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白话文:增壹阿含经新译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三 |
 
白话文:增壹阿含经新译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三 地主品第二十三 概要:本品叙述由于波斯匿王之供养世尊之故,佛陀乃为他讲说佛陀本生的地主王的因缘谭。依次为帝释天之试探婆拘卢比丘之事,二十亿耳比丘之教化,婆提长者的本生谭,三种之香,世尊见提婆之乞食而避,而诫阿难之事,戒定慧之贤圣的三法,三不善根,三聚,三观想等事。 一九五 大意:本经叙述波斯匿王自谓供养佛及僧三个月为功德无量。佛陀乃告诫大王,说作福应无厌,而说佛陀的本生为地主王时,供养灯光佛七万岁之久,以及八十亿比丘,又经七万岁供养舍利等功德,而只求获福,不知求解脱,以诫大王之宜求解脱,王遂悔过。其次为迦旃延尼自述其本生为使人纯黑时,供养式诘如来,发愿求解脱之事,以资左证。最后为佛赞她为信解脱第一。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个时候,波斯匿王告诉诸群臣说:「你们赶快催督严饰羽宝的车辆,我欲往诣世尊之处,去礼拜问讯。」 这时,左右的大臣受王的教令后,就依命去做,寻即向王报告说:「严驾已经办完,现在正是出发之时。」 当时,波斯匿王就乘宝羽的车辆,被步骑数千(被很多的步兵、骑兵)前后围绕,出离舍卫国(城),欲至祇洹精舍,而往诣于世尊之处。王也像诸王之法那样,除去了身上的五饰,所谓盖、天冠、剑、履屣,以及金拂。将这些物舍放在于一边,然后到世尊的面前,行头面礼足之礼后,坐在于另一面。 那时,世尊曾经对他讲说深法,使他欢乐,令他喜悦。当时,波斯匿王听佛说法后,仰白世尊说:「唯愿世尊受我邀请供养三个月,以及比丘僧,在这三个月的期间内,不到别地方去。」这时,世尊乃默然而接受波斯匿王的邀请。 这时,波斯匿王见世尊默然纳受其请之后,就从座而起,行头面礼足之礼后,便退下而去。还至于舍卫城后,即敕令诸群臣说:「我欲供养佛及比丘僧三个月,在这期间所须要的物品,如衣被、饮食、卧具,以及病瘦时的医药,都由我供给,你们也应当发起欢喜心!」诸臣回答说:「如是!」 这时,波斯匿王就在于宫门外,作一大讲堂(布置一殿堂为讲堂),庄饰的极为殊妙,也悬挂缯幡缯盖,而作倡妓乐,不可以称计之多。同时也施诸浴池,办诸油灯,办理种种的饭食,有百种的滋味。当时,波斯匿王即白而说:「时间到了!唯愿世尊临顾这个地方!」 那个时候,世尊一看时间已到,就着衣持钵,率领诸比丘僧,被他们前后围遶,进入于舍卫城,而至于那个讲堂之处。到达后,就于座位而坐,诸比丘僧即各依次而坐。 这时,波斯匿王引带诸宫人,自己则亲手去奉食,也供给大众所须要的,乃至三个月,都没有短乏,所谓给与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时的医药是。王于供佛时,看见世尊饭食完毕后,就持种种的华,散在于世尊的身上,以及比丘僧之上。然后乃更取一小座,而坐在于如来的前面,他白世尊说:「我曾经从佛您听到如此的因缘本末:如布施给畜生之食的话,就能获福百倍(布施的物价的一百倍),给与犯戒之人之食的话,就能获福千倍,布施给与持戒的人之食的话,所获之福为万倍,布施给断欲的仙人之食的话,获福为亿倍,奉食给与须陀洹向(向于入圣流之果,初果向)的话,所获的福报为不可以计出之多。何况供养已成就须陀洹果(入流,初果)的圣者呢?何况供养向斯陀含(一来向,二果向)的圣者,以及得斯陀含道(一来果,二果)的圣者呢?何况供养向阿那含(不还向,三果向)的圣者呢?何况供养得阿那含道(不还果,三果)的圣者呢?何况供养向阿罗汉(阿罗汉向,向于四果)的圣者呢?何况供养得阿罗汉道(应供,四果阿罗汉)的圣者呢?何况供养向辟支佛(缘觉、独觉向)的圣者呢?何况供养得辟支佛(独觉)的圣者呢?何况供养向于如来、至 真、等正觉的圣者呢?何况供养已成就佛道,以及其比丘僧呢?其福功德一定是不可以称计的。我现在所作的功德,今天已经办完了!」 世尊告诉他说:「大王!不可以作如是之语!作福应该为没有厌足才是。今天为甚么缘故,说:所作已办完呢?不可以说此语的缘故就是这样的:因为生死乃为长远,乃不可以称计的(佛陀于是说其本生谭而说:) 在过去久远之前,有一位国王,名叫地主(方主),曾经统领此阎浮洲的里地(国土)。那位国王有一位大臣名叫善明,少小之事也和国王周旋(出计谋),并没有所畏难。那时,国王即分阎浮的地一半给那位大臣,使其统治。这时,善明小王就自造城郭,东西为十二由旬,广为七由旬,土地非常的丰熟,人民也很众多。 那时,其城的名叫做远照,这位善明王主的第一夫人之名叫做日月光,长的不 长、不短,不肥、不瘦,不白、不黑,颜貌很端正,为世间所希有的。口里出优钵华(青莲华)之舌,身体作栴檀(译为与乐,香树)之香。经过不久,其身就怀妊。这位夫人就去向大王禀报而说:『我现在有娠。』王听此语之后,非常的欢喜,不能自胜(禁不住其喜悦)!就敕令左右,更施设坐具,而快乐无比。夫人怀妊的日期已满之时,就生一男儿。