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梵琦禅师的《西斋净土诗》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梵琦禅师的《西斋净土诗》

蔡惠明

一、被称为“明初第一宗师。

梵琦禅师(1296—1370),字梵石,小字昙曜,俗姓朱,宁波象山人。自幼出家,十六岁受具足戒,曾读《楞严经》,有所省悟。元英宗时,诏写金字《大藏经》,他因善于书法,应选人京。元泰定年间,奉宣政院命,出世传法。他得到元叟行端的印可,为大慧宗杲的五传弟子,即禅宗南岳怀让门下的第二十世。开法以后,五十年问,六坐道场(据佛教史料记载:l、元泰定元年(1324)入主海盐福臻寺?元天历之年(1328)人至天宁永祚寺;3、元至元元年(1335)入主杭州大报国寺;4、元至正四年(1338)入主嘉兴本觉寺;5、至正十七年(1357)入主嘉兴光寿寺;6、至正二十三年(1363)再次住持永祚寺,可见他弘扬禅法的积极。元顺帝至正七年(1347)诏赐他以“佛日普照慧辩禅师”称号。明洪武元年、二年,太祖两次诏他赴南京蒋山法会。《释氏稽古录》续集卷二说他获得“亲承顾问,赐以币金”的殊荣与礼遇。宋濂撰《佛日普照慧辩禅师塔铭》说他“形躯短小,而神观清朗;举明正法,滂沛演迤,凡所莅之处,黑白向慕,如水归壑。……由是内而,燕、齐、秦、楚,外而日本、高丽,咨决心要,奔走座下,得师片言,装璜袭藏,不翅拱壁。”可见当时这位国师的声望确是很高的。梵琦的“悟道偈”,有这样的两句:“拾得红炉一点雪,却是黄河六月水。,表明他确实具有禅师的本色。

梵琦圆寂于明洪武三年(1370)世寿七十五岁。他寂后,法弟至仁为撰《行状》,宋濂为撰《塔铭》。据记载,他临终曾留一偈:“真性圆明,本无生灭,木马夜鸣,西方日出”。前二句表明他是一个真心一元论者;后二句又表明他确是一位禅师。宋濂在《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六会语录>序》中说,梵琦“嘻笑怒骂,无非佛事”,“世间万物,总总林林,皆能助发展正常之机。”评价是很高的,莲池在《皇明名僧辑略》(一卷)里,把梵琦列为《正录》十人中的第一名(另外还有《附录》八人,《又附》人)。并且说:“本朝第一流宗师,无尚于楚有。”藕益则在《灵峰宗论》》卷五之三《僧释宗传窃议》中评称:“禅宗自楚石大师后,未闻其人也。”评价更高。莲池,藕益是明代佛教高僧,寂后被奉为中国净土宗第八、第九代祖,宋濂则是明初名士,他们对梵琦如此推崇,表明梵琦确是明代禅师中的佼佼者。他的思想集中反映在《楚石梵琦禅师六会语录》里。所谓“六会。就是指他“六坐道场。的六次法会。对于梵琦的禅学思想,因不是本文所要讨论的主题,暂;门下谈。但他着有《西斋净土诗》一卷,在晚年又极力提倡持名念佛,求生西方极乐净土。这是因为人宋以来,禅宗流弊日深,永明延寿就是鉴于当时惮师胸无点墨,邪正不分,因而发愤着《宗镜录》一百卷,约八十万言,意在扶衰救弊。并撰《禅净四料简》,提倡禅净双修,而以净土为指归。延寿木人最后也是念佛往生的。被奉为我国净土宗第七代祖。梵琦修禅五十年,对自力解脱感到没有把握,因此迫效永明延寿。他在《西斋净土诗》中写道:“遥知家乡落日边,一条归路直如弦,空中韵奏般般乐,水上花开朵朵莲,杂树枝茎成百宝,群居服食胜诸天,吾师有愿当垂接,不旺翘勤五十年”。这表明他以极乐世界为家乡,以阿弥陀佛为“吾师”,祈求弥陀如来的“垂接。,方才不枉“翘勤五十年,此时他已完成由禅到净的转变,不再是一个地道的“禅僧。了。

