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六二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2011/6/21台湾高雄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五百八十二面,第五行从当中看起:

「六、正精进者,以无漏智,应勤行精进,趋涅盘道故。」八正道,它以正为标准,其终极的目标呢?都是大般涅盘。也就是说,求得圆满的果德,宗门所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前面我们学到,「正命,以无漏智,通除三业中五种邪命故」。这个三业是身口意,总的来说,一切偏邪不正都应当放下。有些细微地方,往往我们大意疏忽,其实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我们无量劫来烦恼习气太重、太多了,有意无意造作的罪孽。前面我们提到安世高大师的故事,这在《高僧传》里面记载着有,安世高法师也是再来人。他是安息国的王子,安息国就是现在的伊朗,汉朝时候称安息,唐朝的时候称波斯。他的父亲死了以后他做了半年的皇帝,国王,以后把王位让给他的叔叔,他出家修道。修成之后他跟中国的缘很深,到中国来弘法,往生在中国。是中国佛教早期翻经最着名的一位大德,他翻的经翻得好,跟罗什大师一样采取意译,中国人特别喜欢他翻成的经典。《无量寿经》他有翻译,非常可惜失传了。

在我们想像当中,东晋时代,距离汉朝不太远,我们净宗初祖慧远大师,当年在庐山建立念佛堂,志同道合的一百二十三个人,在一起修念佛求生净土,都往生了,这是无比的殊胜。远公大师传记里面记载着,当时所依的经典就是一部经《无量寿经》,很可能就是安世高翻的本子。那个时候,《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都还没有翻译出来,所以净土只有一部经。这是初祖远公大师的时代,全都成就了,感应不可思议。远公传记里面告诉我们,他曾经三次在定中见到西方极乐世界。可是古人确实有修养,他从来没有跟人说过,就没有人知道,他不说。最后往生的时候这个境界又现前,才告诉大家过去见到三次,现在极乐世界又现前,他要往生了。这往生之前才告诉大家。同学们问他极乐世界的状况,远公说跟经典上讲的一模一样。这就证明,世尊在经典上所说的,是真的不是假的,确确实实如来是真语、实语、如语,如语就是事实是什么样子,他就讲什么样子,不增不减,取信於大众,取信於后世。

安世高在中国,翻经的工作告一段落之后,他就到南方现在的江西去度他的朋友,宫亭湖的龙王。这个龙王在过去生当中,他们两个是同学,也非常用功,明经好施,很难得的一位好法师,通达经教,又喜欢布施。就是一点习气堕到畜生道,这道业没有成就,习气就是分卫,分卫是托钵,在外面,那个时候古印度,佛陀在世,出家人的生活方式托钵,每天出去托钵。托到饭菜很好他就很欢喜,饭菜不好、不合口味他心里很难过,就这么一点毛病,就障碍他道业。死了以后堕畜生道,蛇身,堕在蛇道里头,这个蛇修行成了龙王,因为他明经有智慧,所以这个神就很灵,真正是有求必应,他又喜欢布施,所以他福报很大。传记里面记载的,这个龙王庙周围一千里,这很大了,周围一千里地方的群众都拜这个龙王,香火鼎盛。龙王灵验,有求必应。尤其古代,交通里面最方便的就是行船,这最方便的。水路航行这拜龙王,这是习俗,你去拜它、供养它,你在旅途上一帆风顺,它保佑你,它真灵;你不拜它,你不理会它,它就会找你麻烦,让你一路都不平安。这习气,神道的习气如此!

