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二二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2010/12/15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二百七十二面,第二行当中看起。从「又说愿曰」,从这看起:

「所有众生,若闻我声(声者名也),发愿欲生我世界者,是诸众生临命终时,悉令见我与诸大众前后围绕。我於尔时入无翳三昧,以三昧力故,在於其前而为说法。以闻法故,寻得断除一切苦恼,心大欢喜,其心喜故,得宝窴三昧,以三昧力故,令心得念及无生忍,命终之后必生我界。」这是《悲华经》里面一段经文,说明念佛的人往生时候的状况。这个里面所说的,跟小本经里玄奘大师翻译的意思相同。凡夫临终不颠倒、不散乱,还是要得弥陀本愿威神的加持,如果不得佛力加持,往生就不可能。所以,特别显示弥陀愿力不可思议。所有众生,这是讲往生的众生,往生的条件完全在信心、愿心,真信、真想去,这个条件就具足。可是话说得容易,真信、真想去的人还真不多。如果你不相信,你可以做一个测验,你说我这个念佛堂七天就往生,不要说多,七天往生,招大家来念佛,你看看能不能招到几个人。就告诉大家,到我这里来,七天就要死了,看有没有人敢来。所以口头上说往生容易,真的叫往生,都把人吓倒了,不敢去了,这是真的。

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就晓得,真信、真求往生的人还真不多。所以真佛子不多,假的多,真菩萨也少,假菩萨很多,到处都是,这在我们现前这个社会,我们不能不知道。更重要的是要回光返照,想想我自己是真的还是假的,我是在哪一边,这个很重要。怎么能看得出来?真的,他真放下了,只要还有一些没放下的,那都不是真的。这很容易看出来的,在日常生活当中,你看他想什么,他说些什么,如果还想一些不相干的事情,说的也不相干的事情,那就不是真的。真的怎么样?他就想一桩事情,阿弥陀佛。你问他还有别的想的?没有,什么念头都没有,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其他的一切事、一切境、一切缘,统统随缘,没有一样不好。那是真的,那不是假的。对一切人事物的关心,也都是多余的,为什么?各人有各人的业力,各人有各人的愿力。哪个力量大?业力要超过你的愿力,你还继续搞轮回,念佛也不行,也不能往生;如果愿力,真正想去,超过你的业力,你决定得生。这个权操纵在自己手上,不在别人,不是阿弥陀佛做主宰。阿弥陀佛来接引你,条件还是你自己愿不愿意来,菩萨大法船来了,你愿不愿意上去,愿意上去的,得度了,不愿意上去的,还要搞轮回,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世间法、出世间法都操纵在自己,这个道理不可以不知道。佛菩萨做不了主,上帝也做不了主,阎罗王也做不了主,谁做主?自己做主,这才是真的。

世尊在经典在在处处点醒我们,祖师大德时常提到,我们要真信、要切愿,能不能往生就靠这个。至於念佛功夫的浅深,念佛功夫浅深不是念佛多少,与这个不相干,但是这个可以做助缘,它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什么?主要在你放下多少,这个要紧。如果真的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放下了,一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天念个一句、十句都可以,都不少。那真是古大德所说的,「一念相应一念佛」,他那个一念跟阿弥陀佛相应,我们念一万声、念十万声未必相应,人家一念相应,所以效果非常殊胜,道理在此地。「所有众生」这一句范围包括非常之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我们知道,上上乘人是菩萨,下下根人那是造五逆十恶的这些众生,经上跟我们说,只要他相信,他肯去,也能往生。五逆十恶都能往生,我们前面读过。所以你说这个范围多大,所有的众生。若闻我声,这个声就是名字,假若你听到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实际上名号就是阿弥陀佛,南无不是名号。

