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十四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2010/4/28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二十四面第四行,我们从第一句看起:

「顺菩提门者,菩萨远离如是三种菩提门相违法,即得三种随顺菩提门法」。这一句前面漏了一个字,漏了一个「二」。因为前面第一段是讲「先须离三种与菩提门相违法」,这个讲完了。这个地方是要讲「顺菩提门」,顺菩提门也有三条,下面说:「何等为三:一者无染清净心,不为自身求安乐故。菩提是无染清净处,若为自身求乐,即违菩提门,是故无染清净心是顺菩提门」。这一大段题目是「一经宗趣」,要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依照这部经修学的最高指导原则。这个指导原则,总的在前面说过,「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净宗修行最高指导原则。这个地方是为我们细说,怎样得清净心。特别是我们这部经的经题,经题的后半段讲的是清净平等觉,把修行纲领说出来了。有宗,这就是本经的宗旨,修学的宗旨;趣就是果,我照这个方法修,将来得什么样的果报,那个果就在经题的上半段。你得的是什么?得的是「大乘无量寿庄严」,你看看这个果报多殊胜!这一句就是释迦牟尼佛在《华严经》上所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人人都有的,本有的,所以大乘教里面佛常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

佛这个意思一定要搞清楚,它不是迷信。佛,是印度话,印度人称佛,我们中国人称圣人,所以佛跟圣人是同一个意思。中国这个圣怎么讲法?圣是对於宇宙人生真相通达明了,这叫圣;佛在印度这个意思是觉,也是对宇宙人生真相完全觉悟明白,真的是一个意思。佛教传到中国来,这个字是音译的,实在讲是可以用中国这个圣字来翻译,有些佛法里面称为大圣,这很适合中国人的口味,大圣释迦牟尼。所以这个文字搞清楚,你就不会说它是迷信。你意思搞不懂,以为佛是神、菩萨是神、罗汉是神,全错了。佛、菩萨、阿罗汉在佛教里面是学位的名称,佛是最高的,中国人讲圣人,比圣人低一级的是贤人,再低一级的是君子;在佛法里也有三个等级,最高的是佛陀,其次的是菩萨,再其次的是阿罗汉,三个学位的名称,这不能不搞清楚。

佛的教学,终极的目标是教我们回归自性,为什么?自性里头是圆满的。中国老祖宗告诉我们,本性本善,佛称自性,也称本性。《三字经》最初两句话,「人之初,性本善」,你怎样回归到本善,这个教学目的就达到。为什么本善不见了呢?因为你习性不善,《三字经》上说得很清楚,「性相近,习相远」。性大家是一样的,都是至善的,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这要搞清楚,这善是个赞美的名词,它太完美,它一丝毫欠缺都没有。自性里面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相好,这个相好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福报,无量的福报,你自己本来有,为什么失掉?现在在我们这个世间,我们所看到的,智慧不平等,德行也不平等,福报也不平等,什么缘故?是因为你们自己的业障有厚薄不一样。业障厚的,聪明智慧就少;业障薄的,他聪明智慧就多一点。所以智慧德相本来都一样,你的烦恼有厚薄浅深不相同,所以它透出来的不一样。

佛陀的教学没有别的,就是教我们把烦恼习气远离,放下,统统放下,你就成佛,你就完全恢复。烦恼习气无量无边,释迦牟尼佛把它归纳为三大类,这教学上好说,好讲。每一类都无量无边,没有头数的。第一类叫无明烦恼,《华严经》称作妄想,《华严经》上讲的妄想,就是大乘教里面讲的无明烦恼,这是一类。第二类叫尘沙烦恼,尘沙是比喻,就是这种烦恼像尘沙那么多,在《华严经》上叫它做分别,所以分别是烦恼,尘沙烦恼。第三大类叫见思烦恼,见是你的见解错误,思是思想,你想错了,你把事实真相想错了、看错了,这叫见思烦恼。《华严经》上讲的执着,执着就是见思烦恼。你能够把执着放下,你就证阿罗汉果,就叫做阿罗汉,第一个学位就拿到,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执着了。如果更进一步,不但不执着,分别也没有了,那你就是菩萨,你就拿到第二个学位。最高的学位,必须六根在六尘境界里不起心、不动念,这就是无明烦恼没有了;无明烦恼是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你就成佛,最高的学位就拿到,它是三个学位的名称。

