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堪忍法师:打开满足之门 五、断除欲望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堪忍法师:打开满足之门 五、断除欲望

 

  ──少欲即少苦

  欲望是苦

  不随逐欲望就是修行,随逐欲望则非修行;就这么简单。噶当派格西圣口宣说的开示《启开佛法之门》,整个重点在于断除世俗八法,不要贪恋今生。不管你是否修行,世俗八法的恶念是一切障碍、问题的根源。一切不如意事,都肇自世俗八法的念头。

  当人家告诉你,应该舍弃欲望,你觉得好像是要你牺牲快乐。舍弃了欲望,就没有快乐可言,你会一无所有,孑然一身。你的欲望被没收,快乐被剥夺,留下空荡荡的你,好像泄了气的汽球。你觉得好像身体里面的心被掏空,没有命了。

  这里由于你还没有体会欲望的过患,没有认清欲望的本质是苦。其实欲望本身是受苦、病态的心。欲望蒙昧心识,使你看不出有别种快乐,真正的快乐。

  譬如,当你对某物产生欲望,想享用它,你称这种经验为“乐”。对你来说,这好像是乐,其实只是苦。当你一直持续某种行为,例如吃东西,你的快乐不会增加,只会减少。一旦肚子饱了。你的快乐就变成苦中之苦。在该行为苦的本质还不明显之前,看起来好像是乐,不过等到苦的本质明显化,它就变成苦中之苦。当苦还不明显,被称为“乐”的感受,好像真的是乐,可是一旦你持续该行为,就逐渐变成苦受。

  舍弃欲望带来的安祥,引导你达到涅槃─无忧的境界。这份无欲的安祥,使你得以充份发展,臻至成佛。你可以永享这份安祥。从你初次超脱世俗八法的念头、断除欲望起,就开始在心流中发展这份安祥,乃至永远享有。

  如果你觉得,牺牲欲望就是牺牲快乐,变得一无所有,别忘记,你的一切困境,都是基于欲望和世俗八法的念头。不知道欲望的本质是苦,即无从了解另有更殊胜的快乐。你无法了解,牺牲世俗八法的念头,解除内心的欲念,便有真正的安祥,真正的快乐。这种快乐,不是靠任何外在的感官对境,是在自己的内心中发展出来的。你可以用自己的心,发展这份安祥。譬如我们说,你得了会发痒的皮肤病。为了止痒,你抓得很厉害,把皮肤都抓伤了。与其把抓痒带来的舒解,称为乐受,不如根本没有任何皮肤病,那岂不是更好吗?有欲望就像得了这种皮肤病。

  没有欲望,就没有由欲望滋生一切困境的肇因;亦即不会有演化的过程。假使我们没有肇自烦恼和业、以及被烦恼的种子染污的肉体、轮回,就不必尝受冷热、饥渴以及其他一切困境。我们也不必担心生存问题,或耗费这么多时间、金钱照顾身体。我们一直忙著,只为了维持这具躯壳好看。从头发到脚趾,我们下很多工夫装饰这具躯壳。宝贵的人生,很多就花在那上面。可是,一旦你生病了,即使吃药也不一定治得好。所以,根本不要有这个肉体、这个轮回,不是更好吗?那样你就不必尝受这一切麻烦。

  没有欲望,内心就会很安详。你可以把这份安详发展到圆满。这份工作就有止境。依赖欲望外在的对境,寻求轮回的享乐,则是永无止境的工作。无论你朝著那个目标下多少功夫,永无止境;好比海浪,一波接著一波,它永不停息。

  首先,依赖外在感官对境的短暂快乐,本质是苦;其次,不管你怎么做,这种外求短暂快乐的努力永远没完没了。

  少欲即少苦

  在种敦巴经常念诵的偈诵中,龙树菩萨说:

  “得失、苦乐、称讥、毁誉:这些世俗八法不是我心所求。它们对我而言,都是一样。”

