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东亚的佛教寺庙建筑初探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东亚的佛教寺庙建筑初探
  地理科学学院 04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何智武 20042603009
  摘要:佛教寺庙建筑在东亚建筑史中一颗闪耀的明星。佛教寺庙建筑随着佛教在东亚地区的传播,相继涌现。本文对东亚的佛教寺庙建筑进行初步介绍,并探索其之间内在联系。(蒙古佛教寺庙建筑本文内不作论述)
  关键词:东亚,佛教,寺庙建筑
  我们所说的东亚,一般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和日本五个国家。面积约1170万平方千米。人口14亿多。 地势西高东低,分四个阶梯。
  东亚佛教寺庙建筑随着佛教在东亚地区传播,并且受当地建筑文化风俗、技术工艺、朝代更迭、佛教分支等因素所影响,建筑风格各有特色。因为佛教在东亚传播的路线大体为从西到东,从北到南,所以,早期佛教建筑相继对应沿传播的路线出现,并逐渐融入当地建筑风格,朝代更迭的潮流中。
  1.东亚佛教简介
  佛教发源天竺,即现印度国内。佛教向亚洲各地传播,大致可分为两条路线:南向最先传入斯里兰卡,又由斯里兰卡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北传经帕米尔高原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约在公历纪元前后,佛教传入中国。在汉代被视为神仙方术的一种。至南北朝时传播于全国,出现了很多学派。隋唐时期进入鼎盛阶段,形成了很多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宗派。宋代以后,佛教各派趋向融合,同时儒、佛、道的矛盾也渐趋消失。7~8世纪佛教分别由印度和中国汉族地区传入中国西藏,至10世纪中叶后形成藏语系佛教,后又辗转传到四川、青海、甘肃、蒙古和俄国布利雅特蒙古族居住的地区。
  4世纪后半叶佛教由中国传入朝鲜高句丽。7世纪新罗王朝统一朝鲜半岛后,由中国传入的华严宗、法相宗、律宗、禅宗都很盛行,以后禅宗尤为兴盛。14世纪末刊行了《高丽藏》。14世纪李氏王朝虽然一度采取排佛崇儒的政策,但朝鲜佛教仍然有所发展,17世纪中叶以后开始衰落,至近代又有所复兴。
  6世纪,佛教从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此后一直成为日本的主要宗教。7世纪初,圣德太子在《十七条宪法》中要求全体臣民“皈依三宝”。从中国隋唐时期开始,日本向中国派出了大批留学僧,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相继传入日本。12世纪以后,日本佛教形成很多民族化的宗派。
  2.东亚佛教寺庙
  2.1中国佛教寺庙
  庙是中国佛教建筑之一。起源于印度的寺庙建筑,从北魏开始在中国兴盛起来。
  中国古人在建筑格局上有很深的阴阳宇宙观和崇尚对称、秩序、稳定的审美心理。因此中国佛寺融合了中国特有的祭祀祖宗、天地的功能,仍然是平面方形、南北中轴线布局、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的建筑群体。此外,园林式建筑格局的佛寺在中国也较普遍。这两种艺术格局使中国寺院既有典雅庄重的庙堂气氛,又极富自然情趣,且意境深远。
  中国古代寺庙的布局大多是正面中路为山门,山门内左右分别为钟楼、鼓楼,正面是天王殿,殿内有四大金刚塑像,后面依次为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僧房、斋堂则分列正中路左右两侧。大雄宝殿是佛寺中最重要、最庞大的建筑,“大雄”即为佛祖释加牟尼。隋唐以前的佛寺,一般在寺前或宅院中心造塔,隋唐以后,佛殿普遍代替了佛塔,寺庙内大都另辟塔院。
  中国的寺庙建筑历史悠久,遍布广泛。各个朝代时期都有新建筑出现,并在隋唐出现高峰,其建筑在北京,上海,山西,浙江等地都有分布,其中著名的有洛阳白马寺,四大佛教圣地建筑群(普陀山、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佛光寺,鉴真纪念堂,平遥镇国寺等。(左图为山西平遥镇国寺万佛殿)
  西藏的佛寺建筑,与汉族地区略有不同。一般都有庞大的建筑群。所有建筑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艺术的鲜明特色和汉藏文化融合的风格。北京的雍和宫,拉萨的布达拉宫,承德的外八庙等是这种建筑的典型。
  2.2朝鲜、韩国佛教寺庙
  公元前1世纪中叶前后,朝鲜半岛出现了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个国家,持续了六,七百年。公元372年,佛教自中国传入。位于全罗北道的弥勒(miruk)寺是百济时期最大的寺庙。百济都城扶余(puyo)的宗林寺,其中一座最早的石塔以石料模仿了中国的木塔结构。
