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从原始佛教看佛教信仰(上)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从原始佛教看佛教信仰(上)
  撰文/梁兆康
  当佛在世时,有些比丘,比丘尼或来自各方的人,常喜欢问佛陀,究竟人死后到底还有没有继续的生命。很多时候,佛陀都不回答这类问题。原因是,这些问题与 “苦” 皆无关系,所以佛是不谈的。佛法中重要的问题,并不是“有没有神存在?“或者是” 人死后到那里去?” 佛法中的问题是围绕著修行来谈的。聪明的修行人,一般都是看这些问题是否与修行或者离苦得乐有关,这才是佛教中心的问题。佛教在中国,经常是与民间的信仰混合在一起,分不清楚。使得佛法给人一种错误的形相。在香港,很多年轻人不喜欢信佛,因为他们以为佛教就只是讲鬼神之事或是求符念咒。到过香港的人,若曾到虎豹别墅,就可以看到很多的璧画有关十八层地狱,十分可怕。原本它的作用是警诫世人,但却也给人一种感觉,好像佛教整个是围绕著一个“ 恐惧” 与“ 害怕﹂ 。如果一个人因为害怕下十八层地狱,而不去作恶事,那么这种信仰就是建立在这个” 害怕“ 的基础上。其实佛陀根本很少提到一个人死后会如何,而是专注在现世中,一个人该如何地去修行,解脱烦恼。佛陀时代民间最重要的信仰是印度教,印度教相信有轮回,佛陀当时为了适应当地的民间信仰,所以对于轮回论并未提出排斥,但是从未将佛法的重心放在轮回之上。
  佛法的核心是三法印:诸性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无我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当我们谈轮回时,给人一种印象就是人死后有一个灵魂在流动。但是佛陀不赞成灵魂之说,而讲” 无我“ 。就是没有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灵魂无法存在。其实轮回与灵魂的观念存在著很大的冲突。佛陀当时并不很明显地指出这种冲突,因为不想与当时的婆罗门教交恶。因为这些并非佛法的核心。
  佛法的重点是讲缘起,世间没有一样东西是独立存在的。既然没有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就无法去谈灵魂的问题。修行,并非是设一个地狱让人害怕而不敢去作恶事。修行是去觉观自己每一个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这个后果并不是人死了后才会发生,因果的报应很多都是在当下或今生就能显现。比方说,一个人非常的自私,这个自私的人所得到当下的果报是,他必定是一个不快乐的人。基本上一个不快乐的人,他无法去爱别人,也必然无法去爱他自己。因为他将自己的大部份精力放在如何去占别人便宜,如何才能不吃亏,成天与人勾心斗角,并非每一件事都能随顺他的心意,如何快乐起来。这就是一种现世的因果。
  佛教中有什么独特的地方是其它宗教中所没有的呢?
  一、原始佛教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自依止。就是每一个人不应当依靠外在的一个神或超然的力量,而是要归依自己,回到自己,自己帮助自己。这是在阿舍经里,相当重要的一个概念。在中国禅宗内,六祖惠能说过归依佛,并非归依在外的佛,而是归依每个人内心中原本俱有的那个佛性。所以不论是原始佛教或中国禅宗,” 自依止“ 是相当重要的。