二、从否定念佛到归心净土

梵琦在《梵琦语录》卷七《再住海盐州天宁永祚禅寺语录》中写道:

“教中有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念施。衲僧门下,念了什么?若论念佛,道着佛字,漱口三年:不可是念佛也。若道念法,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不可是念法也。清净行者,不人涅盘;敬戒比丘,不入地狱,不可是念僧也。持犯但束缚,非身无所束,不可是念戒也。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不可是念天也。施者,受者并所施物,三轮空寂具不可得,不可是念施也”。

“教中讲究。六念,“但梵琦衲僧。门下,则是“六不念。,这里既有他的宗教思想,更有他的“禅见。,“道着佛字、漱口三年,又显示了他禅僧的本色。

在《梵琦语录》卷七《再住海盐州天永祚禅寺语录》中,梵琦说:

“据说,娑婆世界,坑坎堆阜,瓦砾荆棘,土石诸山,高下不平。极乐世界,地平如掌,宫殿楼阁,珍宝庄严,水鸟树林,常宣妙法,虽然(娑婆、极乐)有天有寿,有苦有乐,若论这些子,那边八两,这里半斤,非净非秽,非生非佛,不用厌此欣彼,爱憎憎凡。既无欣厌等心,又无圣凡等见,随缘放旷,任性纵横。”

这本身含有否定之意,明显地对于净土思想的否定。这种论点,就禅宗的传统思想说来,也是“言之有据”的。如六祖慧能在《坛经》中说:“若惜无生等法,且西方只在刹那,不悟顿教大意,念佛往生路遥,如何得达。”又说:“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非,念佛造成何国?”可见六祖是强调“见自性清净,自修白作法身,白行佛行,自成佛道。”这是自性弥陀思想的源流。《维摩经》说:“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他对广州韦刺史开示说:“人有两种,法无二般,迷悟有殊,见有迟疾。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凡愚不了自性,不识心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此一般,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使君但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但人宋以后,禅宗流弊日深,自永明起提倡禅净双修,梵琦在修禅五十年后,以亲身经历体验,末法之际,仅赖自力,不可能解脱,还须仰仗弥陀本愿力,以念佛为内因,佛力为外缘,内外结合,自他相应,往生净土。这是梵琦从否定念佛到归心净土的经过。

三、《西斋净土诗》中梵琦的净土思想

莲池大师在《云栖法汇·皇明名僧辑略·楚名禅师》中写道:“本朝第一流宗师,无尚于楚石矣。筑石室,匾曰:‘西斋’,有《西斋净土诗》一卷,今止录十首,以见大意。彼自号禅人而轻净土者,可以深思矣”。其所以如此推崇梵琦,又如此地重视他的倾心净土,足见他在当时佛教界的影响确非同一般。这里再引《西斋净土诗》三首,以供吟诵:

“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开,称心璎珞随心现,盈器酥酡逐念来;金殿有光吞日月,玉楼无地着尘埃,法工为我谈真谛,直得虚空笑满腮”。在这里不再是欣彼,而是欣厌分别了。另一首诗是:

“一寸光阴一寸金,劝君念佛早回心,直饶凤阁龙楼贵,难免鸡皮鹤发侵;鼎内香烟初米散,空中法驾已遥临,尘尘刹刹虽清净,独有弥陀愿力深。”又写道:

“一个浮泡梦幻身,如何只是纵贪嗔,好寻径直修行路,休学愚痴放逸人。护戒还同冰雪净,操心要与圣贤亲;明明指出西飞日,有识还令“达本真。”

乍看起来,这与《梵琦禅师语录》中所说:“道着佛字,漱口三年”长相迳庭,但对机说法,应病与药,即对立的统一,正是修学的妙行。自宋初以来,在佛教史上出现一种情况,那就是禅净双修,或者说禅的净土化。这样趋势更为突出了。这是因为,两宋以后,净土宗已成为各宗的共宗,不论禅教律、密、都以净土为指归。

四、临终生西信念坚定,火化得舍利

宋濂在《佛日普照慧辩禅师塔铭》中记述梵琦的临终往生情况说:

