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E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E

 

  1149经:本经记述波斯匿等王就五欲问题向佛陀请教。

  对于世俗男女来说,都会有“七情六欲”。七情是指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是指色欲、形貌欲、威仪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以及人相欲。七情不好控制,人总是会“让我欢喜让我忧”,很难避免;六欲就更不用说了,我们总想着穿好点吃好点,也是人之常情。所以说七情六欲大体上将我们人类的各种情绪欲望的总体概括。

  这里的“五欲”,是指“色、声、香、味、触”,也就是六境中的前五境。因为此五境会使得我们生起各种贪著的情欲,故名五欲。此五欲内容为:

  1、色欲,指爱着于男女端庄形貌及世间宝物等种种妙色。

  2、声欲,指爱着于娇媚妖词、淫声染语、丝竹弦管等声。

  3、香欲,指爱着于气味芬芳之物,以及男女身体气味。

  4、味欲,指爱着于酒肉珍肴、甘甜酸辣的美食。

  5、触欲,指爱着于冷暖细滑、轻重强软、名衣上服、男女身分等物。

  对于出家人而言,五欲当然要远离的,比如《佛遗教经》中佛陀对弟子们说:“汝等比丘,己能住戒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五欲。”但是对对生活在世俗中的红男绿女而言,远离五欲既不现实,也无绝对的必要。在本经中,波斯匿王就五欲的话题,与七位国王及各位大臣在一起探讨。探讨的主题是“五欲之中,何者第一”,也就是哪种欲最好。

  事实上这样的探讨可以说属于毫无意义的“戏论”。因为从世俗而言,大家都各有偏好,你喜欢音乐,他喜欢喝酒,我喜欢穿着打扮,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对于喜欢喝酒的人而言,他可能会认为“世上唯上美酒好”,躺在醉仙乡里,那是多么美妙惬意的事呀!所以大家对于五欲都各有各的观点,不可能达成绝对的一致意见,故而座中有人说“色最第一”,也有人说“声、香、味、触”为第一。大家讨论到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竟无定判”,只好请佛陀作最终裁决,“如世尊说,当共忆持”。

  佛陀对七位国王说:“各随意适,我悉有余说。以是因缘,我说五欲功德。然自有人于色适意,止爱一色,满其志愿,正使过上有诸胜色,非其所爱,不触不视,言己所爱最为第一,无过其上。如爱色者,声、香、味、触亦皆如是。”每人都有固有的认知排他性,比如说唐玄宗独爱杨贵妃,“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杨贵妃未必就比其他嫔妃好看到哪儿去,而是缘于明皇的偏好,即“言己所受最为第一,无过其上”。天下父母都觉得还是自己的孩子好,哪怕孩子明明有不良恶习,做父母的往往都会熟视无睹。

  值得留意的,在本经中,佛陀并没有对七位国王的观点作出明确批评,而是说他们的观点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从世俗而言),但是都存在问题,因为他们是站在各自的立场上看某一问题,既不全面也不客观。正如盲人摸象,无论是柱子是一堵墙均有道理,然而我们总不能说大象只是一根柱子或只是一堵墙。怎么样才是客观公允的呢?即从世间而言,五欲当然有其存在并且为大众贪著的合理性;然而从出世间而言,这些东西都是需要最终摆脱掉的。“如净水莲华,清净无瑕秽”,莲华生长于淤泥(五欲),却远比淤泥清净。反过来说,莲华清净无染却源自于污泥,即污泥是孕育清净的天然温床。故人间佛教思想的一个很重的特点便是“诸佛皆出人间,终不在天上成佛也”(《增一阿含》),印顺法师据此得出结论:“真正的佛教,是人间的,唯有人间的佛教,才能表现出佛法的真义。”(《人间佛教绪言》)既然在人间成佛,总难免与五欲打交道。在五欲的熏练中成就佛道,则更具人性化意义与现实的普世价值。(11.20.)

 
 
 
前五篇文章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B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C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D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E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F

 

后五篇文章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D

<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B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A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M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