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说禅净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说禅净密
  明观者和尚
  禅宗浅说
  夫禅宗一法,教外别传,扫尽一切,非心思语言能达。此宗向上一事,千圣不传,凡情莫测,圣解难思,有口难开,有耳难闻,有眼不见,超越见闻。故经云:「不思议境界,不可说,不可量。」唯此禅宗,不落言经。赵州云:「佛之一字,吾不喜闻。」故经云:「真如界内,无生佛之名、佛生对待。佛生尚无,法从何生?」《金刚经》云:「若有人言,如来有所说法者,即是谤佛。」又云:「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古德云:「莫踪迹藏生处,藏生处莫踪迹。」此之谓也。
  虽然如此,禅宗修持,究属如何下手用功?要知道初发心不易息妄,久用功尚难离见,先明白此二关头,最为利害。如是用功,单刀直入,不落见闻觉知,非是无眼耳也。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诸境现前,无分别心,但恐不易做此工夫耳。所以,历代祖师,开方便门,教人看话头,说话讲话,从甚么地方而出,细心参究,切忌凡情圣解,存在心头,只向未生前看。又莫说心说性,说的都未曾梦见此中微妙。何也?心情皆属对待。心者法也,故经云:「心生法生,心减法减。」性者境也,儒云:「百人百性。」万物各有其性,春至百花开,香从何处来?性中本具足,时至理当开。故有情与无情,各具其性,生姜是辣性,甘草是甜性,人有善性恶性,皆有境相,非凡夫能测量得到。喻如月印千江,沟水溪水河水海水,大小皆现。海虽广大无涯,月在空中印现,海中不现二月;沟水溪水虽小,不现半月,无欠无余。
  故经中之言,皆属权教,方便指示。《法华经》权实显明,廿八品之中,方便品、药草喻品,无非令人明白,开权显实,唯此一是实,余二则非真。一切经文,权实兼施,惟此禅宗,称为教外之旨,实无方便可言。故古德接引後学,二日一语,不落思量,会就会,不会抛在海外,不许卜度,恐落方寸,即非向上头路。末法众生,根机稍钝,直接心源,不能领纳,反易弄巧成拙。祖师方便,教人看念佛是谁,返妄归真,以免生起妄想。若能修此法门,信心诚恳,一日抱之,十日含之,如鸡抱卵,心无二用,日久功深,诸妄不除自除,根尘不脱自脱,尘缘不消自清。时节因缘一到,天雷一声,群魔清散;地雷一响,倒翻乾坤。那时教你无处立脚,孤峯顶上,透露一个天然白兔,无父无母,无名无姓,无佛无生,还有天地否?还是万象否?不是你,是谁?若向眉尖,问问眼睛,相隔几何?虽然眼睛未曾见过,眉毛何曾触著?便是到那时节,一是一切是,真妄原不二;一非一切非,处处是所归。依此而说,那一法不是在你身上?何须向外去觅?越觅越远,真是到了孤峯顶上的人,教你觅,你也自然不要觅了。若还利益後学,不妨逗机接引迷流。
  《华严经》诸大菩萨施设一切法门,引导众生,请你们也多学习《华严经》及善财五十三参,各有妙法门可入,岂徒修持一法而为究竟哉?弥勒菩萨尚且有些不明了妙觉境,你是几地菩萨?问问自己,切莫空腹高心,有己无人,却是大错大错。但末法修持禅宗者少,修净土者多。何故?净土有佛可念,有净土可生,极乐是乐土,谁不贪求往生?真是修净土人,若到一心不乱,净土现前,自他不二,那时他亦知道真实不虚,自然回入娑婆,分身无数,教化群品,他自会真实地告知你,不用我说,请你们修道人对机修行,是为最妙。
  禅宗最切实地步,但在一念回光,不落凡情圣解,单向未生前看看,不见更要看。但有一丝一毫念在,相隔万里,若有一境现前,恐招邪术,必须仔细看本有心源上了无取著,日久功深,定然亲见无佛生之地、无法界之相、无真如之念。说真如念者,不过假设此名,恐落断见,不断不常,无踪迹之处,无藏身之地,到这时方知生死涅盘,犹如空花。