“师与梦堂噩公,行中仁公等应诏而至,馆于大天界寺,上命仪曹劳之,既而援据经论成书,将入朝敷奏,师忽示微疾。越四日,趣左右具浴更衣,索笔书偈曰:‘真性圆明,本无生灭,木马夜鸣,西方日出’。书毕,谓梦堂曰:‘师兄,我将去矣:?梦堂曰:‘子去何之?,师曰:‘西方尔’。梦堂曰:‘西方有佛,东方无佛乎?’师厉声一喝,泊然而化,时七月二十六日也。天界住持西白金公,法门犹子也,为治丧事,无不尽礼。时制火葬有禁,礼部以闻,上特命重其教。茶毗之余,齿牙舌根,数珠咸不坏,设利罗(舍利的梵文)粘缀遗骨,累累然如珠,其弟子文晟,奉骨及诸不坏者,归于海盐,卜以八月二十八日,建塔于天宁永祚禅寺葬焉。”

可见梵琦虽继承了禅宗不求知解的思想,认为:“禅师不加多知,饥餐渴饮随时,将心用心大错,在道修道堪悲,内外推寻不见,中间亦及毫厘,众生别求智慧,诸佛何异愚痴,一等黄金作器,瓶盘钗钏环儿,自体原无改变,千般任用炉锤。(见梵琦《明真颂》第四)但他在晚年确实念佛求生西方净土,对梦堂所说:“西方有佛,东方无佛耶”的戏言,大加呵斥,“厉声一喝,泊然而化。”在茶毗时捡得舍利,可见他修道功底深厚,有坚定生西信愿决定得生极乐净土。

五、明代净土宗仍以共宗姿态传播

明代净土宗在“国初第一宗师。梵琦禅师等兼弘净土外,另有妙叶着《宝王三昧念佛直指》二卷,二十二篇,大力弘扬净土教义,藕益大师为此书两次作序,即《刻宝王三昧念佛直指序》和《重刻宝王三昧念佛直指序》。一则说:“爰有妙叶导师法治宗乘,教兴莲社,应永明角虎之记,畅宝王三昧之谈,境现全彰,纤疑悉破,……诚除惑之前矛,生西之左券也。予既获借读,如饮醍醐……,急谋付梓,以广厥传。”再则说:“元末明初,鄞江有大善知识,厥名妙叶,深悯邪见,述为《念佛直指》二十二篇,世久失传,故云栖老人每欲见之而不可得,神庙年间,古吴万融禅伯,偶于乱世中得此遗佚……”可见他对这本书的推崇。妙叶大师本人在《<宝王三昧念佛直指>卷上并序》中说:

“念佛三昧称为宝王者,盖于一切三昧之中最上三昧者也。首独唱于庐山,后遍流于天下,……自昔至今,富于编简,若禅若教,无不尊重,是圣是凡,昔皆景仰。……乃以净土诸宗及各宗疏钞,采其奥旨,述以成篇。”书着于明初,传播于晚明,可说是先隐而后彰了。

天台宗大德传灯为万历至天启年间人,因住天台幽溪高明讲寺,世称幽溪大师,被称为“中兴天台。的宗师,苦有《维摩》、《楞严》、《法华》等经疏以及《天台传佛心印记注》(二卷)、《性善恶论》六卷等。他兼弘净土,着有《生无生论》,从“理。到“事。,分为十门,阐述净土思想。

另有袁宏道,字中郎,公安人,与兄宗道,弟中道,并尔“三袁”。袁宏道着《西万合论》在《引言》中说:“余十年学道,堕此狂病(禅病),后因触机,薄有省发遂简尘劳,归心净土”。他与藕益大师一样,起初认为“参禅不必念佛”,“迨一病至死,遂发意西归,……方肯死心执持名号,万牛莫挽也。”梵琦禅师上承永明延寿,下有藕益智旭,都是禅净双修,指归净土的。

 
 
 
前五篇文章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稿

谛闲大师的净土思想

略说净土宗的流传

略述净土经的流传(下)

略述净土经的流传(上)

 

后五篇文章

禅教兼通归于净土的紫柏尊者

太虚大师净土思想述评(连载三)

什么时候能念佛念到三昧呢?三昧是怎么个意思? - 成刚

如果说就一心念佛而不去深入佛理悟明大事因缘,怎么可以对

光念佛号能不能开智慧?逆境来了之后,能不能辨别是非?光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