金刚正法眼》、《般若心经论》和{天然罡禅师语录》外,还有《瞎堂诗集》二十卷,后均列为禁书。
  汪氏的《天然和尚年谱》编成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癸未年(1943)春刊,由黄佛颐题签书名,汪氏自序,铅印,竖排,不加标点。该谱首列天然画像,除介绍天然和尚家世外,按年、月、甚至于曰,来铺叙天然函罡一生的所作所为,兼述当时的军国大事以及天然之师、友、徒的活动,考证精严,让明来清初那段血泪史跃然纸上,使人们对明末遗民的精神领袖天然函罡有相当全面的了解。卷末附《天然和尚著述考》,详详细细开列天然所著的书名、卷数、校者、版本,对有些重要的序文也全篇列入。最后附列天然门人今辩的《本师天然函罡和尚行状》。
  函可(1610-1659),字祖心,号剩人,广东博罗人。俗姓韩,名宗騋,字犹龙。父日缵,官至礼部尚书。宗騋少聪慧,为名诸生,有康济天下志。崇祯八年(1635)父卒,遂与曾起莘同参礼道独空隐。十二年(1629)入匡庐,至曹溪,正式落发为僧。未几还罗浮华首台,充都寺,独立为道独的第二法嗣,其首座(曹洞宗第三十四代传人)则曾起莘即天然和尚也。钱谦益在其《华首空隐和尚塔铭》中说道独“随身两膝无剩余,龙象踏蹴看二驹”,此“二驹”即指函可与天然函罡。崇祯十七年(甲申,1644),函可在广州城东黄花塘创不是庵静修。甲申国变,悲痛欲绝。闻弘光帝立于南京,乙酉(1645),以请藏经金陵,会清兵渡江,亲见诸臣殉国,纪为《再变记》一书。南归,过城门为逻卒检获,拷掠数百,夹木再折,血淋没趾无二语。清九省经略、招抚江南大学士洪承畴,当年为函可父门下士,以世谊未敢议罪,送北京刑部定案,减死戍沈阳。戊子(1648)出关,入普济寺苦行精修。辛卯(1651)始获全家死难讯,痛不欲生。尝集诸流人为冰天诗社,凡三十三人。初至沈,即演诸经,四辈倾服,历主普济、广慈、大宁、永安、慈航、接引、向阳诸大刹。关东奉为鼻祖,其名洋溢于朝鲜、日本。己亥示偈圆寂于戍所,世寿四十有九。著《千山语录》六卷、《千山诗集》二十卷,列于《禁书目录》。
  汪宗衍的另一著名年谱《明末剩人和尚年谱》,由台湾商务印书馆于民国七十五年(1987)六月出版,亦为铅印竖排,并加标点。首列剩人画像与香港至乐楼主何耀光的序文,接着是汪氏自撰的《千山剩人函可和尚传》,传后画出《博罗韩氏世系表》,这种类似西方家族树(family tree)的图表,在年谱类著作中殊为少见,但此种形式的运用使韩氏(剩人俗姓)一门世系一目了然,更具直观性,值得年谱编撰者借鉴使用。
  年谱正文分四十九年来历叙天然法弟剩人函可和尚一生生逢际遇,兼及其父母、兄弟、姐妹、师徒、朋友,并述及明末清初军国大事和名人的活动,特别着重铺叙明遗民僧俗的反清复明运动。而记载剩人函可在东北流放地的活动,无论是做佛事,还是冰天诗社的雅集,勾勒出一幅东北流人图,以此可研究天然一系在北方的传道度徒及影响远达朝鲜、日本的情况,同时也为研究东北流人史提供了线索。
  一般年谱往往于谱主逝后即杀青,而《明末剩人和尚年谱》在明永历十三年(清顺治十六年,1659)剩人函可示寂后仍叙其身后事,远至清乾隆五十三年戊申(1788),距其卒日达一百二十九年,可以算是个特例,亦可见千山剩人函可的影响既大且远。
  末卷附汪氏的补记,补年谱之不及,由此可见其治学之严谨不苟。
  以上两谱的共同特点是整体篇幅虽然不大,但列叙却相当详明,且因谱主均系“故国派’’遗民僧(姜伯勤在其力作《石濂大汕与澳门禅史》中将明末清初岭南僧人分为“故国派”和“新朝派”,故国派以天然为代表,新朝派以木陈为代表),只要南明朝廷还在,均首列明朝纪年,以志谱主至死心系明室而奉明正朔。