  夫禅宗与净宗如何优劣,乃门户知见,二宗均是佛所说,权实双施,奈何修持之人,各生异见,不了解佛为学人对机施设,实无优劣,由於智者见智,愚者见愚,妄起分别。故修道之人,不应如是。经中云:“初地不知二地,十地不知等觉。」法华会上,世耸放眉尖毫光,遍照八万佛土,弥勒疑问文殊,此光何因何缘?文殊乃七佛之师,过去曾见诸佛如此瑞相,而向弥勒解释,我佛放光,有大因缘,必是佛说大法,机实双施,过去佛如是,今佛如是,故有此瑞相光,令众生开佛知见、悟佛之见,说种种法门,令众生得入。
  佛在世时,众生根机猛利,见者闻者,无不以心印心,绍隆佛旨。现今末世,去圣时遥,心不向道,业力刚强,闻此法要,不能领纳於心,虽有向道之士,根机愚钝,都向见闻觉知上面分别人我是非,未曾一念回光返照,今闻此法,不能了然,各生异见。要知禅宗要旨,是佛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唯有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佛一字未说,迦叶一字未闻,以心印心,超越三藏,故此名为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不加言说。
  经中云:「离文字相,离心缘相,离语言相。二离一切离,见闻无处安,是非从何有?所有思量分别,凡圣情境,一概断绝,脱离根尘,还有一法在否?智者了然,不向外觅;愚者思想,执取名言,分别凡圣,谈玄说妙,徒悮自己前程,一息不来,如何是好?必须将你无始业习断尽,从一念回光,返照本原,五蕴皆空,情识断尽,丝毫不存,终日如是,时时如是,刻刻不离自性一念,如鸡抱卵,如猫捕鼠,日久功深,别有洞天,非目所睹、耳所闻,不思议境,不可言说,不可测量,业尽情空,绝相超宗,个中消息,岂能言思得到?孤峯顶上无人我,一道霞光遍大干,若还不如是,又费草鞋钱。此为禅宗要义。但从大概而言,若欲究其极徽极妙,须果地及大彻大悟者。一举一动,无不是本有心源,…曰一语,尽出自广长舌相,方可了了。虽如是说,仍恐堕入名言业习,还是放下了,照顾自己。咦,空中含明月,万象炳然新,斩断人我见,大地布阳春。
  修禅简释
  夫禅者,初用工夫,心无二致,单刀直入可,无分彼此,离心意识,看个落处,实无一物可见闻,在无见无闻之中,功力密致,静寂湛然。古人云:「有心用到无心处,无心还隔一重关。」悬岩能撒手,大地从天翻,此处无知得,说个甚么禅?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扑落非他物,纵横不是道,大地及山河,法身露逍逍,识得真如心,何须向外讨,潇洒无人间,知昔有多少,绝相超宗旨,须弥向海倒,这个无生曲,每日唱通宵,若到此峯顶,无人找得到。
  盖禅宗妙旨,岂言说可得?向上一事,千圣不传,万贤莫测,无人我之见,开口便落二三,休问不道,眉毛上窍,若不如是,莫称英豪。甚哉妙旨,拈花微笑。
  今之禅宗,笔中寻找,语录公案,看看通宵,惟此宗风,腹中自饱,利益与人,亦是不少,若问生死,自身难保。何故?法到末劫,悟之者少?皆以古人之词,引导与人,教学者看个念佛是谁,或看父母未生以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心生疑虑。若能如是修持,终久有个人处。但恐常从语录上寻枝摘叶,谈玄说妙,一到生病,难以抵当。何故?非是真功实行,纸上画饼,难以充饥。若是直透心源,究竟一番,将「念佛是谁」四字,终日如是,吃饭穿衣,行住坐卧,不离这个念佛是谁。树倒藤枯,水到渠成,自有翻身跌倒之日,两眼透出无量光明,令你不知所以。这时访问先知先觉来指示,原来如是。门外风光,人人不欠不缺,尚有无始业习在,未得纯净,必须加上精进克伏,令心纯一无杂。古人云:「一念万年,万年去,冷秋秋去,古香炉去,一条百练去。」悟之者为自得智,迷之者如衔石块,吞不得,吐不下,如何是奸?哇地一声,便是自了。善哉!善哉!自吃自饱,余下利人,契机则妙。