所以龙王知道它寿命快到了,也知道它的同学安世高是得道的高僧,求他帮助、求他超度。安世高知道,所以译经告一段落,就特别为这个事情到宫亭湖去帮他。安世高还没有到之前,龙王就托梦给庙祝,就是这庙里面的住持,告诉他,过两天有一位高僧要到这个地方来看我,说明他跟它的关系,他这次来是来超度它的。把它所有的财物,就是十方供养这些财物,要这个住持全部交给安世高,请他用这个钱去建一座佛寺,江南第一个佛寺,以这个功德帮助他离开畜生道。所以安世高到达一切都很顺利,寺庙里面都知道了,特别欢迎他。安世高为它说法,对着这个神像为它说法,说的一些话大概都是梵语,一般人听不懂。说完之后就告诉这个龙王:你出来,现身给大家看看。它也很听话,慢慢就从神龛里面出来了,是一条大蛇,很长一条大蛇,大家看到了龙王真正的面目,以后又回到神龛里面去了之后,这个蛇就死了。所以现在那个地方叫蛇村,蛇村就是这么来的,这个古迹现在还在。安世高带着它这些供养再往南走,从赣江就是现在的南昌,在南昌建立一个佛寺,为它建立的,这是江南佛教第一个寺院,龙王奉献的,安世高去把它做成功的。他在路上行走的时候,也是坐船,有一个年轻人站在船头向他礼拜,穿白色的衣服一个年轻人。安世高告诉大家,那就是龙王,它生忉利天了,现在是天身来感谢。这是有个好同学帮他忙,如果没有这个好同学,这龙王死了之后它会堕恶道,它造了很多业,谁替它修福?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人不能造作恶业,人心地要清净、要平等,不能有好恶,不能有分别执着,他的毛病在此地。我们看他这段故事,这出家人算是个好出家人,明经好施还堕畜生道。那我们想想自己,我们对明经好施没做到,经教不明,没有智慧;不好布施,没有福报。他堕在畜生道能做龙王,是有福报、有智慧;我们如果堕在三途,跟他相去远了,不如他。所以佛经里面给我们讲的道理,不能不懂,不懂不要去想它,愈想愈错,要怎么办?多读、多听。听不懂,多听,遍数听多了自然就懂,遍数念多了也会懂得。古人所讲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一千遍念下来,你心定了。所以读经,我们在报告里面讲得很多,读经是实际上真的修行,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恭恭敬敬的读,以真诚、清净心来读经,读经的时候如同面对佛菩萨,听佛菩萨开示,这就是持戒,一遍一遍的读这是持戒。时间久了就得定,三昧现前,通常应该在三年到五年一定会得三昧,现在有人做,真如此!得三昧,三、四年一定开悟,纵然不能够大彻大悟,也可以达到大悟。彻悟那是证果,那个境界里头一切法全通了,所谓一经通一切经通。

这个方法,早年李老师教我,我跟他十年,听他讲经,他不准我记笔记,他要求我专心听讲。在讲经这两个小时当中,决定不能有妄想,要把精神集中专心听讲,你才有悟处。会听经的听教理,理明白了,一切经都贯通,没有学过的你都会了、都懂了,这是上上根人。如果不是上上根,我们做不到,那就不得已而求其次,听教义、听义理,义理是局部的,不是完全的。我们学净土,经的义理通达,净宗的这些典籍就能贯通,与净宗相应的典籍也能贯通,没有办法全部贯通,能贯通一部分,这都叫会听。所以老师不让记笔记,记笔记是什么?你就会这一部经,再换一部经你就不会。所以我跟他十年,听他讲经我没记过笔记,这就现在人所说的活学活用,不要死在文字里头。我们同学当中,还有一个专门记笔记,记得很详细,我跟他两个方式完全不一样。老师不障碍他,根性不一样,老师对每个学生都了解。我们同学二十多个人,对每个人的方法都不一样,这是个好老师,高明的老师。现在在这个时代,遇到这样的老师难!师生的缘分可遇不可求,到哪去找去?老师要找一个学生去传法也不容易,传法的学生什么条件?给诸位说,最重要条件就是听话,所谓老实、听话、真干,具备这个条件肯定学得出来。

老师讲的阳奉阴违,那就没办法,决定不会成就;一定要依教奉行,最重要的,理要搞清楚,方法要搞清楚。理论跟方法你都懂了,怎么修法是活的,你自己自然就会,不必要人教你。世尊当年在世只是讲经教学,没有带领大众修行,为什么?修行在个人。各人根性不相同,不一定是一个方法。所以法门无量,大乘经常讲的八万四千法门,修行的方向、目标是一个,就是清净平等觉,无论你用什么方法,能够达到清净平等觉就对了。清净心是正觉,平等心是正等正觉,后面那个觉是无上正等正觉。「清净平等觉」这五个字,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译它的意思,翻成中国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学佛是求这个东西。可不要把方向搞错,不是求功名富贵、不是求升官发财,不是的。是求清净平等觉,或者是一般大乘经上所说的「无上正等正觉」。