明朝末朝,莲池大师在世的时候,这个故事在《竹窗随笔》里,曾经有人向他老人家请教,佛要怎么念?大师教人念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别人问他,你老人家怎么念?他说:我只念阿弥陀佛。你为什么教别人念南无阿弥陀佛,你自己念阿弥陀佛?南无是皈依的意思、归命的意思,是客气话,我皈依阿弥陀佛、归命阿弥陀佛。经上讲执持名号,名号就四个字。我为什么念四个字?我决定要去,所以南无可以省掉,不要用这个。为什么教你们念六个字?你们还不想去,所以加南无好,南无是恭敬的意思,恭敬阿弥陀佛、皈依阿弥陀佛,这个意思。为什么?你的心不坚决,那个心要真的坚决,真信、真愿,你就念四个字就行了,经上讲的,名号就四个字。这说得很清楚,说得很透彻。那我们自己要衡量自己,自己真的下决心去了,四个字,愈简单愈好。我们对这个世间还有一丝毫留恋,加上南无两个字好,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南无两个字就不要加,莲池大师教我们的。

闻名生信心,发愿求生净土,「发愿欲生我世界」,我世界就是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不发愿不行。发愿生极乐世界,对於娑婆世界就要舍得干干净净。在娑婆世界还有一些事情,要不要干?这要学诸佛菩萨,大乘经里面告诉我们,「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上佛告诉我们,佛弟子,「可得为世间事,不可得为世间意」,这个开示好!佛弟子可以做世间的事,不能有那个意。意是什么?意是自私自利、名闻利养、有分别执着,这是世间意。你有这些东西,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叫造业。造的什么?善恶业,造善业,果报在三善道,造恶业,果报在三恶道,你出不了六道轮回。业力重,牵引的力量大,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接你,他拉不动你,你的业力太重。这个经上说得很多,心、佛、众生这三样是平等的,众生就是讲众生的业力,佛的力量、心的力量,你的业力,业力不可思议,念《地藏经》你就都明白了。业力怎么来的?就是你有世间意。世间意,我们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你对这个世间还有分别、还有执着,这是世间意。真正不执着,真正不分别,看到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干好事也是好事,干坏事也是好事,这是真正把世间意放下了,你心清净,你不会被外面境界所染污。外头境界一动,你的心就动,这亏吃大了。所以经典里这些教训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修行,修净宗的目的,现前的目的是什么?修什么?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觉心,这个经题上「清净、平等、觉」。外面的境缘,我们讲境就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物质环境、人事环境时时刻刻在扰乱我们的念头,扰乱清净心,它会叫你起心动念,不管是善念、是恶念,你起心动念了。如何学着能够在境缘当中不起心不动念,这叫功夫。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个人是什么人?这个人就是清净平等觉。不执着,清净心现前,不分别,平等心现前,不起心不动念,觉心现前。我们修行有什么功夫?外面境界风一动,我们的心就跟着转,这是什么?一点功夫都没有,我们一般讲沉不住气,总是被外头境界转,那怎么行!我们看有些人修得很好,从哪里看?他不被外头境界转。小的境界,若无其事,大的境界,偶尔动一下,动一下他就回头。那是什么?那在考验他。警觉性很高,我怎么又动心?怎么又被境界转?这个时候得忏除业障,用什么方法忏除?念阿弥陀佛,就忏除业障了。所以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你成功了,你的净业成就了。净业成就的人,往生可以随时走,真正得到自在了。

有真信、有真愿的人,是诸众生临命终时,悉令见我。阿弥陀佛说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临命终时一定见到阿弥陀佛,不但见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还与诸大众前后围绕,他来接引你。这些大众前面我们看到了,有菩萨众,有声闻众。这些大众为什么跟佛来接引你?前面我们也透了这个消息,是自己无量劫来生生世世跟自己有缘的人,他们早已经念佛生到净土,现在我们去了,他看到了,统统跟着阿弥陀佛一起来欢迎。所以往生极乐世界不要以为极乐世界很陌生,到那去一个朋友都没有,那你就错了。你到极乐世界,无量劫来,无论在哪一道里头,你那些朋友全都来了,可热闹了,我们这个世间不能跟它比,都来接引你。所以跟佛来接引的菩萨、声闻、缘觉、天人,统统都是有缘人,他们都来了,都去欢迎你,你回归到极乐世界,回家了。