所以同学们一定要知道,现在佛教变成宗教,我们都是释迦牟尼佛的罪人,怎么他老人家搞到二千五百年之后会变成宗教?我们要知道,我们没有尽到责任。释迦牟尼佛在世跟宗教不相干,十九岁出去求学,参学,三十岁开悟。孔老夫子也是,十五有志於学,三十而立。这是东西方的圣人很多相同的地方。可是世尊他开悟之后,就从事於教学,一生干这个工作。身行言教,他真做到,他所讲的全做到了。他做不到的,他不说;说到,真做到,给我们大家做个好榜样。教多久?教一辈子,七十九岁圆寂的,所以在经教里面常常看到,「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三十岁开始到七十九岁,活一天就教一天,乐此不疲。用现代的话来说,他是什么身分?他是多元文化,可以说多元,因为他不分国家,不分宗教信仰,也不分族群,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这是他真正的身分。他自己呢?他自己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他不收学费,他的生活很简单,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吃饭到哪吃?托钵,真的是「一钵千家饭」,这个话说得是实实在在,不是假的。你看经典一展开,你就看得到,他的常随弟子,就是跟着他不离开的,佛到哪里去就跟到哪里去,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每个人都出去托钵,那个钵就是一千二百多个钵,托的饭不是说我托来我就吃,不是的,回去把饭和在一起、汇在一起,然后再分着吃。所以每个人那一钵饭都是千家托来的,这是真正共产主义。我们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把它搞成宗教,这是我们后世的学生大不孝,怎么会搞成这个样子?真正做佛的学生,要把佛的本来面目恢复,本来面目是教学。

佛教传到中国,摩腾,竺法兰,这两位大德到中国来,当时汉明帝拜他为老师,所以就变成国师。原本他们都是托钵的,都是树下一宿的,现在做了皇上的老师;在中国,如果皇上的老师到外面去托钵,到树下去一宿,那人家不把皇帝骂死了!你这个皇帝怎么当的,你的老师怎么可以叫他过这个生活?所以到中国来之后,他们把那些旧的传统也就放下,你看恒顺众生,随顺中国人的习惯。皇上也给他盖上宫殿,盖上了寺,这个寺是什么?诸位要懂得,寺是政府办事的机构,是直接属於皇帝管的一级单位,叫做寺。你们到故宫去看,故宫里面牌子有很多,像鸿胪寺、太常寺,那都是皇帝下面的一级单位,直接归皇帝管的,称之为寺。九个寺,寺的长官叫卿,三公九卿;三公是皇上的顾问,这地位很高,九卿是他下面一级单位的首长。宰相下面一级单位称之为部,那个部的首长称为尚书,尚书就是部长,侍郎就是次长。所以皇上他的一级机构比宰相就要高一等,宰相称尚书,他们称卿,三公九卿。佛教这个办事的机构也称之为寺,直接归皇上抓的,所以中国那个时候就变成两个教育部,宰相底下的教育部是礼部,排列的顺序,它排在第一,这是中国老祖宗传下来的。无论是家庭、无论是国家,都把教育摆在第一,「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你建立一个政权,君是领导,领导人民,什么为第一?教育第一,所以礼部是第一个部。宰相有事不能视事,礼部尚书代理,你看他地位多高!从中国古时候制度去看,无论是家庭,无论是国家,都把教育摆在第一,换句话说,一切都是为教育服务。所以这个国家几千年来长治久安,它道理在此地。

教什么东西?扎根的教育,基础的教育,是三岁,小孩从出生到三岁是扎根教育,母亲教。母亲是小孩子第一任老师,教什么?现在跟大家讲的《弟子规》,《弟子规》不是教小孩念的,是父母做给小孩看的。小孩一出生,眼睛睁开他会看,耳朵他会听,他已经在学习。你看从出生到三岁,他学了一千天。这一千天当中,在从前这个教育是非常重视的,一切负面的东西不能让小孩看到,不能让小孩听到,不能让婴儿接触到,他所接触的全是正面的。父母在他面前都彬彬有礼,他学会了。所以中国古谚语说,「三岁看八十」,这三岁扎的根,八十岁不会变,这个教育根深蒂固。《大学》里面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什么时候培养的?这三年一千天培养的,这个根多好!以后他上学,老师是继续家教,把家教延续。老师要做出榜样来给学生看,老师代替了家长,家长这么做的,老师也是这么做,他的信心就定了。所以从前中国教育是这么教成功的。

这种教育到什么时候没有了?民国建立之后,这种教育的理念还延续了二十年,民国二十年以后就没有了。彻底灭掉的是中日战争之后,八年抗战之后完全没有了。所以我常说,我们跟日本人的八年战争,死伤的这些人,生命财产,那是小事,微不足道;最大的伤害是我们传统的家跟传统的家教丢掉了,这个损失太大了。这个损失,如果我们没有高度警觉心赶快把它恢复起来,我们这个民族会灭亡。就跟世界上四大古文明,其他三个都没有了,只剩一个中国。中国如果把这个传统丢掉,中国这个古文明也会消失掉。我相信不会超过三十年,中国东西就没有了。这个没有是全世界人类可悲的一桩事情,损失不只是中国,全世界的损失。七0年代汤恩比常常讲,这是英国一个史学家,他说「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别人说的,不是我说的,说得真有道理。我们今天如何能够恢复佛的教育?佛是教育,它不是宗教;如何恢复中国传统儒的教育、道的教育?中国传统决定离不开儒释道。儒释道在形式上有,实际上已经看不到,学儒的,他学道、他学佛;学佛的,他也学儒、也学道,他样样都通,样样都懂。这是我们对於传统文化基本的一个认识,要搞清楚、搞明白。