  修禅须知
  禅宗妙旨,我佛心传,灵山拈花,迦叶默然破颜微笑,传至达摩,法流东土,至今所谓禅门是也。惟此一法,不立文字,绝名绝相,直下承当。其或未能细心参究,要在一念不生,离却心意识,起疑情,下手工夫,一日抱之,十日含之,到了身心一如、虚空粉碎之时,忽然不知所以。何故?心性妙湛,了然不生,无心意识之境界,孤峯透顶,无有商量之处。性寂言灭,绝相超宗,真乃未生以前面目,是何相状,说之不出,有口难言。须臾之间,心光透露,万象并生,别峯消息,有见有闻。故我佛说法四十九年,自谓一字未说者,对机之谈,实无一法与人也。
  三藏教典一切名相,是佛涅盘之後,诸大菩隆结集,阿难尊者从佛所说,二口述记录,是名经律二藏;诸菩萨之议论,是名论藏,因此有三藏教典之称。流传到今,普遍世界,利益众生。
  至梁武帝时,达摩东来,见武帝不能契机,即往少林面壁。传至二祖,觅心了不可得,所谓无住无著,有眼难见,有耳难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唐代以来,禅宗大兴,六租座下,南岳怀让、马租道一;会下大善知识八十四人,百丈、龙潭、德山、泻山、仰山、云门诸大祖师,皆是彻悟心地。至清初之玉琳、天意寺又如,光绪年间金山大定和尚等皆是。至赤山法忍禅师,座下八大学人,有楚泉、道坚、月霞、冶开、赤本、虚云、法怯、月朗等,皆与赤山在终南山,同住河滩大茅蓬,均为道德高尚之师。经云:「於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徽尘里,转大法轮。」此乃就相、就用而言。故禅宗无何言说,似若淡而无味,一到口中,就吐出来。但观今日之人,终日卜度,思想纷纭,谈玄说妙,并无实义。其中,自利利他,固不在少数,而未知信口开河,或从公案语录中作摸象之论者,亦不知究竟凡几。
  昔苏东坡先生有「稽首天中天,毫光逼大干,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偈词,佛印大笑,讥为放屁。我等如何眉毛,拖在何处,可能放光动地否?鼻朝可与白云作伴否?其或未然,放下身心,抛却外务,单刀直入,向无生处捉摸,如是纯一无杂,总有一天,业尽情空,瓜黄蒂熟,见到本来面目,与诸佛同归真如性海。惜乎现代之人心非古,弄巧成拙,致禅门日就衰颓,真却修行之士,不得其门而入,言之可慨。
  从上知识大德,都用方便指示心要,公案太多,今略述二一。如赵州和尚,一日侍者问:「狗子有佛性否?」和尚云:「无。」又一日,侍者问:「狗子有佛性否?」和尚云:「有。二刚後所答,何以互相矛盾?大地众生,皆有佛性,如何说无?要知道无佛性迷也,有佛性悟也,诸法说迷悟有千差万别。我等更要知道,佛未入雪山者,说是迷也;雪山六年苦行,夜睹明星者,是名晤也。「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具足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希望诸位信仰禅宗法者,必须认识教外别传之宗旨,下手工夫,纯一无杂,一念万年去,岂可轻忽放过?