当出生的时候,在阎浮里内,都看见其晃然金色。其颜貌很端正,具有三十二相,身体为黄金色的。善明大王一看这位太子时,就非常的欢喜,庆贺不止!便召集诸位大师-婆罗门、道士等人到宫中来。大王亲自抱太子,以便利诸师瞻相而说:『我现在已生此子,你们给我瞻相,也请诸位替代立一个名字。』 这时,诸位相师受王的教令,就各共去抱而瞻看,而观察太子的形貌。他们都异口同音的说:『圣王!太子乃很端正无比,诸根都不缺欠,有三十二的大人之 相。现在这位王子当会有两条路可走,如果在俗家的话,便会为一位转轮圣王,会有七宝之具足。所谓七宝,就是:轮宝、象宝、马宝、珠宝、玉女宝、居士宝、典兵宝的七种是。也当会有千子,都为勇悍刚强,能却众敌的人。在于此四海之内,不用刀杖,就自然的没有不伏的人。倘若这位王子出家去学道的话,就会成就无上的正觉,其名德会远布:会弥满于世界。大王生此王子的当天,有光明远照,因此,王子的名字应该叫做灯光。』这时,诸位相师已将太子的名字立完,就各自退坐后离去。 当时,大王乃整天都抱着这位太子。未尝离开他的眼界。同时,大王乃为了这位王子而建立三栋讲堂,便利太子之秋、冬、夏的期间,都能过着安适的日子。也派宫人婇女,充满在于官内,使其太子在此游戏。 当时的太子就这样的过着其美满的生活,到了二十九岁之时,由于信心坚固, 就去出家学道。太子即日出家,即夜成佛(当天出家后,就证悟真理,在那天的夜间就成为佛陀。所谓宿慧之启发,有以致之)。那时,阎浮里地,所有的人都听到此消息:『那位王太子殿下,去出家学道,已即日成佛了。』其父王在于早晨听说王太子出家学道,即夜成佛的消息,当时,父王便作如是之念:昨晚曾经听到诸天在于空中,都同样的称善,这必定是善应,并不是恶向,我现在应去和他相见。 这时,大王率领四十亿的民众,被这些男女围绕,便往诣于灯光如来所住的地方。到达后,行头面礼足之礼,然后坐在于一边。四十亿的民众,同时也去礼拜后,都退坐在一边。这时,灯光如来乃为其父王,以及四十亿民众,渐说妙论,所谓论,就是: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演说贪欲为秽污,有漏为不净之行。出家为最要,能获得清净的果报。到这时,如来乃观察众生之意,知道大家的心性已柔和,就将诸佛如来所常说的法,也就是所 谓苦、集、尽(灭)、道。都统统和那些四十亿民众广说其义。大家就在于座上,尽诸尘垢,而得法眼净(认识真理的概要)。 这时,四十亿民众乃白灯光如来说:「我们都意愿剃除须发,出家学道。」大王!当知!那个时候,四十亿民众都均得出家学道,就在于出家的那一天成为阿罗汉。当时,灯光如来就带这些四十亿民众,都是无着的圣者,去游行其国界。所到之处的国土人民,都以四事供养,所谓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时的医药,都没有所渴乏。当时,地主大王听说灯光成就无上正真、等正觉后,领带四十亿的民众,都是无执着的圣者,都游行其国界之事,就想:我现在应该遣信去请如来在这里游化。假若答应而来的话,就能满足我的本愿,如果不能来的话,我就应亲自去跪拜而问讯。就这样的,乃敕一臣说:『你到那里去问讯如来,就持我的名字,去行头面礼足之礼后,问其兴居轻利,游 步康强(愿佛起居安祥,玉体平安)。你们就说:王地主问讯如来的兴居轻利,游步康强。唯愿世尊临顾此土!』(请佛光临此地教化)。 那时,那位大臣受王的教敕,便到了佛所游化的国界。到达后,行头面礼足之礼,然后立在于一边,而白佛说:『大王地主叫我礼拜如来之足,问讯礼后,问佛的兴居轻利,游步康强。唯愿世尊临顾其国家!』那时,世尊默然,而接受其邀请。 当时,灯光如来带领诸大众,渐次游行在于人间,和大比丘四十亿大众俱在。都在在处处,靡不恭敬者(到处都没有不受恭敬的)。所谓衣被、饭食、卧具、病瘦时的医药,都均受到贡献。渐渐的终至于地主国界之时,地主大王听说灯光如来来到此国界,住在于北婆罗园中,带领大比丘众四十亿人,就说:『我现在应亲自去欢迎。』 这时,地主大王也带领四十亿民众,往 诣于灯光如来之处。到达后,行头面礼足之礼,然后坐在于一边。四十亿民众也继之而礼佛之足后,都坐在于一边。 那时,灯光如来就渐次对那位国王,以及四十亿民众,当面讲说妙论,所谓之论,就是施论、戒论、生天之论。阐说贪欲为秽污,有漏为不净之行,出家为最要,能获得清净的果报。那时,如来观察众生之意,心性已很柔和。就继之而说诸佛如来所常说之法,也就是苦、集、尽(灭)、道,都尽和那些四十亿民众广说其义。大家听后,即在于其座上,诸尘垢都消尽,而得法眼清净(认清真理的概要之眼已显发。) 这时,四十亿民众乃白灯光如来说:『我们都愿意剃除须发,而出家学道。』大王!当知!那个时候的四十亿民众,都统统得以出家学道,也即于出家之日,都成就阿罗汉道。这时,国王就从座起,头面礼足之后,便退而去。 当时,灯光如来就带领八十亿众,都是 阿罗汉,去游化在于其国界。国王的人民都以四事供养,所谓衣被、饭食、床卧具、病瘦时的医药等,都事事供给,并没有乏短。这时,地主国王又在于其余之时,带领诸群臣往诣于如来之处,到后,头面礼足,然后坐在于一边。这时,灯光如来就对那位国王说微妙之法。地主大王白如来说:『唯愿世尊,尽我形寿的期间,.