「我於尔时入无翳三昧」,看三昧的名字就晓得它的意思。翳是眼睛有毛病,无翳是眼睛明亮,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意思是什么?佛能看出你过去生生世世,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佛全知道。知道这些有什么好处?知道你的根性,然后对症下药,你病不就好了吗?这是佛法讲的说法契机,把你无始劫那些善根都能够引发出来,所以佛一说你全懂。在这个世间,怎么学也不懂,到极乐世界,佛句句话你都懂得。「愿解如来真实义」,到极乐世界就不难了,这句话是真的,在我们这个世间,这句话太不容易了。所以佛为你说法,你一听,你看看底下就是效果,寻是很快,你就能断除一切苦恼。怎么?业障消了,闻佛说法,业障就消了,所以你才成为阿惟越致菩萨。你业障要不消,你怎么能达到这个境界?这一句里面还有很深的意思,佛的本愿是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众生苦从哪来的?迷惑来的,只有迷惑他才造业,他要不迷,他不造业。诸位要知道,造业不仅只说造恶业,造善也是造业,善恶都在里头。咱们学佛学了这么多年,这个事情总得搞清楚。六道里头有善恶,善业是三善道,恶业是三恶道。四圣法界里面没有善恶,所以他没有善道、恶道,他善恶二边都离开,所以他修的是净业,四圣法界叫净土。这个净土是跟我们六道来比,六道是染污,它是清净。所以要记住,恶染污,善也是染污。

所以菩萨现身说法教导我们,给我们做示范,造恶业,心里不落痕迹,没有染污,造善业也不落痕迹,这叫什么?叫三轮体空。三轮体空里的根本,就是第一个条件,是什么?是无我,这很厉害,有我就有善恶业,无我,无我谁造善恶业?所以《金刚经》上,你去读《金刚经》看,《金刚经》前半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谁证得?须陀洹就证得。换句话说,我相破掉,你就入佛门,你就不再造业,有我就造业,无我就不造业。无我,谁造业?所以一定要知道,身不是我,不但身不是我,心也不是我,心是什么?妄心。妄心也不是我,真心才是我,真心具足无量智慧德相,妄心没有。妄心从哪里来?妄心从妄想来的,换句话说,就是分别执着来的。分别是第六意识,执着是第七末那识,末那叫染污意,末那是染污。

佛教众生,佛清楚,既然你造业,是属於迷惑颠倒,佛用什么方法帮助我们离苦得乐?佛用教学,教你,教你你就开悟、你就明白,明白之后你就自然不会造业。而为说法,我们这才明白,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说法四十九年,没有一天不说法。我们天天闻法,慢慢觉悟了;根利的所谓是一闻千悟,上上根人,一听他彻底明白了。像唐朝惠能大师那样的人,听五祖忍和尚几句话的开示,他就彻底明白,五祖衣钵就传给他,上上根人。上根人总得要听一段时间,长短不定。大概在三年之内的,听上三年他开悟了,上根人;听上十年、二十年开悟的,中根人;听三十年、听五十年开悟的,下根人。真开悟,不是假的。那我们是什么根性?绝大多数中下根性。中下根性要什么时候能开悟?我们刚才讲了,十年以上,不能少过十年,十年是中等根性,二十年是下根。得有耐心,天天听。每天听,听多久?时间愈长愈好,为什么?让经教薰习,「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不要听很多,很多就杂了,一部经。古大德教我们的方法,我们都不相信,所以亏吃大了。学太多了,学多东西学杂了、学乱了,放下经本就胡思乱想,坏在这里。如果一门深入,他天天想一样东西,一部经。长短都没有关系,短一点的,《阿弥陀经》不长,你一生就受持《阿弥陀经》,一天念个三十遍、五十遍,长时薰修。中等根性的人,念十年会开悟,会得念佛三昧,会开悟;下根人,薰习二十年,肯定开悟。