  现时丛林各立一帜,如禅宗丛林,早与古时不同,因众生根机差别。唐宋时代,知识说出无滋味话,学者即真实参究,不落言诠,不生知解,妄想易除,默直而去,息心达本,虽不彻悟,亦可入室,终日保养,行深久远,定然云雾并消,亲见光天化日,万象炳然。逮及清末民初,尚有二一知识,彻骨透体,接引後学。至今国事日非,丛林毁坏,不但片瓦无存,佛像毁坏,连侩尼亦遭改造,修行二字,尚做不得,还说什么彻天彻地,远之又远矣!
  然而修行非一生之事,虽然在劫难逃,仍要代众生受苦,学释迦世尊之忍辱精神,纵遭歌利王割截身体,仍觉如饮甘露。故能忍之又忍,身心自然一如,法身充遍法界,而具足万德,如是发心,普济一切有情,定必圆满菩提大愿耳
  禅关警策
  夫禅宗法要,实无言说,以心印心之妙,决不落踪迹,起心即错,动念即乖,离四句,绝百非,实无名言。故《楞严经》云:「但有言说,都无实义。」金刚经「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之心,是名真心。真如二字,亦是强名。故真如界内,无生佛之名,此皆是指示我等日用中这个本体,超越凡情,不落圣解,说出一物便不中,是以非心思、言解可计度。
  智者智,愚者愚,不可强名,亦非断见。是法界之本体,不於色空之外,另有本体。本体者,即色空也。故经云:「真空无色,无一切幻色性。」色即真空,非顽空。《心经》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含有灵明不昧之作用,建立一切世出世间。世间者,天地日月星辰,万象森罗。出世间者,亦不离天地之外。故云:「世法佛法不二法,真俗不离世间法。」有百亿须弥、百亿日月。《华严经》普贤菩萨说:「一毛孔有无量世界。」弥勒楼阁有无量弥勒、有无量善财,重重无尽,岂是我凡夫境界?青蛙在井中见天,不能说是无天。牛马眼光五里,我等眼光如何?千里镜看得多少,初地不知二地,十地不知等觉,圣量境界尚且如此,我等凡夫,能知能测多大境界?一日一月,尚未清楚,岂能谈百亿日月、百亿须弥、无边无岸之境耶?鹏程一翅飞万里,岂将麻雀来比例?凡我修道之士,必须细心研究。
  大道,贯通古今。大道者,何也?长短方圆,无可比也,诸法之首,说明为道,这一法是道不是道,岂可作为是非之谈?道无形色、无内外、无此无彼,收来在一徽尘,散开量周沙界,岂能指东说西、画南画北?即此一法,离此一法,皆如人自称姓名,岂不是一个说食呆瓜?
  万法本来为人自造,古人云:「百草头上西来意,切莫指东又画西,说短说长埋没己,何须向外寻高低?」平等大道眉毛下,两眼光辉明沥沥,大道虽如是说,未得亲见亲证,故有疑虑在心。古人无有一法强立,对机施设,上机上法,中机中法,下机下法。故经云:二二乘通摄,指示心要。」
  佛在世时,对机说法,悉能令人证果。末法众生根钝,故历代祖师,各出手眼,说禅说教,说律说净,方便权施,令人中道。
  夫禅宗方便,教人看话头,说话之头,是谁可说,要自穷究。唐宋时间,禅宗大兴,出多少大善知识!清初玉琳国师、圆通和尚,亦为宗门大善知识。法到末劫,人心非古,真参实学者甚少。当代善知识,见人多多念佛,故教人看念佛是谁?是谁念佛?起疑情参究,如猫捕鼠,一日抱之,十日含之,如鸡抱卵,久远功深,不可放过,久久如是,诸妄顿息,自然别有天地。到那时,方知心法如如,不向外求,贯通古今,广学多闻,皆是本地风光,人人不欠不缺。六根头上一切妙用,随心所得,犹如吃饭穿衣平常之事,搬柴运水皆是自己本分。故古人云:「万法本是日用周旋中,下屎放尿,开自心窍,粗言戏语,无不是道。」法无定相,义理但在参详。
  佛出现於世,说法四十九年,方便权施,对机则妙,实无一法与人。何也?人人本具,个个不无。《华严经》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但修道之士,自审莫以得少为足,等觉尚未究尽,差以毫厘,失之千里,切忌稍得寸金,就充大富,失却前程,悔之晚矣。慎之!慎之!
