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河北寺庙壁画(一)定州静志寺塔基地宫壁画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河北寺庙壁画(一)定州静志寺塔基地宫壁画

  郝建文

  定州,战国时属中山国,汉属中山郡。汉景帝时为中山国都,称卢奴,东晋改称弗违。北魏始皇二年(397年)于卢奴置安州,隋大业三年(607年)改称博陵郡,唐乾元元年(758年)又设置定州,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设定州都部署以镇定州。建炎三年(1120年)定州城被金人所攻取,仍设为府,以安熹为府治。天兴三年(1234年),取“平定天下”之义,改名定州。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中山府为定州,民国二年废州改成定县。1986年定县改为定州市。

  静志寺塔基地宫位于定州城内东北隅,发现于1969年5月,当时定县电力公司挖沟时,在距离地面约60厘米处挖到了一石刻屋顶,揭开这个屋顶,下面是一方形洞口,从洞口往下看,看到里面藏着很多的器物,便报告了县文物部门。同年7月,定县博物馆对其进行了清理,出土了一批重要文物。

  塔基地宫坐北朝南,通高2.4米。门为砖砌拱券,门宽约0.7米。塔基内近似方形,边长在2.1~2.2米之间,四壁绘壁画。墙壁上部为砖砌斗拱,饰有彩绘。斗拱上部是砖砌盝顶覆斗式封顶,顶口盖一歇山式石雕屋顶(即挖沟时发现的那个石刻屋顶)。

  地宫南壁券门的两侧各绘一天王像,全身戎装。东侧的右手持剑左手托塔,西侧的右手持剑,左手扶剑,他们各蹲坐在两个夜叉身上。西侧那幅,十分精彩。人物形象采用了夸张和对比的艺术手法,天王和夜叉身体大小反差强烈。一个夜叉侧身倒在地上,其翘起的左腿被天王的右膝压住,左手五指微张,似乎正在抽搐。另一个夜叉在天王左腿的重压下,躬身缩脖,支在地上的右手被天王的脚踩住,左手五指使劲张开,似乎在奋力挣扎。天王身着盔甲,皱着眉头,目光炯炯,正警惕地注视着宫门。其身上那飞舞的帔帛,增加了几分动感,更显得威风凛凛。

  北壁的中间绘莲座牌位,上书“释迦牟尼真身舍利”8字,两侧各绘5个僧人,双手合十,簇拥而立,神态严肃悲戚,表现的是释迦牟尼的10个弟子安葬礼拜他的情景,拙朴的线条很好地表现了僧衣厚实的质感。

  东西两壁绘礼佛图。东壁绘梵王(范王),西壁绘帝释,表现的是朝拜祭祀释迦牟尼时的情景。

  梵王头戴宝冠,身着大袖宽袍,肩披绿色帔帛,足蹬翘头履。他前面有侍童手捧莲花引路,左右有侍童扶持,后面侍童身后有莲座木牌,上书“范王”。梵王阔脸大耳,络腮胡,大腹便便。其表情凝重,看上去俨然是位帝王。

  帝释头戴宝冠,上穿大袖衫襦,下着绛纱长裙,足蹬翘头履,帔帛缠绕、悬垂在两臂之间,飘逸流动。其形象雍容华贵,看上去完全是我国古代后妃的模样。帝释左手拿拂尘,前面一侍女捧桃引路,身旁有两侍童随从,后面侍童身后有莲座木牌,上书“帝释”。莲花用重墨勾勒,之后用朱砂复勾,看上去很圣洁,层次也显得丰富。

  地宫墙壁、画面的空白处,写满了施舍者的姓名以及所布施器物的名称,有的还有题记年月,让我们在欣赏宋代绘画艺术的同时,还可领略宋代时期的书法艺术。

  地宫斗拱及拱眼壁等部分施彩绘,有云纹、莲纹和宝相花等吉祥纹样。云纹的画法有两种,一种是勾勒轮廓,再施色,这种云纹较为常见。还有一种是用赭色直接勾勒,很简练,颇有特色。宝相花图案花朵丰茂,花瓣饱满,似乎因膨胀而反卷。具体画法是先用墨线勾勒轮廓,用赭色阔笔画花瓣的心,再用其它颜色平涂,轮廓内侧留出一部分并不施色,有一定的立体效果。