  而作为天然函罡第四法嗣、剩人函可法侄的澹归今释,却独拥两谱:吴天任编的《澹归禅师年谱》和王汉章编的《澹归大师年谱稿》。
  澹归(1614—1681),俗名金堡,字道隐,本名浚,更名堡,自号唐捐、卫公,又号舵石翁、甘蔗生,法名今释,浙江仁和人,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十五年,任山东临清知州。顺治元年(1644),清兵南下,南明弘光政权覆亡。堡与姚志卓起兵谋复杭州,事败。十月,入隆武朝庭,授兵科给事中,奔走于浙闽联络义军。次年,浙东兵败,闽中告急,堡疏请隆武帝离闽赴湘,因帝受制于群小。未能采纳其建议。八月,帝遇害,堡旋赴湖南辰、沅。三年,桂王即位于广东肇庆,改元永历。五年,堡至桂林,谒见永历帝,复任兵科给事中,上《时政八疏》,切中时弊如石破天惊。七年,粤东危警,永历帝出奔广西梧州,堡被陷入狱,戍贵州清浪(今贵溪)。途中逢清兵,押解官逃走,堡流寓贵林,在茅坪庵落发为僧,法名性因。九年,参天然函罡为僧,更法名为今释。康熙元年(1662)后,澹归奉师命构建丹霞别传寺,奔走权门,四方募集。七年,天然付以大法。为其第四法嗣。十七年夏,离粤赴嘉兴请藏。两年后,示寂于江苏平湖。有《徧行堂集》四十九卷,乾隆四十年(1701)列为禁书,遂成罕本。
  吴天任及其《澹归禅师年谱》
  吴天任(1916-1992),字荔庄,广东南海人。自言“幼贫失学。年十一,始以外祖之力,就傅读书”(《荔庄诗稿初集·自序》),曾从学于康(有为)门弟子三水邓醴芝,后又游于罗定陈墨樵、南海曹宏道门下,“值倭寇之乱,奔走流离,奉母携家,游幕州邑”(引文出处同上)抗战胜利,曾任国民革命军空军司令部秘书。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吴氏从大陆移居香港,先后从教于香港学海书楼、金文泰中学、葛量洪师范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树仁学院。吴氏善诗,年十九即以诗名,曾为香港“硕果社”成员。但中年后潜心文史研究,学术成绩卓著,其所撰已刊、未刊著作在三十种以上。
  吴氏著述跟汪宗衍一样,年谱尤引入注目,终其一生,共做八谱,谱主为梁启超、何藻翔、梁鼎芬、蔡锷、杨守敬、邝露和澹归今释。吴与汪不同之处,是吴氏虽然做晚明人的年谱仅两种(邝露、澹归),但所作澹归年谱堪称杰作。
  吴天任的《澹归禅师年谱》(香港,1988年)由吴氏在庚午(1990年)夏日自署,首列目录,在目录中逐年开列澹归今释的年龄和岁数,这在年谱目录中可算特例,并大书一般人不知的南明弘光帝、隆武帝、永历帝的庙号安宗、绍宗、昭宗,从未出现清顺治年号和纪年,至永历十六年(1662)南明彻底覆亡后,才出清之康熙年号,以显示澹归心系明室之意。自始至终,也从未列出与之对应的公元纪年,在晚近编出的年谱中似乎绝无仅有,亦可显示吴氏治学之个性。次列由叶恭绰题写篇名的图版《澹归和尚绿绮台歌卷》墨迹,以此可见澹归书法成就之一斑。可稍补澹归无像之憾。接着是吴氏在一九八八年秋写的自序,然后才是年谱正文。
  在年谱正文中,吴氏除逐年记载金堡(出家前俗名)澹归的平生活动,并屡加按语加以考证,对稀见的金堡奏疏书启,多全文录入,这样既保留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又可凭
  此观其论辩涛涛的铮臣风度,同时亦可增加本年谱的份量。在谱主出家为僧前,吴氏在文中称其为“公”,而出家后即改称为“禅师”,这样既合乎一般年谱的规范,又使本谱体例严明、行文简练。