接受我的供养,以及比丘僧。当会供给衣被、饮食、卧具、病瘦时的医药等,都统统供给。』那时,灯光如来就默然接受国王之请。 这时,国王见佛默然受请后,就重白世尊说:『我现在要向世尊您求愿,唯愿世尊核准!』世尊告诉他说:『如来之法,乃超过此愿的。』国王白世尊说:『我现在所求的愿,乃极为净妙之愿。』世尊告诉他说:『你所求之愿,是怎样净妙呢?』国王白世尊说:『如我的意见是这样的:今天众僧在一器而食,明天即又用另外之器而食,今天众僧穿一种服,明天 又更换一种服;今天众僧坐一种座,明天又更坐另一种座;今天使人给与众僧使用,明天即又更换他人给众僧之使用。我所求愿的,正正就是这样而已!』灯光如来告诉他说:『随你所愿,现在正是其时。』 这时,地主大王听佛核准之语后,非常的欢喜,不能自胜其喜悦。就从座起,头面礼足之后,便退而去,便还回宫中。到官中后,告诉诸群臣们说:『我现在欲尽其形寿供养灯光如来、至真、等正觉,以及比丘僧的衣服、饭食、床卧具、病瘦时的医药,你们也应当劝发(发心),协助我的供办。』诸臣回答说:『如大王的教旨就是!』诸臣就在离城不远,一由旬之内,造立堂舍,都雕文刻镂,为五色玄黄。又悬缯幡盖,作倡伎乐,以香汁洒地。也修治浴池,办具灯明,以及甘馔、饮食,和施设坐具。一切都作完之后,便说:『时间差不多了,现在正是时候了,愿佛屈顾于此地!』 这时,灯光如来已知道时机已到,就着衣持钵,率比丘众,被他们前后围遶,便到了讲堂之处,到达后,各各就座而坐。当时,地主大王看见佛陀,以及比丘僧们都坐完后,就带宫人婇女,以及诸大臣,亲手自斟酌,而行种种的饮食,其味各有百种。」 世尊讲到这里,又叫一声大王而说:「大王!当知!那个时候的地主国王,在于七万岁的期间,供养灯光如来,以及八十忆众的诸阿罗汉,都未曾懈废过。那位如来在那些地方教化完毕之后,便进入无余的涅槃界,而般涅槃(进入身心俱灭尽而没有余遗。所谓回到究竟解脱的境处,而离开世间去)。 灯光佛寂灭后,地主大王就用若干百种的香花去供养,在于四衢道路盖四栋庙寺,各栋庙寺都用七宝,都用金、银、琉璃、水精,也悬缯幡盖。嗣后八十亿的僧众各各都渐次而入于无余涅槃界,而般涅槃(寂灭)。那时,大王就持取八十亿的 僧众,而收拾他们的舍利,各各都兴起神寺,也都悬缯幡盖,与香华供养。大王!当知!那时,地主大王又供养灯光如来的寺院,以及八十亿罗汉的寺院。又经七万岁,随时供养燃灯、散华,悬缯幡盖。大王!当知!灯光如来的遗法灭尽之后,然后那位国王才取灭度(逝世)。 那个时候的地主大王,岂为是别人吗?不可以作如是的想象!所以的缘故就是:那个时候的地主大王,就是我本身是。我在于那个时候,经过七万岁的期间,用衣被、饭食、床卧具、病瘦时的医药,去供养那位佛陀,使其不减少。在佛般涅槃之后,又在于七万岁当中,供养形像舍利,烧香、燃灯,以及悬挂缯幡盖,都没有所渴乏。我在于那时,将此功德,都求在于生死当中去获此福佑,而不求解脱。大王!当知!那时所有的福德,在于现在是否还有遗余吗?不可以作此想法!因为如我现在观察那些福佑,已没有毫厘,如毛发许的存在的(福佑已没有存在)。因此 之故,大王!不可以作如是之言:『我所作的福佑,今日已办完。』大王!你应该要作如是之语:『我现在的身、口、意所作的众行,均为求解脱,不求在于生死中享受其福业。这样,便能在于长夜安隐无量。』」 那时,波斯匿王听闻世尊的一番本生谭之后,就怀恐惧,衣毛都竖立起来,一时悲泣交集,乃用手抆泪,实时以头面礼拜世尊之足,而自陈其过错的行状而说:「我乃如愚、如騃,而无所觉知的人,唯愿世尊受我的悔过!现在五体投地,痛改过去的错误,不再发出这些有过失之语。唯愿世尊受我的悔过!」像如是的再三的向佛忏悔! 世尊告诉他说:「善哉!善哉!大王!现在能在于如来之前忏悔你的非法,能够改往修来!我现在纳受你的悔过,不可再造过非!」 那时,在于大众当中,有一位比丘尼,名叫迦旃延,就从其座位站起,行头面礼 足之后,仰白世尊说:「现在世尊所说的,乃甚为微妙。世尊并告诉波斯匿王,而作如是之语:『大王!当知!身口意所作的众行,应尽求解脱,不可求在生死中享受其福业,便能在于长夜获得安隐无量。』所以的缘故就是:我自忆起过去三十一劫时,有一位式诘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在于世间,为一位明行成为(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调御丈夫)、天人师,号为佛,为众佑,乃游化在于野马的世界(野马国)。 那时,那位佛陀,到了食时,就着衣持钵,进入于野马城去乞食。这时,城内有一位使人,名叫纯黑。当时,那位使人看见如来执钵入城去乞食。看见后,便作如是之念:现在如来进入城内,必须要饮食。就进入家内去拿出食物来布施与如来,同时发起如是之愿而说:『愿持此功德,使我不堕于三恶趣之中,使我当来之世,也能值遇如此的圣尊,也能使那位圣尊为我说法,同时能得解脱。』世尊您, 以及波斯匿王,都同样的知道此事。当于那个时候的那位纯黑使人,岂为是别人吗?不可以作如是的想象,所以的缘故就是:那时的纯黑使人,就是我本身啊! 我在于那个时候,供养式诘如来之饭食时,曾作如是的誓愿:『愿使将来之世,能值遇如此的圣尊为我说法,使我同时得到解脱。』