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a28 十二因缘 第二项 行(业) 五 人死以何业受报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a28 十二因缘 第二项 行(业) 五 人死以何业受报

 

  “五、如人今生死了,过去未了的业力,加今生造作的业,到底以什么业招受后报呢?这不能确定,但不外乎三大类:

  1.随最重业:或造作重大的善业;或造重大的恶业(五无间业等)。无论意识到,或没有意识到,因重业力异常强大,故占有主导的地位。人一到临命终时,见到种种相,或见地狱,或见天堂,那就是「业相现前」,是表示要受报到何处的征兆。接着,善或恶的重业,起用而决定招感后报。”

  “占主导的地位”就是引业,即最强大的力量引导去投胎或转世。有人平常修行很用功虔诚,临终时说自己要到哪里去了,某某佛或菩萨要来接了,或说看到了天堂的瑞相,于是心很安宁清净自在。有人这一生是杀猪杀牛的屠夫,临终前看到很多来讨命的,于是心里就很恐惧。其实临终前的这些业相现前,都是自己平常所造之业在意识中起着很深很强的作用之故。预知时至或很自在的瑞相,也是平常熏习而成的。有人平常作恶多端,没有人敢惹他,但是生病要死时都很恐惧,看到了平常看不到的业相,会像猪狗被杀一样的惨叫,那就是平常所造的强大之业,在临终前现了形相出来――业相现前。

  “2、随习惯性:有的人,既没有重恶,也没有大善,平平的过了一生。在此生中,虽无显着的重业,但所作的善恶业,在不断的造作状态下,对某类善业或恶业,养成一种习惯性,到了临命终时,这种惯性的业力,则起用而决定招感后报。从前,大名长者问佛:我平时念佛,不失正念。可是,有时在十字街头,人多马多,连念佛的正念也忘了,若那时不幸身亡,不知会不会堕落?佛告诉他:不会堕落。你平时念佛,养成向佛的善习,即使失去正念而死,还是会上升的,因习惯性的力量大于一时失念。如大树倾向东边而长大,一旦锯断了,自然会向东倒。”平常习惯久了就养成惯性,一下子丢掉也不可能。念佛的人当下失念也没关系,因为惯性还是很强大。但这里的“念”佛与我们现在的念佛法门不一样,这是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天、念戒、念施)中的念佛,这个“念”是心念:心中时时有佛陀的功德伟大和德行清净圆满,心灵要归向佛。我们有正念正知的时刻熏习,一时失念没关系,因为强大的惯性力还在,不会因失念而堕落。可见平常养成的惯性有多重要。好象大树倾向东边而长大,一但锯断了,自然会向东倒。

  “所以止恶行善,能造作重大的善业,当然很好;但最要紧的,还是平时修行,养成向善的习性,临终自然会因业力而向上。”

  我们每人的身心状态都不一样,有人生活在靡烂的生活中;而有人每天很用功学佛学法,时间久了,就可以看出完全不同的两种身心状态。教育小孩子也一样,最要紧是平常习惯的养成,长大了,那个习惯还是不失的。教小孩子最要紧的是小时候,养成好习惯,长大以后很好教导;如果小时候养成了坏习惯,长大要调整就很难。

  “3、随当时的忆念:有人生前没有大善大恶,也不曾造作习惯性的善恶业,到临命终时,恍恍惚惚,不知何去,但如果当时忽然忆起过去曾做的善行,就能引发善业感得上升的果报;若忽而忆念生前的恶行,即能引发恶业而堕落。这种人,临终时的忆念,非常重要。”

  有人没有大恶或大善,也没有很重大的坏习惯或好习惯,临终时浑浑噩噩恍恍惚惚的,忽然间想到过去的好事而生善念,他就往生善道;如果忽然间起了恶念就会往生恶道。大部分人都是这样,蛮危险的。

  “所以当人临终时,最好能为他说法、念佛,说起他生前的善行,让他忆念善行,引发善业感果。净土宗的临终助念,即根据这一道理。不过,这是指随忆念的。若有重大恶业,或大恶的惯性者,那就很难使他忆念佛法僧或施戒等功德了。学佛修行,到底平时要紧!”

  临终前为什么要助念?什么叫“助念”?就是帮“助”临终的人安住在正“念”中。佛法的正念是三法印――无常无我寂灭涅槃。《杂阿含经》中看到,佛陀的弟子不管在家或出家的,有人临终前都希望佛陀能去看他。佛陀很慈悲都去看,有人病很重很痛苦,就起了退悔心,佛陀照平常五蕴的教法提示他:“色是无常否?无常是不是苦?苦是不是无我?受想行识是不是无常”?经佛陀一提,弟子马上就恢复正念:“是无常、苦、无我。”所谓的“正念”就是帮助临终的人提起缘起的正见,在无常无我的正念中才能不继续随业流转。但普通人平常没有熏习佛法的正见,无法忆念。此刻我们提醒他要念佛或在旁边助念,因为怕他昏沉慌乱茫然。有因缘就象《杂阿含经》中如同佛陀那样的开示,因缘不具足就是念佛法门,让他的心念至少还在念佛里,这是他生前最后的助缘。但是注意听,这样的念佛助念是帮助他往生善道而不是解脱哦!那是不得已的最后的助缘,与解脱没关系,只是不堕到三恶道而已。而且这是指随忆念的,若有重大恶业或大恶的惯性者,那就很难使他忆念佛法僧或施戒等功德了。

  学佛修行,到底平时要紧!这是对没有什么重大恶业或者大习惯性的人才有一点帮助。真正有大惯性大恶业的人,对他就没有意义了。我听一个朋友说:“反正我死前就是十念念佛,我就往生了,因为佛经上有这样的文字。”但我们平常如果没有养成习惯,你怎么知道哪一念是最后一念?而且那最后的十念要念佛,你提得起来吗?平常不用功,最后那一剎那才来个十念念佛,你真有这样的定力工夫吗?千万不要盲目耽误了自己!平时用功养成习惯,那时心意就能起作用:真正解脱受用者临终前是没有恐惧的,很自在清净,因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绝对不会颠倒。所以平常的用功最要紧啊!

  “众生随业力摆布,不得自在,生死死生的流转,确实不易明见。如能依佛法修学,得清净智,发天眼通,就能亲证这一问题。此外,惟有信仰如来的教说,及从推理去信解了。”

  很多人都不信轮回,因为看不到无法证明。现在有很多书讲过去生轮回的事。也有人这一生自己修学,多少知道些过去的事情。此外只有从经论或知识去推理而相信了。其实坦白讲,如果不相信有轮回,现在活着的每一个人,你认为生命有意义吗?如果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那你这一生再辛苦奋斗努力创造,最后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与来生一点没有关系,这样的生命还有意义吗?除非解脱不受后有,否则六道的轮回都是我们能创造改善的。如果今天的所作所为与未来都不相干,这一生的努力有何意义?再怎么努力,有一天也是空,那要做什么?所以佛法讲业报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样才不会落入顽空。

-----------------------------------------------------------------------------------------------------------------

更多体方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a29 十二因缘 第二项 行(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a30 十二因缘 第二项 行(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a31 十二因缘 第二项 行(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b1 十二因缘 第三项 识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b2 十二因缘 第四项 名色

 

后五篇文章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a27 十二因缘 第二项 行(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a26 十二因缘 第二项 行(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a25 十二因缘 第二项 行(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a24 十二因缘 第二项 行(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a23 十二因缘 第一项 无明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