  达摩西来,不立文字,单刀直入,去向心地追求。心者何物?是长是短?是方是圆?或是青黄赤白?在一切诸法之上,究竟一番,讨个分晓,莫随情生,莫随圣解。古人说得好,是古人的,与你无干,别人之宝,不能随你作用。观音菩萨向心中观,丝毫不可放过,此乃修行之最要,不可含糊。
  戒律精严,因果分明,切莫贪图他人之物,金银财宝,各由前世福德所修,今世获得受用。他修他得,你修你得,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丝毫不顺人情。父子上山,各自用力,四果十地,等妙二觉,皆是因中修持,一番功行,今获果得。
  我今如是说,上根之机,一闻便了,直向如来地,佛生平等,并无高下。中根之机,虽然明了,尚有疑虑,或无始习气,一时难尽,必须加上精进,做一番工夫,从朝至暮,行深久远,自然踏上宝所,受用不尽,拈来便用,化石成金。转生死即是涅盘,转烦恼即是菩提,此方他方,随心化导群品,学观音三十二应,度尽众生,学地藏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下根之机,虽然信仰三宝,勤修万行,皆证明西方之乐胜於娑婆,教人急速觉悟,舍娑婆之苦,生极乐之邦。
  然说是容易,行之不易,称念六字宏名,昼夜无有间断,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诸圣现前,见佛闻法,证无生忍,回入娑婆,分身无数,遍十方刹,以不思议功德方便,度一切众生,度生已尽,位证九品,常得亲近弥陀:水远不受娑婆之苦。何以如此?以证到无生法忍,是菩萨之境,化地狱而成极乐,刀山变成宝山,镂汤化作清凉,怡山禅师礼佛发愿文,言之最为亲切。求生净土之要旨,各部经文,指示详明,了生脱死最为方便。众生若能依教念佛,纯熟无杂,即离苦得乐,免受五浊恶世之痛苦,岂不善哉!
  净土略谈
  夫净土一法,包括一切法门,无一法不是从净土而生,何以故?《华严合论》第七,明净土权实,约有十种:第一阿弥陀经净土,第二无量寿经净土,第三维摩诘净土,第四梵网净土,第五摩醯首罗天净土,第六涅盘经所指净土,第七法华之变净上,第八灵山所指净土,第九唯心净土,第十毗卢遮那所居净土。
  又有四种修持净土法门:一者,持名念佛,为一分取相,凡夫无始习垢深厚,业力刚强,妄想多端,终日妄念无有休歇,我佛方便设施,令此一类众生,专持弥陀圣号,断除无始现业,返妄归真,单提一句弥陀,终日不敢,昼夜念佛,或十万八万、三万五万,日久功力纯熟,念念无断,念到一心不乱,信愿行具足,诸尘顿除,念念心光透露,弥陀瑞相,光光相照,自他不隔,西方圣境现前,阶位定生上品。倘若诸习断除,细惑尚存,位登中品。若还身心清净,专诚念佛,但习垢未断,往生下品。至如业力深厚,终日念佛,妄念纷纷,虽然信仰净土,真力不充,临终有一句弥陀在心,定蒙弥陀慈光摄授,方便接引,带业往生。然难免不堕疑城,十二大劫不堕三途,劫地花开见佛,闻法顿悟无生,若发菩提心,利益众生,回入娑婆,分身十方,方便摄化,观机施教,利益群品,方满菩提大愿。若不如是者,堕二乘,为自了汉,难可超出三界。故我佛对之悲叹,修道人不可不知也。
  二者,修净土之法,收摄六根,心起观照,观此妄想之心,以妄想心,回光念佛,将妄想心转为念佛心,念到一心不乱,断除现业流识,方得心花顿开,悟无生忍,上品中品下晶,看自己心力愿力,证人何等阶位。
  三者,修持净土,观弥陀圣像,或念佛,或礼拜。念念要观圣容,念念相续。观像成就,诸业不除自除,圣像不现自现,自他一体。信愿行具足,终日念佛不断,证到一心不乱,弥陀加被,证无生忍,见佛闻法,发菩提心,回入娑婆,现十方刹,利益众生。