我在于三十一劫之中,都不堕于三恶道中,都生在天上、人中,最后在于今日受如此的身分,能遭值圣尊,而得以出家学道,而尽诸有漏,而成就阿罗汉果。如世尊所说的极为微妙之法,而告诉波斯匿王所说的:『身口意所作的众行,都尽求解脱,不可在生死中享受其福业。』我如看见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斯之发欢喜心向于如来的话,我便生如是之念:这些诸位贤士们,虽然用意,然而犹不爱敬供养如来的。假如我看见四部之众时,我就会去告诉他们说:『你们诸位贤者们!到底须要甚么对象呢?是衣钵吗?是尼师檀(坐具)呢?或者是针筒 吗?是澡罐吗?或者其余的沙门应用的什物,我都均悉供给。』我既许允此事,便到各处去乞求,如果我能得应用之物的话,就是大幸之事,假如不获得的话,我便会到郁单越(北俱卢洲)、瞿耶尼(西牛贺洲)、弗干逮(东胜身洲),去求索,去拿来给与所须要的人。所以的缘故就是:均由于此四部之众,而得涅槃之道之故。」 那个时候,世尊观察迦旃延比丘尼之心,便告诉诸比丘们说:「你们是否看见过像如是之类的信心之解脱,如迦旃延比丘尼吗?」诸比丘们回答说:「不曾看见过的,世尊!」世尊告诉他们说:「我的声闻当中的第一比丘尼,得信解脱的人,就是所谓迦旃延比丘尼是!」 那时,迦旃延比丘尼,以及波斯匿王,和四部之众(出家在家各二众),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一九六 大意:本经叙述帝释天遥见婆拘卢已经成就阿罗汉,然而却不为他人说法,就去试探他,而知道他乃能说法,因忌众生之类大多数的人都是着于我所,或者非我所,故默然不说法耳。天帝因此而忆起往昔的佛说世界殊异之事,遂称赞婆拘卢之能说法。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罗阅城(王舍城)的耆阇崛山(灵鹫山)中,和大比丘众,五百人俱在。 那个时候,尊者婆拘卢(善容。憍赏弥的长者之子,学佛八十年中,未曾生病,为无病第一,一生中不对人说法,省事第一),在于一山曲(隐僻之地),正在补 纳旧衣。这时,释提桓因遥见尊者婆拘卢在于一山曲,补纳其旧衣,看见之后,便作如是之念:这位婆拘卢尊者已经成就阿罗汉果,诸缚都已解脱,为长寿无量(长寿第一),永恒的自降伏,都思惟一切为非常、苦、空、非身(非我),而不着于世事,也不为他人说法,都寂默自修,有如外道异学那样的作方。不知道这位尊者能为他人说法?或者为不堪任为他人说法?我现在当去试探他。 那时,天帝释便由三十三天隐没不现,来到耆阇崛山,现身在于婆拘罗尊者的面前,行头面礼足之礼后,站在于一边。那时:释提桓因(天帝释)便说此偈而说: 智者所叹说何故不说法坏结成圣行何为寂然住 (您为有智的人所叹说的,为甚么缘故您乃不去为人说法呢?一切结缚您都已经坏灭,已经成就圣行的人,为甚么只顾寂然而住呢?) 那时,尊者婆拘罗又用此偈回答释提桓 因而说: 有佛舍利弗阿难均头盘亦及诸尊长善能说妙法 (因为有佛陀,也有舍利弗、阿难、均头〔均提,舍利弗引导他成为阿罗汉,故欲报恩,终身作沙弥,供给所须〕、盘〔盘陀迦〕等尊者,以及也有诸位尊长,都善能讲说妙法之故)。 那时,释提桓因白尊者婆拘卢说:「众生的根智有若干种类,然而,尊者!当知!世尊也说众生的种类,乃多于地上之土,为甚么缘故尊者婆拘卢您,不为他人说法呢?」婆拘卢回答说:「众生类乃很难觉知,世界有若干,各各的国土都不同,然而都执着于我所、非我所(都争执为我,为非我,为我所有,为非我所有等论,难以启导)。我现在因为观察此义之故,才不为他人说法的。」 释提桓因说:「愿尊者您,与我讲说我所,以及非我所的意义。」婆拘卢尊者说:「我人(我们大家)的寿命,不管是 男人,或者是女人,这些士夫之类(男女人类),都尽依于此生命而得以存在。然而,再者,拘翼(帝释天)!世尊也说过:『比丘当知!应当要自炽燃,而不生起邪法,也应当如贤圣者之默然那样。』我因观察此义之故,保持默然的!」 这时,释提桓因遥向世尊的方面,叉手(双手合掌),便说此偈而说: 归命十力尊圆光无尘翳普为一切人此者甚奇特 (归命拥有十力的世尊!圆满的光明,没有一些尘翳,能普为一切的人,这是非常的奇特的!) 尊者婆拘卢问他而说:「为甚么缘故,帝释乃说这些话呢?说甚么:此者甚奇特呢?」(这是非常的奇特之事。)释提桓因回答说:「我自念在往昔之时,曾经到过世尊之处,到达后,即礼拜世尊之足,而请问此义说:『天、人之类,有甚么想念呢?』那时,世尊告诉我说:『在此世界里,有若干的种类,各各都殊异,根原 都不同。』我听此语之后,寻向佛说:『如是!如世尊所说的:在世界里,有若干的种类,各各都不同。如果为那些众生说法的话,都统统会受持,而有成果的人。』我依于此说之故,而说:『此者甚奇特(这是非常的奇特之事)!』然而,尊者婆拘卢您所说的,也是如是,在世界里,有若干的种类,各各都不同。」 这时,释提桓因便作如是之念:这位尊者乃堪任为人说法的,并不是不能说法的人。当时,释提桓因即从座起而去。 那时,释提桓因听尊者婆拘卢所说,乃欢喜奉行! 一九七 大意:本经叙述二十亿耳尊者虽然精进苦行,然而却不得解脱,就有意舍法服还俗。佛乃为其说琴弦不缓不 急之喻,教他循于中道而修,尊者因此而修成阿罗汉,佛乃赞叹其为精勤苦行第一。