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们晓得,「正精进者,以无漏智,应勤行精进」。精是纯而不杂,不能修乱了、不能修杂了,进是进步,不能退转。中国古老教学法里面所教导我们的,很符合精进的精神,中国用这种教学法用了几千年,「教之道,贵以专」,《三字经》上前面的八句,第七句、第八句。从什么时候开始?教育,中国人最内行,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像英国汤恩比这一流的人物,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相当深刻的研究,他尊重、他佩服。中国古人有教育的智慧、有教育的理念、有教育的方法、有教育的成果,有累积教育的经验举世无双。你展开中国历史,世世代代有大智慧的人、有大福德的人出现在世间,有福、有德,智慧、福德。怎么教成的?中国人懂得胎教,做母亲怀孕她就懂得。中国古礼上讲有怀孕之礼,有这条,这个里面讲什么?最重要是讲怀孕的时候,做母亲起心动念影响胎儿。起心动念会影响,言语造作就更不必说!所以怀孕这十个月当中,你要想你的小孩好教,将来长大容易调教,这个胎教就比什么都重要,这十个月当中。像过去周文王的母亲,这是记录在历史上的,怀孕期间「目不视恶色」,眼睛看东西,不善的东西、不好的东西不看;「耳不听淫声」,耳听声音,这个声音不善、言语不善、音乐不善不听;「口不出傲言」,说话的时候柔和、温柔。这是什么?对胎儿有影响,知道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会影响胎儿。

这个时候学什么?用我们现在的话说,修《弟子规》。你真正把《弟子规》在家庭里面落实了,孝顺父母、孝顺公婆,友爱兄弟姐妹,和这个邻居和睦,胎儿就端正,将来他出生非常好教,这个根扎得好。小孩一出生,睁开眼睛他会看,竖起耳朵他会听了,所以他的父母,凡是接近他的人都要守礼,为什么?表演给他看、做给他看。中国古谚语有所谓「三岁看八十」,三岁,他从出生他已经学了一千天,虽然他不会说话,这一千天的教育就叫扎根教育。这一千天他的印象就太深刻,他到八十岁都不会改变。这种教育,外国人找不到,只有中国人懂,圣贤是教出来的,佛菩萨也是教出来的。成圣成贤、成佛成菩萨,肯定父母负责尽职,不但生你养你,把你教好了,从这个根基上你才能成圣成贤。你没有这个根基不行,现在从三岁才开始教,来不及了,他已经学坏了,你怎么教他?现在我们普遍听到,做家长的人说儿女不好教,做老师的人说学生不好教,当然。为什么?扎根教育疏忽了,没有人去做,也没有人懂得,也没有人说了。在我这个年龄,小时候有说的,说的人很多,做的人也不多了。大概抗战结束之后,说的人就没有了,我在二十岁、二十多岁以后就很少听到人讲。小时候常听,特别是十岁之前已经记事了,懂得事了,常常听人讲家教。中国,中国人古代的教学底蕴还是非常深厚,虽然丢掉一、二百年,现在真正有人教还行,还能够把它找回来。

我们如果真正希望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人与人之间不要有冲突,能够互相敬爱、互助合作只有靠中国传统教学,除这个之外,你想不到第二个方法,所以这个方法太重要。中国教的是什么东西?《弟子规》你看看,总纲里面所讲的七桩事情,「孝、悌、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最后是「学文」。前面六条都是德,做人基本的道德,第一个讲孝顺父母;悌是友爱兄弟,尊长敬贤,这属於悌道;谨是谨慎。信是信用,佛法讲的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这是信,言而有信。然后把这德行扩张,不但爱父母、爱你的家族,你也能够爱亲戚朋友、爱邻里乡党,发展到最后「凡是人,皆须爱」,超越国家的界限、超越种族的界限、超越信仰的界限,就是文化的界限,博爱。亲近圣贤,亲近有德行的人、有学问的人,向他们学习。最后你还有精神、还有能力,你才可以学文艺,丰富你自己的精神生活。所以中国的教育核心、指导核心是伦理,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几千年传统的教育没有离开这个范围,最高指导原则。我们今天把祖宗东西丢掉,不学了,社会乱了,地球灾难现前,这是值得我们深深去反省的。怎么去救?把传统老祖宗东西找回来就救了,救了自己、救了社会,也救了地球。这要找什么?真正觉悟的人,真正觉悟的人他能带头干。不是真正觉悟他做不到,所谓「能说不能行」,修无法师讲的「不是真智慧」,真智慧是能说能行。