  四者,修持净土之法,单提一念观实相,一切不住。但实相无相,在无形色中有一念,念念观照,心不染法,自证真心,当体无心,无贪瞠痴心,无凡圣心,无境界心,纯一真心,真心无住,无住法界,无住非法界,说名无住之真心也。唯一真实之相,其体性真,智光圆满,迩一切处,《维摩经》云:「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如毗卢遮那净土,十佛刹净土,无净无秽,无上下彼此,无自他之相,一一佛土,纯净无秽,此乃实相净土,充遍法界,与禅宗相隔几何?智者便知为此净土,与禅宗岂得有门户之见耶?如谓已到高高峯顶,那知他方还有平川,修道人不可得一为足。佛法汪洋如大海,十地等觉,街上求如来无思智。唯佛与佛,究竟极顶,此方他方,无不纯净。我等凡夫,眼中生翳,见空花说红说绿,分此分彼,此等人岂得透向上关哉?
  夫末世时劫,修持最易者,当为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若论利根之人,知识博,学问大,一闻此法,即知了生脱死之方便、斩断烦恼之利剑、除尘缘之妙方、断贪恋之业流、证三德之真诠。凡圣同途,发菩提最上乘心,利益群品,代佛宣化,见者闻者,均沾利益,回入娑婆,分身尘刹。若不如是,但每日念佛,虽然信愿行具足,乃无始业障,不易断除,必须坚定行持,每日常课,念佛三万五万,或一千二千,功不间断,终日如是,业障渐渐消除,三十年五十载,获得一心不乱圣境,智慧增长,临命终时,定蒙观音势至,手执金台迎接,见佛闻法,悟无生忍,又得弥陀加被,发无上心,广度众生。若还不如是者,钝根业障深重,善根薄弱,闻此念佛法门,似信不信,必须善知识方便开导,每日定课念佛,以种净行,将来临终,若能念得一句佛号,带业往生,坐铁莲花十二大劫,不堕三途,劫终仍得见佛闻法。
  净土要旨
  修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若上根机者,信生净土,一念心性,摄入六字或四字,每日昼夜,坐不疲倦,时时刻刻,横人心中六字,南无阿陀佛。
  何故要念阿弥陀佛,不念余佛?惟此法门,释迦称证,引导娑婆众生,以正念行持,免入三涂,直到西方,亲近弥陀,见佛闻法,悟无生忍,受九品莲胎,不入五浊。虽有无始业障,信愿行三具足,皆可往生净土。此弥陀在因行之中,为法藏比丘,发四十八愿,复久经过长劫,依愿修行,福慧圆满,得成佛道,广度众生,我佛释迦,观察娑婆众生,与弥陀有缘,故此赞叹。十方诸佛,一切菩萨,亦复称赞。声闻缘觉,回小向大,愿生安养。大心凡夫,及具足善根之流,若信净土,定得往生,不堕业海漂流。
  上根者,但以实相持名,扫除内障外障,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果证圆通,见佛闻法;,发菩提心,回入娑婆,分身无数,遍十方刹,以不可思议自在神力,种种方便,度脱众生。
  若中根者,虽然求生净上,持名念佛,信愿行三具足,疑虑未尽,侩爱舍而未舍,情尘一时难尽,终日修持,不生懈怠,难得纯净,或难或易,有天渊之悬殊。一生病患,不能作主,须仗众人之力,或七日,或四十九日,或百日,一心不乱,方得净力之功,定然往生,等待净缘已熟,方可见佛闻法。
  若下根者,终日修持净念,事务牵缠,信愿行三不具足,心力不坚,业力胜於净力,虽然闻法看经,每日念佛,难得纯一,病魔一来,业力更重,多请高侩及净友,来家念佛,加持熏修,终久业惑难尽,若经七日或四十九日,仰仗佛力、高侩之力、净友之力,相助念佛,功不唐捐,定然带业往生,不堕三涂,转生人天,念佛之力不昧,重加熏修,一期可证佛道圆成。
  一切经中,字字称赞净土,请我等诸上善人,常观无量寿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净土十要、西方发愿文、净土诸经、华严净行晶、普贤行愿品,诸大菩萨均极赞叹,决得同生西方安养。