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占波国(无胜,十六大国之一,位于中印之恒河边),在雷声池之侧(为一莲池的旁边)。 这时,二十亿耳尊者(精勤苦行第一)在于一静处,正在自修法本,并不放弃头陀十二法之行(1.纳衣〔粪扫衣〕2.三衣3.乞食4.不作余食5.一坐食〔午前中作一次的正食外,不食其余的小食〕6.一揣食7.阿兰若处〔闲静处〕8.冢间坐9.树下坐10.露地坐11.随坐12.常坐不卧),昼夜都在经行用功,不离开三十七道品之教。不管是坐,或者是行,都常修正法,不论是初夜(下午五点至九点)、中夜(夜九点至翌日一点)、竟夜(后夜,一点至五点),都恒自克励,不舍弃修持正行。然 而,又不能对于欲漏之法,心得解脱。当时,二十亿耳尊者所经行之处,都可看见其脚坏而血流,其血盈满在于路侧,犹如屠牛的地方,有乌鹊在那里食血那样。虽然是这样的用功,又不能对于欲漏而心解脱。这时,二十亿耳尊者便作如是之念:释迦文佛的苦行精进的弟子当中,我为第一人。然而今天我的漏心还不能得解脱;我的家业又有那么多的财宝,应该舍弃法服,还作白衣(居士),将财物拿来广为惠施。因为现在作这沙门,实在并不是那么的简单的一件事(恐作行者不成果,宁可还俗去!)。 那个时候,世尊遥知二十亿耳之心所念的事,就腾游虚空,到了尊者所经行的地方,敷座具而坐在那里。这时,二十亿耳尊者乃趋至于佛前,行头面礼足之礼后,坐在于一边。当时,世尊问二十亿耳说:「你刚才为甚么缘故作如是之念呢?为甚么念说:释迦文佛的精进苦行的弟子当中,我为第一。然而到了今天我的漏心还 不能得到解脱?我的家业又有那么多的财宝,应该可以舍弃法服,将那些财物拿出来广为布施为是。因为现在作这沙门,乃非常的难以成就,而不是容易之事!」二十亿耳回答说:「如是!世尊!」 世尊告诉他说:「我现在还问于你,你就随你的意见回答我。云何呢?二十亿耳!你本来在俗家时,善能弹琴吗?」二十亿耳回答说:「如是!世尊!我本来在俗家时,乃善能弹琴的。」世尊告诉他说:「云何呢?二十亿耳!如果弹弦时极为急促的话,其响就会不齐等。那个时候的琴音可以听采吗?」二十亿耳回答说:「弗也!世尊!」 世尊告诉他说:「云何呢?二十亿耳!如果琴弦又缓的话,那个时候的琴音可以听采吗?」二十亿耳回答说:「弗也!世尊!」世尊告诉他说:「云何呢?二十亿耳!假如琴弦不急不缓的话,那个时候的琴音可听采吗?」二十亿耳回答说:「如是!世尊!如果琴弦不缓不急的话,则在 于那个时候的琴音便可以听采的。」 世尊告诉他说:「这也是同样的道理的。如果极为精进的话,就犹如调戏(掉举);假如懈怠的话,这就会随入于邪见,如果能在于中庸的话,这就是上等之行。像如是的,不久之后,当会成就无漏的人。」那时,世尊与二十亿耳比丘讲说微妙之法后,就还回雷音池之侧。 当时,尊者二十亿耳思惟世尊之教敕不舍,须臾之时,就在于闲静之处修行其法,而证悟如是之理:所以族姓子之出家学道。剃除须发,修无上的梵行,而为: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再受后有之身,已能如实而知!尊者二十亿耳,就这样的成就阿罗汉果。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我的声闻中的第一弟子,精勤苦行的人,就是所谓二十亿耳比丘是。」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九八 大意:本经叙述婆提长者病死后,因没有后嗣,波斯匿王就亲临收摄其财宝入于官库,然后诣佛所。佛陀说:婆提的前世福报已享尽,今世并未造新福,故堕于涕哭地狱。佛陀并述其本事,说他曾布施辟支佛,后又有悔心,致于现世虽为富有,而不能享用,故劝人广行布施。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个时候,舍卫城里的婆提长者(跋提梨迦,译为贤善,舍卫城人),因罹疾病而命终,然而这位长者乃没有子息之故,他所有的财宝都尽没入于官库。那时,波 斯匿王整个身体都被尘土所坌,并不更衣,就来到世尊之处,行头面礼足之后,坐在于一边。 当时,世尊问王说:「大王!你为其么缘故,被尘土坌身,而来到这里呢?」波斯匿王白世尊说:「在此舍卫城内,有一位长者名叫婆提,今天命终。他并没有子息,我就亲自去收摄他的财宝,把它整理后,没入于官库。纯金有八万斤,更何况其它的杂物呢?虽然长者这么的富有,然而在生之日,所食的都是如此之食,也就是所食的都极为弊恶,并不食精细的食物,所穿的衣服都为垢坌不净,所乘的车骑都极为瘦弱的。」 世尊告诉他说:「如是!大王!如王你来说的那样:所谓悭贪的人虽然得此财货,也不能食噉的。也不与其父母、妻子、仆从、奴婢,也不给与朋友、知识,也不奉献给沙门、婆罗门,以及诸位尊长的人。如果为有智之士的话,得此财宝之后,便能惠施广济,一切都不会有所爱惜 的会供给沙门、婆罗门,以及诸位高德之人的。」 这时,波斯匿王问佛说:「这位婆提长者命终之后,会转生于何处呢?」世尊告诉他说:「这位婆提长者命终之后,会转生在涕哭大地狱中。