  公元前7世纪,朝鲜半岛进入新罗时期(公元669—918),朝鲜文化也进入辉煌的“古典时期”,佛教成为国教。其中最著名的佛教寺庙建筑是佛国寺。佛国寺始建于公元7世纪,重建于公元8世纪。整个建筑建于一个以粗石叠砌而成的高高台阶之上。有两跑石台阶由下而上直达山门前挑出的平台。山门为面阔三开间的中国唐代建筑式样,歇山顶,出檐深远。山门左右分别为经楼与钟楼,进入山门,金堂居于院落正中。(右图为佛国寺)
  高丽国时期(918—1392),内乱不断,使得该时期的木结构宗教建筑几乎没有保存下来,其中剩下较为出名的是尚庆北道安东的凤停(pongjong)寺和荣州的浮石(pusok)寺。进入朝鲜时期(1392—1910),佛教衰落,几乎没有重要的佛教建筑活动。
  2.3日本佛教寺庙
  佛教自百济传入时,佛教建筑相应传入。日本的飞鸟、奈良时期(552—794),佛教建筑兴起,当中最著名的是法隆寺,东大寺以及唐招提寺。(右图为东大寺)
  法隆寺,又称斑鸠寺,位于日本奈良生驹郡斑鸠町,是圣德太子于飞鸟时代建造的佛教木结构寺庙,据传始建于607年,但是已无从考证。法隆寺占地面积约187000平方米,寺内保存有自飞鸟时代以来的各种建筑及文物珍宝,被指定为国宝?重要文化财产的文物约190类合计2300余件。法隆寺分为东西两院,西院保存了金堂、五重塔;东院建有梦殿等,西院伽蓝是世界上最古的木构建筑群。
  奈良唐招提寺是著名的鉴真大和尚(688~763)东渡日本后,759年圣武天皇为其敕建。现存金堂是鉴真去世后弟子如宝建立的,它气势雄伟,仍保存盛唐风貌,即日本天平时代的建筑特点,和稍晚的中国佛光寺大殿非常相似:同为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只是其占去一间做前廊,故室内空间显得局促;此外,其屋顶为近代改建,比原有的唐式屋顶陡峻;它的斗拱结构、墙壁处理及其它也与佛光寺东大殿有所不同。
  到了平安时代(794—1185),寺庙建筑风格已经与本土文化相融合。
  日本现存的平等院凤凰堂,建于1051年(日本平安时代),其形制尚保留敦煌壁画中唐佛寺之韵味。凤凰堂设计构思仿造极乐世界的净土,形式和色彩力求辉煌欢快。其平面摹似凤凰飞翔之状因之得名。正殿为凤身,左右廊为风翅,后廊是凤尾,平面富于变化和动感。正殿屋顶为重檐歇山顶,两翼檐下加装饰性平坐,转角部分升高作攒尖顶。正殿屋顶正脊两端各置一铜凤,门上和檐下缀各种铜饰,殿内有精美的绘画和雕刻,还用金箔、珠玉、金属透雕等多种工艺手段作装饰。当时贵族向往佛教中西方净土极乐世界,故而这种华丽的唐式佛寺建筑得到了发展。
  在镰仓时期(1185—1333)和室町时期(1333—1568)还出现了两种从中国传入的新式样,“天竺样”和“唐样”。“天竺样”是日本僧人从中国南部地区引入的一种建筑风格,采用木构式建筑体系,外观端庄有力,结构简洁,奈良东大寺的南大门是典型实例。“唐样”是日本僧人以中国南宋时期杭州建筑结构形式为典范,寺院布局回到以中轴线为中心严格对称的做法。主殿圆柱修长,屋顶陡峭,角落屋檐上翘。主空间常为平整的天顶,绘有龙的图案,侧堂的屋顶则可以看到结构构件。斗拱结构复杂,不仅大量运用了柱头铺作,在柱子之间阑额上也采用补间铺作。其代表作是容西于1202年建造的京都建仁寺(Kenninji monastery),以及镰仓的圆觉寺(Engakuji)。
  3.东亚佛教寺庙建筑联系
  东亚佛教寺庙建筑有着复杂的联系,其主要建筑风格受佛教传播路线及本土文化所影响。其中,朝鲜、韩国、日本受中国佛教寺庙建筑影响颇深,建筑布局,结构、颜色都有所相同或类似。本文在此不作详细分析论述,仅从以下从几方面进行简单论述:
  3.1正门摆设物
  中国寺庙主体建筑正门,一般没有固定的摆设物或者少有摆设物,而摆设物一般为香炉、鼎或假山水;而日本多为具有日本本土园林建筑特色的石灯笼。日本寺庙建筑在原来中国建筑基础上吸收,创造,并很好融入本民族的特色。
  3.2建筑物颜色
  受到印度佛教影响,佛教寺庙建筑主要是红色为主。这在同时期的中国、日本建筑都有所体现。中国唐朝时期(618年-907年)的建筑,一律采用朱红与白色的组合,产生了鲜艳悦目、简洁明快的色彩美。(同时期佛教寺庙建筑,左图为佛光寺东大殿、右图为奈良唐招提寺)
  参考文献及来源:
  1 互联网
  2.陈平 外国建筑史——从远古到19世纪 东南大学出版社
  3.乐嘉藻 中国建筑史 团结出版社

 
 
 
前五篇文章

山南古刹 西域高僧——义军·耶舍·归宗寺

少林非物质遗产保护的历史曲折

最早开发的普陀山的僧俗先驱

宗萨绛阳钦哲旺波传略

中国石刻艺术之乡

 

后五篇文章

从经济学角度看宗教

八十年游心法海,千百秋光照人间

再有几个地球便如何?──兼谈佛教文化与环境保护

一尊完美的苦行佛陀佛——巴基斯坦拉合尔博物馆观感之一

新入藏思溪版《大般若波罗蜜经》的经过及其文物版本价值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