  诸法平等,实无优劣,《金刚经》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诸经诸论、大小律藏,皆佛所说、菩萨所论,如何有高下优劣之分?诸佛出现於世,实无一法与人,对机施设,大心根机说大法,中根说中根之法,下根说下根之法。
  一切众生,资命契合各异,蚯蚓以泥土为资命,狗以粪为上味,人以五谷为资命,一切众生各有资源,岂得一律观之?故佛说法亦复如是。并非佛有高下,经有优劣,人心实有智愚。
  修道之士有禅宗根机者,一闻千悟,将一切昕有俱名为禅。何谓百草头上西来意?法法原是向上禅。岂不知洞山乾屎橛、赵州麻三斤、云门饼、赵州茶之公案?
  与净土有缘者,说个念佛成佛,众生皆成佛道。《华严经》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若问差别在何处?一切经文说得清楚。我见人见,为我见是人见者,非是与不是。智者不强辩,愚者无所知。智者看戏知古,愚者看戏,惟知听歌观舞。凡人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山水变化无穷,人莫知也。数命不过百年,岂能知千年万古?圣位见山无障,见水能行,鱼见水是宫殿,饿鬼见水是脓血,十地不知等觉,凡夫能知几何?古今奇闻,不知若干,虚实真伪,唯亲见亲闻无疑,请详思之。
  密宗略述
  密宗修持,咒力难思,能感应诸佛降临,一切菩萨降临,诸圣贤侩降临,天龙八部鬼神拥护。要而论之,行者三业清净,必须三密相应,口诵神咒,心想梵字,手结印相,密部三咒,随念成坛。
  初念法界真言曰:崦缚日罗睹锾。次念清净真言曰:崦蓝莎诃。後念三坛真言曰:崦哑畔。翻译经咒,例有四则:(一)音字俱翻,请经文也。(二)音字俱不翻,西来梵荚。(三)翻音不翻字,卍字也。(四)翻字不翻昔,诸咒语也。惟第四又有五不翻:(一)秘密,诸咒是也。(二)多含,薄伽六义。(三)本无,如阎浮树。(四)顺古,阿耨菩提。(五)善生,般若尊重。楞严咒昔字俱翻,显则显说,密则密持义,有三力:(一)理法力,一字之理,含无边妙义。(二)威德力,三宝神圣名德力,大如王臣威势。(三)实语力,真言咒愿,超凡入圣,力用如诏敕。考诸古德,翻字翻昔,如《正法华陀罗尼咒》、《梵天所问经》,其中咒句字昔,亦并翻也。
  密部间真言梵字,何以有如是不思议神用利益?是诸佛心体故,法性如是故,一字具多法义故,菩萨行愿故,不思议神力加持故,密部有广说,请观大藏。密部行者,三业相应,感应道交,增益息灾,请圣降魔,故中外各大寺院,每日早课念诵楞严咒、或大悲咒、或诸佛神咒等,利益不可思议。一祈祷国家平安,千戈永息。一消灾免难,增幅延寿,智慧开发。三合家老幼咸庆吉祥。昔咸丰年间,常州天宁寺,与玄妙观道土发生斗争,道士用法术,火龙烧寺,住持以楞严咒念一昼夜,感天龙八部拥护,致道士法术反烧观庙,後来直到民国年间,玄妙观大殿尚未恢复云。
  摘自《慧炬》第312期

 
 
 
前五篇文章

周叔迦:说戒

说菩萨句义——“大智度论”集粹之四十

说菩萨摩诃萨摩诃衍——“大智度论”集粹之四十二

思想的承接与跨越——从“下杀生”思想谈起

四加行(二)

 

后五篇文章

熟读《楞严经》

殊胜菩提心

书评:悦家丹《佛教现象学: 佛教瑜伽行派与《成唯识论》

受和想(一行禅师 )

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利益-应乾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