  求不得、不快乐、听到逆耳的话、蒙恶名、受毁谤,何以这些会是问题,很容易了解。这些都是公认的问题。可是你也许不承认,有所得、舒适、快乐、听到顺耳的话、享美誉、以及受称赞是问题。其实,它们都一样,都是问题。

  其实,境相本身不是问题。拥有财富不是问题。那么,什么才是问题?问题是渴求、贪著财富的心,那才是问题。拥有朋友不是问题;贪著朋友的心,使得拥有朋友变成问题。

  欲望使得享有这四样东西─物质、舒适、好音、称赞─变成问题。假如没有欲望,没有俗虑,有没有这些外物,都不成问题。

  有一天晚上你可能睡得正舒服,突然有蚊子咬你,使得你的睡眠受到干扰。假使你有强烈的俗虑,强烈地渴求舒适,被蚊子叮到,便很苦恼。就只是被一只蚊子叮到,没有什么危险,不会引生任何严重的疾病。蚊子只是从你的身体取出很小、很小的一滴血,可是一看到那只蚊子的身体,装著自己的血,你就大感震惊。整个晚上,你都在生蚊子的气,愤愤不平。隔天,一整天都在埋怨那只蚊子,“昨晚我有好几个小时,没办法睡觉。”失眠一个晚上或甚至几小时,好像失落珍贵的珠宝一样。你愤愤不平,犹如一个遗失一百万元的人。对某些人来说,即使这种小问题都可以小题大作。

  另外有些人,非常渴望受到别人称赞、尊敬。如果你忽视这种人,鼻子朝天,和他们擦身而过,或仅仅说了一、二句不恭敬的话,他们不中意听,就可能使他们内心产生很大的痛苦。或者假使你以不敬的态度,给他们东西,不管是不是故意的,同样会引起很大的痛苦。对这种期望很高,非常执著的人,甚至是他们不喜欢的一个小动作,都会引起很大的痛苦,感到好像有一只箭射入他们的心一样。

  嗔怒顿时强烈地生起。他们的身体一下子变得很紧张。脸原先松弛、平和,现在变得有点恐怖──涨起来而且僵硬,耳朵、鼻子变红,前额的血管暴张。整个人突然变得很粗暴、不快。

  人们愈渴望受到称赞、尊敬,若是得不到,就会愈痛苦。其他的欲望对境也一样。愈强烈地渴求物质、舒适、好音、和称赞,一旦事与愿违,就会更痛苦。

  假如你期望朋友会一直愉快、微笑、恭敬、和善,一直顺从你的意愿做事,一旦有一天他们出乎意外地做了某件令你不悦的事情,那件芝麻小事,就会在你的内心,引起无法置信的痛苦。

  这一切都和俗虑、和多么强烈地渴求某物有关系。你对四种如意对境的欲望愈少,一旦遭逢四种不如意的对境,问题也会比较少。少欲即少苦。断除对此生的执著,你遭受非难或得不到某物时,就不会受伤害,因为你不执著称赞或有所得。

  同样,假如你不固执地期望朋友会一直善待你,一直对你微笑,一直有求必应,即使朋友变了,做出违背你的意愿的事,你也不会受伤害。由于断除了执著四种如意对境的欲望,就是遭逢四种不如意的对境,也不成问题。那些都无法伤害你,不会干扰你的心。

  世俗法的念头,使你攀缘今生的四种如意的对境。没有这种念头,内心会非常安宁、祥和。当你遭遇四种不如意的对境,不会受到干扰;遭遇四种如意的对境,同样不会干扰你。如果有人称赞你,无所谓;遭受中伤,也不会扰乱你的心。你的人生就会安定,而且内心平和,不会再起起伏伏。这就是把世俗八法平等化。

  遭遇困境时,你怎么保持内心平和?你怎么保护自己的心,不受四种不如意的境相干扰?在于了悟,攀缘这四种如意的境相就是问题所在。你必须了悟四种如意的境相的过患,舍弃一切攀缘。这是基本的心理建设。用这个方法,不如意的境相就不会干扰你。