  二、无神论:一般民间传统的佛教,经常将佛陀视为一个超然的神。事实是佛陀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神。将佛陀当为神来谟拜,也是后来的人的误解。在佛陀时代,有人来到佛陀那里问他,究竟世界上有没有神的存在?这在阿含经中有详细记载,佛陀反问他,可见任何一个人在此生中亲眼见过神的吗?此人回答说:从未听说过有人亲眼得见一个神。所以这是佛陀教学的一贯作风。每一件事情如果不是亲身体验的,他就不谈。基本上,佛教还是一个经验主义的宗教。如果没有经过自己去体现的东西,还是不谈。民间很多人谈那一尊菩萨很灵验,又喜欢谈通灵的事;某某人死时,又有什么异相::等。但是真正佛教的立场是主张,若不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最好不谈。因为那就脱离不了揣测。如果佛教是建立在一种揣测上,那么立场就很薄弱,无法与别的外道辩说。最近我有一个邻居车祸受伤,脚折断了。我们去探望她,她却说,她十分幸运,车子玻璃破了,脸上一点都没受伤,这都是上帝在保佑她。当时我觉得,天哪!你都严重受伤到这种程度,还说是上帝在保佑你。这是因为她有一个坚深的信仰,她永远可以自圆其说,别人是很难去与她争论的。佛教的立场并不是找一切理由去否定别人的宗教,反而是对别人的宗教有一种尊重。
  但佛教最特殊的一点,还是它是注重真正的体验,它不是一个以信仰为主的宗教。如果说佛教中有一种信的存在的话,这种信也是在一个人亲身体验经历后才产生的。这种信不是盲从的信,而是经过自己的经验,见到法,对佛陀讲的东西产生出一种信念。一般其它的宗教都是著重在一个信仰上,佛教可能是唯一的宗教著重在一个﹁见﹂上,亦即是讲一种智慧与觉性。佛法的特点是去开发自己的智慧与觉性,如何去见到真理;而不是教你如何去接受一套学说与教条,并认为那是绝对的东西。佛教不是强调信的宗教,所以里面没有教条。每一个佛教徒都有他自己所相信的一套东西,无须勉强别人来相信你自己的那一套。佛教从来不去勉强别人相信一套东西,因为它是经验主义,当自己有体验时,自自然然就会去相信。如果你不相信轮回,没有人会强迫你去相信它。佛法的法是真理,法不是用来辩论的,不是头脑上的事。
  很多学佛人,将佛法当成一种知识份子的玩意儿,玩起头脑上的游戏。真正的佛法不是从头脑上去谈论的,是针对个人的经验上的。没有可辩论的,因为每一个人的经验与体验都不一样。每一个个人都有其成长的背景,各有其不同的感觉。你或许有体验或许没有体验,没有体验时,根本无话可说,唯有当亲身体验之后,才能谈出东西。法是洞察出来的,可说是人的一种﹁右脑﹂现象,不是建立在思考上,而是建立在感觉上。所以﹁法﹂应该是从体会出来的,也是洞察出来的。在经历过一段体验之后,突然感受到某一种真理。好像你一直在重复某一种错误,突然之间领悟到原来你一直在作一件不对的事。在这刹那之间,你领悟到一种真理,这种﹁领悟﹂可以改变你一生的观念与言行,因为你已见到真实。所以这是内在的一种洞察。那种可以用头脑与嘴巴去谈论的东西,随时随地都可以谈,但是若没有真实的体验是无法改变你生命的品质,不会产生蜕变的。
  比方说,医生及科学家都说抽烟有碍健康,对大部份的瘾君子,这是一个理论而已,大家照抽不误。直到有一天身体不舒服,照X光,医生告诉你肺部里有阴影、黑点可能是癌,在那时候你可以真正看到抽烟引起的后果,这个理论才会真正对你产生影响力,使你戒烟。所以” 法“ 是一种感受的道理。人的天性是很少被一种理论感动的,而是可以被一种感觉所牵动的。不要以为感受是一种肤浅的东西,如果说” 法“ 不能发展到成为一种感受的时候,这个法还只是一个理论而已。佛教徒老是谈无常、无我、空,光仅仅嘴巴谈,直到有一天能真正体会到无常,真正看到生活中的缘起,否则所谈论的一切也仅是空谈,对你毫无意义,因为这还是头脑上的事情。比如有一天,你最亲爱的人突然死去,在那一刻,你才真正体会无常,感受到无常。所以不要轻视这个感受,如果法没有感受,是不能真正改变你的生命的。

 
 
 
前五篇文章

胜义谛和世俗谛的含义

十世班禅法体入塔记

无相禅法精义管窥

无相禅师弟子:无住与克幽考辨

无相禅师与木棉袈裟

 

后五篇文章

真俗无碍、慈悲利他

中国佛教中关于临终的行仪

中国佛教伦理思想论纲

唯识学的第三次译传

唯识大乘菩萨行位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