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苟嘉陵:做个喜悦的人-念处今论 三、为何四念处可使烦恼止息 (4)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苟嘉陵:做个喜悦的人-念处今论  三、为何四念处可使烦恼止息 (4)

  事实上真依佛教的理则看来,哪里有真的什么“过去”。过去是由现在看才是过去,在“当时”每一个过去皆是现在。正是因为修行人在那些当时没有好好把握那个时候的现在,故现在的情形才是如此。如果一个人还不知道把握当下的现在,反而嗟叹一切皆已决定好了,再努力也一样,以佛法看就称有这种见解的人为“邪见”者。

  故若有人问我什么样的人才有正见,我则往往会说能乐观进取,努力不懈的人有正见,能了解“现在”的价值的人有正见,能看出修行的意义的人有正见,倒不一定是那能讲什么空不空的人才有正见。人如果能把什么不二、空、无相等道理讲得天花乱坠,却不能知道修行的珍贵意义,以我看来就是不能由佛法的根本理论——缘起——上了解人生的表现,根本就谈不上什么解脱道。其所谈的东西正如小孩子在沙滩上堆的城堡一样,是由思维造出来的,往往一个风浪打来就解体了。

  说了半天,只是提出一个事实:“智慧”——看出事实的真相——的价值是无法被任何其他东西所取代的。它是佛法的核心,是修行的基础和依据。修行人一定要用自己的“觉性”去认识自我的苦恼及其原因,修行才有可能“开始”。而四念处的目的之一就是在锻炼自己的“洞察力”,使一个人更了解自我。

  如用前面“救火”的例子作比喻,只能用佛学语句回答问题却不能知道自己的苦恼及其原因者,就好像一个只是知道“水能灭火”或“沙能灭火”等原理者一样,虽知道理论仍用不上。而前面所提的所谓谦虚有德者,正如人虽然知道水能灭火之理论,但进了屋后只是一直地对自己承认“是的!屋子是着火了!屋子是着火了!”但却不去看看什么地方着火了进而加以扑灭一样。只是一味地对自己说:“是的!我业障深重。是的!我业障深重。”光说及承认又有何用?

  故四念处之洞察力与离执力,虽可在作用上被归纳为二,但却并不代表它本身有先后或内外分开的两个程序。洞察与离执在四念处的整体上说,两者是一体的,即任何一个念头如果有了四念处的“观照了知”,它本身就有洞察与离执的两种作用。只是修起来因各人根性的不同,有人的洞察力较强,而有人就离执力较强。

  若打个比方说,就好像一个刻意若门窗全部严密地关起来,房间内就会是一片漆黑。此时想看房间内家具的形状、颜色或墙上挂的东西,就十分困难。此时所能看见的就是“黑暗”。人如果想在房内走动,是很不方便的。此时若有人打开了一扇窗,房间内登时就明亮起来了。房内的摆设、墙上的布置马上就变得清清楚楚。至于房内原有的“黑暗”,并不需要你去“除”它,只要光明一出现,它自然就没有了。并不是它跑到哪里去了才没有,而是“黑暗”本身原来就并没有实体,只是因为其它的因缘方构成黑暗的现象。四念处的“智慧”也一样,只要它一出现,原先的烦恼执著自然就没有了。并非修行人故意要去用一个力量离开它才没有,而是因为烦恼本身本来就没有实体,人若执著得厉害是因为“慧光”没有显现。只要智慧一显现,自然就对事情的真相看得清楚(洞察力明澈),同时自然也就会放松、放下,自在(离执力的作用)。

  要使这两种力在四念处的修行上马上充分发挥作用,当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但了解此法门具有此两种力,是非常重要的,且可帮助修行人揣摩修行的诀要。



 

 
 
 
前五篇文章

苟嘉陵:做个喜悦的人-念处今论 四、身、受、心、法——

苟嘉陵:做个喜悦的人-念处今论 四、身、受、心、法——

苟嘉陵:做个喜悦的人-念处今论 四、身、受、心、法—

苟嘉陵:做个喜悦的人-念处今论 五、人人皆可一试的方

苟嘉陵:做个喜悦的人-念处今论 五、人人皆可一试的方

 

后五篇文章

苟嘉陵:做个喜悦的人-念处今论 三、为何四念处可使烦

苟嘉陵:做个喜悦的人-念处今论 三、为何四念处可使烦

苟嘉陵:做个喜悦的人-念处今论 三、为何四念处可使烦

苟嘉陵:做个喜悦的人-念处今论 二、四念处可使烦恼止息

苟嘉陵:做个喜悦的人-念处今论 一、佛法的目的是什么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