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I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I

 

  704经(不正思惟经):本经叙述若不正思惟,则起五盖,而退七觉支。

       此处的“不正思惟”,可以理解为“思惟不当”,或“胡思乱想”。五盖是指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七觉支是指念、择法、精进、轻安、喜、定、舍。对于五盖和七觉支(七菩提分),相信我们都不会很陌生。经中说“若不正思惟者,未起贪欲盖则起,已起贪欲盖重生令增广未起嗔恚、睡眠、掉悔、疑盖则起……未起念觉支不起,已起念觉支则退;未起择法、精进、猗(轻安)、喜、定、舍觉支不起,已起择法……舍觉支则退”,即是说明五盖与七觉分之间的关系。而这种相互关系,则建立在是否“正思惟”的基础上。五盖究竟“盖”的是什么?也就是我们的心性,使心性不明,真性难以彰显,致使善法不生,恶法增广。而七觉支是通向觉悟的七种修习法门,其从“念”而始,至“舍”而终,实际上就是一种智慧分别的过程。一般而言,七觉支前三支(念、择法、精进)属慧,继三支(猗、喜、定)属定,而第七支(舍)则属定慧双修范畴。这种分法可能有些机械,但是从总体上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出处。念觉支可以理解为一种初级状态,即将我们的念头始终围绕着“觉”而观照与停住,时刻忆念思量所闻佛法正知,如此逐渐进入到念住觉支——通俗地讲,就是“心无旁骛,一心向佛”。《增广贤文》里有句话,叫“出家如初,成佛有余”,意思是说如果始终将心念住于觉悟,则很容易成就道业;相反,出家久了,我们大多数人的道心反而丧失了,这是人性中的一种常态。而“择法”是对善恶诸法的一种择别,如果长时间将念头都停住于觉支,则智慧自然而生,对于胜法、劣法的观照分别,可以做到了然于胸。而如是精进不怠,长年累月,在身心也就会引起诸种感官的变化,即进入喜觉支;由喜而轻安,可得入定;既入定者,则可以做到一切皆舍,对于财物名誉地位皆可舍弃不居。

  在本经中,我们可以看到,若“正思惟”,则可免于五盖;无五盖,则七觉支便可修达;相反,若“不正思惟”,则五盖如影随形,紧随着我们不会走开;若五盖不除,则七觉支也料难修成。其实我们细想,所谓“思惟”,其核心是想些什么?也无外乎世间的那些名色利养。而这种不正思惟,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妄念”——尽想些不该想的东西。妄念一起,五盖必相随,七觉支中的各种通往觉悟法门,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在接下来的诸经中(705~710经),我们都会见到有关五盖与七觉支的相关阐述。(2月26日)

 
 
 
前五篇文章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J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K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七)~A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七)~B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七)~C

 

后五篇文章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H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G

黄炳寅:破禅的智慧 第六篇 禅宗话头名言解读 一念起时

黄炳寅:破禅的智慧 第六篇 禅宗话头名言解读 什么处不

黄炳寅:破禅的智慧 第六篇 禅宗话头名言解读 如何是金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