我这次去访问日本是第七次,住了半个月,半个月哪里都没去,就是讲经一天四个小时。住在冈山小镇,这个小镇以前我在那里住过两次,那两次都是参加联合国的和平会议,在日本冈山召开的。我对这个小镇印象很深,这个小镇居民很朴实,很难得。小镇里面的年轻人都到外面去打工,居民多半是年岁老的,还有小孩、妇女,都很老实,没有贪心,知足常乐。所以社会风气好,人非常善良,就是日本一般农村大概都是这个现象、这个样子,所以农村很可爱。如果能够把传统文化来推动,那是个很好的地方,人民好教。一个地方做好了,能够影响到一个县、一个城市,会形成一个传统文化典型的小区。从这个小区慢慢它就会影响它的邻近,也能够让全世界爱好和谐的人来学习,来参观、来学习。对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安定和平,会有很大的帮助,会让许许多多专家学者重新建立信心,所以这是大好事情。我在日本,希望日本天皇能够推动,不但能救他的国家,也能救全世界。所以像这样的好事,我们真的是要真精进,以无漏智,这个无漏前面讲过,绝不夹杂个人自私自利、名闻利养,决定没有,这叫无漏智。如果还有个人的名利在里头,有个人的私心在里面,你就全都破坏了,智慧就没有了。智慧变质变成什么?变成知识,智慧里头决定没有自私自利,知识里头有。

所以要勤行精进,样样都要精,都要求进步,包括我们的饮食起居、文化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要求进步。现在我们如果细心去想想,现在有的地方进步太快,有的地方退步,有的地方完全消失了,这就是灾难的现象。这个社会文化它不平衡了,我们中国一般人讲反常,常是正常,与正常相违背叫反常,反常人要受苦,反常是错误。常是什么?永恒不变的真理,永恒不变真理的核心是亲爱。在中国伦理上讲父子有亲那种亲爱,那个亲爱不是学来的,是天性、是自然的。我在日本参加联合国的和平会议就在冈山,我曾经跟诸位报告过,在冈山他们当地的同修陪着我就观光旅游,因为开会只有三天,完了之后陪我去日本那些名山去访问,有十几个人跟着我。当中有个年轻的妈妈推着一个小车,带着她的儿子四个月。我们在路上散步的时候,我忽然停下来,我让大家来看,你看看小孩四个月,父子有亲就在这里看出来。你看他的母亲对待这个儿子,四个月大的儿子,四个月大儿子不会讲话,你看他的眼神、你看他的动作,他对他妈妈那个爱很容易看到,这小孩没人教他,母亲也没人教她,出自於天性,五伦里头父子有亲在这里就可以看到。中国教育就从这里生起来的,教育的目的呢?是希望这种爱能够一生保持不变,这就是孝道,这是中国教育头一个目标,天性的爱永恒不变。第二个目标是把这个爱发扬光大,从他爱他的父母展开来,爱兄弟姐妹、爱亲戚朋友、爱邻里乡党,再展开爱社会、爱国家、爱人类,这是中国传统教育,这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理念。从这个地方延伸才有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基本的道德观念建立了。

五种常道永恒不变,这是常,这五个字,仁义礼智信,仁就是仁爱,就是父子有亲这种亲爱发扬光大。仁是二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对待一切众生要像对待自己一样,我怎么样对待自己,就要怎么样对待别人,这是仁,推己及人,我希望别人怎么对我,我先要怎样对人。义是循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合理、合情、合法,这是义好,三方面都顾到,理、情、法,这叫义。礼是礼节、礼貌,就是规矩,人与人交往一定要有礼节,没有礼节就乱了,社会就乱了,礼里头讲求尊卑上下不能错乱。中国从汉朝到满清两千年,用什么治国?用礼,比法好,礼里头有情、礼里头有义。所以中国号称礼义之邦,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从汉武帝定了这个制度之后,用孔孟学说来治天下,中国这个地区就成为礼义之邦。礼下面是智,智我们今天讲的理智,而不是感情,感情容易误事,所以人要有智慧。情里头有迷,智可以帮助它、纠正它,日常生活待人接物用理智不用感情,情转化成智慧,这是对的。末后是信,人言曰信,人得像个人,人要有信用,首先要信自己,信自己的本性是圣贤。《三字经》上头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相信自己本性本善。大乘经上佛教给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要学佛,第一个信,信我自己本来是佛,你才能成得了佛。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六九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九六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0三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九五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九二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七0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七三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七一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七四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七二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