所以的缘故就是因为他乃为断善根的人,因此,其身坏命终之后,才会生于涕哭地狱内。」波斯匿王说:「婆提长者为断善根的人吗?」世尊告诉他说:「如是!大王!如王你所说的,那位长者为断于善根的人,同时那位长者的过去的福报已尽,而不再造新的福德。」波斯匿王说:「婆提长者是否还有余福吗?」 世尊告诉他说:「没有的!大王!已完全没有毫厘的余福之存在的。有如那些田家公(田的主人),只顾收刈,而不再播种,嗣后便会穷困,而渐至于命终那样。所以的缘故就是但食过去所造之业,而不更造新的之故。这位长者也是如是,唯食过去所造的福业,更不造新的福业,这位 长者今夜当会在于涕哭地狱中。」 这时,波斯匿王便怀恐怖之心,抆泪而说:「这位长者往昔之时作甚么功德福业,而能生在于富有之家?又作甚么不善的根本,致于不能得食那些极为丰富的货物,不能乐于五乐之中呢?」 那时,世尊告诉波斯匿王说:「在过去久远的迦叶佛出现在世间之时,这位长者乃出生于此舍卫城内的田家子(地主)。那个时候,迦叶佛离开世间后,有一位辟支佛出现于世间,曾经往诣于此长者之家(田家子之家)。那时,这位长者看见辟支佛在于门外,看见后,便生如是之念:像如是的尊者出现在于世间之事,乃为非常难以值遇之事,我现在应捧饮食物去布施此人。那时,长者便布施那位辟支佛的饮食,辟支佛得食之后,便飞在于空中而去。当时,那位长者看见辟支佛作此神足(神变)之后,就作此誓愿而说:『我持此善本之愿(为所造的善事而求的愿),使我世世所生的地方,都不堕于三恶趣, 都能常有很多的财宝。」然而后来又有反悔之心,而说:『我刚才的那些食物,应该给与奴仆,不该白送这位秃头道人去吃食。』那个时候的田家长者,岂为是别人吗?不可以作此观,所以的缘故就是因为那时的田家长者,就是现在的这位婆提长者是。 他当时布施之后,由于发此誓愿,而持此功德,其所生的地方,都不堕于恶趣,都恒于多财饶宝,而生于富贵之家,一点也没有渴乏。然而既布施之后,又生后悔之心,所谓:我宁可将这些饮食给与奴仆食用,不应给与这位秃头道人,使其饮食。由于这些因缘本末的缘故,虽然出生为富有,但是却不能食此极为富有的货物,又不能乐于五乐之中,自己不能供养自己,又不给与父母、兄弟、妻子、仆从(奴仆)、朋友、知识等人,同时也不布施沙门、婆罗门,以及诸位尊长的人,唯食过去的福业,不造新的福德。因此之故,大王!如果有智之士得此财货的话, 就应当广为布施,不可有所怜惜,又当得无极之财。像如是的,大王!应当要作如是而学!」 那时,波斯匿王白世尊说:「从今以后,当会广为布施沙门、婆罗门等四部之众(出家在家之学佛的男女四众)。至于那些诸位外道、异学的人,如来乞求的话,我就不堪与他(不布施给他们)。」世尊告诉他说:「大王!不可以作如是之念:所以的缘故就是因为一切众生都由于得食,才能得以生存,如果没有食,便会丧亡之故。」 那时,世尊便说此偈而说: 念当广惠施终莫断施心必当值贤圣度此生死源 (应当念念广于惠施给人,终皈不可断此布施之心。必定会值遇贤圣之人的,会因之而度此生死的渊源的〔会解脱生死的〕。) 那时,波斯匿王白世尊说:「我现在会倍加欢庆,而向于如来。所以的缘故就是 所谓:『一切众生皆由食而得以生存,无食就不得生存。』」那时,波斯匿王又说:「从今以后,当会广于惠施,不会有所悋惜!」 这时,世尊对波斯匿王讲说微妙之法。当时,大王听法之后,就从座起,头面礼足之后,便退而去。 那时,波斯匿王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九九 大意:本经叙述戒香、闻香、施香之三香就是诸香之冠,为逆风、顺风、逆顺风都会香,因此,当求方便,去成就此三种妙香。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 园。 那个时候,尊者阿难在于闲静之处,曾经生起如是之念:在世间里,是否有如此之香与否?所谓逆风也会香,顺风也会香,逆顺之风也会香?当时,阿难尊者思念此事后,便从其座位站起,就往诣世尊之处,到达后,行头面礼足之礼,然后坐在于一边。 那时,阿难尊者白世尊说:「我在于闲静之处,曾经思惟如是事:在世间里,是否有这种香,所谓亦逆风香(遇逆风也会香),亦顺风香(遇顺风也会香),亦逆顺风香(遇逆顺之风也会香)的吗?」 那时,世尊告诉阿难说:「有的!有这种妙香的。所谓遇逆风也会香,遇顺风也会香,遇逆顺之风也会香的。」这时,阿难白世尊说:「这是甚么香呢?遇逆风也会香,遇顺风也会香,遇逆顺风也会香呢?」世尊告诉他说:「有这种之香的,而且此香气之力,乃遇逆风也会香,遇顺风也会香,遇逆顺之风也会香的。」阿难 白佛说:「这到底是甚么香呢?为甚么遇逆风也会香,遇顺风也会香,遇逆顺之风也会香呢?」世尊告诉他说:「此三种香,确实遇逆风也会香,遇顺风也会香,遇逆顺之风也会香的。」阿难说:「那三种呢?」 世尊告诉他说:「戒香、闻香、施香,就是所谓其三香的。阿难!确实有此香种的。此三种香实在是逆风也会香,顺风也会香,逆顺风也会香的。在诸世间里所有之香,乃以此三种香为最胜、最上,为无能与其相等者,没有能及它者。犹如由于牛而有酪,由于酪而有酥,由于酥而有醍醐。此醍醐乃为最胜、最上,无与等者,亦不能及,这也是如是的。诸所有世间的诸香,乃以此三种香为最胜、最上,无能及者!」 