  该塔基内壁画,人物造型典雅,线条拙朴凝重,色彩有朱砂、石绿、赭石、石黄、黑和石青等,设色简洁素雅,烘托出悲伤的气氛。建筑彩绘部分色彩鲜丽绚烂,富丽堂皇,体现了北宋画师高超的绘画技巧,是北宋时期优秀的绘画作品。

  塔基内还出土了大量的文物,金、银、玉、瓷器、丝织品等达700余件,战国到北宋的铜币27000多枚,珍珠22克。其中的金棺银椁和银塔,制作精巧,玲珑剔透。隋代的镏金方形铜函,造型端庄,函身及盝顶刻有菩萨、天王像及龙凤等图案,线条流畅。值得一提的是,两个镏金铜天王像,一个袒胸露乳,筋肉暴突,怒目圆睁。另一个足踏夜叉,张牙舞爪,气势逼人,反映了唐代时期高超的雕塑艺术水平。

  在一些铜器和银器上,可看到机械加工的痕迹。如铜盒和银盒的同心度很强,表面平滑,纹理细密,子母扣接触非常严密,可见当时金属加工技术已相当成熟。这种机床的普遍使用,说明我国冶炼技术和手工业技术在唐宋时期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出土的115件瓷器几乎全部为北宋早期定窑产品,造型端庄优美,胎质细腻,釉色洁净,种类繁多,有杯、碗、碟、洗、盒、托盏、净瓶等。同一品种造型变化多样,如瓷盒中,就有桃形、石榴形、竹筒形以及圆纽高足等种。瓷器的装饰多用贴塑,也有刻花、印花、划花等手法,许多瓷器底部刻有“官”字,在宋代,官窑瓷器是专供官府使用的,在寺院中能有这么大量的官窑产品,足见佛教在当时的地位。

  塔基内的这些文物,包含几个时代,有北魏兴安二年(453年)和隋大业二年(606年)的石函,也有唐大中十二年(858年)和龙纪元年(889年)的石棺。这些文物有的经过几次迁葬,每次迁葬都又增添了不少随葬的器物,最后一次迁葬是在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

  其实,静志寺在隋朝已存在。石函盖上有“修燕魏废塔”的文字,后燕(384~409年)曾在定州定都。这就是说,当时就已经有这个静志寺了,但中间曾两次被毁。

  一次是在唐会昌六年(846年)佛、道两教的斗争,佛教经过南北朝时期的大发展,到李唐时势力已非常强大。而由于唐初李渊、李世民等几个皇帝的大力提倡,甚至把道教始祖老子李耳认作祖宗,并追尊为“太上玄元皇帝”,道教得到了迅速发展,与佛教竞长争高,互不相下,两教相互攻击,极力排斥。唐武宗李瀍笃信道教,排斥佛教,于845年曾下令毁天下寺院,“佛像俱焚,宝塔全除”,静志寺就在这次被毁。

  846年,武宗死后,宣宗继位,他崇信佛教,排斥道教,大中二年(848年),在原七帝寺旧址上重建了静志寺。

  据铭文和文献记载可知,后晋开运三年(946年)冬天,契丹主耶律德光率领大军大举南侵,攻克了后晋的首都开封,俘虏了后晋皇帝石重贵和太后等,其高级将领及官吏们纷纷投降,契丹军队到处烧杀抢掠,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契丹军队处处受到攻杀,不得不在947年春天向北撤退。镇州(今河北正定)驻屯护圣左厢都指挥使白再荣等驱逐契丹所任命的节度麻答。

  麻答逃到定州后大肆烧杀,静志寺再次被焚毁。寺内的僧侣们被掳走,其中的昭果大师到了宋初才逃回定州重修寺院。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昭果大师在定武军节度使祁廷训的帮助下重新建塔,安葬了旧塔中的舍利骨灰。

  至于新塔建成后又在什么时候因什么原因再次被毁,文献中没有记载,我们还没有发现其他线索,目前仍是一个谜。(责编:孙达)

  出自: 《当代人 》   2010年4期

 
 
 
前五篇文章

国清寺谜踪

古代丰山和永福寺 千年菩提树起丰山浩气

巩义石窟寺及其石刻价值

佛教莲花纹对传统陶瓷艺术的影响

封崇寺金代碑帖流台湾

 

后五篇文章

吉祥寺

贾岛寓居青龙寺法乾寺考

郎木寺,我心中的殿堂

丽江味道之玉峰寺

灵谷寺,小隐隐于林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