  陈那瓦格西往往念诵这首偈颂,把世俗八法平等化:

  生活舒适就快乐,否则就不快乐:凡是贪图现世乐的行为,都要视同毒蛇般,避之唯恐不及。善与不善,纯粹是内心的作用。断除不善、以及非善非恶的动机。

  后者是怀著不定动机的身语业;这些称为“不定”业。

  最好的修心方法,是期待四种不如意的境相,而非四种如意的境相。预期遭受非难和不敬。这样修行出离心,断除欲望,是最佳的心理建设。如果我们修炼自己的心,期待不如意境,一旦不如意的境相真正出现的时候,就不会觉得突如其来,受到伤害。因为有备无患。

  在懂得佛法或禅修之前,你认为不舒适,逆耳的话,非难和得不到东西,是可厌的问题。现在,只要你好好地审察,就不至于认为,内心攀缘物质、舒适、好听的话、赞誉,本质上是快乐;反之,会看出那也是苦。那不是你在懂得佛法之前所认为的快乐。那不是平和,是痛苦。

  攀缘的心,黏著在欲望的对境上。当你受到赞誉─“你真聪明!”“你讲得真好!”“你对佛法的了解真彻底!”─你的心黏著在赞誉上,不再自由。内心被贪念系缚,好比黏住外境,动弹不得。又如飞蛾飞入熔化的蜡;整个身体,翅膀,四肢全都浸在烛蜡中。由于它的身体、四肢非常脆弱,很难从烛蜡中抽离。好比苍蝇困在蜘蛛网中,四肢都被蜘蛛网裹住,很难脱身。又好像陷在蜂蜜中的蚂蚁。贪欲即是黏著在外境上的心。

  欲望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正如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提到:

  我们随逐欲望,希望得到满足,然而随逐欲望,只会导致不满足。

  事实上,随逐欲望的结果,只是不满足。你一而再、再而三地尝试,却只感到不满足。

  随逐欲望,和得不到满足,是轮回的大问题。如罹患癌症或爱滋病,并不是大问题。和随逐欲望、得不到满足比较起来,癌症和爱滋病不算什么,不会生生世世延续下去。可是,如果你今生拥有暇满人身,却不设法处理欲望的问题,这个问题会生生世世延续下去。

  随逐欲望,使你不断地系缚轮回,反覆地尝受六道的种种苦;周而复始,永无止境。只要你一直随逐欲望,就得不到真正的满足,真正的安宁。随逐欲望只会带给你不满足,使你一直遭受六道轮回的苦。

  世俗法的念头,使我们造业,以致不断地带来这一切令我们非常害怕的疾病;而且生生世世,周而复始地,召引一个人遭遇所有严重的困境。世俗法的念头,亦即贪著今生的欲望,是最严重的疾病。和世俗法比较起来,其他的问题都微不足道。

  如果你没有世俗法的念头,使你系缚轮回,即使有人杀死你,不过是换个躯壳。你的意识,投生另一个暇满人身,或往生净土。被杀,只不过是转换到另一个躯体的因缘。然而,假使你有世俗法的念头,而且不修行,那么就是没有人杀你,活到一百岁,一直糟蹋自己的暇满人身,造下恶道的因;这无异是用自己幸运的人身,造下投生不幸恶趣的因,不会再有修行的机会。活得越久,造的恶业愈多,足以使你沉沦恶趣,受苦好多劫。所以,世俗法的念头,远比某个只是把你杀死的仇人,伤害力更大。

  宗喀巴大师有关随逐欲望的引文,接著说:

  欲望带来很多其他的问题,由于随逐欲望,内心变得粗鄙、不安宁。

  不满足引生千百种问题。例如,怀有强烈的欲望,很容易生气。贪著越强烈,所生起的嗔心也越厉害。如果你不太贪著,有人扰乱你,你不会很生气。你可能还是会受困扰,可是比以前轻微。生起嗔心、嫉妒等等,和贪著有连带关系。由于贪执,这些其他的恶念才会生起。一旦任一种恶念生起,你就造下恶业,也就是恶趣的因。