那时,世尊便说此偈而说: 木蜜及栴檀优钵及诸香此诸种种香戒香最为胜 此戒以成就无欲无所染等智而解脱 逝处魔不知 此香虽为妙及诸檀蜜香戒香之为妙十方悉闻之 栴檀虽有香优钵及余香此诸众香中闻香最第一 栴檀虽有香优钵及余香此诸众香中施香最第一 (木蜜之香,以及栴檀之香、优钵华〔青莲华〕之香,和其它诸香类,这些种种的香气当中,乃以戒香最为优胜的。由于此戒之成就,而为无欲,而为无所染,而为等智,而得解脱,所逝之处〔所游止去处〕,恶魔并不会知道的。此香虽为妙〔这里的香虽然也为妙好〕,以及诸香、栴檀之香、木蜜之香等香当中,还是以戒香为之最妙的,为十方都得闻而知的。) (栴檀虽然会出很香的香,优钵华也同样的很香,以及其余的诸香,在这些众香气当中,乃以闻香为最第一的。栴檀虽然会出很香的香,优钵华也同样的很香,其余的香也有很香的香,然而在此诸众香当 中,是以施香为最第一的。) 这就是所谓此三种香,亦逆风香(遇逆风也会香),亦顺风香(遇顺风也会香),亦逆顺风香(遇逆顺之风也会香)。因此之故,阿难!应当要求方便去成就此三种香。像如是的,阿难!应当要作如是而学!」 那时,阿难听佛所说,乃欢喜奉行! 二○○ 大意:本经叙述佛陀入城去乞食之时,遥见提婆达多,就远避他。佛陀因此而教诫阿难,叫他不应见愚人,如果和恶知识从事的话,就不会有信、戒、闻、智,倘若与善知识从事的话,就能增益诸功德,会戒具成就。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罗阅城的迦兰陀竹园之处,和大比丘众五百人俱在。 那个时候,世尊在乞食的时间已到之时,就着衣持钵,进入于罗阅城去乞食。那时,提婆达兜也入城去乞食。当时,提婆达兜所进入的街巷中,佛陀也正往那个地方去。然而佛陀因遥见提婆达兜向这边来,便欲退而去。这时,阿难乃白世尊说:「为甚么缘故,欲远离此街巷呢?」 世尊告诉他说:「因为提婆达兜现在也在于此巷内,所以要远避他的。」阿难白佛说:「世尊!您岂畏提婆达兜吗?」世尊告诉他说:「我并不是怕畏提婆达兜的,但是对于这种恶人,最好不要和他碰面为妙。」阿难说:「然(是的,那么)!世尊!可以叫此提婆达兜,使他到别地方去。」 那时,世尊便说此偈而说: 我终无此心使彼在他方彼自当造行 便自在他所 (我并没有这种心,并无意叫他到别地方去。然而他自己当造其行,便自在于别地方的。) 阿难白世尊说:「然而提婆达兜是否有胜过于如来之处吗?(疑让路为让贤者)」世尊告诉他说:「愚惑之人,即不须要和他相见的!」 这时,世尊便说此偈而说: 不应见愚人莫与愚从事亦莫与言论说于是非事 (不应该和愚痴的人碰面,不可和愚痴的人从事,也不可和他言论,不可和他论谈是非等事。) 这时,阿难又用此偈回答世尊说: 愚者何所能愚者有何过正使共言说竟有何等失 (愚者有甚么能力?愚者有甚么过咎?假如和他共谈论,终皈会有甚么过失呢?) 那时,世尊又用此偈回答阿难说: 愚者自造行所作者非法正见反常律邪见日以滋 (愚痴的人自己去造其行,其所作的为非法的,是违反正见,违背常律的,其邪见会与日俱滋长的。) 因此之故,阿难!不可与恶知识从事。所以的缘故就是:如果与愚人从事的话,就会无信、无戒、无闻、无智。假如和善知识从事的话,便会增益诸功德,而戒具成就。像如是的,阿难!应当要作如是而学!」 那时,阿难听佛所说,乃欢喜奉行! 二○一 大意:本经叙述提婆达多恒受阿阇世王的五百釜的供养,其虚名乃远播,而起贡高之心,而灭诸善功德。佛陀因此而告诫诸比丘:应当发善 心,不应着于利养,而能获戒定慧之三法。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罗阅城(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之处,和五百人俱在。 那个时候,阿阇世王乃恒常以五百釜饮食物,奉献给提婆达兜。当时,提婆达兜的名声乃闻于四方的远处,所谓其戒德具足,名称悉备,才会使国王每日都送物来供养的。 这时,提婆达兜得到这些利养之事,诸比丘们也有所听闻,就向世尊说:「国中的人们,都叹说提婆达兜的名称远布,才能使阿阇世王恒去供养他的。」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你们比丘们!不可以抱这种心,不可以贪欲如提婆达兜那种利养才好。所以的缘故就是:提婆达兜这位愚人造此三事,所谓身口意都不惊惧,也不恐怖。像现在的提婆达兜 这位愚人,当会消尽此诸善的功德,有如取恶狗之鼻,把它损坏的时候,就会愈倍于凶恶那样。提婆达兜这位愚人也是同样的,他受这种利养之后,就逐起贡高之心。因此之故,诸比丘们!不可以生起着于利养之心。假如有比丘着于利养的话,就不能获得三法。那三种法呢?所谓贤圣的戒、贤圣的三昧、贤圣的智慧,都不能成就的。如果有比丘不着于利养的话,便能获得三法。那三法呢?所谓贤圣之戒、贤圣的三昧、贤圣的智慧是。假如欲成就此三法的话,当应发起善心,不着于利养。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应当要作如是而学!」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二○二 大意:本经叙述如有贪瞋痴之三不善根的话,就会堕落地狱、饿鬼、畜生之三恶趣。