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苟嘉陵:做个喜悦的人-念处今论 三、为何四念处可使烦恼止息(3)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苟嘉陵:做个喜悦的人-念处今论  三、为何四念处可使烦恼止息(3)

  四念处主要修行的重点是非常“科学的”,即欲解除苦恼必需随顺着形成苦恼的“缘”去下工夫。这其中包括找出什么是“苦”,找出什么是“苦”,找出什么是“苦之因缘”,了解及认识“苦之因缘及其性质”,进而在日常生活的四念处中练习自我离执力,转变那些形成苦的因缘。

  这就好像一栋房子失火了,有人用水或沙去救火一样。其人进了房内,一定要用眼睛看,找出什么地方有火,再用水或沙去止住火势,才能达到灭火的目的。苦其人连看也不看,只是一味地用水乱泼,则水很快就用完了,而火却越烧越大。故“看出来”(即找出问题及其原因)是绝对必须的,是救火的开始,也是修行的开始。

  念要能活用,不能念死书。学佛法也是要能运用,并不是“科学应考”。人若会讲缘起,但不会找出自己苦恼的“缘”的话,纵能把整本佛经倒背如流,又有何用?

  “看出”一件事和“接受”一件事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佛要我们看出自己的苦恼和苦恼的原因,却并未要我们无条件地接受任何事情。“看出”一个事实是“智慧”,其价值是无法为任何其他东西所取代的。只是一味地“接受”他人的意见,哪怕是再好再对的意见,都不能算是跨出了止息苦恼的第一步。

  最怕的是许多人念过许多类似基督教《教理问答》之类的佛书,能作出许多“止息忧悲苦恼”之类的回答。你问他众生为何有苦,他能讲出一大堆佛学语句,又是无明,又是贪瞋痴,又是“二边”等等,对答如流,但其人对这些事和自己有无关系却不甚了了。他认为自己已懂得佛法,差的仅是“修”了。于是终日念经持咒,到最后一无所成,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他连自己有何苦恼都弄不清,当然不可能看到自己的“无明”、自己的“念瞋痴”或自己的“二边”。连看到都没有看到,还谈什么修?修什么?终日忙了半天,连自己在做什么都不知道。高谈“了生死”、“解脱道”,只是在做梦罢了。

  各位不要以为我在危言耸听,故作惊人之语,我讲的正是今日许多学佛人的真实情况。我以为如看《教理问答》的人不能藉书中的内容增进对自我的省察和了解,还不如不看。

  智慧不仅不能为接受知识所取代,也不能为“德行”、“谦虚”所取代。有一等人不但会说佛法的知识,其德行也是非常好,一点贡高我慢都没有。见人就说自己“业障深重”,处处都说自己什么都不懂,这种人当然要比我慢心高的人好多了。但他如只是有一种谦虚的心态成了习惯,却并没有真正看到自己什么地方“业障深重”,为何“业障深重”,这人只是一个“谦虚成性”的人,和自己苦恼的止息没有直接的关系。无法解决自己苦恼的人,纵是谦虚有德,仍无法帮助其他的人解除苦恼。

  “业障思想”事实上后来在许多人的了解中形成了一种有偏差的缘起思想,和“宿命论”相似,而成为修行上的障碍。所谓有偏差,就是当修行人在观察生命的时候,只见到了其中部分的缘起性,而完全忽略了其他的部分。通常有这一种想法的人,总觉得佛教既然讲缘起,故生命中一切的事均是缘起而有因果性的。就对人生抱着一种表面上颇为豁达,但事实上却非常消极的人生态度,以为生命的一切均早已被一样看不见但却非常实在而又无以回避的东西决定了。不少佛教徒就说这一样东西叫作“业力”,而非佛教徒就说这是命运。这一种思想发展到极致时会成为百分之百的宿命论,以为一个人无论做什么或想什么,事实皆是枉然。你是修行也好,不修行也好,努力也好,不努力也好,其结果都是一样。

  我时常说这一种思想就好像一个只有一只眼睛、一只手和一只脚的人。因为这种心态只是往生命中的过去看,开口闭口就说“宿缘”、前世,却不看未来。因为只往过去看,故当然觉得现在种种均为过去所决定。但未来种种是不是也同样地将由过去再加上一段时间的未来而决定呢?而那一段时间尚未发生,是将会因为我们的努力而有不同的。我们如果只是一味地往过去看,会变得不够积极而造成一种无力的心态,就好像一个人只有一只手一只脚一样,做什么事皆是半调子,也做不了太多的事。事实上是他的生命能力已完全被他有偏差的“宿世缘起观”所决定了。他只有一只眼睛,只往过去看,故他永远体会不到“现在”的价值。他不知道把握现在,只是让时间一秒一秒、一年一年地流逝掉,让其成为“过去”。然后再在“现在”摇头叹息说:“一切都早已注定了。”



 

 
 
 
前五篇文章

苟嘉陵:做个喜悦的人-念处今论 三、为何四念处可使烦

苟嘉陵:做个喜悦的人-念处今论 四、身、受、心、法——

苟嘉陵:做个喜悦的人-念处今论 四、身、受、心、法——

苟嘉陵:做个喜悦的人-念处今论 四、身、受、心、法—

苟嘉陵:做个喜悦的人-念处今论 五、人人皆可一试的方

 

后五篇文章

苟嘉陵:做个喜悦的人-念处今论 三、为何四念处可使烦

苟嘉陵:做个喜悦的人-念处今论 三、为何四念处可使烦

苟嘉陵:做个喜悦的人-念处今论 二、四念处可使烦恼止息

苟嘉陵:做个喜悦的人-念处今论 一、佛法的目的是什么

苟嘉陵:做个喜悦的人-念处今论 一、佛法的目的是什么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