现在要恢复就不必建寺庙,那是从前帝王时代的,不必建那个形式。现有的这些寺庙,那是古迹,做为观光旅游,历史的凭吊,好事情,那个不能够教学。现在要建,要建学校。早年我跟赵朴老常常见面,几乎每年我都回去看看他。我给他建议,现在交通方便,资讯发达,中国佛教是十个宗派,十个宗派都恢复起来,每个宗派建立一个道场,像外国的大学城,找一块好地方兴建,建大学城,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解门,一部分是行门。夏莲居老居士他在名称上做了一个建议,这个建议非常好。修行的这部分称为学会,我们净土宗,净宗学会,这是修行的一部分,研究理论、经典的一部分,净宗学院;天台宗的天台学会,天台学院,这是名称上的现代化,大家一看就了解,这就对了。华严学院,华严学会,这名称让人家一点都不迷惑,这个建议非常好。我们要真的懂得,要真的去干,这样子才能把中国传统文化复兴起来,那么中国至少有一千年的盛世出现,千年盛世,长治久安。中国起来了,一定会把世界带向安定和平,你说这个事情多伟大!多有意义!

在末法时期,大乘教里面,无量寿是无比的殊胜。刚才我们讲经题上,你看清净心,清净心得的果报,清净心是因,果是庄严,庄严就是美好;平等心,平等心是定,是三昧,果报是无量寿,那是德;后面觉,觉而不迷,果报是大乘,大乘是智慧,就是《华严经》上讲的,自性本具的般若德相。德是无量寿,相是庄严,般若智慧就是大乘,都摆在经题上,修因证果,这就是本经的宗趣。现在头一个跟我们讲,无染就是清净心。染是染污,我们现在的心不清净,为什么?有执着,有分别,哪些是的?说不尽。简单说一个,执着身是我,这就是染污。你还有身见,这是头一关,执着身是我,佛说这个身不是我。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我所有的。就像衣服一样,这衣服是我所有的,不是我,这大家容易懂。衣服脏了换一件。同样的道理,身不是我,身是我所有的,用个几十年,像机器一样,用旧了,不好使用,再换个新的,换个新的身体,这就对了。

真有功夫的人,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人的细胞,身体里面细胞,每七年是一个周期,它是天天都在换。七年,旧的细胞是一个都没有,全部都换上新的。那我们要问,他为什么愈换愈差?老化,不就差了,愈换是愈不灵光,为什么不换成新的机器?要换成新机器,那你就长生不老,为什么要愈换愈差?你想想这个道理就晓得。童年的时候天真,十岁到二十岁,七岁到十四岁、二十一岁,换的时候,几乎换的都是新的,没有什么差别,真的是好。二十岁以后,那一个七年就不如一个七年,为什么?自私自利起来,妄念起来,跟着你的欲望,贪瞋痴慢,那好了,愈换愈差;愈到老,执着愈严重,就更差了,就是这么个道理。身体细胞新陈代谢的更换,听谁的?听我们自己的意念。所以如果你真的得清净心,你所换的全是好的。也就是说,你没有衰老的相。如果你要是得平等心,换的几乎都是跟新的相同的。我们讲,菩萨菩萨年年十八。菩萨所换那个身体的相,因为他有平等心,他不但清净,他达到平等,清净是阿罗汉的心,平等是菩萨心,觉,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那是佛心;所以清净平等觉这三个阶段,他们懂得。我们一般人患得患失,贪而无厌,所以愈换愈差,五、六十岁就衰了,这是对於事实真相完全不了解,才会产生这样的一个后果。

你看菩萨教我们,我们修净土,终极的目标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求生极乐世界,第一个要紧的条件,诸位要记住,这经上常讲「心净则佛土净」。你心地不清净,你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一天念几十万声,不一定能往生,为什么?心不清净。到极乐世界去干什么?享受!极乐世界太好了,我是去享福,这个念头不能往生,与极乐世界的那个理念完全相违背。要知道极乐世界是学校,你可不能把学校当做家,进了学校就不想离开,这不可以。你毕业之后,一定要离开,那个地方是培训你成佛的,你是去上学。成佛之后,你得离开。离开到哪里?到十方世界去教化众生,你不能老恋着那个地方。你有这么一个动机,不但阿弥陀佛不会接引你,极乐世界的居民也反对你,你怎么能去?所以头一个条件是无染清净心。

123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十一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十三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十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十二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十九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十二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十五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十三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十六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十四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