若有不贪、不瞋、不痴的三善根的话,就能生于人天当中,乃至会漏尽而证涅槃。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此三种的不善根。那三种呢?所谓贪不善根、恚不善根、痴不善根是。如果比丘具有了此三不善根的话,就会堕落于三恶趣。那三恶趣呢?所谓地狱、饿鬼、畜生是。像如是的,比丘们!如有此三不善根的话,便会有了三恶趣的。 比丘们!当知!有此三种的善根。那三种呢?所谓不贪善根、不恚喜根、不痴善根。这就是所谓比丘有此三善根。如果具有了此三善根的话,便会有二种的善处, 乃至证得涅槃就是其第三善处。那二善处呢?所谓人、天是。这就是所谓比丘有此三善根的话,就能生在于此善处。因此之故,诸比丘们!应当离开三种不善根,而修习三种善根。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应当要作如是而学!」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二○三 大意:本经叙述有等聚、邪聚、不定聚,又有善聚、等聚、定聚。其中的邪聚、不定聚应当要远离,正聚则应奉行。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此三种之聚的。那三种呢?所谓等聚(正定聚)、邪聚(邪定聚)、不定聚(正定聚必定能证悟,邪定聚终皈不证悟,不定聚就是在此二者中间,有缘证悟,无缘则不证悟。以三种类聚可以该收一切众生)。 甚么为之等聚(正定聚)呢?所谓等见、等治(正思惟)、等语、等业、等命、等方便(正精进)、等念、等定,就是所谓等聚。甚么为之邪聚呢?所谓邪见、邪治(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精进)、邪念、邪定,就是所谓邪聚。甚么叫做不定聚呢?所谓不知苦、不知集、不知尽(不知灭)、不知道(不知四谛的真理),不知等聚(不知八正道),不知邪聚(不知八邪道),就是所谓不定聚。 诸比丘们!当知!又有三种类聚的。那三种呢?所谓善聚、等聚、定聚是。甚么叫做善聚呢?所谓三善根是。那三善根呢?所谓不贪善根、不恚善根、不痴善根,就是所谓善聚的。甚么叫做等聚呢?所谓贤圣的八品道,也就是等见、等治(正思惟)、等语、等业、等命、等方便(正精进)、等念、等三昧,就是所谓等聚。甚么叫做定聚呢?所谓知苦、知集、知尽(知灭)、知道、知善聚、知恶趣(恶聚)、知定聚,就是所谓的定聚。因此之故,诸比丘们!对于此三聚中的那些邪聚、不定聚,应当要远离,对于此正聚,就应当奉行。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应当要作如是而学!」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二○四 大意:本经叙述有欲想、瞋恚想、杀害想之三想。也有出要想、不害想、 不恚想之三想。学道的人应当常念修行三善想,应该远离三恶想。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此三种的观想。那三种呢?所谓观欲想、瞋恚想、杀害想,就是所谓比丘有此三种想(恶想)。比丘们!当知!假如有人观欲想的话,在其命终之时,便会堕落于地狱之中。如果观瞋恚想的话,在他命终之时,定会生在于畜生之中,所谓出生为鸡狗之属,以及蛇蚖之类等当中是。如果观害想的话,也会在其命终之后生在于饿鬼当中,其形体为烧燃,而苦痛难以形容的。这就是所谓,比丘们!有此三想的话,就会生在于地狱中,生在于饿鬼、畜生当中! 又有三想的。那三种呢?所谓出要想、不害想、不恚想是。假若有人有出要想的话,在其命终之时,会生在于此人间当中。如果有害想的话,则在他命终之时,自然的会生在于天上界。倘若有人有不杀之心的话,在其命终之时,会断除五结(五下分结:贪、瞋、身见、戒禁取见、疑),便会在于彼处般涅槃(寂灭、解脱生死)。这就是所谓,比丘们!所谓有此三想,应该要常念修行,而对于那些三恶想的话,就应当要远离。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应当要作如是而学!」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结颂如下:) 地主婆拘耳婆提逆顺香愚世三不善三聚观在后 (1.地主经,2.婆拘卢经,3.二十亿耳经,4.婆提长者经,5.逆顺香经,6.愚人提婆达兜经,7.阿阇世王供愚人之经,8.三不善经,9.三聚经,10.三观想经在于最后)。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三完
----------------------------------------------------------------------------------------------------- 更多白话佛经大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