  每当欲望薰心,内心完全被欲望遮蔽的时候,你就没有办法禅修。即使你有一些空性的概念,也很难有任何空性的觉受。在你内心宁静、平和的时候,也许有些空性的觉受。可是一旦内心被遮蔽,欲望的浓雾覆盖一切,你就无法禅修空性,甚至无法思惟欲望的过患。

  假如你对某个对象怀有强烈的欲望,却没有办法接近它,你会很不高兴。你无法放松,因为内心放不下,身体也放松不了。即使没有什么特别困难的工作要做,因为欲望使你的心放不下,身体无法自在、放松。

  欲望有许多诸如此类的过患。想想看酗酒和吸毒成瘾的人。他们的人生沦落到非常不快乐,无法自制,什么事也做不了。更甚的是,他们损伤自己的觉察力和记忆力。

  疾病肇自充满欲望而不满足的心,也就是世俗法的恶念。由于不满足,而造下罹病的因缘。这使你生了好多年的病,再加上好几千美金不心甘情愿的钜大费用。如果你没有办法用正当方法拿到金钱,就必须去盗取。你的内心会很困扰,精神崩溃乃至发疯。然后你必须花相当多的时间、金钱在心理咨询上面,最后甚至可能住进疯人院。

  那么,这一切的根源何在?一时失控的欲望!就在你没有保护自己,遏止世俗法的念头,不修行的那一刻,造成这许多问题。问题继续不断,年复一年,你不但要花费一大笔钱,而且使你的人生没必要地复杂、艰困。这一切忧虑、花费,都是世俗八法的念头引起的。假使你从一开始,免除世俗法,那些年来一切不想要有的麻烦和花费,就不致于发生。你根本不会有那些遭遇。

  很显然,爱滋病源于一个人受世俗八法的宰制。我问过性交传染的爱滋病患,他们开始感受症状时的心理状态,有人说,那是一种很强烈的性欲,在那种不善的心理状态下,他们开始每天发烧,冒汗、虚弱。

  基本上所有疾病,包括爱滋病和癌症,都肇自世俗法的念头。人际关系的问题也一样:只要一个人不设法自我约束,人际关系的问题,就会不断地延续下去。人生犹如地狱,在堕入真正的地狱之前,就以人身体验地狱。四面八方都是地狱,你会感到整个人受困、窒闷,甚至没有办法呼吸。

  一旦欲望无法得逞,得不到所要的东西,往往会精神崩溃,萌生自杀的念头。最近在瑞士,有一个学佛的学生,有类似这样的问题而自杀,把自己吊死了。我想他听过一些佛法,可是没有下很多工夫修行或闭关。他有很好的工作,赚很多钱,不过有人际关系的问题。由于这类的问题,你可能有很多次经验,想要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基本上,这是世俗法欲望的过患。

  噶当派贡巴瓦格西具有神通和其他很多证悟,他说过:

  一个人如果怀著世俗八法的念头造业,而得到四种乐果──舒适、物质享受、好音和赞誉,那只是现世的果报,来世毫无利益。假使造的业带来四种恶果,就连现世的利益都没有了。

  抱著世俗八法的思想所造的业,即使带来四种乐果,最后往往还是沦为四种恶报。例如,你在商业上,也许一再成功,由于成功了,行为就夹杂更多世俗法的思想。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成功的业报受尽,而感受失败的业。就在一天中你可能变成乞丐。当天你还是百万富翁,隔天却甚至无从付房租及照顾家庭。

  这是因为抱著世俗法的思想行事的缘故。即使你获得物质享受,还是不满足,继续以世俗的思想造业。由于过去的成功,有朝一日成功的业会枯竭,一切都告瓦解。昨天还是富翁,不愁钱财,今天突然连最基本、照顾家庭这种事都必须操心,变得不知所措,吃不下饭,睡不著觉。