学习的时候,第一个条件,不怀疑,真诚、恭敬心学习,第二个条件,不夹杂,我就一门,不想学第二门,他不夹杂,他专。这就是佛家讲的,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一门专那就是修定,所以这个一定要知道。目的在哪?目的在开悟。不是记得多,记得多没用,一定要开悟。孔子讲:「吾道一以贯之」,一是什么意思?就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一以贯之,一部经通了,一切都通,这是佛家常讲的,「一经通一切经通」,这叫一以贯之。这一般人不相信,他觉得学一样不够,要广学多闻,不遵守戒律。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是戒律,你不能遵守,你要学很多东西,学得很杂、学得很乱。老师对这样的学生都很恭敬、很客气,很好,想学什么,你学吧!你不肯听话,他也不跟你作对,随你去,让你慢慢去体会。你学个十年、二十年,依旧烦恼不能断除,这个时候你应该觉悟。烦恼跟没有学佛还一样,甚至於比从前还更多,这就说明你的佛法都白学了,学了一些口头佛法,你没有得受用。得受用就是烦恼轻、智慧长,这得受用。烦恼一天一天少,一年一年少,你的心一年比一年清净,一年比一年平等,功夫成就了,这个人叫真学佛。这样学佛的人少,的确少见。

我早年年轻的时候跟李炳南老居士学经教,他办了一个经学班,就是教讲经的,他有两个班,一个班教讲演,一个班教讲经,学生三十多个人。几个人成就?老师对听话的学生很不客气,有打有骂,老师会打人;对不听话的学生很客气,从来不责备,态度都很温和。我们年轻不懂事,二十多岁,看老师这样,我们就有疑惑,又不敢问。可是时间久了,老师看出来了,把我叫到房间,给我讲这个话,知道我有疑惑。他说那个不能接受经教教诲的,不听话的,就不要认真去教他,把他当作什么?旁听的。老师用这个形容,当旁听的,不跟他结冤仇。你要骂他,他记恨,你要打他,他报复,那不就麻烦了吗?冤冤相报没完没了。所以不听,就客客气气、欢欢喜喜,上课,欢迎你来听,听多少,不问。真想学的,骂了、打了还感恩的,那个一定要骂、一定要打,他会感恩,他真想学。

学成的人真的不多,勉勉强强算是能有一点成就,我看也不过就是五、六个人而已。老师一个教室里讲学,大家所得到是平等的,各人领悟不同,那就是看你听不听话,守不守规矩,果然依教学习的,都会有成就。由此可知,成就不在老师,在自己。老师不错,很好,你要不认真学习,也都空过了。老师曾经跟我说,学生找一个好老师不容易,可遇不可求。他反过头来说,老师要找一个好学生,比学生找个好老师更难,到哪里去找!老师是真想有好学生,为什么?道可以传下去,不至於断掉。这是中国古人所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自己做得再好,没有人能够继承,到你死了就完了,你的成绩还是等於零,你没有传下去。所以由此我们就能够明了,真正好老师他爱学生,他希望学生成就,不但希望学生成就,希望学生成就超过他,这是真话。

