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K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K

 

  711经(觉支经):在本经中,无畏王子请教佛陀有关“无因说”,佛陀对此予以回答。

  有位无畏王子来诣佛所,所佛陀请教:“世尊!有沙门、婆罗门作如是见,作如是说:无因无缘众生烦恼,无因无缘众生清净。世尊复云何?”;在《长阿含经·沙门果经》对其表述为:“彼不兰迦叶报我言:……于恒水南脔割众生亦无有恶报,于恒水北岸为大施会施一切众,利人等利亦无福报。”,说明不兰迦叶是彻头彻尾的“唯物”——他否认果报:做了恶事没有恶报,做了善事没有好报;众生无论是清净还是烦恼,都没有任何缘因,一切都是自然而为——他甚至认为杀人与布施的价值是平等的。从现在来看,这种观点无疑是极端偏颇的,而且也是极其荒谬的。从现世果报来讲,杀人肯定要受到法律的追究与严惩,而慈悲行善,也自然会得到大家的称叹。如果按照不兰迦叶的观点,法律与道德都是空洞无用的,他的无因无缘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偶然的,没有规律可循。世间万事万物彼此间从来就没有必须的因果关系。所谓“无因无缘众生烦恼(一说有垢),无因无缘众生清净”,便是对一切宗教道德都表示了彻底的怀疑和否定。如果从“烦恼”与“清净”所产生的根源来说,它们必须有一个最初的“启始”,即是什么因缘造成了我们烦恼,又是什么因缘促成了我们身心清净。如果它们却是无因无缘的,那么人类的种种善恶、上下、阶层差别就无从谈起。佛教对这种观点是持批判态度的。在本经中,佛陀将之列入“不思而说,愚痴、不辨、不善、非知思,不知量,作如是说”,即是说这种说法是没有经过脑子思量过的,是愚蠢人的胡言乱语。正确的说法是“有因有缘众生烦恼,有因有缘众生清净”。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佛陀在说法时是有针对性的,世尊在说这句话时,并不表示说一切都是“有”的、恒常的,这是一种“妙有”,而非“实有”。佛教主张因缘说(即“缘起说”),而“缘起说”的本性,实际上也是一种“空性”,因为缘起本身也是由因缘和合,并不等于说缘起本身就是一种真实存在。从现世意义上讲,“何因何缘众生烦恼?何因何缘众生清净?”从烦恼本身而言,并不存在什么过患与利益的差别,但是贪欲却使得我们的烦恼转而炽盛,“于他财物、他众具而起贪言”、贪心贪念,于是便用种种不道德的手法去巧取豪夺。即是说,五盖是烦恼生起的因缘。那么何因何缘能使得众生清净?本经中给出的说法是“七觉支”。“若婆罗门有一胜念,决定成就,久时所作,久时所说,能随忆念,当于尔时习念觉支……修舍觉支已,舍觉支满足。”所以说,“此因此缘众生清净”。

  综合本经内容:五盖为众生烦恼的因缘,七觉支为众生清净的因缘。(2月28日)

 
 
 
前五篇文章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七)~A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七)~B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七)~C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七)~D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七)~E

 

后五篇文章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J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I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H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G

黄炳寅:破禅的智慧 第六篇 禅宗话头名言解读 一念起时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