  譬如,纵使一次、二次、三次偷盗得逞,你不可能永远成功。你必须约束自己的欲望,必须找到若干满足。否则,一直偷盗,有一天一定会被逮到。不管是什么过失,一直反覆地重犯,一定会变成大问题。欲望的另一个过患是,它终究会导致诸多不如意。

  超脱欲望,就是一大保护。断除攀缘某物或某人,意谓不会生起其他一切恶念,因而也不会造那一切恶业,这就提供难以置信的保护。由于攀缘某个对象,往往造下很多恶业,牵连到其他许多众生。断除攀缘,你就不再造恶趣的因。

  息除欲念,便获得大安祥,这是当下就体验得到的。专注在这份真正的安祥,当你专注在这上面,就没有问题了。一旦你设法获得这种更殊胜的快乐、真正的安祥,相形之下,短暂的快乐就毫无乐趣,也不难舍离──轻松得几乎就像捡起用过的卫生纸。懂得这个道理,你就不虞陷入沮丧或发狂。

  因此,我们可以了解,不管我们有多少问题,都别无选择:必须修行。修行,意谓约束我们的心,节制欲望。不要说过清净修行的苦修生活,最起码为了获得内心安宁以及现世的快乐,遏止问题增长,我们也必须节制欲望。

  终止轮回

  正如龙树所说:

  依贪、嗔、痴造的业,是不善业。依无贪、无嗔、无痴造的业是善业。无论善或不善业,都由心识聚集。

  只要我们贪图舒适、物质、恭敬和美名,而且想规避不舒适、无所得、不恭敬、恶名,那么一切行为,都是出自贪嗔痴的动机。这意谓,不善业远比善业多。

  论典上说:

  务必设法,勿使贪图现世乐的欲望生起。

  万一这种欲望生起了,要设法舍弃它。

  此外,阿底峡尊者也说:

  假如根部有毒,枝叶也会有毒。如果根部具有药性,枝叶也一样具有药性。同理,依贪嗔痴所做的任何行为,都是不善的。换言之,任何行为─不管是农业、商业、斗争、帮助亲友,或禅修─只要是基于世俗法的思想,贪著此生,而且出自贪嗔痴的动机,如上所述,“只是轮回和恶趣的肇因”。

  论典接著说:

  为了萃取精华,从一开始,就不应该贪著此生。

  “萃取精华”是指这世圆满的人身。

  接下来是续部教法的一段引文,通常用在密续灌顶,当做前行的发心。

  具有充份的依止心,寻求超脱轮回的人,才允许进入坛城。一个人不应该贪图现世的果报。

  这是说,一个人不应该追求快乐、舒适、物质、恭敬等等属于今生的一切。

  引文接著说:

  贪图现世的人,无法达成超越轮回的人生意义。

  这是说,贪图现世的人,他的行为不会成为正觉的因,正觉是超越轮回的境界。

  你可以这样理解这个道理:假如你只是著眼于获得现世乐,这是你唯一的期望,那么你所做的一切事──工作,课诵,接受灌顶,吃饭,睡觉──都不会变成圣法。那一切行为都是不善业。虽然你希望得到快乐,实际上从这些行为得到的,却只是痛苦。你工作的目的,在于获得现世乐,实际上你的行为反而变成障碍,使你得不到现世乐。考察一下我们自己和别人的人生经验,就能够了解个中道理。

  引文的结论是:

  寻求超脱轮回,会增长现世轮回的快乐。

  这是说,任何人如果只寻求超越轮回的正觉,而且为了达到正觉而修行,即使不去刻意追求,也会自然而然地获得现世之乐。

  龙树在《致友人书》中说:

  如果你的头发或衣服沾到火花,有著火的危险,你会立刻把它拂掉。同样,设法不再轮转生死,非常值得一试。

  当火花掉到身上,你会毫不迟疑地拂除,即使火花可能只会烧到头发或衣服,你也会马上采取行动。那么,为了消除堕入恶趣的因,以及轮回不断的苦,你当然更应该努力以赴。

  我们的一切问题,都肇自轮转生死,我们的诸蕴得自烦恼和业,被烦恼的种子染污。因为受生,我们必须尝受行苦,坏苦、以及苦苦。轮转生死一次,又会种下未来轮回好几世的因。这个过程连绵不绝。

  龙树是说,这种状况远比身上沾到火花严重得多,我们一定要设法不再轮转生死。那么,应该怎么做呢?教法中提到,贪求是使我们系缚轮回的锁链,贪求是来世轮回的最近因。贪求不仅使我们在这一生就造恶业,而且在我们知道自己快要死的时候,使我们贪执身体诸蕴。死亡之际,爱和取引导我们来世投生六道轮回中的某一道。由于贪求是轮回的主因,为了不再轮转生死,断除贪求是必要的修行,这是终止轮回相续之道。

  总之,所有的修行人,都应舍弃贪图今生舒适的欲望。除非舍弃了这个欲望,否则根本不算是“修行人”,凡是基于欲望,追求今生舒适的一切作为,都不是正法。只要欲望还存在,就不是在修行。西藏有句谚语:因为马没有狮子的特质,不要把马称做狮子。有一位噶当派格西,迦姆巴喇嘛说:

  舍离今生,是修行的最初步。你一点也没有修行,却以自居修行人为傲─多愚蠢!省察一下你的心流是否含有修行的第一步:舍离今生。

  即使你自认为不是宗教人士,由于希求快乐,不愿意遭逢困境,所以还是必须节制欲望。没有其他的解决办法。你不能靠吃药、开刀或其他外在的方法,减轻欲望或其他烦恼。唯一解决之道是,思惟欲望的过患,以及人生短暂。即使你不是佛教徒,也不想成为佛教徒,这都是不可或缺的心理建设。除此之外,没有解决的办法。为了减少人生的问题,你必须反省欲望的过患。消除了欲望,问题就不复存在。舍弃了欲望,问题就不会再出现。

  修习菩提心,有助于节制欲望。自他相换,意即舍弃自己,爱惜他人(参见第九章),或有非常善良的好心、想要解除其他人的痛苦,使他们获得安乐,为他们解决种种问题。

  如果心志还不够坚强,无法修习菩提心,应该省思诸如人身宝贵、尤其是无常与死亡(参见第七章)的禅修课题。忆念人生极其短暂,死亡随时会来临,同时把这些想法,关连到恶道、业等等,你就能够制止欲望。

  就像我前面提过,寂天说的“心的秘密”不是什么高深的证悟。了悟世俗八法的过患、反省无常与死亡,也可以视为“心的秘密”。

  禅思无常与死亡,而且认知欲望的过患:意即了解一切问题都肇自欲望,会带给你力量,下定决心舍弃这一生,断除对今生的贪执。这两者使你坚强,并削弱世俗法的势力。它们带给你断除贪执此生的力量,超脱欲望的束缚。

  假如你不了悟内心的这些秘密,虽然你希求快乐,不愿意受苦,所体验的,却适得其反,得不到暂时和究竟的快乐。你会沉沦在轮回中,不断地受苦。可是一旦了悟这些内心的秘密、佛法的无上义,你就能够获得快乐,消除痛苦,而不至于无目标地在轮回中漂泊。

 
 
 
前五篇文章

堪忍法师:打开满足之门 六、调伏内心

堪忍法师:打开满足之门 七、忆念无常与死亡

堪忍法师:打开满足之门 八、“我”不足爱惜

堪忍法师:打开满足之门 九、爱惜其他众生

堪忍法师:打开满足之门 十、唯有修行一途

 

后五篇文章

堪忍法师:打开满足之门 四、转恶为善

堪忍法师:打开满足之门 三、舍弃今生

堪忍法师:打开满足之门 二、修行之道

堪忍法师:打开满足之门 一、转化心识

堪忍法师:打开满足之门 序言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