我们从历史的经验就明白,世风日下,一代不如一代。我们这一代对现前的同修来讲经教学,我们学的这个能力可以应付,可是你要晓得,我们就应付不了下一代。为什么?下一代的染污比现在这一代还要深,换句话说,你没有超过我的智慧、超过我的能力,你就没有办法教底下一代。这是事实!这是真的摆在面前的现象,你不能不承认。我们从前做小学生的时候,很少听到有老师说学生很难教,我们做儿女的时候,也没有听到有人说小孩不好教,有,很少,现在很普遍。我们看到许多做家长的,见面的时候,都是佛教徒,小孩很难教,遇见到做老师的,也来抱怨,学生不好教。这什么?一代不如一代,染污愈来愈严重。所以我们要传这个学生,学生不能超过我的能力,智慧、德能都没超过我,他就没办法教底下一代。这个就所谓是「青出於蓝而胜於蓝」,道学一定是一代比一代好,他才能胜任。他要停留在我这一代的时候,他没办法教。我们今天面对的这个社会就比我们老师那一代要辛苦太多了,他那个时候社会不好,比现在好多了。所以实际现象摆到我们眼前,我们要细心去观察、去体会,才知道我们如何来应对当前这环境,帮助众生破迷开悟。

在今天的教学一定要做榜样,这是世尊在世已经为我们做示现,你自己做不到,你怎么能教别人?所以我们想想,释迦牟尼佛王子出身,父亲是国王,可是自己一生过什么生活?苦行僧的生活,日中一食,三衣一钵,树下一宿,过的是这个生活。跟他学的学生服了,他教导我们要放下的,他自己放下了。教我们放下,他自己没放下,那不行,那不是真的。真放下了,念念念众生,没有念自己,确确实实做到无我。心量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学了这么多年,明白了,佛的确在这个世间,无论在什么环境里面,他确确实实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我们细心从经典上去体会,看他老人家处事待人接物一片慈悲,真诚、平等。世尊示现给我们看,目的是要我们学习,学习言行一致。

我们今天愈来愈深刻的体会到娑婆苦!古人讲娑婆苦没有像今天这么苦,真苦,一代比一代苦。我们要有高度的警觉,要离开娑婆。离开娑婆只有一条路,念佛求生净土,就离开了。而这条路每个人都能走得通的,「所有众生」这一句包括我们在内。没有遇到这个法门那就没话说,遇到这个法门,问题就是你想不想去,你想去真去得成。见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应机说法,为什么?他对我们过去无量劫生生世世他太清楚、太明白了,为我们说法契机,这一说法就离苦得乐,断除一切苦恼,心大欢喜。苦恼是什么?执着是苦恼,分别是苦恼,妄想是苦恼,统统断尽了。因为我们心喜,法喜充满,所以你才得到宝窴三昧。

《无量寿经》上佛告诉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得三种忍,这个忍里头最重要的是无生法忍。「令心得念及无生忍」,令心得念这个念是正念,六道凡夫是邪念,不是正念,这个念是如来的正念。有没有念?不能说没有,也不能说有,这一句很重要。如果没有这一句,你所证得的那就跟无想定差不多,不起作用,死的,有这一念是活的。这一念是什么?与一切众生起感应道交,众生有感,这个念来应。一切诸佛如来、法身菩萨跟十法界的众生,众生有感,他就有应,这是自性的性德,法身菩萨才证得。及无生忍,无生忍,忍在此地当作承认讲,承认什么?承认一切法本来不生,无生。我们看到一切法有生有灭,看错了,其实一切法不生不灭。现在量子力学家发现了。你看量子力学家说这么一句话,这个世间根本就没有物质存在这桩事情,他不承认有物质。物质是什么?物质是意念累积连续产生的幻相,它不是真的。跟佛法说的一样,佛法讲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谁能够见到?证得无生忍的菩萨见到了。无生忍要七地以上,那是大菩萨。他们那样的定功,就是三昧力,三昧力就是定功,见到了。科学家是用仪器观察到的,所以科学家得到的是知识,三昧证得的是智慧。智慧有德用,圆满的德用,知识不行,知识那个作用是有限量的,而且还有副作用,智慧没副作用,所以智慧能解决问题。解决什么问题?解决烦恼的问题。知识不能解决烦恼,智慧能解决烦恼,真的叫你断烦恼、证菩提,这是智慧跟知识不相同的地方。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二九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二一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二八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五四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五一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三0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三三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三一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三四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三二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