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论语禅:菩萨之忧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论语禅:菩萨之忧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孔子说:“不修品德,不讲学习,见义不为,不善不改,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

  孔子说:“我老得太快了,我好久没有梦见周公了。”

  孔子吃饭时,如果有带丧在身的人在旁边,他从来没有吃饱过。

  孔子在吊丧哭泣之日,就不再唱歌。

  《论语》从一开头就说仁者之乐,到这里则有忧。为什么呢?用《岳阳楼记》的话来说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以孔子那样的大定力,视富贵如浮云,不会为个人名利所动,所以他也没有什么忧愁的。他忧什么?他有菩萨之忧。菩萨希望众生解脱痛苦,因此就会忧国,忧民,忧天下。具体到春秋来说,则忧人心不古,忧世风日下,忧天下无礼。春秋末年,天下大乱。

  孔子首先忧当今道德沦落。他把不修仁德、不讲学习、见义不为和知错不改四个方面的问题相提并论,在他看来,四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都是为道德完善服务的,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或“不善”,只有这样,修养才可以完善,知识才可以丰富。

  此外,孔子忧自己老了,不复梦见周公了。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鲁国国君的始祖,是西周典章制度的制定者。周公是中国古代的“圣人”之一,孔子继承了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来的道统,肩负着光大古代文化的重任。

  孔子说自己不能梦见周公,表明了孔子对周公的崇敬和思念,也反映了他对一生没有完成克己复礼的大任而忧虑。这是孔子一生中最大忧虑。孔子念念不忘周礼,所以梦中也能与周公相见。到现在年纪大了,不能克己复礼,天下仍旧大乱,“不复梦见周公”是指天下不再有周礼了,孔子为此而忧虑万分。

  菩萨的心连着众生的心,所以孔子还有很多忧。别人家死了人,孔子看见了,连饭也吃不下。为别人吊丧,喜欢音乐的孔子就不再唱歌。这是把别人的痛苦当作自己的痛苦,只有仁者才具有这样的心态。许多人不仅不把别人的痛苦当作自己的痛苦,还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与孔子相比,真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谢氏曰:“学者于此二者,可见圣人情性之正也。能识圣人之情性,然后可以学道。”即如果像孔子一样这样做,那么他就可以学道了。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既然孔子还有喜怒哀乐,说明仁者也是性情中人,只是他的喜怒哀乐用法不同。常人一般为自己的名利而高兴,为失去名利而痛苦,菩萨则相反,菩萨不为得到名利而高兴,若别人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名利,菩萨反而会更高兴。菩萨只为别人着想,他不为自己着想。所以菩萨虽然也是常人,他也有喜怒哀乐,但他的喜怒哀乐与众不同。

  澫益禅师《论语禅解》说:“真实可忧,世人都不知忧,所以毫无真乐。惟圣人念念忧,方得时时乐。”

  菩萨为众生痛苦而忧,为众生解脱痛苦而乐。因为菩萨时时能够以众生之苦为忧,所以他就具备了广大无边的慈悲心。在无我的慈悲心中菩萨得到了涅槃的快乐,涅槃就是大解脱大快乐。

  论语禅:

  能念念忧,则时时乐。

 
 
 
前五篇文章

论语禅:菩萨之才

论语禅:万法平等

释然:谈佛说禅悟人生

释然:谈佛说禅悟人生 满院香到香满村

释然:谈佛说禅悟人生 看树插秧

 

后五篇文章

论语禅:平常心是“道”

论语禅:述而不作

论语禅:发菩提心

论语禅:井有仁焉

论语禅:静定则寿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