  年谱正文后附吴氏有关澹归的系列论文:《澹归禅师身后之文字狱(附吕留良案)》、《澹归禅师遗著考略》及《澹归禅师逸诗初辑》、《澹归禅师逸诗补遗》,从而使研究人员对澹归今释有更加全面完整的了解,由此亦可见吴天任学术研究的精深博大。
  最后附《吴天任著述表》,表列吴氏已刊未刊著作近三十种,其著述之宏富于此可见。
  姜伯勤说吴天任“在十分艰难的情况下,在未能找到《徧行堂集》正集的情况下,排除万难,著《澹归禅师年谱》,筚路蓝缕,其情可感”(姜伯勤著《石濂大汕与澳门禅史》第29页,学林出版社),诚为知言的论。
  王汉章的《澹归大师年谱稿》
  福山王汉章的《澹归大师年谱稿》墨迹稿本,竖排,未刊。
  封面在谱名下题曰:“乙酉年(1945)创草,尚待修正,而大体则已略具一般。丙戌(1946)曾加校正,写此清本。己丑(1949)十二月一日记。娱湛老人(疑为王汉章号)。辛卯(1951)八月十二日三校竟。”
  卷端首述澹归字号、原籍、俗名字号和简历;次列释迹删(成鹫)、沈南疑、檀默斋(萃)、徐菊人(世昌)、杨子勤、孙隘堪(德谦)和《颐园诗话》的大段有关澹归的评论;然后才是年谱正文。
  正文自明万历四十二年甲寅(1614)起,迄于清康熙十九年庚申(1680),简述澹归一生行踪。记清纪年始于顺治二年,列在明弘光元年后。卷末附录有二:一为《南疆繹史》卷十三的《金堡传》、《遍行堂缘起》(节录)、《嵩道人传》(《遍行堂集》卷十三节录)、《凌次放居士墓表》等;二为《乾隆谕旨》。
  此谱虽简,但仍可与吴谱参看,仍不失为一本澹归年谱的力作。
  综上所述,有关天然、剩人、的澹归四种年谱,只有吴编澹归谱篇篇幅较多、堪称巨著,但因四谱多编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民族危亡之秋,皆有感而发,又因三僧遗著均曾遭禁毁,编成年谱实属不易,而且这些年谱资料都相当详明,考征也至为缜密,故而其学术研究价值极高,然而这些书仅极少量发行于台湾、香港,如能在大陆重版发行,将不仅嘉惠士林,对大众亦会起到阐幽发潜之效。而对埋没于荒林野草六十余年、沦为养鸡之场、仅存碗片柱础的岭南名刹——雷峰海云寺,在天然的家乡番禺能够于原址重新修复,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汪宗衍.天然和尚年谱[M].1940.
  [2]汪宗衍.明末剩人和尚年谱阳[M].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
  [3]吴天任.澹归禅师年谱[M].香港:1988.
  [4]吴天任.荔庄诗词初续集[M].台北;艺文印书馆,1981
  [5]杨权.“郦学”因缘——吴天任及其《杨惺吾先生年谱》.
  [6]杨权.澹归私携“逆书”案述析
  [7]姜伯勤.石濂大汕与澳门禅史[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8]梁守中.函罡与《瞎堂诗集》[M]
  [9]李舜臣.金堡澹归及其诗文
  [作者简介]李君明,男,云南文山师专副教授,中山大学在读博士生,历史学  
  硕士。
  [收稿日期]2005-12-01

 
 
 
前五篇文章

丹霞山志卷之六

丹霞山志卷之九

《西游记》里的生命哲学

语默圆融的哲学智慧

佛教与茶

 

后五篇文章

浅谈重修古刹“雷峰海云寺”的现实意义

佛教与古代黔灵山旅游业

解迷云居寺

丹阳佛教的历史概述

大理鸡足山华首门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